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远方/天霸/成龍父是特務母是大姐大/中國社會的血酬與潛規則/雕塑//項羽不殺劉邦...
發佈時間: 12/5/2008 7:03:17 PM 被閲覽數: 98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 远方的幸福 ]

 

的地方幸福是什么样子?雪山下是他们的平静,是他们的虔诚,是他们的笑容。。。

 

 

 

 

 

 

 

 

 

 

 

 

 

 

 

 

 

 

 

这是淳朴的人类文明,是我神往的浪漫。。。

   

【小提琴专辑】《天霸 琴双绝》


【小提琴专辑】《天霸 琴双绝》欣赏

01 忘记他
02 明月千里寄相思
03 情人的眼泪
04 今宵多珍重
05 再见!我的爱人
06 我只在乎你
07 漫步人生路
08 明月千里寄相思
09 你的眼神
10 满江红
11 Guarneri 1773
12 Guadagnini 1740
13 Guadagnini 1758
14 Rogeri 1717
15 美丽的罗丝玛玲
16 Gobetti 1717
17 爱的忧伤
18 Gagliano 1734
19 爱的欢乐
20 夜上海


【小提琴专辑】《天霸 琴双绝》

这张名为“天霸”的CD(Timbre即系音色),是由香港TIS公司以世界上最珍贵的8把价值880万美金的绝世名琴,配上斯坦威钢琴,演奏多首耳熟能詳、脍炙人口的中国经典名曲!以录音的成就而言,的确已到了当今数码科技最高的传真度。

优美的旋律佐以名琴高贵如羽绒般的绝美音色,不仅是一张精彩绝伦的天碟录音,也是中国通俗名曲中难得一见的名琴演奏。推荐給喜欢中国经典歌曲演奏以及喜欢小提琴演奏的乐友。

网友提供的音乐里还收录六把珍贵名琴的简介,一并附上,它们分别是11 Guarneri 1773, 12 Guadagnini 1740, 13 Guadagnini 1758 14 Rogeri 1717, 16 Gobetti 1717, 18 Gagliano 1734。

01 忘记他
02 明月千里寄相思
03 情人的眼泪
04 今宵多珍重
05 再见!我的爱人
06 我只在乎你
07 漫步人生路
08 明月千里寄相思
09 你的眼神
10 满江红
11 Guarneri 1773
12 Guadagnini 1740
13 Guadagnini 1758
14 Rogeri 1717
15 美丽的罗丝玛玲
16 Gobetti 1717
17 爱的忧伤
18 Gagliano 1734
19 爱的欢乐
20 夜上海

谨在此衷心感谢上传音乐的网友。 无伤大雅

 
成龍揭秘︰父親是特務 母親是黑道大姐大!

環球網娛樂社區    2008-12-05

  12月1日,成龍出席廣東旅游文化節開幕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覺得自己的一生非常傳奇,想出自傳把自己的經歷錄下來。成龍說要把自己的愛情故事寫出來,把以前黑社會的那些事情寫出來,那才是最精彩的,只是現在這個時候還不能說。同時成龍自曝猛料,父親當年曾是蔣介石的精銳特務,母親則是黑社會大姐大式的人物。讀者可能都知道龍爸、龍媽都已經過世。很多人對成龍的兒子為什麼姓房感到過很奇怪,但現如今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成龍的母親名叫陳麗麗(陳莉莉是英文譯名),父親陳志平原名房道龍,祖籍山東。戰亂年代由于家鄉被毀,與鄉親們流浪到了安徽,因此有報道說成龍祖籍是安徽蕪湖。房道龍經歷過抗日、國共
抗戰等大風大浪,曾學過功早年混跡于南京,長大後加入國民黨,後來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國民黨軍統情報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軍統特務。後來因為一次槍支走火事故,被革除了軍職。于是龍爸爸在南京改行做起亞麻布買賣,生意相當不錯,直到日軍侵入中國。

