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黃河憤/腐敗見聞毛時代/朱由校為何不愛江山愛做木匠?/中國有千萬丫蛋 寧做三奶不嫁窮人
發佈時間: 2/10/2009 12:27:02 PM 被閲覽數: 15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听到這純正的中國竹笛聲,您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個可愛的牧童的形象。




黃河憤

     

朱由校為何不愛江山愛做木匠? 崇禎一語道破天機

2009/02/09 

  朱由校師傅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師傅(名氣大約僅次于魯班),他的木制品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珍品。

  朱師傅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麗,在雕刻上尤其見工夫,獨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師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樣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硯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藝朮價值。據說他曾造過一座微縮小宮殿,四尺來高,玲瓏巧妙,鬼斧神工。

  朱師傅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制成一件作品后,滿意的會反復賞玩自得其樂﹔不滿意的,會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只有這么制造的木器作品,才能是“奢侈品”,其他木匠所做的不過是“日用品”。朱由校是他所在的那個時代里,唯一一位做木工只為愛好不為稻粱謀的木匠。

  他的那個時代是明代,距今約380年。

  他有一份兼職是──皇帝。

  他正是天啟皇帝陛下。

  據說這位仁兄在治國方面比較不行,不過那是歷史學家的事,就留給他們去頭痛吧,兄弟我就不操那份心了。

  我只想說,朱師傅在治木方面,那絕對不能叫行家里手,那稱得上精英翹楚巨擘。

  這位皇帝的寢宮里堆滿了各種木料,以及錛、鑿、斧、鋸、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來,可以日以繼夜廢寢忘食。

  他喜歡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跟他們切磋技藝,并親自動手刨削打磨。

  做了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師傅自己并不用,只是一味地做,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過程。

  有時,他也叫小太監把作品拿到市場上去賣,不是為了賣錢,只是給自己的作品找個識貨的主。賣得好了,他就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自認某件作品屬于“得意之作”,就會叮囑小太監,御制之物,價須多少多少以上。要是真賣了好價錢,則“熹宗大悅”。熹宗便是我們這位兢兢業業的朱由校師傅。《詩經》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這12個字來形容朱師傅的工作態度和他所打造的木器作品的氣質,是非常貼切的。

  如今,明式黃花梨家具成為西方各大博物館競相收藏的藝朮品,是中國繼書畫、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藝朮收藏熱點,天啟皇帝的率先垂范開一代奢侈木器之先河的偉大實踐居功至偉。

  所以,明式家具的收藏者應當緬懷朱由校師傅。這真是,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朱木匠。

  堂堂皇帝不愛管軍國大事,整天埋首在木匠活上,這是為什么?

  他的異母弟弟、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的一句話或可為注解。

  熹宗死后,朱由檢入繼大統。見到先帝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館悉具,燈屏、香几精美依舊,崇禎輕聲嘆息說:“亦一時精神之所寄也”。

  一句話道盡了天啟皇帝的家國辛酸,也點出了奢侈品的另一種精神功能:帝國風雨飄搖中,聊作一絲慰藉。文/程鶴麟

 
 
 

82歲老翁︰腐敗見聞毛時代


蕭一湘


改革開放以來,腐敗確已非常嚴重了。致令原來擁護改革開放者,都產生了信心危機。于是人們往往容易產生懷舊感。似乎毛執政時期就河清海晏、明鏡高懸似的。于是思想僵化的人們乘此機會大舉反攻。大罵今天之腐敗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其實大多數產生這種情緒,都是對于歷史不懂,或者學的是不真實的東西。其次是拿現在的腐敗同毛時代去比,也是不可以比的。不要看毛時代腐敗的金額小,但那時人們手頭的10斤米被腐去了,就會餓死人的哩!現在以筆者對毛澤東時代的見證者,列舉數筆,以啟今人,而非護今之短。

1、1950年常寧縣減租反霸時期,農民向地主官僚斗爭的浮財,農民叫"勝利果實",堆滿農會,基層鄉(那時是小鄉相當村但比今天村大點)干部和農會積極分子分勝利果實時,有點亂來,也還不算什麼。4月某日,南下干部區長許**到我所在的減反點上檢查工作,看見浮財中的一個精巧盒子,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兩顆未刻全新大玉章,每顆約一公寸多長,四公分寬。許伸手就拿到自己的包里去了,我們感到很驚訝!當時也沒有人說話。和我同在衡頭區的一位南下武裝干部在白沙鎮減反點上,拿了一些金銀綢緞。到52年三反前,縣委書記就把他調到廣東去了。因為這位武裝部長原是他南下時從鄉村民兵抽調出來跟他的勤務員。土地改革時,一位地委常委組織部長從官僚地主家抄出許多圖書、字畫文物,選去了一大車,其余交給縣一中圖書館。

