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流沙河先生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東西南北中 趣聊家鄉年俗
发布时间: 3/23/2007 2:15:57 AM 被阅览数: 941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東西南北中 趣聊家鄉年俗
 




悠揚浪漫鋼琴曲


HAPPY NEW YEAR TO YOU!




Rubinstein: Melody in F


Shura Cherkassky



 

東西南北中 趣聊家鄉年俗

    
民間藝人逢年過節就會表演名爲“擡閣”的這一流傳久遠的民俗文化活動,此民俗在河南安陽尤爲盛行

  天津:千般年畫寓吉祥

  
  渤海之濱的天津衛,是人們公認的民俗文化最濃郁的城市。随着春節的臨近,在三岔河口一側的古文化街流連,記者頓時感到火爆喜慶的“年味兒”撲面而來。火紅的燈籠、精緻的吊錢、絢麗的年畫、五彩的頭花……上千種民俗工藝品吸引着數以萬計的人流從四面八方湧來。人們在這裏除了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年貨,還能感受到濃濃的民俗味。

  貼年畫是過去天津人過年時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無論是達官貴人的華堂,還是布衣平民的草屋,貼上幾幅色彩豔麗、寓意吉祥的楊柳青年畫,春節的喜氣便陡然增了幾分。

  楊柳青年畫始于明代崇祯年間,清代光緒前達到鼎盛時期,與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并稱“南桃北柳”。那時,天津楊柳青鎮及其附近村莊,大都從事年畫作坊生産,有“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之稱。楊柳青年畫的制作實爲“半印半畫”——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因此,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周汝昌先生曾吟詩盛贊楊柳青年畫:“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楊柳青年畫的題材十分豐富,有的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摹寫,如《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漁婦》等等,這些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年畫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但更多的年畫則是取材于曆史故事、神話傳奇、戲曲人物、世俗風情以及山水花鳥等,例如《連年有餘》、《荷亭消夏》等一些傳統佳作,不僅在民間廣爲流傳,而且被中外藝術家、收藏家視爲珍品。

  人們最常見的一種楊柳青年畫是貼在牆上的“胖娃娃”——這些娃娃體态豐腴、憨态可掬,或手持蓮花,或懷抱鯉魚,以“祈福納祥”的寓意惹人喜愛。有些年畫則是貼在大門上的“門畫”:門神、财神、門童。門神中有的是捉鬼驅邪的鍾馗,有的是忠關公、勇張飛。财神也分文武:一邊是手展“招财進寶”條幅的比幹,一邊是手展“雙喜臨門”條幅的趙公明。門童則是“胖娃娃”或“鯉魚跳龍門”等。

  楊柳青年畫曾經是天津人春節必購的年貨,仿佛沒有年畫就不是過春節。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賞層次多元化,“年畫情結”在人們的心中也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盆栽的鮮花。

  城西有一處花市叫曹莊子,是天津眼下最熱鬧的去處。走進花市,但覺百花争豔,清芳盈室。近年來,春節買上幾盆鮮花布置居室環境已成爲天津人的時尚,作爲年禮也顯得雅緻,主客皆歡。據民俗學家張仲所言,春節送花其實也是舊時天津的民俗:花農按照買家的吩咐,用扁擔挑着鮮花送到指定的人家。這些盆花都要紮捆成“型”:迎春花要用自身枝條編成扁圓的金黃花盤,臘梅、海棠等要紮成花球,團圓紅火……有意思的是那時的盆花隻租不賣,過了春節,轉年二三月,花農會将原盆收回,再行培育以待來年。

  如今的春節花市,花的品種繁多已非昔日可比,僅曹莊子一地近年上市供應的花卉就有上百種,鳳梨、火鶴、杜鵑、仙客來、蝴蝶蘭、一品紅等成爲天津市民的最愛。花好,花盆也越發精緻。想像一下:窗外寒風凜冽、瑞雪紛飛,屋裏笑語喧嘩、鮮花怒放,加上滿目猩紅的吊錢、窗花,這種年味兒怎不使人心馳神往呢?

