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破解白蓮教:細看中國最神祕的民間宗教/【极品音乐】莹莹花语
發佈時間: 12/30/2008 2:58:57 AM 被閲覽數: 14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专辑介绍:【极品音乐】莹莹花语

作曲、指挥、监制:邓伟标
出版:广州音像出版社
主奏:何莹
二胡、高胡:黄江琴
箫、笛:谭炎健
吉他、合成器:邓伟标
古筝弦乐五重奏:何莹(古筝)
张毅(一提)、李叶波(二提)
叶凯英(中提)、于萍(大提)
大提琴独奏:于萍
法国号:付磊
弦乐:广州交响乐团弦乐团
粤剧子喉:苏春梅




第一曲 梦-禾雀花

风雨潇潇不肯停,古藤花落雀飘零。
娇儿怕负痴人意,入梦相约再世情。


禾雀花只在清明前后开,花期极短,加上春雨纷纷,落得也快。以前能赏禾雀花的地方不多,如今移植成功,赏花景区渐渐也多起来了。不过,禾雀花藤贵在古雅,要看老树才有味。广东新会公坑寺整座山头的花藤,都是一株树延伸出来的,花开花落几百年了。
花一枝,赏其娇。花数朵,赏其雅。花似锦,就是赏蜂了。赏禾雀花,正可赏蜂。蜜香漫漫,繁蜂旋旋。原来花香,是可以听的。一丛饱满的禾雀花,竟嗡嗡作响。蜂在花间进进出出,搅得蜜味更浓烈,更纷扰。人立花藤下,三月暖湿之风裹花香拂来,醺醺而醉。




第二曲 女人-茉莉

百卉争朝艳,此花独暮开。
未甘瓶内养,只爱美人怀。
点点清茶溉,习习清香来。
添馨儿女意,便尽此生才。


茉莉常常在傍晚开花,花香熏透黄昏,随夜生风,随风入梦。
茉莉极素,且无身姿,插在瓶里和养在盆里,都不算好看。最好看,是插在美人头上,或别在美人胸前。人动香摇,人得其俏,花得其所。
茉莉喜茶不喜肥,畏寒亦畏枯,本就一身女儿态,与伊人相怜相惜。
故茉莉尤为女子而生。惟令戴着它的佳人,体香悦人,心香悦己,便不枉为花一生了。




第三曲 秋雨-海棠

晴雨之交蜜满腔,花开君已去茫茫。
泪由风舞染斑竹,泪随雨落生海棠。
风吹雨打犹娇艳,不惧冰肌冷寒伤。
暗香低回有若无,痴心浅漾只弥张。

传说中,海棠是痴心女子的眼泪变的。女子等待情郎不至,伤心落泪,泪撒泥土,便生此花。故海棠是世间所有痴儿怨女的眼泪,最烂漫,也最无惧风雨。





第四曲 古今-菊花

唱词:
素影寒枝淡淡香,
冰心傲骨殿群芳;
霜风纵锁千山绿,
难掩清秋一瓣黄。


泼墨黄花生,春秋复浅吟。
四时有来去,花香无古今。
南山收眼底,西风出密林。
菊黄来煮酒,酒罢自抚琴。

菊花自古以来,入诗、入画无数。赏菊、醉菊,常有时空交错之感。




第五曲 攀枝-木棉

老城三月春风好,
红树似火眼迷离。
华冠如庭花亦朗,
攀枝竞吐英雄志。


木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的市花。每年二三月,城中到处可见满树火红的木棉花,花色之艳,欲烧人眼。木棉花于广州人有恩,落花晒干可成药,祛湿利水,木棉絮制成枕头,是广州人的传家宝。




第六曲 珠水-白兰

珠水行处雨霏霏,蜿蜒两岸满芳菲。
素颜不添花颜色,只送花香透门扉。


白兰是广州人最喜爱的花,常见生长在水乡两岸,或村头巷尾。白兰花树形圆称,枝叶常绿,花色素净雅洁,花香清新宜人。不论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白兰花是所有广州人心中的温柔。白兰花香、潮水声、船桨声、木屐声……构成了珠水人家记忆深处镀金的影像。




