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粉红莲心事/中國古代十大情人 /李清照是賭神加酒鬼/十大忽悠術/美國人英語講得真爛
發佈時間: 2/12/2009 2:10:38 PM 被閲覽數: 14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童丽情歌集】[粉红莲的心事]等十二首连播

     

文学城

 

 

 

情人節要到了︰曬曬中國古代十大雷人情人

 

 

路衛兵


第十名︰陷入師生戀不能自拔的魚幼薇與溫庭筠

雷人勁爆點︰顛覆傳統思維,開師生戀之先河。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魚幼薇即魚玄機,天才詩童。大詩人溫庭筠專程慕訪並做了她的老師,魚幼薇芳心暗許。溫庭筠離開後,魚幼薇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心聲︰“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飛卿即溫庭筠的字,個中情意溫庭筠焉能不知?不久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表達更加直白,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溫庭筠怎會不解?倘若他回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是二人年齡相差32歲,他思前想後,只好將憐愛深埋心中,終不敢跨出那神聖的一步。

第九名︰打破醋壇子的河東獅柳氏與陳

雷人勁爆點︰吃醋的女人讓愛情變得可怕。

雷人指數︰★★★

上榜理由︰陳家里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應酬,這有點象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卡拉OK,妻子柳氏性子非常火爆且愛吃醋。每次有客定會拿著木杖大喊大叫,指桑罵槐,還用力敲打牆壁,搞得陳很沒面子。甦東坡寫過一首詩取笑陳︰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從中可以看出陳的無奈。

第八名︰與皇帝搞姐弟戀的萬貞兒與明憲宗

雷人勁爆點︰姐弟戀不是現代專有,敢和皇帝搞姐弟戀更是絕無僅有。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萬貞兒比明憲宗大十九歲,是明憲宗祖母的貼身女婢,憲宗做太子時常去祖母處玩耍,貞兒便帶著憲宗游玩戲謔,日久生情。憲宗即位後,唯戀著萬貞兒一人。憲宗與吳皇後成婚後一個月,這位老姐姐一句話便讓憲宗廢黜了吳皇後,可見憲宗對她的喜愛程度。此事《明史》中有記載︰“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四歲選入掖廷,為孫太後宮女。及長,侍憲宗于東宮。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後吳氏,六宮希得進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驅。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諸山川,遂封貴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復娠矣”。

第七名︰愛到死去活來的桃花女與崔護

雷人勁爆點︰相思可以致命,愛情可以回生。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一首著名的《題都城南莊》說的就是崔護和桃花女(此女叫什麼名字無法考證,暫以桃花女呼之)的事,崔護游玩時口渴去一農家討水喝,與桃花女一見鐘情,互相愛慕,但都沒有說破,第二年崔護再來時小院已經鎖上了鎖頭。崔護于是在左邊的門上題了這一首詩,又過了幾天,崔護又去,听見院里有哭聲,就敲門詢問,有個老漢出來說︰您不是崔護嗎?您害了我的女兒!從去年見到你後就精神恍惚,前天她看見門上的詩句,進門就病了,不吃也不喝的死了,是你殺了她。崔護傷感悲痛,請求進屋內哭她一回,桃花女還整齊地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著她的大腿,哭著禱告說︰我來了。不久桃花女睜開了眼,活了過來。此事在孟褑齒搚v 楦小分杏屑竊亍6嗌儆行┘湔牛  慵 櫓 按蟆/P>

第六名︰兒媳婦嫁給公公的楊玉環與唐明皇

雷人勁爆點︰愛情沒有年齡差距,也居然可以不受輩份限制。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唐明皇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其子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明皇不顧人倫之理,將兒媳婦據為己有。不過人皆有情,君王也與普通人一樣,唐明皇對楊玉環一直很寵愛。白居易《長恨歌》中對他們的愛情是肯定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細致地寫出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第五名︰叔嫂之戀的曹植與甄氏

雷人勁爆點︰兄弟如仇人,叔嫂卻相愛,當真是愛情讓人目眩神迷。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曹植著名的篇章《洛神賦》開始叫《感甄賦》,有人考證說是為了懷念他的意中人兼嫂子曹丕之妻甄氏所做,曹植少時和甄氏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但僅僅是柏拉圖似的精神戀愛。甄氏死後曹丕還將甄氏的遺物送給了曹植。