  河北:窗花剪出新春來

  
  臨近春節,伴随着不時傳來的鞭炮聲,來到有名的剪紙藝術之鄉——河北省無極縣,親身感受這裏剪紙藝人們營造的濃濃年味兒。《鯉魚蓮子》、《富貴有餘》、《吉祥如意》……在農村集市上,一個個精美絕倫的剪紙吸引着成群結隊采辦年貨的鄉親們;不少農家的窗戶上早已貼上了喜氣盈盈的窗花。

  “近年來,我們采取鼓勵扶持政策,‘無極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正在走向複興,一年熱過一年。‘無極剪紙’已經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無極縣縣委書記張平軍興緻勃勃地告訴記者。

  介紹說,無極剪紙藝術由來已久,早在古代,這裏就有剪燈花、挂彩紙、剪年福(符)、貼窗花的習俗。明末清初,“無極剪紙”開始盛行。每逢節日、婚禮,人們都用剪紙這種樸實的藝術形态表達情感。東候坊、南候坊、北候坊等村的家庭婦女都愛好剪紙,她們把剪紙作品貼在窗戶和走馬燈上互相觀賞,逐漸在全縣範圍内形成了剪燈花、貼窗花的習俗。

  無極剪紙藝術構思新奇,取材廣泛,世間百态無所不取無所不剪。過年時剪《鯉魚蓮子》、《吉祥如意》表示連年有餘、新春快樂。正月十一是舊時的老鼠節,在這一天要剪《老鼠娶媳婦》、《貓捉老鼠》,表達全民滅鼠、節糧歸倉之意。正月十五要剪《金猴鬧春》、《舞龍圖》,二月二要剪《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等等,片片剪紙,都寄托着人們美好的願望和情感。

  随着傳統剪紙藝術的複興,不少剪紙藝人還創造性地發展了這一藝術。西南汪村的牛士民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度。作品線條流暢,活靈活現。

  慕名來到西南汪村牛士民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一進屋,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便會将人包裹得嚴嚴實實:桌子上擺的、牆上挂的全是各式各樣的剪紙。看那在火紅的紙上剪出來的“嫦娥奔月”、“紅樓十二钗”,形神俱備、呼之欲出;在樹葉上剪出的蝗蟲、公雞、老虎等動物更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簡直以假亂真……記者看到,一枚小小的刻刀正在牛士民的手上輕輕舞動。很快,一幅栩栩如生的戲劇臉譜躍然紙上。村幹部介紹說,牛士民已有多幅作品在民博會上獲獎,還有20多幅作品被美國、菲律賓、加拿大等國的客人收藏。春節前夕,喜慶的剪紙更是供不應求。在牛士民的帶動下,三裏五鄉的群衆都拜他爲師。“傳統文化大有市場,作爲無極剪紙的傳承人之一,我有責任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牛士民對剪紙藝術的前景充滿信心。

  。

  吉林:滿漢交融春意濃

  
  剛進臘八,長春市光複路市場的業主梁偉臉上就粘滿了金粉:“這都是賣的春聯上的。進了臘八,東北人就開始操持準備過年了。春聯、窗花和福字是每家每戶都少不了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春聯的曆史已不可考,但春聯、窗花和福字在吉林的傳承卻是悠久的。“這是吉林年俗的一大特點,保持完整”,東北師範大學曆史系的一位教授說:“東北風俗文化圈的地域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以及遼甯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區東部。它的特點是滿族和漢族風俗的大融合,而滿族發祥地長白山區所在的吉林過年風俗,更是漢族和滿族民俗交融的産物,比如,漢族的祭竈王、吃餃子等年俗已被滿族人接受,而滿族人的粘豆包、火鍋、白肉血腸等特色食品也爲漢族人所喜愛。”

  “小孩小孩你别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竈王上天;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烀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帖倒酉;三十夜,守一宿。”在這個過程中,最熱鬧的就是全豬宴了。2月3日,在吉林省九台市龍家堡鎮的趙景和把家裏養了一年的豬殺了。在這一年裏對他照顧有加的左鄰右舍都被請來了,在城裏工作的女兒女婿帶着小孫女回來了,還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來“吃殺豬菜”——蒜泥苦腸、血腸、炖酸菜,滿桌香氣撲鼻。朋友回城的時候,趙景和老人還給朋友們捎上了不少好肉。

