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待月 /打入蔣介石身邊的共軍美女特工/滿清打下大明江山的第一計
發佈時間: 1/8/2009 6:44:58 PM 被閲覽數: 14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打入蔣介石身邊的共軍美女特工

中天飛鴻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出任國防最高委員會主席,同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但他卻在不遺余力地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然而,讓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身邊卻活躍著一名紅色特工。這位特工便是年輕的女共產黨員沈安娜。

  沈安娜,1935年參加革命。這一年她剛二十歲,從上海來到杭州參加了共產黨中央特科領導下的秘密情報工作。中央特科,是中共中央社會部和情報部的前身,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由周恩來同志親手創建的一支特殊的警衛部隊,它的任務是保衛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敵人動向,向甦區提供情報,營救被捕同志,懲辦叛徒,它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當年威震敵膽,國內無人不知,陳賡、李克農、潘漢年等人都曾經是中央特科的領導.

    1935年的春天,沈安娜只身來到杭州。因為她過去曾專修速記業務,很快就在國民黨浙江省政府里面找到了一份機要速記員的工作。當時的沈安娜並沒有想到,上海地下黨組織的這一次安排,只是自己潛伏在國民黨中央核心機關里十五年地下情報生涯的開始,從而使自己去延安放手干革命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沒有錄音筆的年代,會議記錄全靠紙筆。在淹沒于文山會海之中的政府機關里,反應敏捷、技巧嫻熟的速記員是人見人愛的寵兒。憑著每分鐘二百字的記錄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就在浙江省政府站穩了腳跟,取得了當時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的信任。沒過幾個月,一個叫華明之的青年也依照地下黨組織的指示,來到了杭州,在浙贛鐵路局謀了一份差事,就近協助和指導沈安娜的工作。1935年秋天,這位叫華明之的青年和沈安娜結為夫妻。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戰火不久就擴展到滬、杭一帶,沈安娜和華明之隨浙江省政府機關輾轉西撤,與上海的黨組織失去了聯系。進入1938年後,時局更加動蕩,華明之決定暫留浙贛鐵路局,拿工資維持夫妻倆人的生活。沈安娜辭去浙江省政府的工作,前往武漢尋找黨組織。在華明之的入黨介紹人魯自誠的引見下,沈安娜走進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見到了周恩來、董必武。

  此時的朱家驊已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周恩來、董必武經過縝密分析研究後決定,沈安娜利用曾是朱家驊“老部下”的關系,打進國民黨中央黨部,繼續為黨做情報工作。于是沈安娜就到當時在武漢的國民黨中央黨部找到了朱家驊。事情出乎意料得順利,朱家驊不僅答應安排工作,還為了解決沈安娜的國民黨員身份,當即囑咐秘書為沈安娜辦理“特別入黨”,並親任沈安娜的入黨介紹人之一。

  1938年8月,武漢已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國民黨機關開始陸續撤往重慶。遵照董必武的指示,沈安娜、華明之兩人也離開武漢,來到重慶,並到機房街八路軍辦事處報到。到重慶不久,國民黨中央黨部就通知沈安娜,“特別入黨”的黨證已經批下,安排她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的機要處當機要速記。由于是經朱家驊親自安排進中央黨部工作的,又是朱家驊的“老部下”,沈安娜深得機要處上上下下的信任和器重,並立即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等重要會議的速記。

    從此以後,沈安娜在國民黨中央黨、政、軍、特的高層會議上擔任速記,“國防部”最高層會議,國民黨中央的高層會議,凡是蔣介石主持的會議,沈安娜是速記的不二人選。沈安娜獲得的重要情報源源不斷地由丈夫華明之送出,直抵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的手中。來自國民黨高層的許多絕密情報,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了然于胸,避免了工作的被動,進行了針對性的斗爭。

    1942年,沈安娜和華明之的直接領導徐仲航被捕,這使得他們和黨組織的突然失去了聯系。失去了組織的指引,有重要情報送不出去,沈安娜和華明之如坐針氈。回想起周恩來所說“爭取長期埋伏,耐心等待”的指示,沈安娜和華明之決定保持冷靜,相信黨組織一定會來。1945年10月的一天,吳克堅代表南方局來到重慶與他們重新接上了關系,和組織失散三年的沈安娜與華明之喜極而泣。

