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印度,擦肩而过 NikonD3 在印度一共8天,3天飞来飞去,3天开会办公,2天旅游还要坐来回十几个小时的车,从玩儿的角度真可以说是和印度擦肩而过。印度估计是我在2008年的最后一站,感觉用这么仓促的一个行程来总结自己的2008真的有些对不起自己,更不用提为了这次行程挨的4针和吃的各种大药片儿... 但年底之前巨多的事情要整理完成,只能在稍微空闲的时候向往一下2009啦....虽然做了心理准备,印度的脏,破旧和落后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德里一出机场就觉得象是进入了一个雾的城市,感觉呼吸的空气中都带着颗粒。严格遵守了朋友嘱咐的几项注意,所以万幸一路下来肚子倒是没有任何问题,每次看到诱人的蔬菜和水果色拉,只能安慰自己很快回美国就可以吃到啦。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第一眼看到泰姬陵那一刹那心里的感动。当时在和泰姬陵隔河相望的Agra Fort,导游拉着我往窗口走一边故意指着反方向吸引我的注意力,到了窗前猛然拉我转身,夕阳中的泰姬陵就霍然出现在我面前了,一路的辛苦和疲惫一古脑都烟消云散,发呆了半天才想起来还得赶快拍照呐。日落时赶到Taj后面临河的一面拍sunset,确实象很多人介绍的,由于严重的污染这里的sunset颜色非常红艳但消失得也非常快。正在构图朋友突然大叫让我往自己头上看,一抬头发现黑压压5,60只蚊子在自己头上盘旋,心想不管不顾了,反正老子已经打了针吃了药,爱咬就咬吧。。。没想到回到旅馆发现一个包也没有,随行的朋友自己却被咬了好几个。。。在这里提醒以后计划去Taj Mahal的朋友,如果想带脚架进Taj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让在德里的导游帮你申请。没有了脚架我虽然把ISO开到了800但还是很明显有锐度损失。从德里到Agra大概5个小时的车程,两天包车9000RB,不到$200,司机一天跟着你到处跑很是方便,强烈推荐这么走。我找到的司机叫Manoj,人很好,我非常满意,如果大家以后也有同样的计划,可以email我,我有他的联络方法。虽然很不幸最近印度出了恐怖袭击,但那里人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远比现在国内的人要纯朴和乐意助人得多。印度虽然穷,但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于一直存在的等级制度,安于现状,所以反倒感觉社会要稳定得多。其实想想3,40年前的国内,大家都每月100来RMB的时候,不也都是穷并快乐着吗。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曾经也能坐在秋日里的草地上什么也不想地混上一整天,今天的我来去匆匆,一年一年转瞬即逝,脚步加快了,有时候却突然找不到了忙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太多尝试过拍建筑,所以出了不少废片,主要是对广角变形估计不足,平时拍自然风景不需要太注意横平竖直,再加上印度的古建筑都追求对称性,回来发现很多照片都成了比萨斜塔,因为构图太紧连校正的可能性都不大,这里也算是用我的经验教训给大家提个醒,希望大家别犯同样的错误。趁网上D3x拍的图片泛滥之前赶快把自己D3的片子出来,跟是跟不动啦,$8000,即便是我家LD批了我自己都下不了手。明年也许得考虑换个ID省得被大家笑话 :-) 印度的这些照片应该是我2008在摄坛最后的一点"贡献",希望大家喜欢,在这里提前祝大家圣诞和新年快乐! 一切皆因谎言 秦始皇修长城的真实原因 搜狐网 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伟岸,但你是否知道修筑长城的最真实原因呢?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只因一句荒唐谎言,你信吗?作者张永廷和张馨文在《秦始皇为何要修万里长城》一文里,告诉我们这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是真实的,皆因一句“亡秦者胡也”的谎言而修建。 “亡秦者胡也”, 万里长城因一句谎言而修 一提到万里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尽管秦始皇不是历史上修筑长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在人们的印象里,长城与秦始皇有着不解的渊源,提到长城就不能不说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个有着强烈危机感和忧患感的帝王。当上皇帝之后,他并没有因一统天下的成就而陶醉,相反却一直忧心忡忡。大秦帝国是在暴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对的声浪即使很小,但大规模爆发却从未间断。如何谋求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心病,这件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 秦长城遗址 大秦帝国在将新政推向全国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获得民众对大秦帝国的认可,安定天下民心,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开始不断地巡幸天下。他巡游的地点先是选择在秦国境内,试行一年之后,逐步推广到秦国以外的领地。始皇二十八年,他从咸阳出发,经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到达海边,又转经江苏、湖南、浙江、湖北返回咸阳,其行程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即便是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他的旅程仍然漫长得令人生畏。 巡幸天下使得秦始皇的思想意识受到很大冲击,思维方式也受到很大影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西部边陲,论武力它可以雄霸天下,但若论发达程度,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与齐国等中原核心地带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巡幸之旅虽然辛苦却也令秦始皇大开眼界,一种流行于齐地的方术吸引了他,使他对求仙问道以及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方术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这可能有助于排解他身心的巨大压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名为卢生的方士逐渐成为秦始皇的宠臣,他就是那位编造谎言引动秦始皇修建长城的主角。卢生原本燕人,虽然仅为一个方士,但对秦始皇的施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说到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历史学家都绕不开两件事,一是修长城,二是坑儒,这两桩事的始作俑者都是卢生。 按理说,当时正值壮年的秦始皇不应该对生死问题有那么紧迫的危机感,但长生不老似乎与长治久安有着天然的关系。为了寻求不死药,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最为典型的是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仙,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杳无音信。 