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友谊地久天长 |
 | 文學城 |
新中國那場轟轟烈烈的
“除四害”運動的內幕(組圖)
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一場被後人稱作“人民戰爭”的除四害運動,以銳不可當之勢迅速席卷中國大江南北。在今天60歲以上老人的記憶里,那場消滅麻雀、老鼠、蒼蠅、蚊子的全民愛國衛生“戰斗”,用“如火如荼”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如果問,最早掀起“除四害,講衛生”高潮是什麼時候,確切講,應該是1952年。﹪
當時居民早上5點半開始出門清掃,房前屋後,大街小巷,直到一塵不染。用石灰殺菌、粉牆、墊廁所、抹門、抹大梁;把污水溝改挖成水渠,把廁所的掏糞口用木板蓋住,以杜絕蚊子、蒼蠅、蛆蛹孳生。同時各地引導群眾搞好水源衛生防護,飲水消毒,改良和新建水井。有人說,那一時期,全國僅整修水井就達幾十萬口,有的農村從那時起即開始用上簡易自來水。衛生部門也相應出台了諸如《清涼飲食品衛生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衛生標準。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任市“愛衛會”主任委員,副市長潘漢年、方毅任副主任委員。公安、民政、公用、城建、港務、財政、文化、教育、衛生、總工會、婦聯、學聯、青委、郊區農會、工商聯等方面領導任委員。成立市衛生防疫站,免費接種霍亂疫苗和牛痘,重點消滅天花。與此同時,上海城鄉結合部著手治理臭水塘、 ,有的區將明溝改為暗溝,使污水不再漫溢。提倡農家水缸用明礬沉澱後加漂白粉消毒,由衛生防疫站免費供應漂白粉。動員郊縣農民遷移河邊糞缸,有的地區將糞缸埋入地下,加蓋密封,稱“掩埋式”糞缸。
這一個時期,全國城市都在緊急動員,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溝,培訓飲食從業人員。南京當時的衛生標準是“六面光”,要求衛生檢查人員用白抹布揩擦,以無污跡為合格。
其實,早在1949年解放軍大規模進城開始,清掃“舊中國”的工作就一直在進行。剛和平解放的北平,幾乎在第一時間,老百姓就用人海戰術清理了“皇城”明、清兩代以來沉積的垃圾60多萬噸;舊中國講究人死了要停靈多出天才能入土,上海軍管會從一進城,就開始掩埋、火化這種“露尸”,幾個月就達數萬具。僅從提籃橋區(今屬虹口區),就運出大量沒有掩埋的停尸棺材。據說一年之間共清出的這種停尸棺材達10萬具之多。
有人回憶,當時不少城市,為讓市民養成衛生習慣,市政府在馬路上建立衛生監督崗,甚至連市長、副市長都要親自站崗。小學生只要發現有人在大街上抽煙,就在背後緊盯,按當時規定,往地上丟煙頭罰款2角。為此,不少煙民口袋里都備有小盒,自覺把煙灰彈在盒內。對冷飲攤販、冰棍及瓜果小販按地區編組、登記,進行衛生教育和管理浴池實行“三巾制”,即澡巾、浴巾、面巾分用。﹪
當時人們常講一個故事︰孫中山先生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目睹一個中國人將濃濃的黃痰吐在地毯上,先生非常不安,特撰文欲喚起國民醒悟。遺憾的是,中國老百姓直至21世紀的今天,仍未改變隨地吐痰這一陋習。但在50年代,為消滅這一陋習卻下了很大工夫,那時上街經常可以听到孩子們揮動小紅旗,喊著“叔叔阿姨听我言,不要隨地亂吐痰,吐痰要罰5毛錢”。﹪
50年代北京唯一的女區長——西城區區長杜若回憶對自己轄區內的中南海檢查衛生的情景︰“……市委通知我,周總理要我去中南海檢查衛生。那天下午,我帶著副區長和幾個專管衛生工作的干部,由中南海的有關人員領著進人中南海。一路上看到不少人在登梯爬高地擦辦公室的大玻璃。我們幾個人邊走邊議論︰看來這里也是人人動手搞衛生。陪著我們檢查的人說︰‘這些人都是十一二級的司局級干部。’後來我們來到干部飯廳,進去後沒有發現一只蒼蠅,連放筷子的瓷筒內底部都干干淨淨。”孩子是衛生宣傳和教育的重點,我記得從上幼兒園時就被強迫“飯前便後要洗手”,這個習慣養成後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小學生當時要求“四帶”︰“帶手絹、帶手紙、帶蠅拍,帶水杯”。1958年“六一”兒童節《北京晚報》刊登老舍寫的一首兒歌中就有這樣一段︰“好兒童講衛生,打了蚊予打蒼蠅。講衛生,不生病,里里外外都干淨。擦桌子擦板凳,又講衛生又勞動。除四害,最高興,閑著就查老鼠洞。”﹪
1958年,安徽有個澡堂成了全國的亮點︰“農村婦女第一次進澡堂洗澡”。這成了移風易俗和講衛生的雙重新聞。這年年初,公社規定︰社員要半個月集體洗澡一次,同時定下男女社員不同的洗澡日期。但輪到女社員洗澡時,誰都不肯進澡堂。社領導派出婦女積極分子挨家挨戶動員,又讓生產隊女隊長和下放女干部帶頭,最終把女社員都請進了澡堂。從此,澡堂幾乎天天擠滿洗澡的婦女。這件事听上去確實有點“大躍進”味道,但講衛生本身誰也不能說有錯。﹪

