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隐居瑞士/解放軍戰史上剿殺頑敵事件 / 巴黎圣母院钟声/翁同龢舍得房錢換書畫
發佈時間: 1/19/2009 12:11:22 PM 被閲覽數: 16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隐居在瑞士Grindelwald的悠悠岁月  
 
  纳兰
     
06年第一次去瑞士买了一张 Swiss Pass,野心勃勃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遍最多的风景:从苏黎世经伯尔尼,日内瓦,洛桑,蒙特利尔,到因特拉肯,劳腾布鲁嫩,上少女峰,再游Spiez, 图恩,卢塞恩,绕道列支敦士登暴走了一圈。

浮光掠影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瑞士这样的人间仙境的;回到德国之后一直在想,以后应该每年抽一段时间,远离尘嚣,找个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小镇住上一段时间。这次选定了艾格峰(Eiger)山脚下海拔1067米的小镇格林德瓦尔德(Grindelwald)。

06年登少女峰的时候拿了一张瑞士官方以Grindelwald旁的高山湖泊Bachalpsee为背景的宣传资料,一见惊艳。当时行色匆匆,Bachalpsee根本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可惜这次又没能如愿以偿:由于季节原因,去这个湖泊最近一个据点First的Bus停开了;徒步从我们驻地出发估计来回要一整天了,只能寄望于下次。说到开车进山,倒有一件趣事:瑞士很多山路窄到只能允许一个方向的车通过,尤其是那些上山的没有岔道的小路,想象一下两辆小车呼哧呼哧开了一半突然在路中间狭路相逢大眼瞪小眼的情景吧。第一次:上山上了一半,迎面有车下来,我跟朋友只能后退,重新退到山下;第二次:我们再退,再次退到山下;第三次:我爆笑,朋友气的抓了狂。

在Grindelwald过的11天是神仙般的日子,住的是山里人家,窗户正对的便是艾格峰的一角,Grindelwald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冰川小镇,因为季节的原因游客也不多,不似06年夏天触目皆是熙熙攘攘的日本游客;我痛恨跟别人抢风景,这一点让我极其满意。有几次半夜一个人出来散步,披着厚重的羽绒大衣坐在午夜零下十几度的山头看星星,不知从哪里跑来的两只家猫,一直绕着我的腿打转,喵喵叫着取暖。

期间曾经去过一次海拔2061米的被朋友戏称为小蛋蛋的Kleine Scheidegg和大蛋蛋的Grosse Scheidegg,那是离Grindelwald 十几公里的另外两个小山头。站在白茫茫的舞里眺望若隐若现的村落和远山,心里觉得前所未有的平静,突然感慨俗话说的山中无日月,世上已千年大概就是指这样的生活。


典型的的阿尔卑斯山区景色大约就是蓝天白云雪山,碧草鲜花。










第二天出去爬山,原来农民是这样撒牛粪的,呵呵





黄昏的时候出去散步,落日的余辉给连绵的村落隐隐镀上了一层金色











被夕阳映红的山顶,乍看是不是有几分马特洪峰的味道?





悠由自得的奶牛和玩耍的小羊











第5天去了一次图恩,站在湖边远眺图恩湖(Thunersee)和城堡





山里随处可见竖着的牌子: Alpen Käse zu verkaufen;自己不是很喜欢吃奶酪的人,但也忍不住想去试试看农家自己做的奶酪。敲开一户卖奶酪的农家,跟老头要求从那Käse-Scheibe上划300克奶酪,换来老头诧异的眼神,大约是没见过买这么少的把。没想到这块奶酪当天晚上就被我自己空口吃掉了一半,后悔怎么没有多买一点。第二天大雪封山,开车已是极其危险。当然,为了吃可以奋不顾身的我仍然坚持着一步一滑的出去找那户农家,拍了半天门却没人应声。怏怏而返,回来的路上却见到另外一家卖自制奶酪和黄油的,这次买了500克奶酪又买了一大块他家自制的Butter,到家却发现奶酪的味道远不如第一次的好,或许是hart跟weich的区别;而那块Alpen Butter味道不敢恭维,实在不是一般的膻。


农家储藏奶酪的小房间:





离开Grindelwald的最后两天下了暴雪,从窗口望去厚厚积了一层,对面的雪山整个湮没在浓厚的雪雾里。




深山老林里的脚印不知是猎狗还是别的野生动物





回到现实生活里很久了,仍然觉得那个童话般美丽的地方是值得再去一次的。
 
 

 

巴黎漫步: 巴黎圣母院钟声长鸣

(稿)

Paris Bijoux: Bells Dans Notre Dame Frappant un Long à Long Terme ( Cinquième édition )

    Paris Titbits: The Bells in Notre Dame Striking A Long Long Time ( Quinto Edition ) 

    作者:今日雨果


450) this.width=1024 }">
巴黎圣母院

450) this.width=500 }">
450) this.width=768 }">                                    450) this.width=768 }">
巴黎圣母院中央大门上方的群雕

450) this.width=500 }">
450) this.width=768 }">                                    450) this.width=768 }">
巴黎圣母院左侧大门上方的群雕

450) this.width=375 }">            450) this.width=375 }">
450) this.width=1024 }">
伴随着轻快的歌曲,年轻的帅哥们开始兴高采烈地尽情表演杂技和特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那天傍晚,血红的夕阳笼罩着巴黎城,空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我正在欣赏“纯洁广场”(Square des Innocents)上的“纯洁喷泉”(Fontaine des Innocents)。

