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克萊德曼鋼琴曲大全/ 日本經濟,從1988到2008/ 一月的上海
發佈時間: 2/21/2009 4:18:32 AM 被閲覽數: 21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鋼琴︰浪漫瀟灑亮麗的

克萊德曼鋼琴曲大全



祝朋友們快樂!







理查德
克萊得曼的鋼琴曲函蓋了很多古典和現代優美的小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根據最流行的電影音樂和歌曲而改編成的鋼琴曲,使其能鶴立雞群,深受廣大業余愛好者的喜愛。 

歌劇、小夜曲要在安靜的環境下听,交響曲、協奏曲等要在心平氣和時听,而且最好使用高質的音響設備或耳機。前面提到過,我第一次听克萊得曼是在大輪上,別有一番情趣。其實,他的鋼琴曲幾乎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听,達到欣賞效果。上班的時候,您打開電腦听我的帖,同事不會嫌吵;朋友聚會,用里查德的鋼琴做背景音樂,能烘托出熱烈;情人約會,有里查的曲子,更增添浪漫氣氛。在情人節之際,希望這帖克萊得曼為您助興。


藍色協奏曲





01 埃莉娜
02 小妹妹
03 藍色協奏曲
04 沙漠鴿群
05 科林梅拉德
06 藍眼楮
07 自由的生活
08 芬蘭人
09 英雄交響曲
10 翻車
11 僻靜的大街
12 上一個春天
13 多利
14 玫瑰色蠟筆
15 親愛的,你听
16 告別時刻


星星小夜曲

01 星星小夜曲
02 達依女士
03 安娜斯塔而亞
04 阿根廷、別為我流淚
05 生活在他鄉
06 脆弱的心
07 戀愛中的女人
08 我生活的隱密
09 華沙協奏曲
10 小貓白天不睡覺
11 你微笑的影子
12 比安科尼抒情曲
13 搖籃曲
14 我無法活下去
15 威尼斯無名士
16
落葉


理查德克萊得曼鋼琴曲精彩現場

01 愛之夢
02 秋的喁語
03 給母親的信
04 托卡塔曲
05 神奇世界伊甸園
06 愛的協奏曲
07 愛的紀念
08 達依女士
09 德朗的微笑
10 雜集午後旅行︰鳥之詩 星之小夜曲 孤獨
11 藍色狂想曲
12 思鄉曲
13 柔如彩虹
14 吉姆諾波蒂
15 夜曲
16
水邊的阿狄麗娜


聖誕協奏曲

01 飛天
02 萬福瑪利亞
03 紅鼻子馴鹿
04 聖誕協奏曲
05 聖誕老人到鎮來
06 林中散步
07 易碎的玫瑰香水
08 棉田幻覺
09 蒲提樹之午夜
10 我們的地球
11 夜色奇境
12 神奇世界伊甸園
13 寂靜的夜,神聖的夜
14 願與耶穌同樂
15 幸福歲月
16 雪撬上的鈴鐺


 


01
02 綠苑長青
03 意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
04 G弦上之歌-巴哈
05 常青樹-《星夢淚痕》主題曲
06 鄉間騎士-馬士卡尼
07 夜曲-蕭邦
08 天鵝-聖桑
09 山街藍調
10 芳菲何處-《紅木》主題曲
11 圓舞曲-布拉姆斯
12 四季組曲

Remembering the Movies 紀念電影 

1. Chariots of Fire
2. (Where Do I Begin) Love Story
3. Up Where We Belong
4. How Deep Is Your Love
5. Medley: Maria/Tonight/America
6. Flashdance...What a Feeling
7. The Way We Were
8. Exodus
9. Take My Breath Away
10. Moon 
River
11. People
12. Lara's Theme

浪寬張貼

 

 

                          日本經濟,從1988到2008                     78級興趣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一片繁榮,穩定、高效發展的前景勢不可擋,不僅全世界對日本刮目相看,連美國對日本也不得不另眼對待。1988年是日本超越前甦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的年份,它是戰後日本經濟獲得巨大成功的象征。然而,之前的三年,即1985年,美國會同英、法、前西德、日四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使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下調,以減緩日本、西德等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從此帶來了日元的大幅升值。

  跟一般印象不同的是,日元升值對于日本的出口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沖擊,日本很快調整好了出口方面的產業結構,日本政府和經濟學界所擔心的出口和國際貿易問題得到了平穩的過渡,並沒有出現大問題。而日元升值催化的日本經濟巨大泡沫卻令他們措手不及,並由此陷入長期蕭條的困境。

   20年過去了,中國也如當年日本,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成就。2008年中國的GDP總量將超過德國,僅次于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三位。但2005年開啟的人民幣升值,帶來了類似日本的出口困難和資產泡沫的老問題,在今天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該問題變得更為顯著。

  如何看待20年來的日本經濟、審視當前日本經濟出現的問題、判斷日本經濟的未來?這成為我們判斷日本未來發展和世界經濟前景的一個重要參考,也關系到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前景的認識問題。