  當地人都說,“沒到二月二,在吉林就不算過完年。”吉林農村的大年持續而熱烈。節日期間,男孩們會成幫結夥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甚至還有熱心的觀衆一直尾随着秧歌隊走鄉串戶。

  吉林省四平市72歲的曾大爺在月初就收到了兩身紅内衣——那是在長春工作的女兒和在鄭州學習的孫女爲他買的。“我屬豬,明年是本命年。按照東北的習俗,要穿紅背心、紅褲衩、紅襪子,還要系紅腰帶呢。”

  “崇紅、尚新、團圓、吉祥,是年俗的深刻内涵。”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道:“民俗是人們心底的文化,是延續一個民族發展的文化的象征。而過年是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最集中的體現。因此,無論社會怎樣發展,無論過年的形式怎樣變化,這些基本内容都不會改變。”
拉洋片的藝人至今仍活躍在北京的春節廟會上,總能吸引遊人、特别是孩子們前來觀瞧。
河北唐山藝人在表演皮影戲

 陝西:九曲轉燈過大“年”

  
  陝西人把春節叫“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故事。

  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将至新春來臨時就出來食人,攪得人們不得安甯。人們在與“年”反複的搏鬥中,偶然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就燃起大火,再投入竹節,“年”眼見面前熊熊烈火,耳聽周圍爆竹叭叭炸響,被吓跑了。後來,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挂紅燈、貼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在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算進了年關,當地人把這天叫“過小年”。這天有些地方會“祭竈”,即祭祀主宰吉兇禍福的“竈王爺”,以求溫飽。小年一過,人們便爲春節做準備了,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幹淨,收拾整潔,貼好大紅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卧室、竈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點蠟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萬家鞭炮齊鳴,“接天星”,“迎财神”,然後,晚輩要爲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将事先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初一到初十之間,關中的風俗多是親戚間相互拜年。陝西拜年的習俗有很多獨特之處,例如帶的禮物不同。關中人在相互拜訪時會帶上自家做的“大禮馍”,這種“大禮馍”選用的是上等面粉,而且要用面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婦回娘家,帶的禮馍又不同,而且還要娘家鄰居大嬸大媽都跑過來嘗,以此來判斷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裏來鬧花燈,形形色色的鬧燈也是陝西年俗的一大景觀。西安正月十五“張燈”,可上溯至漢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稱這一天爲上元節,這天的晚上稱“元夜”,亦稱“元宵”,漢文帝每到這一天晚上,即令張燈結彩,并出宮賞燈,與民同樂。從此,陝西一帶元宵節張燈的傳統就興起了,它代表人們期望着能過上“文景之治”那樣社會安定、豐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傳至今。現在,西安的城牆、革命公園幾乎年年都要舉辦花燈展。除了燈展,西安的大雁塔廣場、未央湖、東晉桃園、半坡湖等遊樂園、度假村,又将民間鑼鼓社火、焰火及戲曲引進來,在正月十五,還有大規模的遊園活動。

  在陝北,正月十五還要“轉燈”。各村鎮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陣,人們都去“轉九曲”,又叫“轉燈”。九曲方陣由361根高粱稈栽成一個方陣圖,稈上挂着367盞彩燈,方陣沒有重複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黃河陣。入夜,待到鑼鼓唢呐齊奏,就可以轉九曲了。“轉九曲”從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連轉三晚。當地人有一種說法,“轉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燈節的一個特色活動。這是一種土制煙花,把銅和鐵溶化成銅水及鐵水,再倒在放有濕沙的木闆上,一齊抛向天空,在煙火向下墜落時,再将其打散。這種古老的煙火比之現在的一些煙花更富情趣。

  貴州:侗鄉民俗最鮮明

  
  今年的春節,貴州将在花的世界、歌的海洋中度過。“中國荔波萬畝梅花報春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來自省内外乃至海外的遊客觀賞原生态野生梅林、欣賞神秘古樸的瑤族風情,今冬,貴州省荔波縣這個“中國最美的地方”将成爲貴州冬季旅遊的新熱點。

  荔波被譽爲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地處黔南邊陲,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四季如春,資源豐富,人傑地靈,是一塊神秘的土地。在萬物蕭條的冬季,位于荔波境内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卻生機盎然。