  霎时,远远地传来了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宏亮的钟声。钟声长鸣,长得催猛醒;钟声长鸣,长得令屏息;钟声长鸣,震撼着每一个的心灵;钟声长鸣,召唤着维克多·雨果所代表的那种杰出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钟声在整个巴黎城上空回荡。循着钟声,我走向巴黎圣母院,直到走到她跟前时,钟声还在继续长鸣。。。

  她在召唤着:今日的“卡西莫多”,您在哪里?她在召唤着:今日的“艾丝梅拉达”,您又在哪里?敬意无限,沉思绵绵。。。

  钟声过后,在巴黎圣母院里面瞻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纷纷走出教堂,来到了巴黎圣母院前宽阔的广场。广场上和平鸽在回旋翱翔,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伴随着轻快的歌曲,年轻的帅哥们开始兴高采烈地尽情表演杂技和特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 Ce jour, dans le crépuscule, le coucher du soleil sang-rouge a couvert Paris, il y avait une odeur finie a complété l'air. J'appréciais observant la « fontaine d'innocents » aux « innocents carrés ».

Soudainement, lointain lointain, les cloches dans la tour de cloche dans Notre Dame a commencé à frapper. Les cloches ont continué à heurter pour un long à long terme, réveillant des PERSONNES fort ; Les cloches continuées frapper pour un long à long terme, incitant des PERSONNES pour tenir le souffle ; Les cloches ont continué à heurter pour une longue âme des PERSONNES à long terme et earthshaking ; Les cloches ont continué à heurter pour un long à long terme, rassemblant l'esprit élevé distingué d'HUMANISME de Victor Hugo…

Frappement de Bells maintenu planer dans le ciel de Paris. Après le bruit de cloche, j'ai marché vers Notre Dame, même lorsque je suis arrivé là, les cloches frappais toujours…

Elle appelle : « Quasimodo » d'aujourd'hui, où sont toi ? Elle appelle : « Yisimeilada » d'aujourd'hui, où sont toi ? L'admiration sincère devient toujours infinie. La contemplation profonde devient toujours durable…

Après les cloches heurtant, peupler partout dans le monde qui a visité l'intérieur de Notre Dame a marché dehors à la place de Notre Dame. Les pigeons de PAIX étaient entourants et planants au-dessus de la place. Accompagné de la musique allègre de chanson, un groupe de jeunes hommes beaux a commencé à exécuter des acrobaties et arrêter gaiement, toutes personnes à la place grêlaient pour elles à plusieurs reprises…

...That day, in the dusk, the blood-red sunset covered the Paris, there was a dignified smell filled in the air. I was enjoying watching the “Innocents Fountain” at “Innocents Square”.

Suddenly, far far away, the bells in bell tower in Notre Dame started striking. The bells kept striking for a long long time, awakening PEOPLE loudly; The bells kept striking for a long long time, making PEOPLE hold the breath; The bells kept striking for a long long time, earthshaking PEOPLE's soul; The bells kept striking for a long long time, summoning Victor Hugo's distinguished lofty HUMANISM spirit...

Bells striking kept hovering in the sky of Paris. Following the bell sound, I walked toward Notre Dame, even when I arrived there, the bells were still striking...

She is summoning: Today's “Quasimodo”, Where are you? She is summoning: Today's “Yisimeilada”, Where are you? Sincere admiration becomes ever infinite. Deep contemplation becomes ever lasting...

After the bells striki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ho visited the inside of Notre Dame walked out to the Notre Dame square. The PEACE pigeons were circling and hovering above the square. Accompanied by light-hearted song music, a group of handsome young men started to perform acrobatics and stunt cheerfully, all the people at the square were hailing for them again and again...



注:

从纯洁广场(Square des Innocents)上的的纯洁喷泉(Fontain des Innocents)走到巴黎圣母院,约为两公里。依照我当时的步行速度推算,钟声足足持续了约30分钟。同样是两公里之外,将听到的巴黎圣母院钟声与东方巴黎-上海的外滩海关大楼上的报时钟声相比较,两者的响度(声学上的科学术语叫“分贝”,法文 db ,英文 db,是可以用专门的声学仪器测量的)差别很大,似乎前者的响度更高,更为震天动地,是那种震得让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来的感觉。。。

Note:

De « fontaine d'innocents » à la « place d'innocents », le réveil vers Notre Dame, est au sujet de la distance de deux-kilomètre. En utilisant ma vitesse de marche à ce moment pour calculer, le frappement de cloches a duré environ 30 minutes. Dans deux km de distance, comparant le niveau de volume sain entre les cloches de Notre Dame vers les cloches au bâtiment fait sur commande de Changhaï dans Bund de Changhaï, Paris oriental, (en « décibel » appelé par terminologie d'acoustique, appelé le « DB » en bref, qui peut être mesuré par l'instrument acoustique spécialisé), la différence est tout à fait dramatique, semble l'ancienne est plus forte, ciel-basculant et earthshaking, c'est un genre de sentiment qui ciel-basculant et earthshaking devient si lourd que mon coeur sautera hors du corps…

Note:

From “Innocents Fountain” at “Innocents Square” , waking toward the Notre Dame, is about two-kilometer distance. Using my walking speed at that moment to calculate, the bells striking lasted about 30 minutes. In two kilometer distance, comparing the sound loudness level between Notre Dame bells toward the bells at Shanghai Custom Building in the Bund of Shanghai, Oriental Paris, (in acoustics terminology called “decibel”, called “db” in short, which can be measured by the specialized acoustic instrument), the difference is quite dramatic, seems the former is more louder, more sky-rocking and earthshaking, it is a kind of feeling that sky-rocking and earthshaking becomes so heavy that my heart will pop out of the body...