   據說龍爸爸偶然得罪了當時的日軍,龍爸爸被日本人抓進了監獄,經受了非人的折磨,萬幸的是後來他被一位親戚救了出來。龍爸爸死里逃生,離開了監獄,又重出江湖當情報人員。有報道說成龍父親是在逃難中更改為姓陳,而房祖名在一次受訪時說,爺爺因從事特務活動需要而隱瞞真實身份,所以改了姓名。從事特工活動的過程當中,龍爸爸曾經兩次遭遇被暗殺,一次頭部中彈,一次腳部受傷,但都保住了性命,當龍爸爸的雙親在一次日軍飛機的空襲中喪生後,他逃出南京來到重慶,躲過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成龍曾經表述過,父親與母親的相識非常有戲劇性︰母親過去曾偷運鴉片,而父親則在海關當警察。一次,母親在海關被抓,當警察的父親看著她身上背一個孩子,手里拖一個孩子,籃里裝的是鴉片,一下心軟,就讓她過了關,兩人由此相識相愛。當時,母親有兩個女孩,父親有兩個男孩。這就是成龍的姐姐和哥哥。按照推算,龍爸當海關警察應是在加入國民黨軍統之前。解放前夕龍爸龍媽輾轉到了台灣,後移居香港。至于成龍自曝母親曾是黑道上大姐大的人物,應該就是龍媽陳麗麗偷運鴉片的時期。既然大哥親口述說,那可信度應該是百分百,雖然關于龍媽陳麗麗的資料與報道很少,但從成龍語氣中可以猜測,當年龍媽可能是黑道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多年以來成龍一直以為自己是獨子,直到龍爸80多歲時,由老人家親口告訴成龍的真實身世,成龍大哥這才直到自己原姓房,族譜名字叫房仕龍。在成龍16歲的時候,父親陳志平(房道龍)給成龍定下的三不準家規︰第一不能吸毒販毒,第二不能加入黑社會,第三不能去跟人家賭牌九。從這三條做人的規矩中來分析,龍爸可能因夫妻二人曾經的經歷有感而發。二位老人如今已經過世,感謝二老養育了一個令中華兒女驕傲的兒子——成龍。

 

專訪《炎黃春秋》執行主編吳思:

中國社會的血酬與潛規則


2008/12/04 




《亞洲周刊》柴子文

 

吳思是最早提出“潛規則”和“血酬定律”的學者,對中國三十年的改革以及近來不斷爆發的群體性事件提供不同角度的看法:中國未來走的方向,就是憲政民主的方向。

語調平穩淡定、邏輯清晰明確,吳思演講時,像經濟學者一樣划出曲線、分析案例,但他喜歡說自己用的是生態學方法。他的歷史著作《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台版《潛規則:中國歷史上的進退游戲》)、《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中的生存游戲》(台版《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上的生存游戲》)是中國近几年的暢銷書,目前他擔任中國敢于突破言論和歷史研究禁區的《炎黃春秋》雜志的執行主編。最近,吳思在香港大學公開演講,這個非學院派的學者大膽而另辟蹊徑的學說,折服了許多人。

讓吳思在中國知識界聲名鵲起的,是一個叫做“潛規則”的名詞,它指明了中國社會習俗中的幽暗角落,切中中國歷史上制度改進屢屢失敗的根源。因為它對中國現實強有力的解釋力,這個原本用來研究、分析歷史現象的詞匯,迅速走紅,變成中國媒體的常用詞匯、尋常百姓的口頭禪。“潛規則”其實就是灰色規則、內部章程,指沒有正式規定但在某些人群中被普遍遵守的規則。潛規則通常有不法、不道德、或者其他不能明說的內容,比如給官員送紅包,再如近几年中國奶業普遍出現的添加三聚氰胺現象。

后來,吳思還進一步提出潛規則的元規則──“血酬定律”。所謂血酬定律,簡單來說就是:暴力者、最強者說了算,雖然暴力集團(強盜、土匪、軍閥等)不創造價值,但卻控制生產集團獲得以暴力換來的血酬、進而以國家政策合法掠奪的法酬。吳思用這個定律以全新的眼光解釋中國歷史:比如春秋戰國的封建制度為何無法延續下去﹔也富有說服力地解釋了中國當下許多怪現狀的症結,比如中國接連不斷的煤礦事故、毒奶粉事件。