【名詞解釋】
“除四害”運動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
《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後來將“麻雀”改為“臭蟲”),使我國人民轉病弱為健強,轉落後為先進。1958年是全國向四害和疾病大進軍的第一年。各基層單位每星期、各大單位每月檢查評比一次,年終檢查評比一次。指示發出後,全國掀起除“四害”運動。
【內幕】
“除四害”是為粉碎美細菌戰
提起“除四害,講衛生”,有人認為那是1958年“大躍進”的產物。其實不然,最早掀起“除四害,講衛生”的高潮,應該是1952年。
當時正值朝鮮戰爭。由于美國在朝鮮戰爭中使用了細菌武器,而且這些細菌武器——帶毒昆蟲也灑落到了我國的東北地區,于是,中國政府不但發表抗議,還在1952年3月14日的政務院128次會議上決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同年底,這個機構改為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主要領導反細菌戰,在全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12月,衛生部召開第二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毛澤東為大會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這一著名題詞在後來的許多醫療衛生雜志和醫療機關、醫院的樓頂、牆壁上都使用過。只是後來,最後一句“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被刪掉了。
從此以後,直至今天,“愛國衛生運動”一直為國家常抓不懈,連“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中,都未中斷。當然,此項運動已經與細菌戰無關了。
【親歷】