  “中國荔波萬畝梅花報春節”以萬畝野生梅花爲主線,圍繞世界級茂蘭人與生物圈和“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工作爲主要内容,打造出了以人文體驗爲主的冬季旅遊線路。大家可以欣賞到包括萬畝梅園、布依族和水族民俗陳列館、古鐵藝和古榨油坊、抗日戰争遺址、紅軍會師舊址和茂蘭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風光。另外還可看到少數民族特技表演、黔桂兩省區猛牛争霸賽、盛世新春龍獅表演賽等活動。遊客不僅能賞紅梅、品梅酒、飲梅汁,還能感受布依、水、苗、瑤等民族的民風民俗。

  遊客在賞花之餘,可盡情地遊覽大小七孔的迷人景觀。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73.1平方公裏,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組成。樟江風景名勝區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爲特色。中外專家認爲,這裏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絕無僅有的綠色寶石,它将樹、石、水、藤、喬、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奇迹。

  此次活動也将正式拉開2007貴州賞花遊的序幕,春節期間,貴州各地還将舉行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肇興與麗江早年在背包客中口口相傳的境遇很類似,是藏在大山深處的背包客天堂。肇興是全國最大的侗寨,曾在2005年被全國33家有影響力的媒體投票評爲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按當地人的說法,肇興擁有“五樓五橋五戲台”,即在肇興有五座鼓樓,有鼓樓的地方就有風雨橋,就能看到戲台。現在寨裏鼓樓和風雨橋依舊保存完整,隻是對戲台作了部分維修。肇興寨内鼓樓、花橋、吊腳樓、禾倉交相輝映,民風淳樸,民俗風情濃郁。春節的肇興是侗鄉民俗文化最集中最鮮明的展示時期,當地爲遊客準備了盛大的民俗節日盛宴。按照傳統春節習慣,從初一到初八分别有殺豬、吃泡湯、做寨客等節目;有古樓擺古,花橋對歌、侗戲表演;有祭薩、踩歌堂。從初二到初七,每晚爲遊客獻上一台精美的侗族大歌晚會。

  濟南:元宵放燈已千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民間又稱“過大年”,而“過大年”又與看花燈、賞民俗、唱大戲分不開。在泉城濟南,想過一個真正年味十足的“大年”,就到趵突泉公園來吧。今年已經是趵突泉第28屆迎春燈會了,正月期間,趵突泉公園爲廣大市民和遊客準備好了異彩紛呈的花燈。

  趵突泉燈會由來已久,自1000多年前唐玄宗定下農曆十五爲元宵節以來,每逢此日,濟南便有夜間放燈的習俗。從1965年重新舉辦第一次燈會之後便形成了傳統,是江北較大的燈會之一。趵突泉燈會主題鮮明、特點突出,集彩燈藝術與民俗文化爲一體,已成爲泉城濟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遊主打項目,素有“不到趵突泉觀燈不算過年”之說。随着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花燈融入了時代特色和科技因素,把整個趵突泉公園打扮成了花燈的世界。

  據了解,趵突泉第28屆迎春燈會将于2月13日晚舉行開燈儀式,今年燈會圍繞“知榮明辱、和諧發展”這一主題共設計制作了38組燈,包含了豬年題材的5組,傳統題材的14組,兒童題材的15組,現代題材的4組,這些燈組内容豐富,雅俗共賞,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的欣賞需求。

與往年相比,本屆燈會不僅題材更爲豐富、形式更加新穎,而且在花燈制作過程中引入了電腦數控技術等科技元素,增加了時尚動感以及“智能性”。同時,本屆燈會的花燈制作還突出了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爲其增光添彩。其中,首次用小瓶子爲材料制作的3米長、2米高的“大象燈”,共用了一噸半約5萬多個瓶子,燈光一亮宛若一頭晶瑩剔透的水晶象;用醋碟、瓷盤、酒杯做成的“群獅鬧春”、“鯉魚跳龍門”燈組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外,圍繞豬年紮制的“小豬貝貝”、“八戒鬧春”、“豬八戒背媳婦”、“歡天喜地”、“龍舟賽”等燈組,這些栩栩如生的“豬”形象定會讓你忍俊不禁;位于李清照紀念堂東側的“中華孝道”燈組長20米、高5米,取材“中華二十四孝”中的六個小故事,形态各異的人物讓人在賞燈的同時深刻感悟中華孝道的“真、善、美”;位于公園南門的4個大型宮燈高4米、直徑2.6米,取材“八榮八恥”和近幾年濟南城市建設的成就,爲傳統花燈注入了時代色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園今年從南方引進的大型宮燈展,50餘個樣式近300盞造型美觀、工藝精巧的宮燈集中在公園百花園内展出,這在濟南尚屬首次。