從潛規則到血酬定律,吳思頭腦里對應或者說反抗的,其實是從小被灌輸的、一度堅信不疑的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尤其是“生產決定上層基礎,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的教條。一九九六年開始,吳思開始較有系統地讀史、論史,他在二十四史和近現代世界史中看到與此迥然相異的故事,好奇心促使他單刀直入,單槍匹馬也要探個究竟。

盡管如此,吳思還是給自己的學說划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在資本主義時代,血酬定律失效。因為那時,生產集團控制了暴力集團,只有暴力被規訓,權利才獲得釋放。中國當前的社會狀況,用“官僚資本主義”政治不正確(因為它是中共號稱要打倒的國民黨統治下的“三座大山”之一),也有人用權貴資本主義,但吳思認為,更准確的叫法應該是資本─官家主義。中國歷史一路下來,明朝時候是朱元璋建構的小農官家主義,后來發展成地主(鄉紳)官家主義,清末以農業為主的格局開始松動,逐步出現工商官家主義。現在的資本─官家主義跟以前一樣,核心還是官家說了算,因而其實沒有跳脫血酬定律的歷史階段。而只有當官家退場,生產集團控制暴力機器,才可能出現真正的資本民主主義。

雖然吳思創造了許多新名詞,但他說這是很無奈的做法,因為實在沒有適當的既有詞匯可以准確定義一些復雜但真實的情況,尤其是中國特有的情況。近年致力于重新把《聖經》翻譯成中文的著名學者馮象,他對現代漢語的這種創造性抱持樂觀態度。現代漢語從古文中解放出來的時間不超過一百年,中文的創造力需要學者、文學家去不斷開拓疆界。從這個角度看,吳思的論述讓人看到了頗為成功的詞匯創新可能性。

在搖搖晃晃的香港地鐵里,吳思突然問記者:“你們覺得找到歸宿了嗎?”“什么叫歸宿?”記者不解其問。他很認真地答道:“歸宿,就是那種可以認真生活下去的安定感,我覺得香港是有的。但我還沒有找到。”無論面對歷史還是現實,吳思的思考軌跡,還沒有跨過那條歷史的鴻溝。以下是亞洲周刊對吳思的專訪摘要:

從潛規則和血酬定律的角度,你怎么看中國這三十年的改革?

潛規則和血酬定律大量借用了生態學和進化論的比喻。用生態學和進化論的框架來看,三十年前,中國社會的物種非常稀少:沒有農民,只有人民公社社員,不是相對于地主或國家意義上的自耕農﹔沒有工人,只有官辦企業的職工,他們是國家雇佣來做工的雇員,不是相對于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最大的物種是公社社員、國家職工、干部、知識分子(也是國家雇佣),國家體現為一個全面、完整的官僚控制的整體,一切都是官家的。這種狀體持續了几十年,社員種植的糧食養活不了自己,職工生產的產品嚴重浪費、效率極低,在世界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國內工業品嚴重短缺。一鬧文革,官員的日子也不好過了,誰都覺得不好。

然后改革開始,最先突破的就是社員,社員變成自耕農,新的物種出現了,他們中間又分化出個體戶、鄉鎮企業工人、鄉鎮企業商人、資本家。此外,農民中還分化出最純正的無產階級──農民工,剩下的小農在堅守,但是他們的產出、質量依然遠遠超過之前的公社社員。

城市職工和官員成長路徑和農村不同,體制先沒動,體制外出現一批回城知青、勞改釋放犯、待業青年,舊有的體制、官家的工商業吸納不了他們,成為個體戶。海外的也讓回來了,他們辦起了私營商業。體制外成長起了一棵大樹。這些個體戶、海外資金匯聚起來,形成強大的民營企業群體,分化出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個體戶、中產階級、白領。整個產出占據了半壁江山,使得原有的官家企業相對萎縮,剩下几個大企業靠壟斷吃法酬(暴力集團建立并維護的制度收益)。

原來無所不包的大一統體制在政治上、經濟上全面松動。意識形態上開始松動,從原來的階級斗爭到三個代表到和諧社會,是在放給民間更多的權利。政治上資本家開始入黨,黨內也從一個人說了算變成有簡單的制衡,大致順暢的接班人制度、到點退休。原來官家巨大的、充滿整個天下的龐大物種在權力方面縮小了,出現了丰富、復雜、更有創造力的多樣生態。這有兩大好處,一是穩定,物種越多越穩定﹔二是變異多、創新多,容易出現更有效率的東西。這種充沛的創造力造就中國崛起。

那你怎么看待近年不斷增多的群體性事件?