第四名︰讓丈夫死後成仙的花蕊夫人和孟昶

雷人勁爆點︰ 將錯就錯,讓丈夫死後成為人人膜拜的神仙,。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花蕊夫人是五代時後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貴妃,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宋太祖趙匡胤滅後蜀後孟昶暴病身亡,花蕊夫人也被趙匡胤納為貴妃,但她心里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她的像,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供的是張仙,可以求子,那些宮里的妃嬪听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後來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後人有人作詩︰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第三名︰沖破世俗女追男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雷人勁爆點︰沖破禮教束縛,打破愛情規則。譜寫一段女追男的佳話。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卓文君看中能彈琴作詩的帥哥司馬相如,毅然不顧家里阻攔與之相愛並私奔,去外地開起了小酒館,一個當老板娘,一個當店小二。這在當時封建禮教家教嚴謹的社會,是很了不得的。

第二名︰夫妻皇帝武則天與李治

雷人勁爆點︰同床夫妻,先後稱帝。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高宗是非常喜歡武則天的,不然也不會廢黜王皇後,改立昭儀武則天為後。而從此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後來終于也當了皇帝。夫妻二人都當過皇帝的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第一名︰敢和皇帝離婚的文秀與溥儀

雷人勁爆點︰敢與皇帝離婚,古今第一人也。

雷倒指數︰★★★★★

上榜理由︰1931年文秀通過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溥儀不願鬧上法院,遂經雙方律師交涉私了,由溥儀付給文秀5。5萬元贍養費。溥儀被迫答應離婚後,為挽回體面,還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滬報紙上發布廣告刊登“上諭”︰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

 

李清照是賭神加酒鬼 賭場長勝無人敵

 

 

佚名


最近中南大學教授楊雨,在新作《莫道不銷魂——楊雨解秘李清照》中,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的李清照形象。

李清照是賭神。“沉迷”賭博的李清照是個常勝將軍。她專門寫過一篇《打馬圖序》,教訓人說:你們賭博為啥就不能像我一樣精通呢?其實賭博沒什麼竅門,找到搶先的辦法就行了,只有專心致志地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隨後,李清照列了20多種賭博游戲方式。會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對手。而通宵打麻將是她的一大愛好。北宋滅亡以後,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著達官貴人們一起逃難。只要稍一安定,她就趕緊把賭具找出來,賭一把再說!“命辭打馬(麻將)”這種賭博游戲,就是李清照開創的。

她是酒鬼。李清照的詞有58首,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6首。喝酒卻是每喝必醉!如《如夢令》所說:“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她和伙伴們踏青春游,在家鄉濟南大明湖上一邊劃著小船欣賞美景,一邊喝酒行令,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闖進了一望無際的荷花叢中,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她還寫過這麼一句詞“險韻詩成,扶頭酒醒”。“扶頭酒”是指很烈的酒,喝則常常不省人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就是說昨天刮了一晚的狂風,下了一晚的暴雨,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一覺醒來,昨天喝的酒還沒醒呢。她賞花寫詞,也不忘喝上兩口。李清照寫花的詞有48首之多,當然少不了“花酒”了:賞菊花的時候,“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菊花開了,喝酒;賞梅花的時候,“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梅花開了,喝酒;賞茶花的時候,“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茶花開了,喝酒。一年四季花開花落,都泡在酒缸里了。

她是色女郎。美女教授懂美女,楊雨從李清照婚前婚後的兩首詞中,看出了點端倪。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縴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首詞說的是嫁人之前的事兒,寫一個大家閨秀的少女蕩完秋千的姿態。少女看到陌生男人後,害羞,只穿著襪子就趕緊逃跑,生怕被陌生男人偷看,不過還是偷偷回望了一眼,並裝作嗅青梅的味道。仔細一想,都只是李清照設的幌子啊!她想要說的,不是少女的害羞。而是——哪個少女不懷春!大家閨秀的淑女模樣,那都是裝的。

李清照《丑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這描繪的是李清照結婚以後的事兒。意思是晚上這場風雨啊,把白天的炎熱都洗刷干淨了,是夏天里一個難得的涼快的夜晚啊。李清照先是向丈夫趙明誠彈琴求愛,趙明誠沒領風情。于是李清照只好對著菱花鏡子,開始細細描眉,輕輕點唇了,上一點薄薄的晚妝,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勾引丈夫上床。脈脈含情、溫言軟語地對趙明誠說“今夜紗廚枕簟涼”——今晚的竹席應該很涼快哦!勾引丈夫倒是無可厚非,可寫出來就有點那個了,難怪有人罵她“不知羞恥、荒淫放肆”呢?這無異于網上的“遺情書”,足見李清照出格之“大膽”。