参考文献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文学城
 
 

 

翁同龢舍得房錢換書畫

兩代帝師每周都逛琉璃廠


2009/01/16 


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從12歲就開始收藏。從他的父親翁心存開始,翁氏家藏傳承了160余年,目前正在中華世紀壇展出。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翁同龢五世孫、年過九十的翁萬戈老人。在他看來,自己是典型的文化守望者,而這批藏品經歷數次戰亂,還能流傳至今,并在北京展出,本身就蘊含了一種傳衍和召喚的力量。

  帝師每周都逛琉璃廠

  我們家族的收藏是從“高高祖”翁心存開始的,陳揆(嘉慶年間人)在常熟有稽瑞樓,所藏百分之三四十的古籍就被我高高祖收購了。不過大規模的收藏還是從高祖翁同龢開始。

  高祖很小就開始收藏,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北京任職期間購得,包括古籍、書畫等。從1861年開始在朝廷任職到1898年離開朝廷,大約40年間,高祖每周───有時是每天───都要去琉璃廠的古董商那里轉轉。

  每天下午1點半結束授課之后(年輕皇帝每天早上5點開始上課),高祖都會在回家路上的古董店里駐足。他說,每當發現了有意思的作品,自己就像是得到了糖果的孩子。他常要求將這些書畫帶回家以求近觀,也經常臨摹。

  高祖身居高位,有機會看到不少歷代著名的碑帖、書法、繪畫,又有同好互相切磋,所以大為發展了高高祖的傳承。

  《長江萬里圖》是家藏杰作

  高祖收藏的熱情,終身不衰,而且屢有“奇緣”。南宋梁楷《道君像》成了翁氏收藏中惟一的重要宋畫,也是世上惟一的早年梁楷工筆白描真跡。還有宋本《集韻》,當時怡親王(載垣勤公)極力購求卻得不到,但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卻落入高祖手中。

  在高祖收藏中,比較重要的是王翚的《長江萬里圖》。清代四王中王翚是最能的畫家,《長江萬里圖》是他一輩子的杰作。當年,我高祖一看到這幅畫就愛不釋手,結果那個賣畫的人要價非常高,索價千金。高祖買不起。賣畫的人就說你帶回家去看看好了。

  結果,高祖帶回家去,越看越美,于是回到博古齋去講價,出三百,不賣。那人要拿回畫,高祖在家里越想越后悔,又把這畫拿回來看了看。這一看,這畫就沒有出他手了,最終高祖是以四百買回的。可是這個錢,高祖本來要拿去換房子,到后來房子買不成了,變成了畫。所以在此卷木匣蓋上他題詩一首:“長江之圖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貧。典屋買畫今几人,約不出門客莫嗔。”

  三歲繼承家傳歷經戰亂

  我們的家藏之所以能夠傳承六代,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的家教中,就包含世代相傳的歷史感。我3歲時就成了家藏的合法繼承人,但直到后來才看到了全部藏品。1948年秋天,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10年后,我第一次回到中國。當時由于北方干燥,我們家的家藏大都放在天津的英租界,因此沒有受到北洋政府政局變化的干擾。

  1948年我回國后,大概再過一個月就展開遼沈戰役,不久我聽說各方面都是亂得不得了,就把這一批東西從天津移到上海。全部帶走不可能,但是精品都在,不但有書畫、古籍,還有文獻。當時,我老伴帶著女兒坐火車到上海,我帶著文物坐開欒礦務局的煤船。

  整整走了一周后,終于抵達上海,我們就待在上海一個法租界里。后來惡性通貨膨脹,蔣經國讓大家把美金、金條什么的都貢獻給國家,全變成金元券。金元券在法租界就變成法幣了。11月,淮海戰役開始,我們就知道戰事已經離上海近了。我們決定回美國。

  我跟我的老伴兒和女兒是坐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最后一班從上海到美國去,書畫就交給一個美國輪船公司起運。之后就是等待,老伴為此經常發愁。直到3個月后,我們得到海關通知:你拿鑰匙來開箱,看看是不是要上關稅。結果我發現是一件都不少,一張紙都不少。

  口述/翁萬戈
 

 

 

解放軍戰史上的大規模剿殺頑敵事件

 

送交者: baihang  2009年01月18日萬維 [史地人物] 
解放軍戰史上的大規模剿殺頑敵事件

這里報告了解放軍一次性剿殺2000人的“小保”分子,“小保”是大別山區的土匪,地痞,流氓以及惡霸組織,小保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折磨因迷路,傷病,掉隊的解放軍,和解放區政府工作人員,劉鄧大軍忍無可忍,提出“亂世用重典”,對這股非正規軍敵人采取非常規手段鎮壓....

