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门德尔松春之歌等/北宋人吃人肉/白居易逼死關盼盼/狐狸尾巴引發的明朝血案
發佈時間: 2/7/2009 2:34:00 PM 被閲覽數: 41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不能不听】钢琴:浪漫精致典雅隽永-门德尔松春之歌等10首小品联播



听音乐和饮食相似,需要口味的浓淡相宜。人不大可能总处于听贝多芬或马勒的心境,恬淡安宁的时刻,门德尔松的音乐,尤其是那48首精致隽永、妩媚可人的无词歌,特别值得一听。无词歌是门德尔松独创的钢琴体裁,也是最早的标题钢琴音乐之一。那首著名的《春之歌》便是其一。没有炫技性的波澜,也无激扬跌宕的华彩,每首曲子不长,晶莹剔透,像人在林间看风景般,只是那样随意走去,云淡风轻,却别有景致。

有人说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适合在夏天听,那样可以驱除炎热。那么无词歌一定适合秋天听,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种很温馨的伤感,一种很充实的温柔。它既像一个朋友,又像一个恋人,或许还像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耳朵边上最轻柔地倾诉。无词歌的质感很凉,正好和秋天的天气相配。试想一下在那大都市某个幽静的阳台上,望着秋天的叶子,看着这些如流水般的旋律缓慢地流出窗外,飘到很远很远的那边,浮想联翩,这该是听钢琴的一个多好的境界! 

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是我最喜爱的古典音乐小品之一,开始的时候看到《无词歌》时多少有些纳闷。后来才知道这首美不胜收的小曲出自于这部《无词歌》。门德尔松虽然是一位天才的的钢琴家,但他的钢琴作品并不多,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这部《无词歌》了。它们与传统奏鸣曲完全不同,都是即兴式的、无拘无束的短曲,最短的不到一分钟,最长的也不过4分钟。它们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气质,首首精致典雅、隽永含蓄,旋律清新优美,手法简洁精练,充满诗情画意,像是一朵朵月光下盛开的小花,清香宜人,完全可以当作小品听。其中很多首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竖琴等各种器乐小品来演奏,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纺纱曲》等。

门德尔松-春之歌 选自《无词歌》Op.62-6 Mendelssohn: "Spring Song" Songs Without Words- Spring Song in A Major Op.62, No.6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2) 选自《无词歌》Op.30-6 Venezianisches Gondellied II Mendelssohn Lied ohne Worte (Song without Words) No. 12 in F sharp minor, Op. 30, No. 6, "Venezianisches Gondellied" ("Venetian Gondola Song")

浪漫派音乐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都有一系列十分出色的钢琴作品。而在这些众多的钢琴作品当中,每位大师又几乎都拥有一套能屹立于钢琴世界颠峰的顶尖之作。肖邦的夜曲为所有乐迷倾倒;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他的作曲风格;舒曼的交响练习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极大地开拓了钢琴音乐的管弦色彩;舒伯特用几部即兴曲,就足以表达他整个的内心世界。相比之下,门德尔松在钢琴领域的建树比较少,不过,他写出了无词歌,这足以令他在钢琴这个黑白世界同样拥有显赫的地位。

很少有音乐家能像门德尔松一样拥有那样安定富足的生活,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很贴切地表现了他的理念和生活状态:温柔,恬静,活泼,富有诗意。前面介绍过的《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音乐中呈现了仙境般的感觉,飘渺而优美。但门德尔松并不只写如此甜美悠闲的旋律的。不过由于听众对门德尔松的生活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偏见,因此他音乐中再伤感再激烈的旋律,也被一只只耳朵给柔化了。门德尔松就是门德尔松,他的忧伤、他的孤独,再怎么也是那种无病呻吟的,比瓦格纳眼中的肖邦更甚。