 

中國歷史上十大最猛的忽悠術

路衛兵


    自從趙本山的小品“大忽悠系列”火爆銀屏之後,“忽悠“一詞也隨之大行其道。“忽悠”是北方俗語,特別是在東北很流行,意思就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忽悠”有胡說、謠傳、設圈套、欺騙的意思;也有吹牛、煽動、鼓動的意思;還有勸說、誘導、慫恿的意思,用意十分廣泛。“忽悠”一詞貶義的成分居多,趙本山在其小品中給該詞注入了幽默的元素,貶義的程度也有些淡化,至少現在說起來玩笑的成分居多。

   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載入史冊的十個最猛大忽悠,現在我沒就來看看他們各自的忽悠術︰

    1,最炫的大忽悠燭之武

    忽悠術揭秘︰以迂為直,以退為進。避開關鍵,淡化主題,故意繞開的敏感之處,大談其他的利害關系,給你下猛料,使你的思路為之左右。

    忽悠過程回放︰燭之武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一次晉國和秦國聯合攻打鄭國,燭之武受托出使秦國,開始忽悠秦穆公,他說︰秦晉兩國圍攻我們鄭國,我們知道我們很快就要滅亡了,可是大王想想如果滅掉了鄭國對您有什麼好處呢?如果好處多多,那就請您自便,可是鄭國離秦國很遠而離晉國卻很近,你們這麼做只能對晉國有利,會讓晉國的領土得到擴展,而晉國的實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您放棄滅鄭的打算,讓鄭國作為您秦國的友邦,這樣秦國使者往來路過鄭國,鄭國還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倒是百利而無一害。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可是他卻出爾反爾,朝辭夕改,既沒有信譽野心又大,如果它再把鄭國據為他東部的屏障,那麼離侵佔您秦國也就不遠了。總之這事對你秦國沒有半點好處相反卻能幫了晉國的大忙,這里面的厲害,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穆公一听,對呀,這事還真得細琢磨琢磨,幸虧你提醒,要不就便宜了晉國了,秦穆公一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還派兵幫鄭國守衛,不和晉國玩了。晉國一看秦國撤兵了,也就放棄了攻打鄭國的念頭,班師回朝。這事在《左傳.》上有記載。

    忽悠點評︰燭之武短短幾句話就把堂堂的秦國國君給忽悠了,挽救鄭國于生死存亡之間,忽悠本領真是超炫,忽悠能力可謂超強。

    2,最會下猛藥的大忽悠晏嬰

    忽悠術揭秘︰挑撥離間,一箭雙雕。不動聲色,善搞場景和氣氛,借助外物吸引注意力,于無形之中已下猛藥,挑撥離間,制造矛盾,即達到目的又不漏痕跡。

    忽悠過程回放︰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田開疆、公孫捷、古冶子。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寵自傲,為所欲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被人稱作“三害”,晏嬰于是決定除掉他們,但是還不能得罪了齊景公。機會終于來了,一次齊景公晏嬰等四人在園中喝酒,晏嬰說︰園子里的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嘗嘗鮮吧?于是晏嬰在園中摘了六個桃子,一人一個,還剩兩個,晏嬰就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這兩個金桃吧。公孫捷第一個走了上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金桃?晏嬰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一旁的田開疆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金桃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金桃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金桃,受此大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揮劍自刎。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勞大反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這哥仨火氣可都夠大的。晏嬰見三害已除,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我們國家智勇雙全的人多得是,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瞧瞧,談笑之間就除了三害,還跟沒事人似的。

    忽悠點評︰晏嬰用兩個桃子“忽悠”的讓三害自刎而死,不費吹灰之力,不露一點聲色,既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忽悠的能力還真不是吹的。不過晏嬰口碑一直很好,這次“忽悠”也是為了替民除害。算是史上口碑最好的大忽悠。

    3,最草根的大忽悠馮諼

    忽悠術揭秘︰無中生有。將本來沒有的事情制造出讓人深信不疑的假象。草根往往被別人所忽視,但卻處在冷眼旁觀的位置,因此往往更容易洞察上層的弱點,當局者深處局中,更容易被假象迷惑。

