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缤纷舞台/俄首度披露:德間諜手臂裝炸彈刺殺斯大林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發佈時間: 12/8/2008 1:28:50 PM 被閲覽數: 18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缤纷舞台
     云漫
     

舞台摄影,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灯光舞美造型别人早就给设计好了。难处是
处理抓拍时机,快门控制和构图要成为本能 --- 饱满还是留白,居中还是偏置,
定格还是虚化 --- 绝不容多想。而且现场光线复杂,曝光控制也不容易掌握好。


《天鹅湖》






昆曲《昭君出塞》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昆曲《武将》



《扎西德勒》




《千手观音》:









《那场雪。。。》




《士兵的假日》: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by Van Cliburn

法国薰衣草
     

非常优美。。。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Mvt II played by Van Cliburn in Moscow, 1962. He was accompanied by Kirill Kondrashin.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又名《皇帝协奏曲》。“皇帝”的标题,不是贝多芬自己起的,是因为乐曲本身组织庞大,壮丽宏伟,使人联想到皇帝的威仪,令人肃然起敬,因此被世人称为《皇帝协奏曲》。

    此曲完成于1809年,出版于1811年,题赠给鲁道夫公爵(贝多芬的支持者)。

    1809年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维也纳,使这部作品未能及时上演,直到1811年才由弗里德希.施奈德勒担任钢琴独奏,约翰.菲利普.舒尔茨担任指挥在莱比锡作首次公演。1812年1月《大众音乐报》曾评论:“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想象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艰深的一部。”

    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第一乐章以即兴性的钢琴引子作开端,华彩乐段是作者自己写定不让独奏者随意即兴演奏。第二第三乐章一气呵成,不予间断。

   第一乐章 快板
    开始的时候,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干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的特质。之后,乐队随即奏出庄严而崇高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雍容华丽,热情奔放,尽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仍由乐队奏出活泼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乐观自信,充满欢乐。不久乐队重复一次第一主题之后,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题)以带引钢琴进入。钢琴进入之后,仍然捕捉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现出温柔优雅,宁静安享,把呈示部的气氛转变为具有抒情性的特质,极富于感染力。以后乐队又把各主题予以重复之后,便转入展开部。展开部材料大多来自主副题,由于主副题非常适合展开,因此组织起来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展开部比呈示部活跃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对比作用,但又没有失去抒情的素质,显得秀丽而完美。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复。由强烈的和弦和引子反复,然后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气氛仍是气象万千和充满活力。但主副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使乐曲平添一些匀称美。当乐队重复第一主题之后,迎来了一段简洁而精彩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从439小节到510小节)是贝多芬刻意按排的,并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为华彩演奏,该与下面互相衔接。”表示这些小节必须遵循速度,华彩乐段的后8节,钢琴以微弱轻巧的音调,引出和衔接乐队的第二主题,轻盈巧妙、高雅欢乐。继而乐队又重复一次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情绪渐趋激烈,最后在热潮澎湃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稍快的柔板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素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一乐章共长578小节,而第二乐章只有82小节。短小精干,富于抒情性。隐伏于第一乐章的宁静和谐的情调,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时纯弦乐部分以柔弱的音调奏出虔诚庄严的第一段主题,洗炼而情深,仿佛超脱的心灵,达于净化的境界。第一主题终止之后,钢琴马上接入第二主题,并以精炼的手法予以发展。这个主题柔情似水,如梦似歌,充满幻想性,使人陶醉于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现在不再是第一段纯弦乐部奏出,而呈以钢琴作出的简单和弦作修饰,使曲调更加抒情优美。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钢琴作小节轻柔的装饰演奏,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
    第三乐章是欢乐的、洒脱的,它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间舞曲特点的节奏和万众欢腾的场面,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奏出,独奏部分不少精彩音型,美妙无比。第一主题首先由钢琴奏出,乐队随即重复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旋律,显露出载歌载舞的情调,钢琴有机地予以展开,既热烈,又洒脱。其后,钢琴和乐队交替反复第一和第二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曾作多次的反复,欢乐气氛达于顶点,钢琴独奏部分精湛细腻的展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俄首度披露:

德間諜手臂裝炸彈刺殺斯大林(圖)


2008/12/05 



俄羅斯國家安全局12月4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一場“軍事反間諜行動90年”展,此次首度公開罕見文件,其中包括在衛國戰爭時期德國曾派德國間諜行刺斯大林詳細資料和希特勒夫婦自殺的有關細節。

  俄新社12月4日報道,此次公布的資料來源于蘇聯時期建立的一個反間諜機構--鋤奸局。該機構成立于1918年前,在日俄戰爭時該機構工作逐漸才走人人們視野。

  展覽展示了一份衛國戰爭時期的相關資料--一項命令:如果首都(莫斯科)被占領,需要炸毀的目標清單﹔還那些認定為間諜而被處死的人的照片,其中一半是女性。



  最引人關注的是一段關于刺殺斯大林的歷史詳細資料。德國納粹派出在德國被俘并投降納粹的蘇聯軍官塔夫林,讓他回到蘇聯刺殺斯大林。其中使用的刺殺武器是裝備在手臂上的一種火箭裝置。德納粹讓他偽裝成另一個蘇聯少校史別托夫(本人已死在集中營),他們找到一份蘇聯報紙,上面有授予史別托夫蘇維埃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的簡訊。但納粹百密一疏,雖然塔夫林身上配戴的獎章是真的(似乎是從史別托夫身上取下來的),但它放在塔夫林穿的制服的位置是不對的。

  此次還展首次公開展出了約瑟夫﹒戈培爾的金質黨章,用來打死希特勒夫婦的手槍,希特勒穿的納粹黨服。而希特勒本人的尸體也是“鋤奸局”人找到的。雖然尸體經過精密辨別確認無疑,但關于希特勒到底死沒死的爭論還是持續了很久。

  1970年,當時的克格勃的頭尤里﹒安德羅波夫曾下令進行“檔案行動”,蘇聯士兵在德國馬格德堡市,將希特勒遺骸挖了出來燒成灰撒如河中。

  最后,還有一個關于“鋤奸局”的趣事。在一次招待會上,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助手曾給丘吉爾遞了一個紙條,丘吉爾也回了一個然后仍到了垃圾桶。蘇聯特工人員撿到該紙條,上面寫著:老鷹不會飛出老窩。蘇聯特工對這條暗語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們沒拿到那個助手的紙條,上面寫著:“先生,您的拉鏈開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印度,擦肩而过/秦始皇修长城的真实原因/世界9大民间习俗:裹小脚最可怕
  • 布鲁赫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金馬獎揭曉 張涵予劉美君分獲影帝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