其實是在調整利益邊界。以前的爭執主要發生在稅費的邊界上,后來取消農業稅,基層政府更缺錢了,于是重點轉向土地伸手。農民的土地產權邊界一向模糊,最近几年農民的抗爭一直圍繞著土地權益。這種收益沒說不是農民的,但也一直沒說是農民的。這種模糊地帶最容易出事。就在競爭、爭奪之中,才能把每個利益邊界划分清楚,最后形成法規,清楚了才不爭。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物種越來越丰富、各個物種形成自己權利邊界的過程。若能通過正常的投票、游行來表達,那就比較和平,但這些都被禁止了,就只能去打扁擔、燒房子,就只能去上訪,上訪不行就殺人、爆炸,什么合算、什么有效,就用什么手段。

但這些事件似乎并沒有造成一種明顯的社會斷裂。你怎么看中國社會的這種彈性?

中國農民的承受力之強、政府維持穩定的生命力之強,讓人吃驚。我在取消農業稅之前到農村做詳細調研,了解到農民實際的負擔高達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遠遠超過規定的百分之五。按照中國歷朝歷代的經驗,負擔到這個程度就不行了,就會拋荒會出現流民,隨時准備玩命,天下大亂。明朝的經驗就是如此。但是現在流民進工廠了,不僅沒有成為不安定的力量,還把在城里掙到的錢寄回家鄉,所以鄉政府從四五十人膨脹到二百人,搜刮掉了老底還有東西可撈。這是因為出現了一個新的、沿海的經濟增長,新的經濟增長來自哪里?第一來自海外的資金和市場,第二是模仿新的技朮,第三來自模仿新的制度──公司、市場、新型外貿制度。這些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海外的新東西為中國的轉型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這是開放帶來的好處,模仿、汲取國外的新東西帶來的好處。

后來一刀切取消農業稅,剪斷搭車收費,對付不斷膨脹的官員,把農村領域的官民關系理順了,農民日子一下子好過了,開始復蘇,種地變得合算了,產出高了,一些農民工開始回流了,還可以在城里要求漲工資了,你不漲回去種地了,出現了民工荒,有了跟資本家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也讓人大吃一驚。

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六十周年,在歷史河流里,你怎么看待這六十年,中國未來走向哪里是否看得出脈絡?

談論中國的未來,不能不看現在的台灣、韓國、日本。短期說不清楚,十年八年偶然性太大,什么事都可能有,哪個方向都有。但長期來說,用一兩代人的時間來計算,大概就是那個方向,越靠越攏,越靠越近。我們過去一代人兩代人,也是很清楚的,走了一個彎路,立刻退回,退到失敗的起點,重新起步。以后也是一樣,走錯了,還得回來重走,走對了一路走下去。走的方向,就是台灣、韓國、日本的憲政民主方向。■

吳思小檔案

一九五七年生于北京。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分配到《農民日報》,先后任機動記者組記者、群工部副主任、總編室副主任。一九九三年,出任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橋》雜志社副社長兼中文版主編。一九九六年底至今,在《炎黃春秋》雜志,任執行主編,副社長。

著有:《陳永貴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國的試驗》、《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二零零一)、《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中的生存游戲》(二零零三)、《隱蔽的秩序》(二零零四)等作品,在中國引起廣泛影響。■

 

 

美国国家美术馆藏品:雕塑篇
来源: 三月三

     
和那些油画同一天拍的,为了手持,一律高ISO。雕塑其实比油画要稍微容易拍,因为不用考虑色彩还原和透视,而且自己可以自由选择拍摄角度,是个很好的曝光和构图练习方式。





A.








B.








C.








D.








E.








F.








G.








H.