    忽悠術回放︰馮諼是齊相孟嘗君門下的食客,草根一個,不過大忽悠的本領可是非同尋常。一次齊國國君听信讒言,罷了孟嘗君的相位,馮諼就對孟嘗君說我可以讓你的相位失而復得,而且比以前更加顯貴。孟嘗君一听還有這事,那就試試吧。于是馮諼就來到秦國,對秦王說︰當今世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只有齊國,大王想不想讓秦國超過齊國,秦王一听當然願意啦,問怎麼辦,馮諼接著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齊國之所以受到天下的敬重,就是因為孟嘗君,現在孟嘗君因為被罷了官心中很怨憤,他必定背離齊國投靠秦國,他又熟悉齊國國情,你如果得到他肯定對你有好處,你趕快派使者備厚禮偷偷的去迎接孟嘗君,千萬不能錯失良機,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就晚了。秦王被馮諼這麼一忽悠,就派人去請孟嘗君。馮諼搶在使者前面趕了齊國,又開始忽悠齊王,說唯一能和我們抗衡的秦國听說你罷免了孟嘗君,已經派人來請孟嘗君做相了,如果秦國得到此人,齊國就再也不能與秦國抗衡了,大王應該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相位,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劃。齊王听後,這還了得,趕緊恢復了孟嘗君的相位。

    忽悠點評︰馮諼輕松自如的就忽悠了兩國的國君,還使自己的主人官復原職,他處在低位,善于觀察和思考,又抓住了兩個國君都想超越對方獨自稱霸的關鍵所在,再略施小技,讓你深信不疑。忽悠本事可謂超強,孟嘗君的食客還真是沒白養。

    4,最懂邏輯的大忽悠甦秦

    忽悠術揭秘︰用縝密的邏輯混淆視听。環環相扣,密不透風。忽悠起來侃侃而談,步步為營,誘導你的思路,使你不由得不信以為真,邏輯性極強,但不乏有詭辯的成分。

    忽悠過程回放一︰燕昭王是甦秦的第一個伯樂,在甦秦替燕國要回被齊國佔領的土地過程中,我們可以洞悉他的忽悠的邏輯能力確實非同一般。甦秦對齊王說︰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強秦作後盾。齊佔燕地,必然會令燕國和秦國都對齊國不滿,如果大王能把所佔的燕國之地歸還,那麼燕秦二國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就可以得到秦燕的支持,號令天下,天下還有誰敢不從呢,到那時齊國的霸業也可以成功了。齊宣王一听,是這麼個理兒,就歸還了燕國的土地。你看看,人家分明是要東西去了,卻擺出為對方著想的架勢,絕對是忽悠的天才。

    忽悠過程回放二︰忽悠齊國打宋國,燕國漁人得利。當時燕王想攻打齊國,甦秦就建議說︰如果讓齊國和宋國打起來,定會兩敗俱傷,那時候我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齊國,你就听好吧。當時正趕上宋國的友邦秦國派人到秦國商量共同稱帝的事。甦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甦說︰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齊王說︰當然是愛齊了。甦又說︰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甦秦接著勸齊王說︰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遠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您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齊王听從甦秦建議,與趙國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系惡化。甦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威名大振,還可以得到實惠,那時齊國必可稱霸東方。齊王于是攻宋。齊國實力因戰而衰。

    忽悠點評︰能說會道是大忽悠們的看家本領。甦秦循循善誘,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邏輯縝密。既達到了目的,還不漏半點馬腳,“忽悠”的本事可謂登峰造極了,無怪乎他能掛六國的相印于一身,游走于列國之間,這“忽悠”的本事也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學的來的。

    5,最會詭辯的大忽悠張儀

    忽悠術揭秘︰善于詭辯。狡猾而又詭計多端,為了達到忽悠的目的,不擇手段,讓你不由得不上當,有時甚至過河拆橋。即使被人揭穿了,還能鬼言巧變,接茬忽悠,讓人應接不暇,只有上當的份。

    忽悠過程回放︰拆散齊、楚聯盟是張儀的“忽悠”杰作之一。他對楚王說︰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佔領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歸還。楚王一看有利可圖,就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商量收回土地事宜。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于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歸還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楚王得知此事氣壞了,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秦王提出換取楚國黔中之地的條件,楚王竟然答復說只要讓我親手殺了張儀。你不用換我奉送了。張儀到了楚國買通楚王上下,又開始“忽悠”楚王說︰我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你的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覺得這事可行,再加上下屬替張儀說好話,氣也消了。就這樣,齊楚兩國都背離了“合縱”而與秦國結盟。