  另外,燈會期間,趵突泉公園還爲廣大遊

  客和市民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不僅有傳統的剪紙、内畫、捏面人、糖畫等民俗展演,還有精彩的戲曲、舞獅、雜技、燈謎等。從正月初一到初七,萬竹園公園門口有“北方獅王”之稱的滄州舞獅團帶來的精彩的舞獅和雜技表演;初一到十五,白雪樓戲台上将上演連台京劇、曲藝、和柳子劇;從初六到十五,易安舊居院内舉辦燈謎擂台賽;從初一到十六、初八到十七,海豹池持續爲小朋友上演傳統的拉洋片和皮影戲;初一到十三,公園北區的泺苑茶文化街内還有傳統的民俗文化展演以及特色小吃,将會讓您大飽眼福和口福;整個正月期間,公園李苦禅、王雪濤紀念館與李清照紀念堂還将舉辦高品位的書畫展覽。
 
 
 
流沙河先生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作者:君兑
    
    明天就是西方的情人节,于是我向流沙河先生请教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情人节事,沙老随口讲道:早在春秋时,古人就有情人节了,那是每年的暮春三月,各种水果成熟了,未婚的男子女子都去摘水果,他们或唱情歌或相互嬉戏,你投我桃,我报你以李,很是热闹。比如在《诗经•卫风•溱洧》中有这方面的记载:“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古代男女交往中的这種"投挑报李",不只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诗经中还有“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标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标有梅”这个风俗一直保存在清末的成都还有,那是在五月端阳节,男女皆有“打李子”的风俗。还有古代在云南和缅甸一带,有在水边相互泼水的风俗,一直到现在,那里每年傣历年新旧交替时还有泼水节,也是男女交流认识的节日,那些有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在《周礼》中规定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允许男女自由恋爱。《周礼•地官•媒氏》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个“奔”就是“姘”的意思,不能作“私奔”讲,政府不禁“奔者”,可见其允许男女自由相识相爱,也并非一切包办。
    
    
    南北朝以后,又有牵牛织女相爱的传说,而产生出的七夕节。大家都熟悉杜牧的一首诗《秋夕》,中有“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都是讲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不过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不鼓励人们谈情说爱的,你想,在那农耕时代,男女只有日日劳方能得一温饱,如果大家日日情浓绵绵,天天厮守,谈情说爱,那将有误农时。故传说中牛女他俩事实婚姻后,都变懒了,结果被王母娘娘狠心分开,以一条银河相隔,一年只准农历的七月初七能有一夜婚假。你仔细想想,中国的情人节,一年只准一次相会,现在绝对行不通的。自从发生韩国人申请将“端午祭”为他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人才警觉起来,便有人议论要把七夕“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
    
流沙河:满江红 贱躯卧疾反省(图)
    