门德尔松一共写了48首无词歌,首首都是十分别致好听,大家所熟知的“春之歌”就是其中的一首,之所以称之为“无词歌”是因为在这里,钢琴不仅是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他其实是充当了“歌唱”和伴奏的两个脚色,这种音乐形式,大概是门德尔松首创吧,48首无词歌中,有一部分是有标题的,但听这些“歌”,不管是有标题也好,无标题也好,只要你能仔细的听,相信都将能把你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这就是真正的音乐的魅力所在。

《无词歌》,分为八卷出版(作品第19303853626785102号),每卷各是六首,加起来总共48, 都不长,但每一首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符其实的“无词歌”,精致、隽永、妩媚可人且富创意。这是钢琴中的超级精品,曲曲珠玑,虽然主要都是些优美、带些忧伤、平静的的短曲,但是透过那些晶莹的旋律,我们还是能看到与所有浪漫派音乐家不同的迷茫、伤感和温柔。那种具有歌唱性的钢琴曲,更像一曲曲天鹅之歌,带领我们走近门德尔松。

第一集,Opus 19

1. 甜蜜的回忆

2. 优雅感伤的a小调

3. A大调猎歌

4. A大调,无标题

5. f小调,无标题

6. g小调,威尼斯船歌No1

第二集,Opus 30

1. 大调,无标题

2. 大调,无标题

3. e小调,无标题

4. b小调,无标题

5. D大调,无标题

6. f小调,威尼斯船歌No.2

第三集,Opus 38

1. F大调,无标题

2. a小调,失去幸福

3. E大调,无标题

4. A大调,无标题

5. a小调,无标题

6. 二重唱

第四集,Opus 53

1. A大调,海滨

2. E大调,羊毛似的云霞

3. g小调,骚动

4. 哀愁地

5. a小调,民歌

6. A大调,飞翔

第五集,Opus 62

1. G大调,五月的熏风

2. B大调,无标题

3. e小调,葬礼进行曲

4. G大调,无标题

5. a小调,威尼斯船歌No.3

6. A大调,春之歌

第六集,Opus 67

1. E大调,无标题

2. f小调,失去的幻想

3. B大调,宁静的快板

4. C大调,纺纱歌

5. b小调,牧人的怨诉

6. E大调,摇篮曲

第七集,Opus 85

1. F大调,田园风格

2. a小调,无标题

3. E大调,急板,无标题

4. D大调,无标题

5. A大调,无标题

6. B大调,无标题

第八集,Opus 102

1. e小调,无标题

2. D大调,田园风味

3. C大调,骑马

4. g小调,无标题

5. A大调,快乐的农夫

6. C大调,四部合唱似的催眠曲

鲁宾斯坦-F大调旋律Op.3-1 Melody in F Op.3, No.1

作者安东·鲁宾斯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将欧洲的音乐传统移植于俄国民族音乐之中。在作曲方面,鲁宾斯坦深受德国浪漫派音乐和李斯特的影响,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曲。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这首《F大调旋律》最为深入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这一首乐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两首钢琴小品中的第一首, 属于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

鲁宾斯坦-E大调浪漫曲Op.44-1
Romance in E flat major op. 44-1

鲁宾斯坦的《浪漫曲》Op.44-1,作于1860年,是钢琴曲集《彼得堡晚会》的第一曲。后填上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编成歌曲,取名为《夜晚》。乐曲带有俄罗斯艺术歌曲“浪漫曲”的体裁特点,写法与无词歌相似。

乐曲采用降E大调,中庸速度,4/4拍。主题由不时出现的小二度的叹息音调组成,柔婉哀切,仿佛在诉说着忧伤的往事。整个乐曲就以这一主题为主展开,展开过程中不断强调二度叹息音调,使忧伤的的情绪增加。主题再现后,乐曲在优雅而缠绵的气氛中轻轻结束。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无词歌
Chant sans paroles (Song without words), for piano, Op. 2-3

