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勝帶領革命隊伍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沛縣縣令如坐針氈。他一介書生,只懂舞文弄墨,哪里知道行軍打仗的事!眼看這般發展下去,革命軍很快就會打到這里來,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于是找來他兩個最為倚重的“秘書”——蕭何和曹參來議事。可惜他不知道此時的蕭何和曹參早已達成“共識”,為自己想好了退路。 議事廳里,三人正襟危坐。 “陳勝自在大澤鄉打響革命的第一槍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要攻的城還沒有哪一座能守住的。”蕭何首先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只剩下投降這一條路可走了嗎?”縣令嚇得面如白紙。“不戰而降,不是大丈夫所為。”曹參狠狠地將了他一軍。守又守不住,降又不能降,那該怎麼辦?縣令把可憐巴巴的目光再度轉向了蕭何。蕭何裝腔作勢地沉思片刻,然後煞有介事地給縣令指出了另一條路︰請劉邦出山。 原因很簡單,劉邦在沛縣威望很高,又是地痞流氓出身,讓他帶領手下那些“躲”在深山里的逃犯來守城,他定會知恩圖報,立下大功。此時,縣令已別無選擇。于是,搞笑的一幕出現了,一個堂堂的縣令,居然派人去請一個常年“躲”在深山中的逃犯,而且還怕他不肯出山,專門派了一個非同一般的人物去請。 樊噲有幸承攬了這個光榮的任務。樊噲亦是沛縣人,自幼家境貧寒,後在街上鹵狗賣肉為生。呂公見他高大雄武誠實本分,就把小女兒呂?嫁給了他。 劉邦娶的是呂公的大女兒,樊噲娶的是呂公的小女兒,從這里我們可以推斷他們倆的關系是︰連襟。值得一提的是,呂公把兩個寶貝女兒都嫁給了貧寒人,並不講究什麼門當戶對。但從日後劉邦和樊噲大紅大紫,特別是劉邦更是成了一國之君,我們可以看出呂公獨特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這個縣令雖然有點“文弱”,但並非“昏庸”之輩。就在樊噲去請劉邦的時候,他敏銳的鼻子似乎嗅到了一絲濃濃的火藥味︰天下已亂,把流氓出身的劉邦接進城來無疑是引狼入室啊! “傳夏侯嬰火速捉蕭何曹參來審問。”縣令說完這句話,悲哀地發現,半天也沒有看見夏侯將軍的身影出現。他哪里知道,夏侯嬰此時早已給蕭何和曹參通風報信去了。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劉邦這麼多年的亭長是沒有白當的。蕭何、曹參、夏侯嬰等縣政府重量級人物都成了他的親密戰友。劉邦和三位好兄弟會合,帶領眾人氣勢洶洶地殺到城下,縣令現在只能強逼城中百姓來守城了。不用強攻了。劉邦說著看了一眼蕭何。心有靈犀一點通,蕭何自然會意,于是鋪紙的鋪紙,研墨的研墨,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文案特長,手起筆落,一封激情四溢的“家書”寫成了。 “親愛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你們好嗎?革命的春風已吹遍了神州大地……”這封家書寫好後用箭射到城上,城中百姓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像是下了一場及時雨。在“家書”的指引下,他們充分發揮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理條件優勢,紛紛操起手中的家伙沖進縣衙,把縣令當靶子練了一通。 嚴格來說,這個縣令雖然不是很好的縣令,但也不是一個很壞的縣令。他從一個貧困的書生,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官途。從這一點來看,縣令是值得學習的典範。然而,問題的關鍵是,短短幾年之後,世道已經變了。秦始皇修萬里長城,建阿房宮,築驪山陵墓,這三座大山已壓得全國的百姓直不起腰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可憐的縣令現在只是百姓們發泄仇恨的替罪羔羊罷了。 城門開了,劉邦兵不血刃地佔領了他人生漫漫征程中的第一座城池。一切出奇的順利,站在大堂仰望著縣令坐的那張精致至極的虎皮大椅,劉邦心里美得沒法形容。是啊,為了這一刻的到來,他已苦苦等待了近十年。接下來眾人一致推他為新縣令時,他假裝推讓,最後才極為“勉強”地坐在了那張象征權力和地位的椅子上。就這樣,劉邦接任沛縣縣令之職,眾人稱其為沛公。 上古時有一個大鵬,身寬三千里,其身長沒人能知道,這種鳥能飛到九萬里的高空,橫絕雲氣,在無拘無束的天空飛翔。然而,必須借助海上六月的狂風巨浪,沒有六月的大風參載,它無論如何也飛不上九萬里的高空,只能靜臥在地面上,顯示不了它的偉大。 要想打天下,就必須提拔和重用一些人才。一番拜天祭地之後,劉邦給手下的人進行了分封︰蕭何任丞(相當于參謀長職務);曹參、周勃任中涓(相當于副官職);周昌為舍人(相當于會計官職);夏侯嬰為太僕(相當于出納官職);樊噲、盧綰、任敖、周苛等為官從(相當于隊長職務)。 一切準備就緒,然而就在眾人等著沛公帶領大軍向其他城池進發時,劉邦家里卻發生了一件大事︰劉邦的老母親去世了。 老母親對他一直疼愛有加。劉邦此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暫時按兵不動,回家辦喪事。對于劉邦的舉動,大家都很是不理解。就連蕭何也連聲嘆息,認為他應該以大局為重,繼續革命,這樣會延誤戰機的。然而,如果從後面革命的進程來看,劉邦先處理家事卻是因禍得福。因為隨後陳勝、吳廣的革命遭到了秦朝強有力的反擊。 | 世界上真正的“戰神”—成吉思汗 | | 漢斯