往展覽會送“除四害”戰利品的車

杭州環衛處職工把捕捉到的麻雀和雀蛋當戰利品報喜並拍照留念
麻雀,是被攆死的
記者在紅軍樓、二干休所采訪了一些離休老干部。他們對于五十年前的“除四害”記憶猶新。
黃維振15歲參加革命,足跡踏遍祖國千山萬水。他說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人民群眾的醫療條件、衛生狀況沒有任何基礎。那時人們的壽命相比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蒼蠅、蚊蟲便是傳播疾病的元凶,自然,它們成為人們嚴打的對象。麻雀“榮幸”登上“四害”之列,是和當時中國的貧窮掛上了鉤。黃維振老人介紹,中國一直是個農業大國。糧食關乎國家的命脈,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計。群眾普遍怨聲載道︰麻雀是個禍害精,把農民的糧食都吃光了。逐級上報的結果是讓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憂心如焚︰麻雀偷吃糧食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現年71歲的段印高老人是土生土長的黃石居民,于16年前在十五冶退休。他告訴記者,五十年前的四月份他開始做老鼠籠︰找幾塊木板釘成一個長方形的籠子,在籠子的頂端鑽一個洞,籠子里面一個踏板,掛在頂部的一個鉤子里。撒一些谷米,鉤子掛一些肉類,再把籠子放在老鼠出沒的地方。老人稱,一個小小的土籠子,一天能關上四五只老鼠。老人繪聲繪色地說,只要老鼠一進籠子就會踩動踏板,籠門就會關上。那時候窮,他和哥哥一起,吃了幾年老鼠肉,現在想起來,有點搞笑,也有點惡心。
段印高老人說︰“居委會下達的任務有些高,我和哥哥的任務一天要滅6只老鼠。”他說,抓住一只老鼠只要把老鼠尾巴交上去就可以了。第二天就可以在公布欄看到自己的戰績。為了完成任務,他會抽出時間,上江堤、進廢墟……為的是抓到更多的老鼠。
至于滅蚊子,指標、成績不易量化。現年69歲的周理德老人稱,1958年,他在陽新城關一醫院上班,大約是六月底七月初,有關部門給每家每戶分發了“666”粉等藥物,並給他們講解使用方法。那一天,城區居民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單位、家庭等場合點燃了煙把,再在規定的時間內撤到城郊。老人回憶︰那是下午6點多的時候,我一家人撤到了文化宮。整個城區煙霧迷漫,和黃昏的景象交融,真是壯觀!一股股嗆人的味道直鑽人們的鼻子,大家感到很新鮮,議論著說笑著。兩三個小時後回到家里,到處是蚊子、蒼蠅的尸體,“把電燈一拉,地上黑壓壓一片,想起來就惡心。”
用“天上鳥飛絕”來形容五十年前的滅麻雀,那最能說明問題。下藥、汽槍、土銃、彈弓都是除麻雀的有效武器。現年64歲的馬會高稱,他那時還小,在初中念書。老師發明了“篩子扣”︰一個篩子,用一根木棍支撐起來,撒一捧稻谷在里面。只要麻雀進去,不遠處的學生就拉動繩子,“十拿九穩那麻雀是跑不了的”。更多的學生自制了彈弓,課余時間四處逛蕩,哪怕一只麻雀飛過,都會引來百十粒從彈弓上射出的石子。馬會高說,他初中畢業,也只打下兩只麻雀;用篩子扣捉了幾十只麻雀……
馬會高介紹,最熱鬧的是人海戰術攆麻雀。同學們拿起棍子、臉盆爬上樹,爬上屋頂,把麻雀攆得無處落腳。馬會高稱,這種辦法在全國是通用的,也是最有效的。結果把更多的麻雀累死了。在廣大農村,下藥毒麻雀是最普遍的。
據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稱,“除四害”運動是一項全國性的大型運動。男女老少都是主力軍,真正是全民皆兵。
老鼠,是被折騰死的