第七曲 期人-水仙

(鹧鸪天.水仙)
冰肌月魄枕明晖,暗香浮漾满春闺。
金蕊才吐含羞笑,带醉而期人早归。
曾记否,又如谁,风姿影影水生辉。
相逢不叹光阴短,馨露沾衣又远随。


水仙花期短,一年一度,花落常令人怅然。水仙难画,下笔便俗,因水仙有性,盼人守花期,宁留香人心,不留影纸笔。




第八曲 倾心-河莲

向无山菊依篱篾,
河莲谁见落花盘?
日添朝阳三分彩,
夜抱明月一缕魂。
临水亭亭随俯仰,
无尽心思向谁陈。
蛙鸣间处生清寂。
岸榻相看把扇人。


莲花贵在雅逸清脱。花开盛夏,观之感清凉,天暑顿减,心暑全消。
莲有清香,自得风露。其香幽幽,乘风方至。莲本亭亭,天地开阔才生姿。故莲花只宜飘漾于溪河或山塘之间,若囿于花盘,便无精打采,失日月之颜。
莲朝开夕闭,可藏心事,最宜独赏。人花相对,互为知音,不语亦妙。




第九曲 蓝-郁金香

黄橙黑粉紫白红。
寒风摇摇笑意浓。
蓝天无语花低语,
笑泪由人意早融。


郁金香极耐寒,在寒冬盛开。花色缤纷,娇艳夺目。西方称郁金香为“无望之恋”和“逝去的爱”。被绚丽包裹的情伤,比黯淡之伤,更令人感伤。




第十曲 山谷-紫背天葵

访药山中,花草常新。
潭深无名,石峭山分。
采撷忘时,不记晨昏。
奇草不见,空作闲身。


紫背天葵叶状如花,叶面有绒毛,常凝露水。这种似花非花的植物,只产于广东肇庆鼎湖山,附着在深潭四周的悬崖峭壁上,生得难,采得更难。
得之艰难也要采觅之物,必是有奇效的。紫背天葵正是消暑和解毒之奇药。其貌不扬非凡品,一心要等识材人。

 

 

破解白蓮教:

細看中國最神祕的民間宗教


2008/12/29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于民間的一種祕密宗教結社,淵源來自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為楷模。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今江蘇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祕密團體。其教義比較簡單,經卷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樂于接受,所以常被用于組織人民群眾反抗壓迫。在元、明兩代,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祕密組織,雖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鎮壓,但到了嘉慶元年(1796年),白蓮教大起義卻是嘉慶年間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前后持續了9年零4個月,最早參加者多為白蓮教徒。參加的人數多達几十萬,起義爆發于四川、湖北、陝西邊境地區,斗爭區域遍及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甘肅5省,甚至還波及到湖南省的龍山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9年多的戰斗中,占據或攻破清朝府、州、縣、廳、衛等204個,抗擊清政府從全國16個省征調的兵力,殲滅了大量清軍,使清軍損失一、二品高級將領20多人,副將、參將以下的軍官400多人。清政府為鎮壓起義,共耗費白銀2億兩,相當于當時清政府5年的財政收入。從此,清王朝從所謂“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財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沒落的深淵。

白蓮教作為一種宗教概念,包括的內容很廣。可以說它是一千多年來,發生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種“異端”、“左道”、“邪教”的總括,是佛教、道教以外的重要的民間宗教。反映的是中國下層社會百姓的生活、思想、信仰和斗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白蓮教教徒的主要特征是燒香、誦偈(即寶卷),信奉彌勒佛和明王。他們的經典有《彌勒下生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等等。為了適應下層百姓白天勞動的實際情況,白蓮教徒多是“夜聚曉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貧富、性別、年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雜處”。到了明末清初,白蓮教逐漸在教理方面趨于完備,教義也更加體系化。