  一、日本經濟的今與夕

  二戰結束以後,經過幾年的動蕩,日本經濟開始走向恢復階段。1952年,日本經濟已經恢復並超過了戰前水平,但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英法的三分之一,還屬于經濟中小國家。1955年,日本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十幾年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長率年均超過10%以上,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也接近10%。到1968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超越了當時的世界第三經濟強國西德,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當時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甦聯。當年日本的GDP 為527753億日元,名義增長率為18.4%,實質增長率為11.9%。198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前甦聯,再一次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躥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強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當年日本的GDP 為3765775億日元,名義增長率為7.6%,實質增長率為6.8%。 2007年度,日本的名義GDP為5157325億日元,名義增長率為1.4%,日本的實質GDP為5613562億日元,實質增長率為2.2%。按照美元計價,2007年日本的GDP為43837.6億美元,繼續排名第二。而其他前十位的主要經濟大國2007年GDP及其排名則為︰美國 138438.3億美元,第一;德國33221.5億美元,第三;中國32508.3億美元,第四;英國27725.7億美元,第五;法國25602.6 億美元,第六;意大利21046.7億美元,第七;俄羅斯12895.8億美元,第八;西班牙14389.6億美元,第九;巴西13135.9億美元,第十。

  從1988年至2008年,20年已經過去了,日本經濟仍然穩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交椅。根據日本政府2008年7月22日公布的預測,日本2008年GDP的增長率為1.3%。在此之後,由于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的後果日益明顯,日本民間經濟研究機構對2008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普遍低于政府的預期,大多數日本民間機構對日本 2008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不超過1%,對2009年的預測略好(見表1)。

  但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機的日益深化,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按照聯邦《破產法》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不向雷曼兄弟公司投入公共資金,任其破產。由此,世界金融混亂局面進一步惡化。其後不久,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金融危機包括流動性不足(Liquidity shortage)和銀行部門的"過度負債=資本不足"(Bank insolvency)兩個方面問題。針對流動性不足,美聯儲(FRB)和美國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包括動用7000億美元公用資金挽救美國經濟。但由于民主黨在國會中居于多數黨地位,美國輿論對利用國家公有資金救助私營企業的合理性表現出強烈懷疑等因素,極大地牽制了政府救助政策的落實,致使美國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日本作為美國的主要經濟伙伴和利用美國市場的國家,信心遭受極大打擊。日本股市隨著美國股市的下挫,急劇回落。2008年10月 28日,日經平均股價一度暴跌到6994.90,是近30年來的最低點。2008年10月份以後,日本相關機構進一步調低了對2008年經濟增長的預期。 2008年10月28日,日本銀行將經濟增長率的預期調低為0.3%。 2008年11月17日,日本內閣府發表7~9月份的經濟統計數據之後,日本13家主要民間經濟研究機構再次將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平均調低為-0.5%。這種預測,已經確定了日本經濟在兩年內負增長的基調,顯示出日本經濟前景的嚴峻性。對于2008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沒有一家機構認為會出現正增長。最樂觀的估計認為增長率為-0.2%,最悲觀的估計為-0.7%。 由此可見,日本經濟惡化的現實不容樂觀。

  二、日本經濟強勢的轉折點

  如果說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沖擊是日本經濟轉折點的話,那麼,在此之前是高速增長,而在此之後,則是應對動蕩的國際環境,增長速度放緩。但是,日本在應對過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後,經濟實力卻進一步增強。在人們一不留神的時候,東方的一個戰敗國竟而成為世界上的一個經濟巨人。進入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好像忽然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一時之間,關于日本經濟崛起的故事備受人們關注和喜愛。日本不僅已經坐穩了經濟大國的寶座,而且,經濟發展如日中天。但是,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逐年增加。美國在高額財政赤字、高額債務負擔和高額貿易逆差的三高背景下,對日本的出口強勢日益感到不安,以致不能繼續忍受。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同英、法、前西德、日四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使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下調,以減緩日本、西德等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該協議被稱為"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由于日本有過上世紀70年代初日元對美元匯率被迫升值的經驗,並且,當時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不僅沒有損害日本的出口,反而使日本面對後來國際原油價格升高的局面,在匯率上處于有利地位。因此,日本這次對美國要求日元升值的壓力沒有過分抵抗。當時與會的日本財長竹下登甚至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采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貶值20%OK"。協議規定日元與馬克應大幅升值以挽回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此協議簽訂後,日元急劇升值,在3個月內就從1美元兌換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兌換200日元,到1987年甚至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的高位。在3年時間內,日元升值約1倍。

  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的出口在短期之內遭受了挫折,但長期而言,並未受到過多的影響。總的來說,日本對外貿易不但沒有萎縮,反而繼續擴張(表2)。