柴可夫斯基的F大调无词歌,就常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演奏的曲子。音乐在娴雅妩媚、婉转流丽之中,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愁思;在明净的大调式的和声中,溶合着小调式所特有的旋律进行,渲染出一种悲凉的色彩,这是柴可夫斯基许多作品中共有的创作特征,反映了柴可夫斯基所处时代的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尽管如此,它的亲切动人的音调,在今天听来,仍是富于感染力的。F大调无词歌原来是钢琴独奏曲,曾由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赖斯勒改编为用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

柴可夫斯基F小调浪漫曲 Romance in F minor op. 5

格里格钢琴曲《抒情小品集》

爱德华·格里格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个被世界作承认的斯堪的那维亚作曲家。他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诺尔德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他致力于弘扬挪成文化精神,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抒情歌曲、大合唱、室内乐、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最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它的《抒情小品集》。他的《抒情小品集》是日记式的,随想式的,是一本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素描和诗集。

纵观整部《抒情小品集》,格里格所呈现的多样风格是文字难以形容的,但是他兼具浪漫派传统并加入新奇巧思的构想,让每一个聆听这些乐曲的人完全陶醉在挪威美丽的风情画面之中,这种真诚的感情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在众多花俏华丽的钢琴乐曲中独树一帜的原因。虽然,对很多演奏家而言,抒情小曲的戏剧效果绝对无法和李斯特与肖邦的乐曲相提并论,然而格里格在此创造的音乐语言却深深地影响了许多20世纪钢琴音乐的创作大师,诸如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都从他不加修饰的旋律线和节奏感中启蒙了属于新时代的现代主义乐风。

Grieg-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小抒怀曲Op. 12-1
lyric piece for piano lyrische Stucke -Arietta Op. 12-1  

Grieg-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 圆舞曲Op. 12-2
lyrische Stucke Waltz, lyric piece for piano, Op. 12-2

Grieg-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民歌 Op. 12-5
Lyric Pieces for piano, Op. 12- No. 5
, Folksong

德沃夏克幽默曲  

这首曲子也是我所拥有的第一盘古典音乐磁带中的一首,每个音符都深入脑海,因为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当时听的不是纲琴曲,而是改编为管弦乐曲。

这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是作者于1894年创作的。当时作者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作者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

“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但本曲似乎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文学城

 

 

北宋人吃人肉︰心髒做醒酒湯


佚名


 

日來從書架抽出《清明上河圖》畫冊來翻,畫游于斯,果可得汴京酒菜、聲色、人肉包子、蒙汗藥之氣息。

圖的也是燻得那古道顏色中的半分氣魄、一點靈性。《清明上河圖》隔些日子我就要去翻翻的;人肉的文章已經做過,那是由于去年入夏,我想生啖吾鄉一幫小潑皮心髒之故,生啖,就很生猛,但手法上還不夠雅。大凡吃顆心髒也有吃的講究,《水滸傳》里的矮腳虎王英就知味。因為吃多了,手下的那些個小嘍@參杷俳趟簦骸爸患桓魴∴ 摶淮笸 杷 矗 旁諉媲啊S忠桓魴∴﹥砥鸚渥櫻 種忻骰位文靡話沿嘈募獾丁D歉齠匏 男∴ 惆閹 制悶鶿 矗 僥切奈牙鎩T 吹 踩誦畝際僑妊 牛 顏飫淥 蒙 巳妊  憒嗔撕貿浴!/P>

  ——他們這是要做道醒酒湯來吃。

  吃人肉最好是燒烤,宋江問道︰“哪個兄弟替我下手?”(梟雄聲口)。

  “只見黑旋風李逵跳起身來︰我與哥哥動手割這廝!我看他肥胖了,倒好燒吃!晁蓋道︰說得是!教取把尖刀來,就討盆炭火來,細細地割這廝,燒來下酒,與我賢弟消這怨氣!李逵拿起尖刀,笑道︰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慢死!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完後,心髒當然不能浪費,還是“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