進入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和國民黨正規軍作戰,兩軍對陣,沖鋒陷陣,戰士們得心應手。對解放軍來說,在大別山最讓人頭疼的對手並不是那些重兵“圍剿”的國民黨軍,而是那些多如牛毛、無處不在的地主武裝“小保隊”。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使蔣介石如坐針氈。他在軍事“圍剿”的同時,又搞起了所謂的“總體戰”,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恢復和發展特務組織,對群眾嚴加控制。各地的地主、惡霸、特務、土頑部隊,仗著國民黨正規軍大量進入大別山,一時氣焰十分囂張,對我地方工作人員、基本群眾、掉隊戰士、傷病員,進行瘋狂的反攻倒算、迫害。

其中,國民黨地方政權組織的土頑部隊“小保隊”最為凶殘。“小保隊”成員十分復雜,有些是土匪,有些是地痞流氓,甚至有些還是紅軍時期的叛徒,這些人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大別山人。自土地革命以來,大別山地區一直有***的游擊隊伍活動,間接地成了“小保隊”的游擊戰老師。“小保隊”不但熟悉大別山地區的風俗民情,而且也熟悉解放軍的那一整套游擊戰術,因此危害也最大。“小保隊”平時和老百姓沒什麼區別,隱藏在群眾中,吃住也在村里,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小保隊”。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軍處于明處,“小保隊”處于暗處,時而嘯聚,時而分散,讓人防不勝防。這些人死心塌地為國民黨政權服務,對付***的手段比國民黨正規軍還要凶殘。國民黨正規軍抓著了解放軍,就和解放軍對待俘虜差不多,衣服一脫,換上國民黨軍服裝,有機會了還能再跑回來參加解放軍,軍紀比較正規的國民黨軍,還會把俘虜的傷病員送到軍隊的醫院,治好傷,再補充到部隊里。事實上,在蔣介石關于“清剿”大別山的講話中,也曾多次講到“優待俘虜,瓦解敵軍”。落到“小保隊”手里就慘了,幾乎沒有一個活下來的。事實上,當年的劉鄧大軍中就流傳著“不怕國民黨,就怕‘小保隊’”的說法。

六縱十七旅宣傳科干事馬豐年,在大別山時和四十九團宣傳股呆在一起。有一天行軍時,部隊在半山腰休息,這時已經是上午9點多,走了一個晚上的路,馬豐年感到嗓子又干又渴,他對四十九團宣傳股股長楊錦華說︰“你看,下面有個小村子,我渴得很,能不能下去找些水喝?”楊錦華知道每個村莊里都可能有“小保隊”,就對他說︰“你最好不要去。”馬豐年咂了咂嘴,嘴唇干燥得裂出了一條條血道子,他忍不住又說︰“我不去不行,都快渴死了,我一定要去搞些水喝。”楊錦華看著他渴得不行,只好松了口︰“那你快去快回,一刻都不要耽誤,我在這等你!”楊錦華坐在那里,部隊又開始行軍了,一營過去了,團部過去了,二、三營過去了,後勤也過去了,都已經有1個多小時了,馬豐年還沒有回來。楊錦華有些著急,站起來不停地張望著。走在最後面的收容隊也過來了,楊錦華只好跟著部隊走了。到了晚上,馬豐年還沒有回來,他忙找到政治處主任苗興華,講了這事,苗興華一下子急了︰“怎麼辦?趕緊給旅里打電話!”楊錦華給旅政治部匯報後,政治部又匯報給了李德生,但部隊要趕著行軍,也沒有來得及回頭找他。但李德生一直都記著這件事。

楊錦華也一直忘不了。在抗美援朝回國以後,他在《解放軍報》上見到一篇“尋人啟事”,說是要找一個叫馬豐年的,解放戰爭時期是六縱十七旅政治部干事,在大別山失蹤。這是馬豐年的家人刊登的。楊錦華看到後,忙寫了封信寄了過去,講了他失蹤的情況,但他到底是否犧牲了,他也拿不準。此後楊錦華一直在打听著馬豐年,一直到2000年8月,原十二軍副軍長甄申路過徐州,已離休在家的楊錦華去看望他,說起這件事,甄申告訴他,馬豐年已經壯烈犧牲了。那次他一到村莊,就被“小保隊”抓到了,“小保隊”把他捆起來,把全村的人集合起來,惡狠狠地問他︰“你們***,到我們大別山干什麼?”馬豐年正氣凜然地回答︰“打倒國民黨,領導窮人翻身做主人。”“小保隊”氣急敗壞,搬來了一張木床,用四顆大鐵釘,將馬豐年的四肢釘在床上,豎起來示眾,問他還要不要窮人翻身?馬豐年依舊堅強不屈︰“我死了,窮人也要翻身!”“小保隊”就將他割耳、挖眼殺害了。甄申還告訴楊錦華,這事是李德生告訴他的,李德生很重視這件事,解放後曾經專程派人到大別山去尋找馬豐年,通過當地政府打听到了這件事。