2、50年我正任區黨委秘書,當時區里生活非常艱苦,每個干部只發90斤大米一月(相當8。7元),區委書記就專派一個干部去做生意,賺下的錢,改善生活,每人買一支價值5元大號金星鋼筆,一雙球鞋。後來上面不準做生意。可是一到專區開會,就大吃大喝起來。一餐就是八大八小、十二圍盤、四大硬盤。茅台酒、大紅金煙,還有馬連良的戲票,首長親自敬酒,部下回敬,非到東倒西歪不休。從地主官僚家抄出的槍支子彈,幾乎是誰抄到就是誰佔用,縣委書記們只要听到哪個區里抄到搶支子彈,除了長槍上繳了外,凡是手槍幾乎都是各到手頭尖了。但這只能是黨員領導才有格。不才也蒙分到一條陳舊大號白朗寧玩玩。都是先提貨後發槍證。值到56年干部肅反時才收繳上去。

3、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我在長沙省財政學院學習,參加過萬人公審長沙市公安局長王丕敏,立即槍斃了。全校300多名學員,不上個多月就打出了兩百老虎(萬元以上者),連看老虎的人都少了。因這人員來自全省八十多個縣市,互不知情,亂打一氣,全是政治運動方式打壓逼供出來的,無法結案,只得放回各縣。省里定的數字,查又查不清,銷案不敢銷,有的終身不能重用者。

7月30日至8月12日,全縣干部、職工隊伍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參加運動605人,佔總干部職工數的73%,揭發貪污十萬元(舊幣)以上者122人,百萬以上者19人,處分38人。

農民干部一進城,看到城市的五光十色,眼花繚亂,頻頻心動了。通過這次運動,教育廣大干部,煞住歪風,起到及時雨作用。但是所使用的方法,是用的群眾政治運動,而不是法治,群眾一哄而起,大批大斗一陣,很難弄得清楚。後來落實結案,帶來很大困難,有終生不得結案而不能再被啟用者。有的被弄得自殺而終生不得清白者,也有的真正貪污分子反成了反貪積極分子,給人留下只要人緣關系好,運動中能夠掌握運動的領導權,運動就好過,結果為後來留下反貪不斷,貪污不斷的後遺癥,具體情況詳後。以後20多年連續不斷的各種運動,幾乎每次少不了反貪污的內容。因為以後二十多年干部一直都是最低生活水平,國家經濟又長期發展緩慢,而治貪沒有正規法制。

4、農村三反運動︰1960年6月3-15日,全民都在過苦日子餓死人的時候,縣委召開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干部2,808人參加反貪污、反盜竊、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重點批斗76人。隨後,全縣層層開展,參加運動的15,582人(含農村不脫產干部),有3,230人貪污,退賠340,137元。最後定案728人,受到不同名義處分的365人,搞了半年才結束。當時物資非常緊缺,不但糧油布要憑票供應,連日常生活用的肥皂、火柴、香煙等都要開後門。過年每人豬肉半斤、豆腐一斤、紅棗一市兩。于是有謠歌"大干部送上門,中干部開後門,小干部擠爛櫃台門"。領導干部還有特供。市場都有平價和高價之分,干部還按等級分配,平民百姓就莫望了。

5、整風整社運動(簡稱反五風)︰1960年冬,在農村對大隊以下干部開展"整風整社"運動,23,958名大隊、生產隊、作業組干部(黨員4,958人、非黨員18,709人)參加,重點反違法亂紀、強迫命令。

12月25日,縣里開189人的三級擴干會,用小組鳴放和大字報方式,首先幫助縣委揭發五風問題642條,屬共產風258條,命令風89條,浮夸風117條、瞎指揮風121條,特殊化風57條。縣92個直屬單位犯有五風錯誤的有49個,平調下面財物552,099元。

1961年1月20日,開縣、區、社三級擴干會,參加運動2,835人,犯有五風錯誤的有217人,內嚴重的53人。

通過以上各種批判斗爭,挑出有嚴重問題的486人,由縣社兩級集訓、批判、拘押、限期交待。計拘押142人,判刑40人(內基層干部27人,五類分子13人)。國家干部清洗214人,新選大隊以下干部4,627人,用以代替原有干部。