| | 在世界軍事史上,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們由于他們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而被世人稱為“戰神”,或是類似的稱號,但是很多人認為沒有人能真正稱得上是“戰神”。 比如說,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馬其頓帝國的締造者。他在統治馬其頓王國的13年中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亞的藥殺水(今錫爾河)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雖然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是前無古人的,但是他的龐大帝國並不是全部靠他的軍隊征服的。在他徹底摧毀底比斯的戰役之後,希臘很多城邦都望風歸順。隨後各邦國又都從名義上臣服于亞歷山大的領導,承認亞歷山大為最高統帥。在他的東征過程中,也有不少城邦不戰而降,因為他們都很高興有人將他們從波斯人手中解放出來。佔領印度河流域後,他還企圖征服恆河流域,但是由于多年征戰、印度人民的頑強抵抗、瘧疾的傳染和毒蛇的傷害,他的東征徹底失敗。所以他不能被稱為“戰神”。 再比如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法蘭西第一帝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拿破侖多次打敗歐洲的反法聯盟,佔領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入侵西班牙時,拿破侖被英軍和當地民族主義者趕了去。拿破侖帶領松散的50多萬各國士兵進攻俄羅斯時,俄軍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法軍進入莫斯科後,只有滿城大火。最後只有1萬多人回到法蘭西帝國。歐洲各國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了拿破侖,他宣布無條件投降。自己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後來他逃出該島,回到巴黎,但是歐洲各國的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擊敗了拿破侖。他再次被流放。最後淒然辭世。所以他也不能被稱為“戰神”。 再有就是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出色的演講家、政治家和冒險的軍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他和意大利、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在軍事上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等新型戰爭模式。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並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英國、甦聯等國家。但是在1945年,盟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加上他在二戰中,實行法西斯統治,殘害猶太人和其他各族人民,所以,我們更不能城他為“戰神’。 在迄今為止的世界上,唯有一人可以被稱為“戰神”,他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共在位二十一年(1206~1227)。是蒙古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最初,他實力有限,投在克烈部王罕部下,收集他死去是父親的舊部,逐漸恢復實力。在與札答闌部札木合等作戰中(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戰敗,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戰敗或者說是由于實力懸殊而主動撤離(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後來他入侵西夏,迫使西夏講和。又率大軍南下攻金,攻佔中都。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派軍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至申河(印度河)。最後病死在六盤山。他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 馬克思評價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依靠這支軍隊征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後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呼羅珊,還征服了突厥族地區,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並且還侵入印度。他的帝國的疆土從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後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別統治;最後一部分作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治”。 孫中山評價他︰“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毛澤東將成吉思汗稱為“一代天驕”,將他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評價他︰“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評價他︰“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于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數量上佔壓倒優勢的敵人”。 數世界”戰神”,還看成吉思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