I. 这是上图脚的特写,冰冷的大理石被艺术家灌注了生命的活力。








J.








K.








L. D50套头的一个亮点是它的微距倍率较高,这里试一下,实物半寸见方。




 

中國軍方開始出手

暗中保護四個半國家


2008/12/04 


世界論壇網  

現在在中國周邊(地區)一共有四個半國家正在受到中國軍事(當然也包括政治)方面的保護(這四個國家分別是,朝鮮*巴基斯坦*緬甸*哈薩克斯坦*伊朗是半個)。


第一關于朝鮮,中朝自1950年開始就是軍事同盟,但是到后來50年代末隨著中蘇關系的分裂,中朝關系(軍事同盟關系)也分裂了,然而隨著1991年前蘇聯倒台分崩離析朝鮮又要靠中國來軍事保護它了(可以說,現在的朝鮮已經純粹成為了受到中國軍事和政治保護的保護國了,而且朝鮮現在90%以上外援來自中國),就象前不久一個剛剛叛逃到韓國的朝鮮原高級官員所說的那樣,如果中國停止或切斷了對朝鮮金正日政權的援助和保護,朝鮮的金家王朝就會立刻垮台。

  第二關于巴基斯坦,中國和巴勒斯坦的實際軍事同關系盟也是歷史悠久了(自第二次印巴戰爭開始,中國就和巴基斯坦連成和形成了實際上的軍事同盟關系),現在由于巴基斯坦在中國急需的能源(尤其是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交通上起著對中國極其重要能源通道的作用,所以現在巴基斯坦對中國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而且,巴基斯坦在未來的泛亞鐵路布局上對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國現在更加加緊了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和軍事保護(據說,巴基斯坦現在有一半的軍事力量都壓在了中國的身上),從而導致現在有網友戲稱,巴基斯坦現在都成了中國在南亞和中東和特區了(不管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否真得要放棄在克什米爾的主權營造和平氛圍,但是只要印度還存在一天,巴基斯坦就永遠永遠都離不開中國的保護!)。

第三關于緬甸,早在2003年中國就差點因緬甸跟美國干起來了,在2003年美國准備軍事推翻得到中國支持的緬甸軍政府,中國政府在得知此消息(或者說祕密情報)后,便立即將大批軍隊祕密調往中緬邊境集結待命,當時中美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后來還是美國軟了下來。現在緬甸的軍事力量基本上都是中國在支持的(而且,現在緬甸八成的經濟也是由中國在支持和援助的,而中國則可以從緬甸得到夢寐以求進入印度洋的入海口),去年緬甸把其首都往北遷了200公里,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中國更多和更多堅固的軍事保護,以至于有印度媒體稱,緬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印度洋的衛星國了。

第四關于哈薩克斯坦,就在前几天哈薩克斯坦總統納巴爾扎耶夫剛剛對中國進行了正式國事訪問,在訪問期間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雙方簽署了《中哈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條約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款,那就是哈薩克斯坦自愿放棄核武器(可能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中國向哈薩克斯坦提供安全保障(這條信息是從12月21日的東方時事解讀中獲得的),當然我相信俄羅斯也會或者已經向哈薩克斯坦提供了相同的安全保障,哈薩克斯坦對中國的重要性除了油氣能源供應以外,因為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還擁有有一條可以通過大型和重型軍事裝備設施直接直到達在伊朗北部(在伊朗頭頂上瀕臨伊朗和土庫曼斯坦)的里海重要的水路通道,如果美國軍事進攻伊朗的話,到時候中國海軍就可以聯合俄羅斯海軍(因為俄羅斯有一部分歐洲領土是直接瀕臨里海的)直接出兵軍事支援和策應伊朗與威懾土庫曼斯坦(如果到時候美軍已經進駐土庫曼斯坦的話)。

至于說伊朗是半個,那是因為如果美國軍事進攻伊朗的話,到時候中俄的支援甚至是軍事介入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到時候更主要(更大程度上)依然要靠伊朗自己來保住自己(依靠伊朗自己的軍事力量和中俄的軍事支援甚至是軍事介入再加上伊拉克的反美武裝與敘利亞等因素,伊朗是可以戰勝美國保住自己的)!所以說,伊朗只能算是半個國家(而剛剛經過中俄多次修改才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于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其命運也早已注定會象在這之前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制裁朝鮮的1718決議案一樣,只是一個擺設罷了!)。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非婦人之仁