    忽悠點評︰張儀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游說諸侯,憑借外交手段,采用連橫策略,“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忽悠的本事可見一斑。但是他出爾反爾,過河拆橋,似乎有些卑鄙。他的忽悠本事用道德去評判就遜多了。

    6,最具投資理念的大忽悠呂不韋

    忽悠術揭秘︰放長線釣大魚。眼光看得長遠,舍得投資,能在某人未發跡之前就把他忽悠住,有耐心,有的放矢,好飯不怕晚。

    忽悠過程回放︰秦國的太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子楚,因不受寵愛被派到趙國當人質,生活很是困窘。這時呂不韋就找到了子楚。呂不韋本是河南大商人,游走各國,掙了不少錢,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到子楚“奇貨可居”,就對他說︰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不信,呂不韋又說︰我私下听說安國君非常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而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又不受寵,長期在國外當人質,你是無法爭太子之位的。子楚問怎麼辦,呂不韋說︰我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打通道路替你說話,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感激不盡,說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呂不韋算是把子楚給”忽悠”住了。呂不韋給了子楚很多錢,讓他交結賓客,有了錢好辦事,子楚門前達人貴族絡繹不絕。呂不韋到了秦國拜見華陽夫人,就“忽悠”開了,說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最難得的是常常念及夫人,說子楚心中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這話可是受用得很,華陽夫人听後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忽悠”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立子楚為繼承人,說子楚不受寵愛,如果得到夫人提攜定會感恩戴德的。經過一番“忽悠”,子楚終于被列為繼承人。這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莊襄王繼位後立呂不韋為相,從此呂不韋權傾一時。

    忽悠點評︰呂不韋堪稱史上最能“忽悠”的政客,從一介商人“忽悠”到一國之相,靠的就是獨具慧眼,敢于冒險,營造忽悠的氛圍,達到成功忽悠的目的。而且攝政多年,“忽悠”能量真是不小。不過晚年沒能把嬴政“忽悠”住,落得飲毒酒自殺的下場。看來就是再有本事的“大忽悠”也終究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7,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忽悠術揭秘︰趁虛而入。人的願望越強烈,就會越束縛自己的思維,有時甚至犯些低能的錯誤。對人對事都會疏于防範,讓人趁虛而入。

    忽悠過程回放︰秦始皇稱帝後,為了能仙福永享,一心想得到長生不老之術,這時候徐福就出現了,他選準秦始皇東巡去泰山封禪之時趁機上書,說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著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藥,個個長生不老,他願意赴湯蹈火,為皇上取仙藥。秦始皇龍顏大悅,給了他很多金銀財寶,命他入海求仙。這事在《史記》中有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但沒多久,徐福就將金銀財寶揮霍一空,于是又面見始皇,說他見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禮薄,需要些俊美的童男女和各種工匠用具作為獻禮,才能得到仙藥,秦始皇一听,覺得是這麼個理兒,禮少了神仙肯定不願意,于是就派500童男女隨徐福再次出海。他再見到徐福的時候已經是十年後,秦始皇第三次東巡。徐福依然沒有找到仙藥。他的解釋是這樣的︰本來就要拿到仙藥了,結果海上出來個大鯊魚護衛著仙山,異常凶猛,所以無功而返。這還行,到嘴邊的鴨子怎麼能讓他飛了呢,于是秦始皇親自率領弓箭手到海上與大鯊魚搏斗,殺死鯊魚興沖沖的往回走,想這下子可好了,徐福終于可以拿到仙藥了。不想在返回咸陽的路上就病死了,最終還是沒得到仙藥。而徐福呢,東渡日本,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忽悠點評︰徐福敢于忽悠生性殘忍的暴君嬴政,膽子著實不小。他正是抓住了嬴政求藥心切的弱點,趁虛而入,達到自己的目的,見勢不妙又溜之乎也,跑到世外桃源,落得個逍遙自在。堪稱史上最牛的大忽悠。