說起“小保隊”,楊錦華至今還深惡痛絕︰

“小保隊”多如牛毛,很難把他們區分出來。他們都是本鄉本土的,和當地老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再加上國民黨的反動宣傳,我們一些過左做法,甚至一些老鄉也幫著“小保隊”,我們幾乎得不到什麼情報,相反,“小保隊”的消息卻很靈通,我們很難打擊到它,它卻能經常給我們制造麻煩。在大別山行軍,戰士們最怕掉隊。大別山都是山路,拐彎多,草啦樹啦也很多,掉隊兩三百米,都有可能被“小保隊”抓到殺掉。我們團有個戰士,掉隊掉了400米左右,被他們拉到樹叢里,我們只听他叫了一聲,等我們趕回去,人已經被殺死了。听說十六旅有個工作隊員,被“小保隊”抓到後,死得很慘,又是割鼻子,又是挖眼楮、割生殖器。“小保隊”還特別頑固,有一次十七旅抓到一個“小保隊”,年輕也很小,只有十八歲,我們處決他時,是用刺刀捅的,一刺刀下去,他還在那里喊︰“老子二十年後還是條好漢。”

“小保隊”對當地情況熟、地形熟、人員熟,你人多時,他就跑著躲你,人少的時候,他就出來搞你,把我們的人抓住,一般都活不了,手段都還很殘酷。這事我見過好幾次,有次是把我們的人殺死吊在樹上,大冬天的,沒穿上衣,只穿一條軍褲,這才看出是我們的人。我們把傷病員放到老鄉家養傷,這些傷病員十有**都活不了,有些是被“小保隊”搜出來的,有的可能是被老鄉主動交出來的,群眾基礎很不好。“小保隊”抓到這些傷病員,砍成幾塊,胳膊、腿扔到山上到處都是。我們出大別山時,還見到有5棵樹上吊死了5個人,都是解放軍,被開膛破肚,慘不忍睹。這不是國民黨正規軍干的,他們還想要個好名聲。後來我看到一個材料,是蔣介石關于“圍剿”大別山的講話,也講到了要“要嚴明紀律”,改變人民的觀感等等。“小保隊”就無所顧忌,簡直是天絕人性。國民黨政權也鼓勵它這麼干。這對我們影響很大,戰士們普遍有兩怕,一怕負傷生病,二怕掉隊。

原六縱十六旅宣傳科干事劉淑憲回憶說︰

我當時被抽出來參加工作隊,我們是在英山縣一區,一共有8個人。那時“小保隊”真是太猖狂了,我們晚上住宿,一個晚上要轉好幾個地方,我們幾乎沒在一個地方睡過一夜的。到老鄉家里住下後,我們要把屋門頂上,還得警告那家的主人︰“不要給‘小保隊’報告,如果你們給‘小保隊’報告了,我們先把你們打死,要死咱們一起死。”我們的工作幾乎沒法開展,我們搞起的“貧民團”很難生存下來,參加“貧民團”的,很多都被“小保隊”殺掉了,後來我們都不敢公開叫“貧民團”了。英山縣二區有個工作隊隊員被“小保隊”抓住了,就用大釘子把他釘在牆上,過了一星期才死掉。還有的是被石頭砸死的,砸得都成一堆肉泥了,根本認不出來。那時我們都有一個想法,遇到“小保隊”,就是戰死,也無論如何不能被他們抓到,他們的手段真是太殘酷了。有一次我們被“小保隊”圍住了,他們有幾百人,有的手里有槍,有的拿著扁擔,他們到了我們跟前,我們把為首的一個打死了,他們害怕了,我們再一追,他們才跑掉。想想那次也很危險。

“小保隊”對待解放軍女戰士的手段更讓人發指。李德生在他的《征程憶懷》中曾講過一件事︰六縱參謀處長王毓淮有次帶部隊經過一個村子,發現有一家房主說什麼也不讓部隊進去。王毓淮覺得情況可疑,進去一看,里面有個小媳婦,怯怯地看看房主,又看看他。王毓淮總覺得眼熟,再一細看,原來是野政文工團的一個女戰士,王毓淮曾經看過她的演出。這位女戰士生性活潑開朗,被“小保隊”抓到後,當作了小老婆,這位女戰士平常也不敢哭,怕被殺害了。王毓淮得知事情真相,救出了這位女戰士,處決了這名“小保隊”。

楊錦華回憶說,大多數女戰士命運更慘,她們被“小保隊”抓到,遭到強奸後,又被脫光衣服,吊死在樹上了。

“小保隊”殘酷行徑,使解放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首先就是戰士們不願意到地方工作。六縱十六旅四十七團有個炊事員,是個40多歲的老戰士,走路不大靈活,有時行軍也吃不消,部隊準備把他派到地方工作。團長李耀光找他談話︰“你年紀大了,部隊天天要行軍,不如到地方工作吧。”他到地方當了區委書記兼區長,但得不到群眾的掩護,“小保隊”仗著人多勢眾,經常圍攻他們,每天晚上都要轉移,比在部隊行軍還苦。他就又跑回來找到了四十七團,看到李耀光就哭了︰“團長,我年紀大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當時有不少人都要求回部隊,不願意到地方工作,這個口子李耀光當然不能開,他說︰“你已經到區里工作了,怎麼能回來呢?你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幫你解決。”這個炊事員垂頭喪氣地想了一會兒,說︰“再給我一些人,一些槍和子彈,我們要對付‘小保隊’。”李耀光就又給了他5個戰士,5支槍,500發子彈。這個老戰士流著淚離開了部隊,但一直到劉鄧大軍出了大別山,再也沒有他們的消息了。