    
流沙河

    流沙河
    

□流沙河
    

满江红 贱躯卧疾反省
    

医院楼高,窗窥我,弯弯眉月。输液线,悬瓶系腕,深宵未绝。鼻管穿咽探到胃,抽空肚里肮脏屑。症状凶,臌胀似新坟,肠撕裂。
    

命真苦,霜欺蝶。丝已染,焉能洁?恨平生尽写,宣传文学。早岁蛙声歌桀纣,中年狗皮卖膏药。谢苍天,罚我绞肠痧,排污血。
    
    2003.5.17于省四医院
    
    原载《野草》91期
 
流沙河身世及姓名之谜/刘斌夫
(2006年10月16日)
    刘斌夫
    
     多年来,流沙河在自己的小传中对其籍贯和出生年月讳莫如深,只写自己是成都人。直到笔者前年在《文化人》丛刊试刊号发表《文坛公案——四川两条河》,披露流沙河原籍及出生地在成都郊县金堂后,前不久,土家族怪才冉云飞以《焦点》杂志特约编辑身份采访流沙河,流沙河才原原本本在正式场合公开坦陈自己是金堂县城厢镇人。而且,口气是那么地平和。 
    之所以原先流沙河只说自己是成都人,据考大约至少有两点原因。
    其一,流沙河本名余勋坦,排行老大,其弟名叫余勋禾,金堂县大地主家庭出身,其父从国家政府“伪”乡长做到“伪”县长。余家过去拥有深宅大院,规模之大。抗战时期山西一所大学流亡到四川,欲在金堂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校方请时任县长的余父帮忙,余父答曰:“就把我余府腾出来给你们做校舍吧。”足见余家的“宰府豪宅”之势。开国后运动不断,土改时余父被镇压。反右时,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实属幼稚习作,但其中一句,写白杨树纵然狂风吹过,宁死也不弯腰云云,生怕被人断章取义,认为其影射杀父之仇,故在任何时候也再不敢提及自己出身于金堂县,有个做过“伪”县长的大地主父亲。倒是当年《人世间》杂志萧青一篇纪实回忆文章,言及她是去金堂县把业余作者、代课教师流沙河招调到省报的。
    其二,新时期初期流沙河平反复出,不久,其女儿在香港为之炒作,策划东南亚某国文化机构发函邀请流沙河领队中国代表团出访,使因钦定挨整而出名的流沙河在历史转折点忽的身价百倍。成都人崇拜他得很,爱读其俏皮文章诙谐诗,街谈巷议茶余饭后成了热门话题。他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加之他深谙老成都的小市民有些看不起郊县乡下的“弯脚杆”,为了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形象,怕自己书不好卖,虚荣所致,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潜意识下更不想承认自己就是“金堂人”。
    当时流沙河已被吹得神乎其神,颇有些“仙风道骨”。一些人把一个“流沙河”的名字神化,拿到考证来考证去。哎呀,听说流沙河这个笔名是他自己少年时自己取的,那个时候就熟读《西游记》了,《西游记》里不就有条流沙河么?
    实际上,据流沙河(余勋坦)本人向他同乡欧声光讲,他读中学时并未细读《西游记》,心血来潮自取笔名“流沙”,班上有位同学跟着也取同一笔名“流沙”,都写作文发布在墙报上,余勋坦干脆把自己的笔名“流沙”后边信手添加一“河”字,以示区别,变成了“流沙河”。一字之改,把一粒流沙变成一条流淌沙粒的河流,真有蛋壳成天之巨变。这位流沙河,从此扬名文坛。而那另一位“流沙”,真成了河里一粒流沙,杳无音讯了。
    其实《山海经》里有句:“因在流沙者……。”《高僧传》卷三载,晋代僧人法显首赴天竺考察佛学时说:“发自长安,西渡流沙”。“流沙河”本来就是中国西部一条河的名字。至今,四川雅安和云南,都有以“流沙河”为名的河流。
    以发音和音节上看,“流沙河”三字叫起来响亮好记,且有联想度,易于传播。是符合姓名学的。
    人之将老,其言也善。鸟之将老,其音也真。正若拙搞《文坛公案》附录流沙河先生的《满江红》中他自我调侃:“早年哇声歌桀纣,中年狗皮卖膏药”。流沙河自觉检讨多舛人生,已渐入平和心境。流沙河在《焦点》杂志细述身世,还原了自己一个真实面目。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城里人常去乡下渡假,回归自然,返璞还真,是一种时尚哩。聪明有种,宝贵有根。龙生龙凤生凤,血统是有些高贵的。大户人家,先富起来。将来产权还会得到保护。而且,我们都在寻溯文化源头和自己的根。 _
    
三套车


Mouse-over to stop text scrolling


 
三套车


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
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是谁让你这样的伤心
问他的是那乘车的人

你看吧我这匹可怜的老马
它跟我走遍天涯
可恨那财主要把他买了去
今后不能再等着它





流沙河先生谈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博讯记者:蔡楚) (Modified on 2007/2/15) 

 
 
 
 
流沙河先生说文解字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周末聆听的16首歌曲连续播放
  • GreenSun NewAge Music-超越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