  北宋吃人肉在民間是不少見的。到了靖、康,莊季裕在《雞肋編》說︰“人肉之價賤于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錢,全軀曝以為脯。又︰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泛海至錢塘,有持至行在充食者。”

  《知堂集外文1926—1948.往昔‧修禊》雜詩中就記此典故︰……次有齊魯民,生當靖康際,沿途吃人臘,南渡作忠義,待得到臨安,餘肉存幾塊,哀哉兩腳羊,束身就鼎鼐,猶幸制燻臘,咀嚼化正氣。

  知堂一度自贊︰猶幸制燻臘,咀嚼化正氣。一句,可以算是打油詩中最高之境界,自己也覺得仿佛是神來之筆。如用別的韻語形式去寫,便決不能有此力量,倘想以散文表出之,則又所萬萬不能者也。

  詩中的“兩腳羊”是人肉黑話之通稱。若按細致地分類,老的男子謂︰饒把火;婦人少艾稱︰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

  知堂老人的詩文看似雅趣橫生,實則有無量的悲苦。他總像不動聲色的老僧,坐在清幽的樹下,慢條斯理地陳述,歷史的煙雲靜落在那兒,人間的苦樂映現在那兒。你覺得紅火的存在都已過去,榮辱明暗不過瞬間的泡影。這種大悲涼之靜謐,在他含蓄的法帖中,隱含的恰是人間的苦痛。

  在那首《往昔‧修禊》雜詩注釋之收尾處他說︰“昔日魯迅在時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文豪與妓女︰白居易逼死關盼盼甦軾愛馬盼盼

佚名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陳雄先生的文章稱,白居易多管閑事逼死名妓關盼盼的事情廣為人知,這里我要說的是一位馬盼盼,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這位馬盼盼,牽扯到的也是一位大詩人,他就是同白居易一樣鼎鼎大名的甦軾。

公元1079年,42歲的甦軾任徐州太守。剛剛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親臨抗洪第一線,冷靜指揮,動員一切力量將洪水擋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後,洪水退去。這時候的甦軾,才記起徐州有座燕子樓,想起兩百多年前關盼盼在燕子樓香消玉殞的故事。他在燕子樓上住了一夜。寫了一首《永遇樂》,副標題是“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這個夜晚,甦軾在“明月如霜”的園子里,感受“好風如水”。“曲港跳魚”的聲響清晰可聞,連“圓荷瀉露”的嘀嗒聲也隱約能听見,只覺無邊的寂寞深深襲來。甦軾睡下後,在夢中夢見了關盼盼,並從夢中驚醒,他惆悵萬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圍著園子轉悠,不知不覺,把園子走了一個遍。後來,他發出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滄桑之嘆。可以想見,關盼盼的夢中倩影,是留在多情的詩人心中揮之不去了。

十分湊巧的是,當時的徐州,也有一名官妓,與關盼盼同名,叫馬盼盼。

當時的風氣是,官員喝酒,都有能歌善舞的官妓侍飲,這些官妓,她們的職責就是為官員表演節目以添酒興。宋朝有一項規定,官員叫官妓陪酒,是工作需要,而與官妓發生關系,就要受罰。

這位馬盼盼,十分喜歡甦軾的書法,一直很希望學習甦軾寫字,而且她很有天賦,模仿得不錯。當時,甦軾為防徐州水災再次泛濫,在東門城上建了一座“黃樓”,黃為土色,寄寓“以土克水”之意。弟弟甦轍寫來一篇《黃樓賦》,甦軾打算親筆書寫《黃樓賦》,刻在碑上立于“黃樓”內。他寫到一半時,因有事離開了一會。馬盼盼一時興起,拿起甦軾的筆,續寫“山川開合”,也許是剛寫完這四個字,甦軾就回來了,也許是寫完這四個字,馬盼盼覺得和甦軾的筆跡還有距離,就不敢寫了。反正,甦軾看到馬盼盼寫的四個字後,開心地笑了,並且沒有重新來寫,只是稍加潤飾,所以後來流傳下來的《黃樓賦》碑文中的“山川開合”,實是馬盼盼的筆跡。