五六歲時我大致已經記事了。記得有一天在我家所住的北京西直門外馬路上突然來了幾輛卡車,後面跟著游行的人群。車幫上掛滿用繩穿成串的老鼠和麻雀,車上堆滿大麻袋。牽著我手的姥姥急忙用手捂住我的嘴,說︰“走!髒!”﹪
想來,這肯定就是當時人們在慶祝“除四害”的輝煌戰果。﹪
有個故事說,50年代,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被毒蛇咬了,事情驚動了中央,下令︰滅蛇!于是全國上下開展滅蛇運動。第二年,老鼠泛濫成災,因為吃老鼠的蛇沒有了,老鼠失控。這又驚動了中央,下令︰滅鼠!于是全國上下開展滅鼠運動。再一年,農民反應,收獲糧食的時候,麻雀和人民群眾搶奪勞動成果,這件事情又驚動了中央,下令︰滅麻雀!﹪
話雖有些夸張,“滅蛇”似也未見經傳,但“除四害”是自上而下提倡的,卻是事實。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在擴大的八屆三中全會上發表《做革命的促進派》的講話中專門提到︰“還有一個除四害,講衛生。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這四樣東西,我是很注意的。可不可以就在今年準備一下,動員一下,明年春季就來搞?因為蒼蠅就是那個時候出世。我看還是要把這些東西滅掉,全國非常講衛生。這是文化,要把這個文化大為提高。要來個競賽,硬是要把這些東西滅掉,人人清潔衛生。各省也可以參差不齊,各縣也可以參差不齊,將來橫直看哪個是英雄。中國要變成四無國;一無老鼠,二無麻雀,三無蒼蠅,四無蚊子。”緊接著,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
響應號召的積極性是空前的,何況這一工作已經做了好幾年,對老百姓的益處顯而易見。參加過“除四害”的人,年齡最小的今天也已50歲往上,聊起當年,興致不減。比如滅老鼠,什麼“掏窩”、“水缸捕鼠”、“調油墨粘鼠”、“雙簧鋼絲夾鼠”、“碗、桶、面盆扣鼠”,等等,有種打勝仗的歡愉。一位當年在北京西城區上小學的朋友,說了一種滅鼠的“奇招兒”,就是把老鼠逮住,往肛門里塞粒黃豆,再用線縫上,放回窩里,它拉不也屎來,就能把一窩老鼠都咬死,當然放走之前一一定要把老鼠尾巴割下來。當時以老鼠尾巴統計戰果,孩子們把打死的老鼠割掉尾巴,用石灰消毒後串成一串,交到學校或居委會,大人孩子還開展競賽。滅鼠是有獎勵的,有的地方滅一只老鼠換一盒火柴,據那位朋友說,他家所在地區的居委會是幾根尾巴換一張書簽。當然也因此有些“小浮夸”,有的小學生會把一根尾巴切成兩截,再把一頭削尖,冒充兩根。﹪
一位當年的“青工”說起他們組織的青工捕鼠隊,一個隊分成幾個組,分頭行動。看誰抓得多。每天把戰果貼出來。時間長了,大家都總結了經驗︰在沒人翻過的莊稼地里和地邊的斜坡上,還有柴禾垛和打麥場上最容易發現老鼠老鼠洞的直徑大約2~3公分;老鼠洞在大概一尺左右的地底下,平著伸展,所以挖老鼠洞前要注意周圍有沒有別的洞口,挖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老鼠糞、谷殼之類的東西,里面肯定有老鼠挖洞時要邊挖邊看洞的走向,注意可能會有連著的洞;抓老鼠人不用多,兩三個人一組,帶上鍬、鎬和鐵絲,連挖帶捅。﹪
成績統計出來讓人吃驚︰上海當年捕鼠24萬只,蕪湖22.9萬只,青島35.3萬只。全國共4400萬只。當然這不完金是毛澤東發出“除四害”號召以後的數字。﹪
滅蚊蠅的成績就更讓人咋舌︰青島1957年12月8日至1958年9月,消滅蚊蠅、蛆蛹、孑孓、臭蟲、蟑螂數萬斤;南通3次大掃除共滅蒼蠅115斤,蛆蛹267斤;佛山1958年6月28日至7月1日組織6萬人突擊4晝夜,撲滅蚊子億只以上,打撈蚊子幼蟲(孑孓)3.9萬斤。﹪
從這些數字看,我小時候看到的大卡車上的麻包,里面裝的肯定是蚊子和蒼蠅。但我不能想像,得有多少只蚊、蠅才能達到萬斤,如果都堆在一起,得有多嚇人!﹪