白蓮教教義認為:世界上存在著兩種互相斗爭的勢力,叫做明暗兩宗。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惡與不合理。這兩方面,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不斷地進行斗爭。彌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將最終戰勝黑暗。這就是所謂“青陽”、“紅陽”、“白陽”的“三際”。教徒們侍奉“無生老母”,信奉“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八字真言。無生老母是上天無生無滅的古佛,她要度化塵世的兒女返歸天界,免遭劫難,這個天界便是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先后派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下界。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內統治人類世界。

青陽時期是由燃燈佛統治的初際階段,那時還沒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聰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

紅陽時期是由釋迦牟尼佛統治的中際階段,那時黑暗勢力占上風,壓制了光明的勢力,形成“大患”,這就是所謂“恐怖大劫”的來臨,這時彌勒佛就要降生了。經過雙方的決斗,最后光明驅走了黑暗。

白陽時期是由彌勒佛統治著的后際階段,明暗各復本位,明歸大明,暗歸極暗。

初際明暗對立,是過去。中際明暗斗爭,是現在。后際明暗各復本位,是未來。教首們宣傳,人們如果信奉白蓮教,就可以在彌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險為夷,進入云城,免遭劫難。待徹底摧毀舊制度,破壞舊秩序后,即可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那時人們就可以過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了。

白蓮教認為現階段(即中際),雖然黑暗勢力占優勢,但彌勒佛最后一定會降生,光明最后一定會戰勝黑暗。它主張打破現狀,鼓勵人斗爭。這一點吸引了大量貧苦百姓,使他們得到啟發和鼓舞。加上教首們平日的傳授經文、符咒、拳朮、靜坐以及用氣功為人治病等方式吸收百姓皈依,借師徒關系建立縱橫聯系。

白蓮教信徒眾多,主要來自社會下層。各派內部實行家長制統治,尊卑有序,等級森嚴,成為很多農民起義的組織形式。在元末以灤縣為中心,冀東及長城沿邊一直是白蓮教活動的地區,并從這里向全國蔓延,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反元大起義。明初永樂年間有唐賽兒領導的起義,明末天啟時期有徐鴻儒、王好賢領導的起義。此外還有很多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如明代嘉靖年間的江南太湖流域馬祖師領導的農民起義和山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民起義等。到清朝乾隆年間,在山東一帶爆發了王倫領導的農民起義。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屬嘉慶年間,即清代中葉爆發的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


白蓮教的組織在清代時分布很廣,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尤其是直隸、山東、山西、湖北、四川、陝西、甘肅、安徽等省,白蓮教最為活躍,各階層人民踴躍參加。在農村中則有“鄉約吃教”,在城鎮、集市則有“差役書辦吃教”。當時教門派別很多,有清茶門教、牛八(朱)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紅陽教、白陽教、老君門教、大乘教、清香教、圓頓教、八針教、大陽教等,五花八門,其中許多教派都是白蓮教的支派。白蓮教擁有的群眾最多,影響最大。它本身又分為許多別支,各以教主、首領為中心,組織相當復雜。領導人的名稱也很多,有“祖師”、“師父”、“老掌柜”、“少掌柜”、“掌教元帥”、“先鋒”等等。它的這種組織形式,適合祕密傳教(有時也用經文編成歌詞,配上民間小調,擊漁鼓,打竹板,用說唱的形式傳教),分散活動。

白蓮教的教主和首領們利用白蓮教經文中反對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終必將戰勝黑暗的教義,宣傳“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黃天將死,蒼天將生”,“世界必一大變”。他們還號召信徒以四海為家,把教友關系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關系,號召教友之間互通財物,互相幫助,男女平等。這些口號直接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對貧苦農民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非常迅速,在當時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力量。

摘自:《歷史不忍細看》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如此倒温,所为何来?/對30年改革“十大失誤”原因和責任的追問 / 驳.../
  • 世界周報/ 皇甫平事件的前前后后:曾引發一場思想交鋒/馮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