作為一名官妓,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詩人面前班門弄斧,足見她天性活潑俏皮,也可以說明甦軾與馬盼盼關系非同一般。而馬盼盼摹仿甦軾的筆跡,幾可以假亂真,除了她的書法天賦以外,還可以看出,她學甦軾的字不是一天兩天了。

甦軾對那些淪落風塵的女子,一向非常憐惜,何況馬盼盼這樣慧巧俏皮的女子?所以,馬盼盼跟隨甦軾左右,扮演著女秘書兼紅粉知己的曖昧角色。馬盼盼深得甦軾寵愛,除了姿色與才氣,她的名字也很重要吧!因為甦軾的心中有一個“盼盼”情結。看到馬盼盼,他可能會想起關盼盼。

和尚道潛是甦軾的莫逆之交,他長相標致,文采出眾,寫詩很快,往往下筆立成,讓滿座嘆服。有一次,道潛到徐州來看東坡,東坡安排他在逍遙堂住下。那天,甦軾剛設宴招待完客人,身邊正好有一大群官妓,還未讓她們“下班”,就直接帶到和尚道潛這里來了。甦軾是個愛開玩笑的樂天派,有時喜歡捉弄朋友。本來,帶著妓女去拜訪和尚,這是違背禮俗的。這次,甦軾來看道潛,帶來的不是一個妓女,而是一群妓女。這時候,甦軾就指使馬盼盼上前向道潛求詩。道潛鎮定自若,要來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絕句: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楚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不管別人如何理解這首詩,我的看法是,這首詩是道僧用來回敬或者說來調侃甦軾的。因為甦軾派妓女來向他求詩,首先就是調侃在先,所以道僧回詩一首,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道僧稱馬盼盼為“窈窕娘”,可見馬盼盼的確妖嬈美麗,然後又用了“巫山”和“楚王”兩個典故,將甦軾調侃了一番。。

道僧的意思就是:馬盼盼啊,你去給甦軾帶個信,面對你這樣勾人心魄的美女,他甦軾不能一親肌膚,就讓他在夢中懊惱吧,就讓他心癢難熬吧!而我早已擺脫塵俗的欲念,我的心就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不會跟隨春風輕薄地翻飛的。

道僧就像一位心理學家,一眼看出甦軾的心思與尷尬。對于官妓馬盼盼,甦軾寵愛得不行,但是按照當時的朝廷的規定,又不能與馬盼盼來真格的。

馬盼盼何曾不是對甦軾情深意重?她即使將崇拜愛慕向甦軾傾心表白,但礙于她官妓身份,甦軾也不敢公然“跨越雷池”半步。甦軾本來政敵頗多,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擔心他不犯錯誤呢!如果甦軾與馬盼盼發生私情,一旦被人抓住把柄,他的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這首詩由馬盼盼遞給甦軾後,甦軾對道僧的調侃沒有正面回答,想必這也觸到了他的傷心處。他避重就輕,將道僧夸了一番,說:“我也曾看見柳絮落泥中,認為可以入詩,想不到被你搶先了!”