    8,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諸葛亮

    忽悠術揭秘︰移花接木。采用以偽去真的手段,偷換概念,混淆視听。

    忽悠過程回放︰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為了達成孫劉聯盟,忽悠周瑜,明知小喬是周瑜的妻子,卻說︰我有一計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退曹兵,只需將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送給曹操就行了,這兩個人對你們來說無足輕重,就像一粒米一片樹葉,可是對曹操來說就重要的多了,曹操專門打造了座銅雀台,就是給二喬蓋的,周瑜問他有什麼根據,諸葛亮說有詩為證,曹操的兒子曹植寫了首《銅雀台賦》,其中有兩句︰立雙台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周瑜一听氣的不行,諸葛亮還勸他息怒。古代“喬”和“橋”通用,曹植說的橋指從銅雀台出發鏈接金虎台和玉龍台的兩座橋。諸葛亮移花接木,真是能忽悠。

    忽悠點評︰諸葛亮足智多謀,能說會道,三歲不爛之舌極具煽動性蠱惑性,最終忽悠成了“孫劉聯盟”,形成三分天下之勢。須知戰亂年代,各為其主,忽悠也不僅僅是達到一己私利,為國為民也不失為一種謀略。諸葛亮堪稱最為才智過人的大忽悠。

    9,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祿山

    忽悠術揭秘︰裝孫子耍無賴。不要臉是看家本領,耍無賴是慣用伎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忽悠過程回放一︰安祿山年輕時有一次偷別人家的羊,遭到圍打,他大聲呼喊道︰“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不說自己偷羊,卻扯什麼抵御番邦,無賴的本性暴露無疑,忽悠的本事看來是天生的。

    忽悠過程回放二︰安祿山見楊貴妃很是得寵,就認了比他小十八歲的楊貴妃為干媽,安祿山每次入朝時,常常先拜貴妃,後拜玄宗,玄宗感到奇怪,問他為何先拜貴妃,他回答說︰“胡人先母而後父”。安祿山十分肥胖,玄宗問他的肚子里有什麼,他詼諧地回答說︰“更無余物,正有赤心耳!”逗得玄宗哈哈大笑。這個安祿山“忽悠”時還是挺能搞氣氛的。

    忽悠點評︰臉皮厚是“忽悠”的最基本的條件,安祿山甘當兒臣,甚至充當跳梁小丑,沒點厚臉皮耍無賴的性體還真是做不來。可最後他終于按捺不住,發動叛亂,本性暴露無疑,無賴到底還是無賴,最終落了個被自己的親兒子謀害的下場。

    10,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忽悠術揭秘︰睜眼說瞎話。不按正常套路出牌。常人說瞎話會有不自然的反應,或臉紅或口吃,瞎話謊話張口就來,煞有介事,讓人不由得不信。

    忽悠過程回放一︰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方的少數民族奚族居住的地區,被排外的奚王捉住準備殺死,史思明一本正經的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你們首領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就會招來滅族之災。奚王被他唬住,趕緊松綁,奉為上賓。

    忽悠過程回放二︰奚王當時正有意巴結大唐,來了使者真是天賜良機,和史思明一商量,史思明說︰我們派去的人檔次不能低了,低了顯得不重視,效果會更不好,不如派你的大將軍去,這樣才夠分量,唐皇帝會非常高興。奚王言听計從,算是讓史思明給忽悠住了。當一行人到達邊塞時,史思明又忽悠守城將領,說奚王表面上是去朝拜,實際是要偷襲你,你看他們最厲害的大將軍都來了,于是奚王派去的人全部被殺死。史思明把奚族的大將軍捆綁好押送到幽州節度使張守那里領賞,張守將此事上奏給唐皇,大大稱贊史思明。史思明從此官運亨通。

    忽悠點評︰史思明說瞎話不加思索,生就張口就來的“忽悠”本事,不按套路出牌,一般人是做不來的,外加凶狠殘忍鐵石心腸,最終達到他飛黃騰達的目的。發動叛亂也是其本性使然,終究會有敗露的一天。光靠“忽悠”到底是靠不住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忽悠術和忽悠目的。有的是為了一己私利,害人又害己;有的也不失為展示才華挽回敗局的一種策略。那就看誰去用,看用的人的本性如何目的如何了。奸佞之徒能夠忽悠一時卻不能忽悠一世,最終會被人識破,落得人仰馬翻,其結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給忽悠了;誠善才智之人于危機時刻挺身而出,該忽悠時就忽悠,該出手時就出手,于國家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救民于水火,或是為民除害,倒也不失為一種謀略。

 