十七旅也面臨著這些問題。四十九團司令部有個叫袁波的參謀,到旅里參加參謀訓練隊時,旅里讓他到地方工作。沒多長時間,他一個人又跑了回來,找到李德生,像小孩一樣嗚嗚地哭鼻子︰“旅長,讓我回來吧,我受不了‘小保隊’了,我寧願在這里打仗死了,也不願意去了!”李德生當然也不敢輕易答應他,他必須硬起心腸︰“不行,讓你去工作,這是組織的決定,你怎麼能隨便回來?你們現在是軍分區領導的,怎麼能說走就走了?”袁波只得又硬著頭皮回去了。

另外就是傷病員安插比較困難。四十七團有次行軍,看見一個傷員靠在樹上,他們還以為他活著,其實是被殺害了,用竹子從肛門插進去,插到了喉嚨口,豎在樹旁。部隊有了傷病員,他們寧願跟著部隊,也不願意被安插在老鄉家。四十七團機槍連戰士趙魁華生了疥瘡,身上還有虱子,疥瘡慢慢地惡化了,瘡皰很大,連走路都困難。連長說要把他留在老鄉家養病,趙魁華當場就急得要哭了︰“我不走,我要跟著部隊,我就是爬也要跟著部隊!”說什麼也別想把他留下來。趙魁華還是比較幸運的,經過治療,疥瘡很快就好了。那些留在老鄉家的傷病員,大多數都被“小保隊”殘殺了。

比起國民黨正規軍來,“小保隊”還特別頑固。四十九團有次行軍,兩名偵察員先上馬出發偵察,剛拐了一個彎,10多個“小保隊”竄出來,把兩人撲倒在地,用石頭活活地砸死了。騎兵通信員屈海**現後,忙向苟在合匯報。苟在合趕馬過來一看,氣得臉色通紅︰“去命令部隊,把這座山給我圍起來,一個都不能放跑!”四十九團很快抓住了10多個人,但這些人個個裝作很老實的樣子,都說自己是老百姓。部隊也沒了辦法,苟在合狠狠地說︰“給我搜,只要身上有槍有刀的,一律捅死!”結果搜出了幾個身上有槍有刀的,警衛排上去把他們捅死在了路邊。但還有兩個人,怎麼看都像是老實巴交的老百姓,戰士們就有點大意,摸摸上身,沒發現有槍有刀,就沒再殺他們,但為了防止他們回去報信,帶著他們一起行軍。誰知走了沒多遠,兩個人趁人不備,掏出手榴彈朝苟在合扔了過來,警衛排的戰士眼疾手快,一腳踢開了手榴彈,“轟隆”一聲爆炸了,傷了兩個戰士。兩人扔了手榴彈,跳進路邊的一個大池塘里,準備潛水逃跑。苟在合下了馬︰“大家看好了,他們頭一露出來,立即把他們打死!”這兩個人沒憋多久,剛露出腦袋,戰士們立即開槍把他們打死了。

“小保隊”的瘋狂行徑,激起了廣大指戰員烈火般的仇恨。解放軍對“小保隊”也開始以牙還牙,以暴抗暴,抓到一個“小保隊”,決不會客氣。

六縱參謀長姚繼鳴是個知識分子,平時很少發脾氣,也沒什麼架子,喜歡給大家開玩笑,連戰士都不怕他,但說到“小保隊”,他就恨得咬牙切齒,殺氣騰騰的。有一次縱隊抓到了幾個“小保隊”,但還沒人敢殺他們,怕違反紀律,只好帶著他們行軍。但這幫人都站著不動,有兩個人長得很胖,又很頑固,兩人賴在地上不動,偵察連的戰士上去拖他們,他們不但不走,還罵罵咧咧︰“***是兔子尾巴長不了,老子落在你們手里是倒霉,要殺就殺,要剮就剮。”姚繼鳴剛好路過這里,听到了這話,立刻趕了過來︰“你說什麼?再說一遍!”這兩個“小保隊”斜了他一眼,又重復了一遍,姚繼鳴不等他們說完,大聲地吆喝道︰“閃開!”戰士們忙閃到一旁,他掏出手槍,“啪啪”兩槍,把這兩個人打死了,然後瞪著眼看其他人︰“我看誰還想不走?”幾個“小保隊”忙乖乖地跟著走了。

原六縱十七旅四十九團騎兵通信員屈海群回憶說︰

我們四十九團有次在行軍,遇到了一個老鄉,手里拿著紅纓槍。團長苟在合走在前面,騎著東洋馬,身上披著日本軍官的呢子大衣,腰里還掛著一把東洋刀。這個老鄉過來就問︰“貴軍是哪一部分的?”苟在合有些懷疑,就順口答道︰“我們是八十五師的。”這個人立刻綻開了一臉媚笑︰“國軍,你好,我剛才殺了一個***。”接著就把紅纓槍舉起來讓苟在合看,上面還有鮮血。苟在合不動聲色︰“你干得好,先給我們帶段路。”這個人歡天喜地給“國軍”帶起了路。過了一個山頭,到拐彎的地方,苟在合使了個眼色,讓幾個戰士把這個人拖了過來,苟在合把眼一瞪︰“你看看老子是誰?老子就是***!”說著就騎在馬上,抽出東洋刀,當場把他劈死了