有人認為,甦東坡的兩首送別詞《江城子‧恨別》、《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都是寫給馬盼盼的。甦軾在徐州呆了兩年,就改知湖州。

離別徐州的時間,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煙花三月,從古到今都是最美麗的季節。

這兩年時間里,馬盼盼那麼近距離地見證了心中偶像的喜與悲,那麼幸運地感受到了一位大詩人對自己的疼惜和愛憐,現在,他要離去,這最美麗的季節,也憑添了無限的傷感。

甦軾覺得他與馬盼盼相聚的時間太短,所以說:“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甦軾的感受,也是馬盼盼的感受,所以馬盼盼流淚了,與甦軾攜手“折殘紅”。馬盼盼的淚一開始流,就再也收不住,甦軾說她“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是啊,馬盼盼再多的淚,也流不成一條河。甦軾還說端著玉觴,喝不下酒,因為酒杯中有“佳人千點淚”。

甦軾走後,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她去世的時間大約在1084年或者稍前,也就是說,在甦軾離開馬盼盼大約4年時間後,馬盼盼死了。

“鬼頭詞人”賀鑄曾經寫過一首《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的詩,來追憶懷念馬盼盼,並在詩題下注雲:“盼盼馬氏,善書染。死葬南台,即鳳凰原也。生賦詩十篇,因和其一,甲子四月望。”

馬盼盼的死因,賀鑄沒有道明。馬盼盼為甦軾所迷,一腔痴情卻得不到任何結果,抑郁而終的可能性很大。和白居易逼死關盼盼不同,馬盼盼的早逝,責任不在甦軾,如果真要甦軾負責,他就只好一聲嘆息了。

 

 

一條狐狸尾巴引發的明朝血案

水銀河


   
狐狸雖然天生一身臭味,但在古人的心中卻有著特殊的地位,這里的古人主要是指女人。首先,這是因為狐狸有著小巧可愛的身軀,讓愛美的女性羨慕不已(唐朝人除外);其次,狐狸雖然臉丑,但是皮毛十分漂亮,女人們雖然臉美,卻長不出漂亮皮毛,自然對狐狸皮衣物喜歡得不得了;第三,狐狸有著狡詐精怪的脾性,既討男人喜歡也討女人喜歡的還珠格格也是這麼一個性格。有此三點,女人不喜歡狐狸也不行,紛紛成為狐狸的忠實粉絲。女人能頂半邊天,在強大粉絲團的支持下,狐狸竟然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四大祥瑞,成為動物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到了後來,另外半邊天——男人們受到感染,也對狐狸喜歡得不得了,並在它們身上總結出“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久而久之,人們越看狐狸越順眼,最後順成了人形,變得法力無邊,還獲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所寫的《西京雜記》一書中,就有古冢白狐化為老翁入人夢的故事。《搜神記》一書內,更是談狐談得不亦樂呼。

    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同理,狐狸被神化了一千年自然就成為真神。于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用狐狸大做文章。在明朝萬歷年間,深州人王森極有報復,卻不學無術,眼看靠科舉這條正道不能實現偉大的人生理想,就投身邪教搞起了騙人的勾當。要騙人就得有道具,譬如上春晚的劉謙就弄來皮筋、硬幣、雞蛋和磁鐵當道具“騙人”。王森既不是魔術師,也舍不得一頭秀發做和尚,琢磨來琢磨去,突然眼前一亮。某年某月某日,王森曾經在山上發現一只受傷的狐狸,他出于善心救了它。輕輕地它放走了,甩一甩狐臭,留下半截尾巴。作為紀念,王森一直留著這截尾巴。放在家里時間長了,那股臭味消失了,王森又做了點手腳,讓狐狸尾巴有了香味。然後,他就拉上兒子滿大街地宣傳︰狐仙顯靈了。西方的寓言里是狐假虎威,中國這位王大忽悠卻是王假狐威。古代的老百姓是最好騙的,加上狐仙的思想根深蒂固,都紛紛伸長了脖子去聞狐狸尾巴。後來越聞越上癮,一天不聞就睡不香。王森見時機成熟,就開壇設廟,成立了聞香教,並且把聞狐狸尾巴從免費項目變成收費項目。