抓到麻雀的小孩
蚊蠅,是被拍死的
1958年1月,毛澤東提出開展以消滅蒼蠅和蚊子等為內容的除四害愛國衛生運動。同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指示發出後,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
當年春季為了防痢疾,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發動群眾挖蛹砸蛹,改善衛生條件。在五六月痢疾流行前期,開展了群眾性衛生宣傳教育,提出“四要三不要”。“四要”即︰消滅蒼蠅要徹底,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果菜要洗燙,得了痢疾要早報告、早治療;“三不要”即︰不要喝生水,不要隨地大便,不要吃腐爛不潔的食物。
到春天,在愛衛會號召下,全國掀起挖蛹運動,從學校到企業,每個人都有任務。牆根、樹根、廁所都有人又挖又夯,只為同一件事——挖蛹。
在國務院的號召下,北京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也分別召開了城、郊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市副食品商業局、工商管理局等單位的負責人會議,討論和布置了衛生工作。
會議決定︰一、大力捕打蒼蠅、蚊子,各區從5月9日到15日開展三天到七天的捕打蒼蠅、蚊子的活動。5月24日到26日,全民動員,統一行動,每天利用中午業余時間,大規模捕打蒼蠅、蚊子,繼續消滅鼠雀。
二、各區、各系統加強預防痢疾的措施,做到今年痢疾發病人數比去年減少一半,並進行痢疾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的宣傳。要求各單位做出防治痢疾計劃,住戶訂出防治痢疾公約。
三、消滅蚊蠅孳生場所,繼續處理積水坑窪,以民辦公助方式修建污水池支管、污水池口和戶內簡易滲井,加強廁所的整修和保潔。郊區菜田糞稀池要嚴密加蓋,保證不生蠅蛆。
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還將在6月召開全市除四害講衛生評比大會。
在北京市滅蠅防痢突擊周第一天,各種活動同時開始。
北京市第五中學的400多名學生一清早就整隊出發,到安定門外撲打蒼蠅。東四區隆福寺小學的學生每人都拿著一把蠅拍,到處搜撲蒼蠅。河北師範學校有一部分學生留在學校打蒼蠅,有事進城去的學生也都帶著蠅拍,一路上見蠅就打。
各主要街道的公共廁所里,也出現了一支清掃撲蠅隊,這是由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副市長、衛生局局長等60多名干部組成的。東單區清潔隊的工人說︰“從來沒听說過市長打掃廁所,這真是新人新事。”
1960年5月,昌平縣衛生運動向縱深發展,全縣人民大搞滅蠅滅蚊活動。全縣300多個中小學、5萬多學生人手一拍,成為滅蠅的先鋒隊。各人民公社社員也購置了2000多打蠅拍,一個人人動手滅蚊蠅的活動在全縣開展。
八十三中1000多名師生每天課余時間打蒼蠅。八十四中還制作了大批蒼蠅拍,做到了人人出入攜帶身邊,全校以班為單位組成22個捕蠅隊,消滅上萬只蒼蠅。沙河公社回龍觀大隊每天有1100人滅蠅。學生在室內外、廁所捕打,社員翻修廁所,疏通積水坑窪。沙河公社填平了300多個大小積水坑,還翻修了870個廁所。
1960年5月,上海250萬人突擊捕捉蒼蠅和蚊子,獲得了捕捉300萬只的驚人效果。絕大多數蒼蠅、蚊子是在魚品加工廠、牧場等孳生蠅蚊的場所和綠化地帶捉到的。
一個醫院的職工用網兜在草坪上偶然捕撈時發現,綠化地帶的草地上有很多剛蛻化的蒼蠅。後來又經三個木工和水電工人把網兜裝置在自行車的前輪上,人騎著自行車在草坪上兜捕,效果更好。很快,上海市的公園和綠化地帶都出現了這種新工具。
【事件】
麻雀冤案平反記
1955年,毛澤東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找到中科院前任動物所副所長錢燕文。錢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但就在幾天後,毛澤東同14位省委書記商寫了農業40條,即《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其第27條規定︰除四害。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
中國科學家論麻雀
1956年10月,青島舉行了中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大會。實驗生物家朱洗首先講了一個故事︰1774年,普魯士國王下令消滅麻雀,並宣布殺死麻雀有獎賞。百姓爭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園卻布滿了害蟲,連樹葉子也沒有了。國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並去外地運回雀種,加以繁殖保護。朱洗說︰“除了在某些季節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節是有益的。”
大多數科學家都建議,在沒有正式得到科學結論以前,希望政府考慮不要轟轟烈烈地搞運動。
1957年10月,可能是部分地接受了生物學家們的意見,《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第27條除四害內容改為︰“從1956年起,在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里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消滅。”但不少城市不但沒有按規定停止滅雀,反而更加大張旗鼓地開展圍殲麻雀的群眾運動。上海市第一次滅雀大戰進行了3天,滅雀88171只,獲雀卵265968只;第二次進行了兩天,滅雀598001只。
“替麻雀翻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義大”
就在“麻雀戰”轟轟烈烈的的時候,鳥類學家鄭作新和他的同事們走遍了河北昌黎果產區和北京近郊農村,采集了848號麻雀標本,一個一個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種食物的容量。他的結論是︰冬天,麻雀以草籽為食;春天養育幼雀期間,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七八月間,幼雀長成,啄食莊稼;秋收以後主要吃農田剩谷和草籽。總之,對麻雀的益害問題要辯證地看待,要因季節、環境區別對待。他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他的考察成果。
可惜,這科學理性的聲音沒有傳到毛澤東的耳朵里。1959年7月在廬山會議上,他仍然自信地認為,“消滅麻雀”的決策沒有錯,並說︰“麻雀現在成了大問題,還是要除。”就在毛澤東說“麻雀還是要除”的時候,廣大農村傳出了“遍地蟲災”的消息。更多的科學家也開始挺身而出,為麻雀翻案。一位科學家甚至斗膽提出︰替麻雀翻個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義大。
195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寫了一份“關于麻雀問題向主席的報告”,報告中說︰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于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于提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
毛澤東為麻雀平反
1959年11月29日,毛澤東主席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志(注︰作為杭州會議文件,印發給與會者)。次年3月,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以這種方式,毛澤東終于為麻雀平反了。/ 讀者報
讓你大吃一驚!
大牌女明星們高超畫藝大比拼!(組圖)
Crossover酷越/圖文編輯