是英明決策


2008/12/04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名篇,也是多年來中學語文教材必選的名篇。然而,因為大多數學生并不會去看原文和相關的劉邦、張良、樊噲等人的紀傳,所以大家望文生義,往往把項羽當做庸人,把劉邦當做奸人,把范增、張良當聰明人,把項伯當小人,把樊噲當莽撞人。

  其實,如果細讀《史記》的相關篇章以及后來學者的分辨,大家的上述印象恐怕就將動搖。

  下面,我就幫大家翻檢一下。

  首先,簡述一下鴻門宴之前的大事件。

  始皇帝死后,秦虐,民反,英雄逐鹿。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推楚王孫熊心為懷王,恢復楚地,沛公劉邦率眾來投。此時,秦國主力軍,一在南越拓土,一在長城守邊。所以,六國諸侯軍得以復興而坐大。但,秦少府章邯率軍分別平定,先破斬陳勝、吳廣、項梁,又邀擊諸侯于趙國,戰局迅速變得對秦有利。

  此時,懷王召集宋義、項羽、劉邦開會,議定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消滅秦軍主力,并懾服諸侯,再一同取道函谷關入關中﹔一路西進,經武關進入關中,取咸陽滅秦。懷王與宋義、劉邦約定,誰先入關中,就可以在關中稱王。

  其中,西路主將是劉邦,北路主將是宋義,項羽是宋義的副將,范增是宋義的軍師。

  花開兩朵,先表一支。北路軍走到半路,宋義勒兵不進,隱隱有坐觀天下成敗,擁大軍以自立的意思。于是,項羽、范增合謀,干掉宋義搶占了軍權,然后破釜沉舟,渡河與秦軍在巨鹿一戰而破之,秦軍敗降,諸侯畏服。于是,項羽率眾進軍關中,在路上,發現秦軍投降的士卒不服、生了貳心,遂坑殺秦軍將士二十萬,只留章邯等三降將以備后用。

  但兵臨函谷關時,聯軍發現劉邦已經先入關中,并派兵守備了函谷關,于是破關而入。項羽部眾共40萬,駐扎在新丰鴻門。其中,項羽本部有十几萬,剩下都是諸侯的部隊──其中有些心存觀望,并沒有真正歸附,還有的甚至處于被解除了武裝的狀態。劉邦的軍隊10萬,駐扎在霸上──注意,這一點非常重要,劉邦沒有據守咸陽,這是鴻門宴那晚項羽不能貿然殺他的最大原因。

再說劉邦這一路。后人往往認為劉邦之所以先一步滅秦,是因為他批亢搗虛,抄敵后路,總之,是運氣好。但讀者往往忽略了,劉邦的部隊并非楚軍主力,很多是跟他一起從沛縣造反、想混吃混喝的“老兄弟”。他邊打仗,邊收聚陳勝、項梁敗滅后的散兵游勇,又有宛等几個大城的守軍投降被他收編。即使如此,他到咸陽時也才只有10萬余人。我們以此可以推算出,他出兵時帶了多少人,他的仗有多難打。



  劉邦出發之后,一路智取力奪,興仁者之兵,行詭謀之用,才打進關中。而且他入咸陽之時,對父老約法三章,對故吏安置妥善,不搶秦宮的女人,不殺降順的將士,不貪府庫的財寶,把一切都安置停當,才老老實實地退軍霸上,等諸侯軍隊的到來。所以,說他“勞苦功高”是一點也不為過。他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是個愚蠢的小人,認為挑動項劉爭戰,自己能得到項羽的信任與賞賜,于是,到項羽那里告密,說劉邦圖謀不軌。

  于是,有鴻門宴的故事,事情經過課文已有了,不再贅述。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是因為他的“婦人之仁”嗎?