    也許是王森太能忽悠,也許是狐狸的形象太偉大了,聞香教越“聞”越大,勢力一下子竄出湖北,走向全國,發展到多個省。明朝政府看到王森挺這麼能折騰,決定好好折騰他一下。具體地說就是先下獄,後砍頭,讓他找狐仙伸冤去了。王森雖然走了,卻留下一大筆錢給兒子王好賢。王好賢一點都不閑,散盡家財,結交門客,與武邑人于弘志、巨野人徐鴻儒勾通往來,準備叛亂。三人約好在天啟二年八月十五日共同起兵。可事有不巧,徐鴻儒制造鎧甲、兵械,號召黨羽,免不得走漏了風聲。地方官吏得知消息後派兵前去圍捕。徐鴻儒來不及等到約定的那一天,就先行發難。他先讓黨徒們各自帶著家屬寄居到梁山泊,然後分兩路起兵,一路攻打魏家莊,一路攻打梁家樓。兩路紛紛得手,接著又攻陷了巨野縣城,徐鴻儒隨即建元稱帝,稱為大成興勝元年,中興福烈帝。一時來不及置辦服裝,就命眾將士用紅巾包頭,算作標記。

  徐鴻儒攻陷巨野之後,就去攻打鄆城。鄆城無兵可守,知縣余子翼貪生怕死,一溜煙逃走了。于是曹、濮一帶相繼震動。兗西道閻調羹火速向上求援,巡撫都御史趙彥一邊約總河侍郎陳道亨合兵剿殺,一邊奏報明廷。朝廷認為這不過是件小事,無須過慮,只命趙彥趕緊蕩平。趙彥無從推諉,只好硬著頭皮前去。然而山東很久沒有打仗了,難以集齊重兵。遼東戰亂之後,朝廷整日籌集遼東糧餉,幾乎已經把山東所有的地皮全部剝削干淨,此時兵少糧缺,如何平定叛亂?趙彥奉命後無計可施,只好日夜操練從鄉里找來的壯丁,暫且救急。那時,鄒、滕兩縣警報迭傳,鄒縣通判鄭一杰和滕縣知縣姚之胤都逃得不知去向,兩城均被匪徒佔據。趙彥就命都司楊國盛、廖棟等人帶著兵馬前去截擊。那賊匪既沒有紀律,又沒有謀略,不過借著一些江湖賣藝的幻技,說是能剪紙成人、撒豆成兵,哄騙些愚夫愚婦,嚇走那些庸吏庸官。此次楊、廖兩位都司居然有點膽量,合力殺賊,一群烏合之眾,哪里是兩位將領的對手?于是殺一陣,敗一陣,叛賊紛紛做鳥獸狀散去。沒過幾天,便收復了鄆城,奪回了巨野。雖然官兵屢獲勝利,但賊兵的勢力卻始終沒有削減下去,這邊逃散,那邊嘯聚。楊國盛、廖棟日夜追剿,也不免疲于奔命。趙彥上言說賊匪越來越多,官兵卻越來越少,請朝廷留下京師的部隊以及廣東的援軍,以備征調,並舉薦之前的大同總兵楊肇基,統率山東軍討伐逆賊。朝廷降旨一一照準。

  楊肇基還沒有到達山東,徐鴻儒已經命賊黨偷襲兗州,被知縣楊炳打敗。徐鴻儒移兵夏鎮、韓莊。夏鎮臨近彭家口,是運河的孔道。正巧有四十余艘船糧要運往京師,經過此地。賊兵得知後,馬上前去搶奪,糧船上沒有防兵,自然阻攔不住。不到半刻工夫,就被賊人連船劫去。侍郎陳道亨听說警報之後,立即上疏告急,多虧沙溝營姚文慶招集壯士臨流阻截,這才將糧船奪回,運到復通。賊兵逃回滕縣,與鄒縣的賊兵會合,一同攻打曲阜,共計四萬多名騎兵擁到城下。知縣孔聞禮率領城中壯丁奮力抵抗,殺死賊兵無數。賊兵料定攻克不下,干脆撤圍退去。途經楊國盛的軍營時,賊匪竟然出其不意發動襲擊。楊國盛措手不及,只身逃走,游擊張榜等人戰死,營內的糧草、器械統統被賊兵搬走。賊兵的氣焰再度囂張,揚言要先攻打兗州,再拿下濟南。