    解放戰爭時期,沈安娜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搜集了大量的軍事戰略情報,從未暴露。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安娜的長達十五年地下情報工作才宣告結束。

 

滿清打下大明江山的第一計

 


中天飛鴻


    公元1641年,也就是明崇禎十五年,明清在山海關外進行了決定雙方命運的最後一次大會戰,同時也使持續了三年之久的松山之戰結束。清軍大獲全勝,明軍不僅十三萬人全軍覆沒,而且被崇禎皇帝倚為大明江山的中流砥柱,天下士子向往的英雄楷模,明朝的薊遼總督洪承疇大人竟也以身殉國了。崇禎皇帝聞訊後專門為洪承疇在京師招魂七天,做了祭文來追悼他,很多名流學子都是眼含熱淚的做了詩詞文章來紀念洪大人,大明舉國上下一派“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的淒慘景象。直到數年後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進入北京,善良的人們才突然發現這位被萬民擁戴的洪大人原來沒死,而已經成為了帶領大清八旗勁旅鯨吞大明萬里江山的引路人!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出生于公元1593年,也就是明萬歷二十一年,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洪承疇雖說出身書香世家,少年時好學上進,博覽群書,表現出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其叔父又是啟蒙老師的洪啟胤在洪承疇的一篇作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

  萬歷四十四年,十年寒窗苦讀的洪承疇赴京會考,一榜高中進士及第,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刑部任事、浙江提學僉事、陝西督道參議等職。後破格晉升為延綏巡撫,開始舉兵鎮壓農民起義軍。

  洪承疇雖是書生,但他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軍連勝連捷,不僅俘殺了高迎祥,還多次打敗李自成,一時朝野上下頌聲鵲起,紛紛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崇禎四年,洪承疇升任陝西三邊總督,七年,加兵部尚書餃兼管三邊軍務。崇禎十一年,洪承疇在潼關南原設伏,大敗李自成部農民起義軍。慘敗的李自成僅率百余人逃入商洛山中,使當時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進入了低潮時期。南園之戰是大明王朝軍隊對農民起義軍的唯一的一次大捷,也是最後一次。

  崇禎十一年九月,山海關外的清軍分兩路攻破明兵部侍郎吳阿衡監督的長城防線,入侵華北。抗清名臣三邊總督孫承宗全家壯烈犧牲,宣大總督盧象升在巨鹿陣亡殉國。各地明軍避不敢戰,清軍連下華北四十多座城池,甚至攻入濟南,俘虜了崇禎皇帝的堂兄弟德王,直到次年三月才帶著大量的美女財物返回遼東。猶如驚弓之鳥的崇禎皇帝不得不從內戰前線急招洪承疇率所部“洪軍”勤王。洪承疇進京後被任命為薊遼總督,主持前線對清軍作戰事務。開展對清軍耗時三年松山大戰。松山大戰最後以明軍大敗、清軍大勝告終。

    松山大戰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成為了明朝衰亡和滿清強盛的轉折點。而洪承疇的被俘更使大明王朝處于失去軍中得力主帥的不利地位。而此時中原的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也趁著明清松山大戰之機迅速發展壯大,原本在中原處于攻勢的明軍失去了主動地位。在清軍與農民起義軍兩大軍事勢力東西交攻之下,此時大明王朝已處于風雨飄搖的覆滅的前夕。因此松山大戰之敗對于大明王朝是一次嚴重的致命的軍事失敗,作為總督此戰的洪承疇似乎難逃其咎。

    洪承疇的被俘後,心懷入主中原野心的清帝皇太極深知他對中原的地理、物情、民俗、世態了如指掌,軍力布防更是爛熟于胸,一心想將他收為己用,對他備加關照,恩遇禮厚,並不斷派人前去勸降。可是雖然不斷派說客辯士勸洪承疇剃發易服,洪承疇卻一一拒絕,並以絕食明志。