這次運動至1962年2月結束,但又沒有結束,新上來的干部打不開局面,窮久了,一旦掌權,錢物在手,家里揭不開鍋,自然錢再也拿不出了,甚至比原來干部還厲害。

6、整風整社運動(簡稱反五股黑風)
1962年底,上級突然提出要緊抓階級斗爭,以"五股黑風"為內容的整風整社,即反"單干風"、"投機倒把風"、"偷盜風"、"牌賭風"、"迷信風"。基本上還是從基層干部的倉庫里偷糧食、財物貪污腐敗開展起的。

7、四清運動︰1963年秋,又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起初,以清帳目、清財物、清倉庫、清工分為內容的"四清運動"。大概是後來看這四個內容上不了階級斗爭綱,涵蓋得不全面,便發展成清政治、清思想、清組織、清經濟了。1964年月12日起,由省、地、縣共抽調1027人的社教工作隊,其中省98、地17、縣由農村調不脫產大隊干部380人,余皆由縣直機關、企業中抽調,分批進行。一時雷霆萬鈞之勢,搞得天翻地覆,草木皆兵。這里且舉一例︰

1964年8月6日中共湖南省委發出《關于處理常寧縣委主要成員腐爛變質問題的決定》。內稱︰"1963年春,揭露了常寧縣委主要的嚴重問題,五個正副書記,四個亂搞女人,副書記兼縣長張宗光腐爛透頂,張自1957年以來,利用職權,強奸、調戲婦女69人,王、張、何三個書記,同一名女干部(筆者注︰縣委辦公室主任)長期通奸、安插親信、包庇壞人;1961年張宗光派人去廣州非法套購黑市手表,削價賣給科局以上干部,套購工業用布27萬余尺,克扣私分民用生、婚、喪等專用布票3.2萬余尺;(摘者按︰當時每人全年僅有3尺布票。)互相包庇、同流合污。為了純潔黨組織、維護黨紀國法,挽回影響。對張宗光開除黨籍,判處無期徒刑。另三名撤職降薪,一人病故,不再處理。改組原縣委,自外地調進6名重組縣委。事件中央通報全國。"

張宗光見女色就要,加以那個階級斗爭年代,莫說一般干部不敢飛蛾撲火,就是常委班子里,也無人敢闖紅燈。這邊批斗運動整壞人,那邊整人者的張縣長卻在暗室抱女人打電話指揮批斗會。帶著情婦進省開會,局長為之站崗放哨。這案成為"三面紅旗"時期常寧上北京聞名全國三大新聞之一。(另兩件是高寒山區的黃洞畝產稻谷8萬斤,松柏鐵廠小高爐利用系數21。25)

四清運動里的奇怪故事說不完,且舉一例︰一天清早,通信員推開一個副書記的門進去打掃,突然發現該副書記正和辦公室主任睡在一張床上,馬上退了出來。該書記為了殺人滅口,竟然誣陷這個通信員有精神病逮叫公安局捕起來了。

常寧這椿丑聞,中央、省委對當前階級斗爭形勢認為非常嚴重,決心用五、六年時間,將城鄉"社會主義教育"搞徹底。

9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組織"萬人社教工作團",進駐常寧。下設十個分團,分駐5區、1鎮、37個公社和縣、區10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團計衡陽1334人、衡山1117人、衡南1425人、地委700人、本縣干部都有處在挨整地位,只有207人分守一個公社,

第一批參加運動的對象有21,204人(內黨員4,615人,非脫產干部19,208人)。白天勞動,晚上接受審查、批斗,發動"貧協"斗爭"四不清干部"。采用對敵方式,緊極一時。有因家里抄光,典賣衣物,甚至自殺者。重新組織一批貧農,成立貧農協會,奪權,重新大換班一次。

1965年1月中央發出《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簡稱23條)。大多數被整者,相繼被解放出來。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234人,判刑或勞教者5人,劃成"新資產階級分子"和補劃"地主"成分4人。

9月,第二批再調集1488人搞剩下的22個公社,無情打擊仍有重復。緊接文化大革命運動沖來,四清運動也就被夭折收場。

第一批四清剛結束,為了鞏固社教成果,漁池公社留下一名組長當教導員,其實這名教導員早已看中社里的一個婦聯主任,馬上同她勾搭上了。公社里的人看不慣了,一個早上活活捉了這對雙雙。人們嘲諷說︰"這也是四清運動的勝利果實"。

