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脫俗的人,也有俗的時候,唐伯虎也一樣。 弘治十二年春二月,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因涉嫌會試作弊,被錦衣衛鎮撫司拿下了,“身貫三木(手枷、頸枷、腳枷),卒吏如虎,舉頭搶地,夷泗橫集”。本來躊躇滿志打算連中三元(頭一年他剛中了南直隸應天府解元),結果這一來前途斷送。在溜溜蹲了百十天大牢以後,因查無實據又被放了出來。不過皇帝覺得這人過于囂張狂妄,行為不端,所以罰他永遠不得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永遠不能做官,換句話說,公務員這扇大門,永遠朝他關上了。
小唐從此縱情山水聲色,沉溺詩酒書畫,向放浪文人的道路,不可遏止地滑落下去。按理說,他被折騰得沒了前途,應該不向權貴諂媚了,可奇怪的是,每當過春節,他那股酸文假醋就又泛了出來。忍不住歌功頌德,那詩寫得就跟春晚一樣。在《唐伯虎全集》中翻到兩首元旦詩,抄錄如下︰ 正旦大明殿早朝 繡傘齊擎御道中,鳴鞭將下息朝鐘。 仙班接仗星辰近,法駕臨軒雨露濃。 百尺罘宿威鳳,九重閶闔擁神龍。 履新萬國朝元日,堯德無名祝華封。 這首詩做得十分蹊蹺。需要說明的是,古人之“正旦、元旦”,就是現在大大年初一。明朝規定,皇帝的早朝,每年中有三次大朝,分別設在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那天,所以明朝做大官很辛苦,至少大年初一想在家睡懶覺是不可能了。但元旦大朝這樣的事,唐伯虎是不可能參加的,只能想像一下。估計這詩就是唐伯虎大年初一做白日夢時的作品。 需要解釋一下的是,這大明殿好像是元朝的宮殿名,但看位置,似乎就是指明朝的奉天殿(現在的太和殿),那陣朝臣上朝,都聚集在奉天門,大早晨的在露天里凍著。有啥事兒要說了,就從兩邊的回廊里走到殿里向皇上匯報。這個時間匆忙,我沒來得及鬧明白,不知道是否有方家清楚,大明殿和奉天殿到底是不是一碼事,如果不是,小唐寫這詩,又是什麼意思。 這里面還有兩個詞要解釋,一是“閶闔(念昌河,不是汽車牌子)”,閶闔門是古代北魏的宮殿門,後來就用來泛指宮殿大門了。二是“罘(念浮思)”,原意是掛在屋檐下防鳥雀的網,後來也指屏風,不過俺覺得更像是說網。為啥呢?因為那時候紫禁城里,只要朝鐘一敲,就會驚起大片的烏鴉,像黑雲一樣嘩啦啦一大片,所以早朝也被稱為“鴉朝”。小唐能把烏鴉寫成鳳凰,實在是太肉麻了。 另外一首是這樣寫的︰ 嘉靖改元元旦作 世運循環世復新,物情熙物咸亨。 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皇道中天華闋迥,紫微垂象泰階平。 區區蜂蟻誠歡喜,鼓腹歌謠竟此生。 這首詩作于嘉靖元年,那個時候唐伯虎已經五十三歲,應該叫做老唐了。嘉靖二年他就去世了。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唐伯虎應該是世事洞穿了,可做出這樣的詩來真是令人不解。尤其是看到最後兩句,我眼前浮現的就是春晚結束時唱《難忘今宵》的場景。 俺相信上面這兩首詩絕非唐伯虎的心聲之作。有一種可能,他當時生活困窘,經常得給人畫個扇面,題個字畫,寫點墓志銘啥的來補貼家用,或者朋友相求了,過年給寫點吉利話吧,他才寫了這樣的文字,就好比現在的文人,寫時評,或者寫專欄,總之有不少言不由衷。 相比之下,下面這兩首,才是他心境的真實寫照。 除夕 柴煙灌屋罐鳴湯,兩歲平分此夜長。 鬢影繒燈在壁,壯圖牢落酒澆腸。 命臨磨蠍窮難送,餐有溪魚老不妨。 掃地明朝拜新歲,吳趨且逐綺羅行。 從內容看,這首詩應該寫在他京師狼狽歸來後不久,那時候他還住在甦州吳趨里,但弟弟唐申已經和他分家,老婆小何也離他而去,日子過得十分拮據邋遢。除夕是一個人過的,頭發亂糟糟的,要自己掃地,水燒開了,屋子里弄得全是煙,好在還有酒,還有條魚。這是一個單身漢的除夕,身上沒什麼錢了,但還對明年抱有希望,還想去泡姑娘。這詩讀著就叫人傷心,好多因為沒有掙到錢,沒有買到車票,所以還沒有回家的漂泊異鄉的人們,除夕難道不也是這樣過的麼? 除夜坐蛺蝶齋中 燈火蕭蕭歲又除,盤餐草草食無魚。 衰遲日月辭殘歷,憔悴頭顱詠後車。 一卷文章塵覆瓿,兩都蹤跡雪隨驢。 明朝轉眼更時事,細雨荒雞漫倚廬。 這首除夕詩更慘。唐伯虎三十五歲時罄盡所有,買下了宅子,營建了桃花塢,蛺蝶齋就是其中的一間房。房子買下了,經濟卻更加窘迫,除夕之夜連魚都沒的吃了。湊合完了年夜飯,又是一個人坐在那里,看著自己以前的文卷放在小罐子里,上面落滿灰塵,估計也沒情緒去收拾。對明年的希望也沒了,“細雨荒雞漫倚廬”而已。孤苦伶仃的。 唐伯虎築桃花塢後,徹底成了房奴,他願意請朋友來通宵達旦地狂歡,朋友走後,卻要獨自忍受淒涼和窮苦。他的妻子沈九娘去世了,過繼的兒子唐長民又夭折,女兒唐笙出嫁,幾乎天天吃素菜,靠向朋友借錢度日,有時候兩天只能喝三頓粥,心情的蕭索可想而知。 就是這樣,他還是不肯賣掉桃花塢,那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死後沒錢買墓地,就葬在了自己的園子里,所以甦州唐寅桃花塢故居附近,有一處小巷,就叫唐寅墳。 兩相對照,雖然唐伯虎混得挺慘,但我還是喜歡除夕夜里那個真實的、沒有掩飾的唐伯虎,相反,不喜歡大年初一那個強裝體面、言不由衷的唐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