英國人這樣看美國人︰他們的英語講得真爛

 

 

新東方


  英國人高度重視自己的傳統,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從他們古鑿的發音中就可以感受的。一次,我搭乘英國航班,英國空中uncle(幾乎沒見到空中小姐)個個肅穆的表情,很難見到笑容。其中一位先生問我喝什麼,我說“Tomato(這個詞我當時說的是美式發音) juice,please”,可他卻一再問我,我又重復了兩遍,于是他不耐煩地回應我說“Tomato(此刻他發了標準的英式發音)”校正我後再問我,我重復了他的發音後,終于得到我的番茄汁。似乎他們骨子里就認為美式發音有不準確的嫌疑,他們受不了美國英語的口音,但是卻又不好直說。

  
英國人給我的印象是較為懷舊的那種,英語叫“Nostalgic”,這種傳統就是延續和傳承,保護傳統可以說是不代價的(這點美國最不像他們了)。比如說倫敦街頭那些近百年的紅色老電話亭、紅色郵箱,人們手上永遠拿著的大雨傘、粗呢大衣、惠靈頓皮靴、溫布登網球,都是英國人情感中不可動搖的東西,他們的城市,特別是倫敦,簡直就是一個建築博物館,從羅馬時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的,應有盡有,第二次大戰中給德國炸毀的建築,戰後整新如舊,為的就是這個Nostalgia。

  這種懷舊,也表現在行為中和語言中。議員們戴古老的大禮帽,法官戴假發套,皇家儀仗隊的士兵的那頂黑色羔皮高帽,好像三百年沒有換過一樣。人們之間彬彬有禮,敬語用得比美國人多十倍不止,從來不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職位和頭餃,在公眾場合絕不喧鬧。有專門的詞描述這種在公眾場合制造喧鬧的情況,hoo-hah、hullabaloo,或者稱那些鬧事的人為Palaver,Kerfufle,都是含有藐視意思的。不過他們也崇尚中庸,大凡出現這樣的喧鬧,特別是有人喝醉酒的時候,他們一般保持沉默,僅僅是冷眼看看,或者選擇走開而已。

  喝酒是英格蘭的一種風情,下午開始酒吧就有人了,夏天很多人就在PUB里閑懶著,這樣悠閑境界如同早上英國人帶狗散步一樣。類似這樣情景在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競爭壓力和人才積聚的北京平時很少見到,一般只有到了周末才會出現,大家也只是放松調節,很少有人內心真正能達到慢慢品位和享受的心境。而英國人則是如此從容淡定,也許他們不為老了以後的經濟發愁,因為在英國,退休後國家給的福利待遇非常優厚。就我在劍橋的一對老夫婦家住的半月期間,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生活雜費都是政府支付,包括水電費、醫療費、交通費等。用他們的話說,這比年輕時掙錢還多,也更滋潤,所以他們根本不用為老了後的生計而發愁,反到可以更加幸福地享受生活。

  英國人對個人隱私非常重視,因為他們都很守法,所以法律之外的空間就是自己的,如果在倫敦看電影,即便人多他們也會盡量在座位上和你隔開一個,你身邊的位置總是空著的。英國人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如果你坐飛機,旁邊一個美國人,他在幾個小時里面可能把祖宗十八代的事情都告訴你,而如果是一個英國人,你听到的是彬彬有禮的客套,然後最多問問你天氣如何而已,喜怒哀樂不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雖然把愛爾蘭、甦格蘭、威爾士視為低等一點的民族,但是比較歐洲大陸的其他民族來說,他們還是會把他們視為“自己人”。他們對法國人愛恨交加,他們喜歡法國的葡萄酒、美食佳肴,還有比他們優秀的氣候,他們蜂擁去法國度假,我看他們骨子里可能認為法國人不值得住在這麼好的地方吧;而德國人太嚴肅刻板,意大利人情緒化,俄羅斯人簡直郁悶透頂,東方人則是危險和好像謎一樣的神秘。他們對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因為都是他們的後代,並且保持了英國人的氣質和習慣。而美國人則太強勢,一般英國人把美國人也看作自己人,就是覺得他們英語講得太差了。

/萬維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黃河憤/腐敗見聞毛時代/朱由校為何不愛江山愛做木匠?/中國有千萬丫蛋 寧做三奶不嫁窮人
  • 清代宫廷画卷欣赏/為何日本沒有太監?/流行歌曲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