周慧敏:一幅油畫,挺厲害的,听說她還沒有學過畫畫哦!

周慧敏:另一幅油畫作品,挺傳神的,即便不是多高的水品,一般人也很難達到吧!

梁詠琪:GIGI的作品很可愛哦,很有日本插畫的風格!

梁詠琪:原來GIGI的作品也可以抽象,把她自己也畫進去了

許茹芸:很後現代,上面還有個桃心,代表她的臉麼?

李心潔:抽象畫,很有藝術感!

溫嵐:比起上面幾幅,我看你還是好好唱歌吧!

工藤靜香:據她說,畫的都是自己,很浪漫唯美

工藤靜香:她的作品在日本也很有名,曾經在日本國家美術館做過個人畫展

林志玲:原來林志玲畫畫也很好啊,真看不出來……

翁倩玉:版畫家,就是以前正大綜藝唱“愛是LOVE,愛是AMOUR……”那個

翁倩玉:听說她的作品在拍賣會上也是很受追捧的

梁靜茹:自己寫的書畫的封面,很多女孩都喜歡這種風格的畫

陳慧琳:我很喜歡這幅畫,顏色靚麗,很飄渺的風格

範瑋琪: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麼那麼長……

薛凱琪:薛凱琪和她的作品!

薛凱琪:FIONA原來讀書時就是學這個的,所以才很有藝術氣息

傅穎:香港歌壇新一代玉女傅穎,她的畫作也很清新

鄭秀文:老覺得SAMMI的畫有種詭異的氣氛!

鄭秀文:名叫“孩子快樂嗎”的作品,終于能看出是一張人臉

twins:阿嬌和阿SA為師弟洪卓立設計的唱片封面,這是阿嬌版本的

twins:這是阿SA版的,我個人更喜歡這個版本

陳珊妮:的確是歌壇才女,畫與文字相得益彰

陳珊妮:她的歌很好听,畫也還不錯!

ella:這是個公益活動的廣告語,呼噓對弱勢孩童的關愛

薔薔:EP的封面,一首寫給過世狗狗的歌

範文芳:出席慈善活動,親手繪畫展現無暇愛心

周筆暢:自畫像,很簡單的線條把她的特點都畫出來了

大愛:大愛設計的LOVE兔子,很可愛,到處都能看到

上野樹里:鼠年賀卡,很有點趣吧,用來送給歌迷一定很不錯

那英:一封感謝信,很有感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