    皇太極踫了幾次釘子之後,並不甘心,便下詔說有人能招降洪承疇的將給以中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洪承疇的舊僕金升報告皇太極說自己主人性情剛烈,軟硬不吃,唯獨生平最愛美女,不妨從此處著手。皇太極立刻下令搜羅美女送到洪承疇的面前,誰知洪承疇對這些美女並不在意,依舊絕食等死。無計可施的皇太極回到寢宮休息時,不停地長吁短嘆,心細如發的皇妃大玉兒見此情形便上前詢問,得知原因後竟毛遂自薦要親自上陣施展美人計。皇太極本是個豁達大度的英雄,深知國事重于家事的輕重利害,毅然準奏放行。

    這大玉兒就是名滿清朝朝野上下的美女小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莊妃。當天晚上大玉兒精心打扮一番,帶了一壺參湯秘密出宮來到關押洪承疇的牢房,見到洪承疇正閉目危坐,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便嬌媚地柔聲說道,洪將軍,你對大明江山如此赤膽忠心,實在令人敬佩。將軍即使絕食,難道就不喝口水而後就義嗎?將軍,你還是喝一口吧!洪承疇望著這迷人秀色,听著這嬌聲溫柔的話語,聞著這溫馨誘人的香味,頓時心神搖蕩。麗人不斷勸飲,同時以壺承其唇。洪承疇不知這“水”是人參湯,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麗人又溫柔地接連勸慰,洪承疇竟連飲了幾口。就這樣洪承疇見到面前這位傾國傾城佳人後立刻放棄本來的矜持,逐步落入桃色的陷阱。幾口飲盡參湯後,一個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豪杰,沒有馬革裹尸于戰場之上,殉節于刀斧繩索之下,竟然墮落在滿清的一個美艷嬪妃的石榴裙之中。

    翌日,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問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說,“先生得無寒乎?”洪承疇瞠目視久,不禁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于是跪地叩頭請降。隨即又剃發易服,歸順大清。皇太極大喜說︰“我今獲一導者,安得不樂!”隨後對洪承疇委以重任。後來,當得知那天夜里把壺勸飲的麗人是當今滿清皇上最寵愛的莊妃大玉兒時,洪承疇不勝惶恐。可是皇太極和莊妃待他態度如常,好像根本沒有發生此事一般。洪承疇越發感激,從此便死心踏地為大清效犬馬之勞。

    洪承疇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權重,口碑也不錯,既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愛戴。松山兵敗,舉國震驚,都以為洪承疇必死無疑,崇禎皇帝極為痛悼,輟朝三日,以王侯規格“予祭十六壇”,七日一壇,于五月十日親自致祭,還御制 “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明朝君臣對洪承疇的倚重和期望從中可見一斑。

    洪承疇在滿清美人計的誘惑下,投降了清廷,不僅嚴重打擊了大明王朝抗擊清軍的士氣,而且使清軍得到一個可以迅速鯨吞大明王朝萬里江山的前部開路向導。這從以後滿清入主中原時,在和明朝軍隊的對陣中,以及對明朝率軍將領的勸降中,可以看到洪承疇起到了清人所難以起到的作用。

   難怪後人說洪承疇在清朝漢官中的開國功勞可謂第一,即便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也難以望其項背!洪承疇在前明王朝深受恩寵,從一介寒士做到了三軍統帥的高位。可以說大明朝對不起天下的老百姓,但絕沒有對不起洪承疇。洪承疇經不住美人計的誘惑,拜倒在異族美女的石榴裙下,投降變節,攻打故國,並不遺余力地幫助滿清將抗清志士趕盡殺絕,斬草除根。洪承疇對故國同胞狠下毒手,自然引人側目。有人就悄悄在洪府門上貼了一幅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暗喻“忘八無恥”,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即便現在看來明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但洪承疇賣身投靠滿清無疑是叛國投敵的漢奸。因此明末清初的中國漢人為什麼切齒痛恨洪承疇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友谊地久天长/除四害運動內幕/大牌女明星畫藝大比拼
  • 世界周報/鄧小平訪美險遭暗殺 /你不知道的黑格爾/脫下制服的哈馬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