8、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簡稱文革)後期,還在用泰山壓頂式的"三查一清運動"、"一打兩反運動"(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反對貪污浪費、反對投機倒把)。1977、1978兩年,在以批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口號下,再搞了一個"一批、兩打、三清運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團、打擊階級敵人破壞活動、打擊資本主義勢力猖狂進攻和清政治、清經濟、清隊伍)再續一個"一批、兩打、三整頓"批修正主義、打擊資本主義勢力階級敵人破壞,整頓思想、整頓作風、整頓領導班子)。所謂清經濟,就是反腐敗。

這里記述的都是筆者親自見聞的,絕大多數數據都是縣檔案館的。這只是一個縣在新中國成立起到毛澤東去世後二十八年中的一個拾零。至于其它地方或者層峰的事,不清楚不胡來。可見連年運動中都有反腐敗的內容。也就說明腐敗不但多而嚴重,也是反不了的。當然論數字沒有今天大,但是當年的政府和民間都還很窮的情況下,一個農民一天的工分收入才只8分錢條件下,比今天貪一千塊絕不少于其使用價值。也證明沒有很好的法制也是反不了的

 

中國有千萬丫蛋 寧做三奶不嫁窮人

孫振軍


  剛過去不久的2008年,網絡上有一句頗為“雷”人的山寨名言︰寧做三奶,不嫁窮人。據說這句名言的創造者是一名家境貧寒、出身農村的女大學生。在今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當我看完趙本山、畢福劍等人主演的小品《不差錢》時,突然想起了這句“山寨名言”。

  如果單純從文藝作品的角度來講,小品《不差錢》無異是上乘的,因為他讓大多數人都笑了。笑了就意味著成功了。而在我看來,這個小品也確實很好。但我認為它的“好”可能和許多人認為的好不太一樣。那麼,它好在哪里呢?它又一次反映了中國社會當今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貧富懸殊和城鄉差距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就從小品中說吧,一個將近20歲的農村姑娘,智商、情商、文化程度低到了何種程度,從她那衣著、言談、舉止上就能輕而易舉地感覺到。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她對跳出農門走向城市、走向體面、走向富裕、走向幸福,竟是那樣歇斯底里近乎瘋狂地渴望。我感謝你八輩祖宗!她僅僅是要感謝畢福劍嗎?不是,她是要感謝畢福劍背後的東西,比如CCTV,比如權貴,比如大都市、富裕、文明、繁華等等。

  中國絕對不只有一個丫蛋,而是有成千上萬的丫蛋;中國也絕對不只有一個丫蛋她爺,而是有成千上萬個丫蛋她爺。他們太盼望離開農村了,因此才會做出如此自輕自賤自損自殘的行為︰認央視的畢編導為姥爺,並叩頭跪拜。

  還有小品中那個五星級大酒店的服務員“小沈陽”,也是丫蛋心態︰本來他只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市井屑小,但是遇見央視名人畢福劍後,立即就又換了一幅嘴臉,變成見“義”忘利了。只是他的這個義不是“正義”的義,也不是“義氣”的義,而是另有所圖。他為什麼如此靈敏多變呢?因為他有著底層小人物最樸素、最趨利的判斷︰畢福劍能給他帶來好運,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利益。丫蛋爺爺最後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有個天大的秘密︰我姥爺也姓畢”也能給我的觀點做佐證。

  還有小品里趙本山對畢福劍說的一句話︰“鄉長書記都在排隊歡迎你呢!”歡迎誰呢?歡迎央視名導畢福劍。這是虛構的嗎?絕對不是,不論天山腳下,還是南海之濱;不論東北雪野,還是西部高原,走遍中國畢福劍都能受到鄉長書記以及比他們級別高得多的官員們的排隊歡迎。這就是我們的現實。

  為什麼這些鄉村男女、底層人士,都那麼渴望到央視的星光大道上露一回臉呢?目的是相同的︰改變命運。因為他們的命運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太好,而是太不好。更有個別極端者哪怕是選擇去給權貴者做三奶,也不願再忍受貧窮了!我國素以文明古國著稱,民風淳樸、民心向善,泱泱大國民,風範幾千年,現如今可好,這是咋回事啊!有官方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現在佔總人口30%的城鎮居民消耗了用于社會保障全部支出的89%,而佔70%的農民只能分配到11%。由此可見城鄉差距之一斑。因此如果我們看完趙本山《不差錢》這個小品後只是開懷大笑了一陣子,那可真是太可惜這個小品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清代宫廷画卷欣赏/為何日本沒有太監?/流行歌曲精選
  • 清代宫廷画卷欣赏/為何日本沒有太監?/After All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