十七旅五十二團有次路過一個小鎮,“小保隊”盤踞在一座碉堡里,不停地打冷槍。李德生立即命令五十二團把這座碉堡拿下來。五十二團攻下了這座碉堡,里面有30多個“小保隊”,三連連長順手拿起一把鋤頭,兜頭就向他們頭上劈,一鋤頭一個,“小保隊”的腦漿都迸到他臉上了,他也沒顧得擦一下,一連劈死了10多個。正在這時,李德生趕來了,叫住了三連連長︰“你在干什麼?你怎麼能這樣干?”三連連長還不服氣︰“我不這麼干,我怎麼干 ?”雖說殺的是凶殘的“小保隊”,但李德生還是覺得他做得有些過分,嚴厲地批評了這名連長,給了他一個處分,一直到淮海戰役犧牲時,李德生也沒批準把他的處分拿掉。

“小保隊”混入老百姓中,神仙也沒辦法把他們分辨出來。為了不讓一個“小保隊”漏網,解放軍也不可避免地誤殺了一些人。原四十九團軍務參謀韓文也回憶說︰“殺的人的確太多,有些是‘小保隊’,有些也不一定是。有一次行軍,有個參謀告訴我,說前面有幾個人被綁在了樹上。我過去一看,果然有幾個老鄉被綁在樹上,是用刺刀捅死的。說是‘小保隊’,到底是不是,沒人能說清。後來就比較嚴了,為這事部隊專門整頓過。听說五十團參謀長打老鄉了,劉鄧首長還親自批評他了。”

地方工作人員、傷病員被殘殺的越來越多,各種有關“小保隊”的情報匯集到野司,劉鄧決定亂世用重典,狠狠地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劉鄧首長把目標定在了宋埠。宋埠是麻城東南一個較為富庶的小鎮,有“小漢口”之稱,一個月前,二縱曾在這里籌過錢款和棉花、布匹。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以後,不少地主惡霸都跑到了這里,他們帶來的“小保隊”有8個中隊2400多人,四處為非作歹,攪得雞犬不寧。1947年12月3日,劉鄧得知宋埠附近的敵八十五師西移後,立即指示六縱,乘宋埠空虛,迅速佔領,清剿“小保隊”。

杜義德立即命令肖永銀帶領十八旅和十七旅四十九團攻佔宋埠。他再三叮囑肖永銀︰“這些‘小保隊’最可惡,不要讓一人漏網,剎一剎他們的威風!”

肖永銀早就憋了一口氣。早在10月初,劉伯承有次見到肖永銀,劈頭就問他︰“肖永銀吶,我問你,你打了那麼多縣城,你消滅了多少土頑?你不把土頑消滅了,地方干部去了咋辦?”

這次去宋埠清剿“小保隊”,肖永銀下了決心︰一定要干淨利索消滅“小保隊”。他對政委李震說︰“咱們倆這次一定要打好,再不打好就沒法向首長交賬了。”肖永銀帶著五十二、五十四和四十九團,在光山輕裝前進,當天晚上趕到了宋埠,里外圍了三層。宋埠只有低矮的寨牆,部隊如果發起攻擊,輕而易舉地就把它佔領了。但肖永銀沒有這樣做,他怕天黑土匪乘亂逃跑,命令部隊嚴密看守,耐心地等到了天亮。

直到日升中天,部隊吃飽喝足,開始打了。這仗打得很簡單,兩三發炮彈,宋埠的大小碉樓就轟然倒塌,部隊隨即發起沖鋒,敵人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五十二團是主攻,二營教導員侯建軍帶領營指趕往東關時,北關五連的地方槍聲響得很激烈,敵人顯然是想從那里突圍。他忙帶了兩個通信員趕往北關,剛接近寨牆,從上面跳下一個胖胖的人,三個人忙上去把他摁住,一審問,原來是湖北省警保處的特派員,這家伙曾經當過國民黨軍的副旅長,現在在宋埠給“小保隊”“指導工作”。

部隊攻進了宋埠,但一清查戰果,肖永銀不禁皺起了眉頭︰宋埠有“小保隊”2400多人,打死打傷了200余人,其他人不見了!部隊里外三層把宋埠圍得像鐵桶一般,沒見有人跑出去,其他的到哪里去了?他越想越窩囊,杜政委讓他“一個都不要漏網”,這下好了,有兩千多人無緣無故地不見了。他再看看俘虜過來的“小保隊”,身上穿的都是老百姓的衣服,要是放在大街上,和其他普通老百姓沒一點區別。肖永銀恍然大悟︰這些家伙已經化整為零,混到老百姓家了!

肖永銀立即把3個團長叫來,把宋埠城區地圖攤在地上︰“你們把四面寨門統統關起來,讓部隊把宋埠看緊了,不能跑掉一個人,其他部隊在鎮里挨家挨戶搜,只要是15歲到50歲的男人,見了就捉!”

然後,他把宋埠劃成了三塊,每個團分一塊︰“搜!凡是青壯年男人,一個不漏,統統抓起來,我就不信它能插翅飛了!”