秦始皇寄予厚望的方术之道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反而越来越大。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在东巡的过程中遇刺,虽然幸免于难,但受到的打击非同小可。不过两年,他在咸阳微服巡行,又一次受到袭击。这一次的打击更甚前次,当年遇刺尚在秦地之外,这一次危险发生在首都咸阳。连京城的安全也成了问题,他内心的无奈与恐慌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对神秘主义的倚重更为强烈,他急于想找出威胁秦帝国的准确原因和有关自身安危的确切答案。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卢生去求仙人指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卢生此去没有任何收获,回来后,他对秦始皇大肆歌功颂德,吹拍溜须,言辞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对人们的阿谀奉承,秦始皇已听了很多年。他需要的不是这些,他强烈渴望的是对巩固政权真正有益的东西。于是他再派卢生入海寻求仙人指点,总是无功而返的方士这次带回了一本《录图书》,这本谶书上记录着一个惊天秘密:“亡秦者胡也”。 一直渴望对手的秦始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击的目标,他内心的焦躁与不安便要迅速释放。卢生一句搪塞责任的话引发了中国一场空前的战略大震荡。秦始皇立刻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把匈奴逐出河套赶到阴山以北。秦始皇仍然不放心,为了防患于未然,又不惜血本,征用七十万劳工,历时多年,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止辽东,绵延万里大规模修筑长城,以绝胡人亡秦之患。 胡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威胁,使得秦始皇如此兴师动众?卢生所传“亡秦者胡也”中的“胡”为何人?他们对秦帝国的威胁究竟何在?秦始皇为何要下此血本豪赌明天? 秦时指的胡人,就是以后的匈奴。追溯历史渊源,匈奴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就秦国而言,其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中间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秦昭襄王时,胡人威胁到秦国的北部边境,秦国出于东进的考虑,对胡人采取了筑城防守的策略。 孙中山先生对万里长城评价很高,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秦始皇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但修筑长城的功劳堪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如果没有长城捍卫中原,中国可能等不到宋、明,在楚汉时代就已亡于北狄了,更谈不上汉唐时代的兴盛。他继而把汉民族同化蒙古、满族的功劳也归到了长城名下,因为长城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的同化力得以壮大巩固,才能够“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 孙中山先生虽然对长城青睐有加,但一些有见地的史学家对此却并不苟同。他们敏锐地指出,秦帝国看似解决了北患,但战场上的胜利只是暂时的,秦始皇终其一生,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匈奴问题,游牧民族虽然一时被震慑却绝对没有屈服,“灭秦者胡”是他内心挥之不去的痛。长城的防御作用也非常有限,汉唐之所以兴盛不是因为长城,而是其开放的文化与国力的强大。大明是修建长城最下工夫的朝代,然而终免不了被外族所灭的命运。 长城从来就没能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明朝兵部尚书刘焘对此的感受非常深切。他说修建长城是自古以来没有办法的办法,修长城抵御外患是一个怪圈,几乎达到了恶性循环的程度。修长城下的工夫越大,人们对外敌入侵的担心就越强烈,国家的钱财耗费也就越多,部队的战斗力反而更弱。国家没有哪一年不为修长城耗费巨资,但长城的功效与价值却并不能体现出来。长城成了消极防御的代名词,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长城,因为防线过于漫长,僵化消极的城墙很难抵得住敌人的突然来袭,其弱点显而易见。 清朝入关以后,决定不再修筑长城。康熙时,边防总兵蔡元向朝廷报告说长城有许多部分倒塌,要求进行补修。康熙很不以为然,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明末清太祖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不在修城而在修民。他指出:“民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设计害死了长子扶苏夺得帝位,称为二世皇帝。二世胡亥继位,横征暴敛,变本加厉,终于引发农民起义。大秦帝国最终亡在二世胡亥手中,这使得人们又想起了那句“亡秦者胡也”的预言。汉朝大儒郑玄曾对“亡秦者胡”加过注解,称这里的“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胡亥”。这种事后诸葛般的解释,我们权且一笑听之。但笑过之后不免疑惑,大秦帝国究竟因何而亡?是谁灭亡了大秦帝国? In this world you triedNot leaving me alone behind.There's no other way.I prayed to the gods let him stay.The memories ease the pain inside,Now I know why.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In silent moments imagine you here.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Your silent whispers, silent tears.Made me promise I'd tryTo find my way back in this life.I hope there is a wayTo give me a sign you're ok.Reminds me again it's worth it allSo I can go on.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In silent moments imagine you here.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Your silent whispers, silent tears.Together in all these memoriesI see your smile.All the memories I hold dear.Darling, you know I will love youUntil the end of time.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In silent moments imagine you here.All of my memories keep you near.Your silent whispers, silent tears.All of my memories....
印度,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