  不是。

 項羽此前殺宋義,有范增與全軍將士的支持﹔坑秦卒,有諸侯軍隊襄助。現在要殺劉邦,但是諸侯會幫助他嗎?不會。因為那時候項、劉都是懷王手下的將軍,都是楚軍,而且矛盾沒有公開化──受阻函谷關,曹無傷告密,令項羽感覺劉邦有敵意,再加上范增一頓故弄玄虛的教唆,才使他一怒要攻打劉邦。項羽當時的年齡很小,只有20多歲,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歲數,戰場上很厲害,政治上卻還很稚嫩。



  而當劉邦親自到鴻門謝罪,并把功勞與稱王的資格拱手相讓時──其實很可笑,劉邦有什么罪好謝呢──劉大哥已經把自己包裝成道德的完人,親切的戰友,一切滴水不漏,若此時項羽再殺掉劉邦,勢必失去眾多諸侯的信任,勢必影響自己的威望,也沒法向懷王交代。同時,劉邦的軍隊雖然不多,但若諸侯軍隊繼續作壁上觀,項劉火并窩里斗,雙方都是十几萬人,縱使項羽能勝,也將導致自己元氣大傷﹔即使殺掉劉邦,其部隊也不可能輕易就會被自己兼并(劉邦軍中有不少秦人,而項羽剛剛因為難以協調自己部隊與秦投降隊伍之間的關系而坑殺了二十萬秦人)。

  當時,對于項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殺掉劉邦,而是趕緊利用自己的威勢,抓穩時機,分封諸侯,剪除對手,獲取眾心,建立霸業。所以,項伯回營對項羽做工作匯報的時候,真正打動項羽的并不是劉邦于秦宮室、寶庫、美女無所取,而是那句“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所引發的他對大局的全盤考慮。“項王許諾”,其實,鴻門宴的前夜,項羽就基本放棄了第二天要修理劉邦的意圖。

  所以,項羽考慮再三,還是沒有殺掉劉邦。

  項羽鴻門宴不殺劉邦,是他入關后所做的惟一正確的選擇。正是這次項劉言和,才構成了項羽得以馬上著手分封諸侯的基礎,才是他得以稱“西楚霸王”的基礎。

但是接下來,項羽卻做了若干非常錯誤的抉擇,其中一項,就是沒有除掉劉邦。其錯誤如下──

  燒殺秦地。秦楚世仇,楚亡后有民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加上各國遺民都恨秦人,所以燒殺當然是為報仇雪恥。此外,項羽立意不把關中作為根據地,所以要進行戰略破壞。但是,雖然項不能像劉那樣選擇安撫的上策,而選擇了戰略破壞,這也不是沒有辦法補救:將關東六國的亂民、滑民、罪人殖民到秦地,與秦人共處,使得民怨自相抵消,起碼無法形成合力。

  獨占秦寶。項羽奪取了秦宮歷年的珍寶與美女,挾之東歸彭城。后來,這成為很多諸侯跟隨劉邦偷襲彭城的一個誘因:劉邦答應他們,破城之后,公分其寶。



  亂封諸侯。項羽主持分封,如同兒戲,各國舊王族被擠走,甚至沒有了領地,而分封在最好地方的,則是項羽的戰友和親信。這成為其后几年大起戰端的直接原因。

  放走劉邦。項羽稱霸以后,能與他爭天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田榮。劉邦的危險性自不待言。稱霸之后,項羽為刀俎,劉邦為魚肉,除掉他的時機已經成熟。如果項羽先奪其兵權,并留劉邦于身邊,挾其東歸,然后或翻出舊案,或祕密處決,都易如反掌──就像劉邦后來殺韓信、彭越那樣。而改封劉邦在漢中,靠近秦地,滅之而不易,防之則難測,這是對項最不利的選擇,等于驅虎入山。同時,齊國在六國中與秦關系最好,滅國最晚,而且不戰而降,破壞最輕。田榮、田橫兄弟又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們占據齊國舊地,自然是項羽勁敵。后來,劉邦從關中殺進中原,正是在項羽同田氏激戰于齊地時,趁虛而入的。