宋埠立刻熱鬧起來,老百姓也不知道咋回事就“禍從天降”了,好端端坐在家里的,擺攤做小本生意的,甚至正在學校教書的,只要是青壯年,都被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帶走了。

原十八旅副政委劉昌後來回憶︰

我們把宋埠所有的青壯年男人捉來後,叫到屋里審問,看一看手,手上有硬繭的,比較粗的,就是老百姓,就把他們放了。細皮嫩肉,不像干過農活的,統統留下來,也有不少人是冒充走親戚的,做買賣的,遇到這樣的人,也都關了起來。

也有人說,攻打宋埠是趁敵空虛,部隊不可能久留,根本沒有時間登記、看手,只要是青壯年男人,基本上都抓起來了;也有人說,登記、甄別也搞了,不過是少部分,大部分都來不及盤問。


抓到了2000多名“小保隊”,其中還有麻城縣長,這麼多俘虜怎麼辦?肖永銀和李震發了愁,這伙人都是本地人,根本沒辦法補充部隊,放了吧,危害又很大,宋埠等于白打了,殺吧,不是幾個、幾十個、百十個,而是2000多人!肖永銀只好請示野司,野司回電︰“排以上土匪殺掉!”排以上土匪100多人,殺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野司又命令︰“所有土匪,統統殺掉!”

天黑以後,十八旅把這2000多名“小保隊”帶到野外。劉昌回憶說︰


戰士們把“小保隊”的衣服扒下來,拉出去用刺刀一捅,推到坑里。扒下衣服是因為我們沒衣服穿,把他們的棉襖一脫,我們就可以立即穿上了,里面還是熱的呢。外面還有一個部隊在專門挖坑,是五十二團處理的。


五十二團一些戰士剛開始時還不敢殺,政治部主任蔣科就動員大家︰“大家都看了《白毛女》,現在就是考驗你的時候,你是站在楊白勞的立場上,還是站在黃世仁的立場上?這些都是你們的敵人,放他們回去,他們立即又成了還鄉團,反過來又害老百姓,必須把他們殺掉!”在一些連排長的親自帶領下,五十二團的戰士開始動手了。也有的戰士害怕,只好躲到了一邊。


但“小保隊”的人數實在太大,有些部隊只好就地解決自己捉的俘虜。五十二團二營在街上架起了機槍,把200多名“小保隊”集合起來,“突突突”一陣掃射,“小保隊”成群成片地倒下了。二營教導員侯建軍後來回憶說︰

這些人都還沒來得及審查,機槍一響,我看著就突然覺得有些懷疑,這里面不一定都是壞人。在殺他們之前,我親眼看到一個多說有16歲左右的小孩也在里面。我忙喊︰“停下,停下!”機槍停止了掃射,我說︰“不該殺的不要殺,剩下的都帶著,在??走了。政治處主任蔣科站在路邊,看見我們帶著俘虜,問我︰“你們殺了多少?”具體殺了多少,我也不清楚,我就說︰“沒殺多少。”蔣科看了那些俘虜說︰“你看這些人該不該殺?”我就說︰“要該殺我就不帶著了,我看也不一定都是壞人。”蔣科就沒再說什麼。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沒殺,其中就有那個16歲的小孩,叫熊仁守,還識幾個字,算是小知識分子,參加了解放軍,在抗美援朝時已經是政治處的干事了。

宋埠消滅了2000多人的“小保隊”,受到劉鄧首長的表揚,致電縱隊稱︰“你們主動于12月3日,全殲麻城縣長及保安大隊(8個中隊),其意義不減于殲敵一個旅。特嘉獎並記功一次。”

李德生後來回憶說︰

消滅宋埠之敵,震驚了大別山的土頑。他們中的一些人終于明白了,國民黨的正規軍,是臨時調來掃蕩的,不可能長期留駐,若與已在當地建立了政權的***為敵,遲早要遭到鏟除。宋埠之戰就是殺一儆百的實例。特別是國民黨政府日見衰敗,***日益強大,大別山也許很快就會像紅軍時期、抗日時期那樣,全部回到人民的懷抱,還不如留點後路好。在我軍事斗爭與政治攻勢下,許多干過壞事的土頑,紛紛向當地人民政權自首,表示願意改過自新。一些鄉、區的舊政府,也曾出現過抗日時期那樣的兩面政權,自願或被迫地為人民做了些好事。

但宋埠殺匪,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劉昌清楚地記得︰“我們走了以後,國民黨部隊就來了,把坑挖開,把‘小保隊’的尸體都搬出來,照了許多照片,登在了報紙上,大肆做文章,說是‘宋埠事件’,影響很不好。據說,在國際上都有影響了,損壞了黨的形象。”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去采訪肖永銀將軍,提起“宋埠殺匪”這件事,已是83歲高齡的肖永銀坐在沙發中,喃喃說道︰“宋埠殺了2000多人,雖然震住了土匪,但現在回頭看看,是不是殺多了?”

他還給我們講了這樣一件事︰

六十年代時,李先念來南京,住在南京飯店,我去看他,他還對我說︰“那一次宋埠殺匪殺得好哇!”我當時就說︰“殺得好是好,但現在回顧一下,是不是殺多了?”

有人為肖永銀作傳,也講到了這件事時,頗有感慨。

 


上兩條同類新聞:
  • 18句名言/與楊振寧談淮海戰役︰情報戰共產黨遠超國民黨/漫步在森林中
  • 國學大師宋志峰先生講《大學》 /萨克斯曲10首/帝王谷的石头树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