  這時候,武邑人于弘志殺人祭旗,起兵響應徐鴻儒。王好賢也在深州作亂。還有艾山的叛賊趙大,他本來奉劉永民為主子,身邊有二十八名死黨,這些死黨將五色顏料涂到臉上,說是對應天上的二十八顆星宿。幾支叛黨合並之後,共得到十七支隊伍,兩萬多人。省府里的警報像雪片一樣傳來,趙彥認為悍賊聚集在鄒縣、滕縣之間,徐鴻儒又在鄒縣據守,就準備首先攻打鄒縣。副使徐從治說︰“攻堅不如攻瑕,搗實不如搗虛,如果能剪去他的羽翼,那兩城的悍賊也會膽戰心驚,敵首就不難擒獲了。”趙彥還在遲疑,恰巧楊肇基前來商議軍務,也贊成徐從治的計劃,于是決定分兵剿殺。沒過多久,武邑傳來捷報,逆賊于弘志被擊斃,接著艾山也傳來劉永明被生擒的消息。趙彥立即批令就地正法。劉永明臨刑前,還自稱寡人,被官兵傳為笑柄。趙彥立即帶著楊肇基趕赴兗州,在演武場閱兵。這時忽然听說賊兵已經攻到城下,楊肇基立即起身出戰,命楊國盛為左翼,廖棟為右翼,兩翼分別出擊,殺死賊人一千多名。賊眾倉皇敗退,逃回滕縣去了。

  楊肇基打了勝仗後,又與趙彥商議攻打鄒城。途中听說賊兵的精銳都聚集在嶧山,就命游擊兵趕到鄒城,牽制城中的守賊,自己帶著大軍去攻打嶧山。賊兵沒有防備,突然被官軍殺入,紛紛做了刀下鬼,只有一小半逃回鄒城。趙撫、楊總兵追到城下,徐鴻儒知道自己走投無路,就與部下高尚賓、歐陽德、酆九敘、許道清等人誓死堅守。城池屢攻不下。鄒縣和滕縣互相照應,趙彥料定滕縣沒有收復,鄒縣也很難攻克,就派楊國盛、廖棟等人攻打滕縣,又在沙河大破賊黨,鄒城從此孤立。官兵築起長圍,將鄒城圍得水泄不通。城中的糧食慢慢吃完,守城賊兵都面無血色。趙彥下令招降,除徐鴻儒外,其他人一概免死。偽都督侯五和偽總兵魏七等人拔去城上的旗幟,情願投降。徐鴻儒一個人趁夜逃走,剛出城門就被官兵抓住。趙彥等人入城撫慰百姓,收繳無數物資儲備。徐鴻儒被押送到京師,按照慣例處死。徐鴻儒受刑的時候,仰天長嘆︰“我與王好賢父子苦心經營了二十年,黨羽不下兩百萬,因為密謀先期泄露,才遭此失敗,真是天意弄人啊!”徐鴻儒叛亂,歷時七個月便全部剿滅。王好賢听說徐鴻儒伏法,就帶著家屬二十多人逃到薊州,接著又向南逃奔到揚州,後來行蹤敗露被擒,按律處死。

    歷史上把這類不走正道,專走邪道滋事的人稱為“左道”,並作為犯罪的一種列入刑法之列。做人就應該時刻走正道,就像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張角的黃巾起義,依靠邪教邪說雖說一時成了氣候,但終究是跳梁小丑,被歷史的滾滾洪流淹沒。

/萬維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与狼共舞》是凄美的: 你难道不相信吗?我们永远是朋友
  • 紅顏禍水指哪位?/在獨立和御用之間錯位的胡適/ 兩岸問題/天籁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