  項羽枉稱霸主,起碼在殺人這一項上,比劉邦差遠了。劉項逐鹿,劉邦殺的英雄比項羽多得多,但他取了天下﹔天下也不以他為暴君。殺人容易,關鍵是什么時機殺,在哪里殺,讓誰去殺,怎么殺,殺完以后跟大家如何解釋。歷史上,那些成為“明君”的強人或者流氓,都是善于掌握殺人火候的大師。

  項羽殺了一輩子人,只鴻門宴一次正確地選擇了忍住不殺,還被后人譏笑為“婦人之仁”,人做到這份兒上,真是太失敗了──當然,也有范增這樣“智者”的誤導因素在其中。

  下面說說《鴻門宴》中几個相關的人。

曹無傷。反正項羽要放了劉邦,曹無傷早晚暴露,所以,項羽樂得順水人情,把矛盾推在小曹身上,而且,項羽討厭這種背主之人。

  范增。這人爭議最大,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項羽陣中惟一的智者。對此,蘇軾曾寫《范增論》,從一個片面指出范增無他過人處,只是會教唆殺人而已。項羽殺宋義、坑秦卒、鴻門宴、燒咸陽,到后來屠戮天下,范增都是謀主,等最終項范反目時,已經殺人太多,無法挽回了。項羽軍中,有韓信,有陳平,都被阻塞了言路,范增若真有智慧、器量,為什么不像蕭何那樣簡拔激發他們?

  張良。此人隱忍,善于黃老之朮,借刀殺人,無心折柳,大隱隱于朝。相比之下,劉伯溫鬼鬼祟祟藏到鄉下,還想遙控朝局,結果死于非命,境界比他差得遠了。



  項伯。這人也是智者,預見項羽早晚滅亡,但身為親族不能背反,所以,身在楚營卻結好劉邦,兩邊做人。劉邦家屬后來被項羽扣為人質,也虧他多有維護。漢興之后,項氏被殺殆盡(雖然官方說法是“皆不誅”),只有他這一支安然無恙,而且被賜姓“劉”。神吧?試想,就算項羽得天下,會把項伯如何?

  樊噲。劉邦剛入咸陽,見秦宮美色而不能動時,就有人臭損他一頓,把他拖走了,直拽到霸上──此人正是樊噲。加上闖營救主,大智大勇,樊噲哪里是一勇之夫?

  陳平。這人較復雜。鴻門驚魂記,讓劉邦感受到了情報工作的重要。后來楚漢相爭,陳平來投,劉邦給他金錢無數,讓他建立了當時最發達的情報網絡。陳平就是劉邦背后的情報頭子。此后,劉邦滅楚,解白登之圍,擒殺韓信、彭越,都離不開陳平的祕密情報與影子部隊。

  劉邦死時,其政治遺產表面上移交給了呂后,但有一個系統,并沒有移交,那就是陳平的情報系統。

  陳平當年用劉邦的“無限支取”資金建立的情報系統,威力非常巨大,組織非常深厚,大概相當于托洛茨基創建的紅軍情報局或美國在二戰時建立的戰略服務局。無論是朝內還是朝外,甚至在匈奴內部,陳平都能想到令形勢峰回路轉的辦法,成功地化解了“白馬之圍”。漢興之后,這個情報系統并沒有裁撤,而是隨著軍功派一起保留了下來。到高祖死后,很多人員和組織轉入半地下的狀態。后來,諸呂開會,陳平不動聲色,但會議的內容卻一清二楚,這不能不說明問題──

  細看《史記》從《高祖本紀》到《呂太后本紀》這一段,我們可以發現陳平這個人非常奇怪:他似乎無所不知。所有人的動向,都在他的眼線之中,連惠帝死時,呂太后沒有真哭,只是干嚎,這樣的小細節都被陳平掌握了,足見陳平道行之深。原來,張良的兒子張辟強作為宮中的郎官,服侍太后、皇帝。

  其實,他就是陳平的間諜。

  (本文摘自《左手翻史書》)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千人送別夏徵農/如何評價柯慶施/云雀/何清涟:改革错在“国富民穷”/几张雾片
  • 莫斯科郊外.../俄"美女敢死隊"/你还记得 '梁效' 吗? /戰爭扭曲人性/霍查罵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