  在日元急劇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的出口的確遭到了沖擊。1986年的出口增長率為 -0.6%,1987年有所緩解,增長了0.3%。但是,1988年就恢復了正常狀態,為5.1%的增長率。但是,"廣場協議"以前日本那種某些年份出口增長率超過10%、迅速增長的出口勢頭也已經遭到了遏制。由此可見,日元升值對于日本的出口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沖擊,日本很快調整好了出口方面的產業結構,恢復了出口增長平穩的狀態。同時,日元的急劇升值導致了進口數量的急劇增長。1986年和1987年連續兩年,進口的增長率都超過9%。1988年則猛增為16.8%。以後則進入平穩的增長狀態。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廣場協議"以後,日本政府和經濟學界所擔心的出口和國際貿易問題得到了平穩的過渡,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但是,"廣場協議"卻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種後果並非是對國際貿易的沖擊,而是催生了日本經濟嚴重的泡沫,這是日本政府和經濟學界最初沒有料到的後果。"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為了降低日元升值的壓力,日本政府指令日本銀行一再放松銀根。1986年1月~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5次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給。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不斷降低基準利率,導致過剩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動產市場,從而催生了以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為主體的巨大經濟泡沫。"廣場協議"後的近5年時間里,日本股市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實質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1984年底日經股價平均數為11543,短短幾年內急劇上漲。1989 年底,已經猛漲到了38915的歷史最高紀錄。從1萬漲到接近4萬,5年累計漲幅接近300%(表3)。

  伴隨日元升值,地產和房產的價格在短期內猛漲。1985年起,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橫濱和神戶六大城市的土地價格每年增幅為兩位數。1987年住宅用地價格上升了30.7%,商業用地價格上升了46.8%。1985年,東京都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980年為100),1988年就暴漲到了334,在短短的3年間暴漲了近兩倍。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價上漲了3倍。 1990年,日本六大城市中心的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了約90%。日本土地資產總額從1985年的1004萬億日元飆升為1990年的2389萬億日元。盡管日本的土地面積只有美國的約二十五分之一,但是,日本土地的價格總額卻為同期美國土地資產價格的4倍。東京帝國廣場1平方英里的地價,竟高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全州的地價。東京銀座四丁目的地價,一度曾暴漲到每坪(3.3平方米)1.2億日元的驚人價格。

  同時,在泡沫經濟的虛假繁榮中,日本的名牌企業在世界工商業領域迅速崛起。20世紀80年代末,在世界最大的20家銀行中,日本銀行佔據了19家;在半導體銷售額上,日本的NEC、東芝、日立分別佔據了世界的前三位;富士通、三菱、松下三家電器公司控制了家電領域的大部分商品生產和銷售。許多後起的日本名牌企業都在資產和經營銷售上都超過了美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知名大企業。乃至于一段時期內,日本的人均GDP都已經超過了美國,但日本國民的實際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卻遠遠無法和美國國民相比。由此可見,泡沫經濟的表相繁榮和實體經濟的真正實力差距日益懸殊,泡沫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于是,泡沫的破滅則成為必然,只是時間的早晚和破壞程度的差異而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催生了日本的經濟泡沫呢?可以說,"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劇升值,是催生日本泡沫經濟的重要背景。在此之下,主要原因可以歸納如下︰

  (1)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日本銀行長期實行擴大內需的低利率政策。但是,日本政府和銀行對資金走向缺乏誘導和控制手段,低利率並沒有如日本政府所期望地使企業和個人對實體經濟持續擴大投資,而是使其的資金流向了比較容易得利的股市和房地產領域。大量資金的不斷涌入,催生了股市和房地產領域的巨大泡沫,使整個日本經濟泡沫化。

  (2)日元不斷升值,股市和房地產不斷升值,給國際資本以投資日元、投資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即可穩賺不賠的印象,導致大量國際投機資本不斷涌入日本,投資日元、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加劇了日本經濟的泡沫。

  (3)對于資金在股市與房地產之間的惡性流動,日本政府和銀行缺乏相關監管。在經濟泡沫過程中,日本企業以自己手中的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大量貸款,得到貸款以後投資股市,股市賺錢以後,又投資房地產,然後再以房地產為抵押進行新的貸款。如此惡性循環的怪圈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反而使泡沫越鼓越大。其中,政府和銀行的責任巨大。

  (4)日元大幅度升值、長期低利率政策和金融自由化導致流動性長期過剩,造成對股市和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放松對金融業務的管制,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流動性過剩,並使股市和房地產被盲目追捧。

  由于地價過度上漲,個人無力買房,住宅建築業前景暗淡。建築用地價格過高,不僅許多企業難以擴大規模,也給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城市開發、道路建設等帶來嚴重障礙。流動性導致的過度擴張造成企業利潤日趨下降,加上通脹壓力增大,1989年5月,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對不動產業的貸款。同時,日本央行采取了緊縮性貨幣政策,3次上調貼現率,從2.5%提高到4.25%。企業受此打擊,基本面迅速惡化,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反轉。1990年初股價開始下跌。1990年8月,為防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帶來油價上漲的沖擊,日本中央銀行將貼現率從 4.25%一次性上調到6.0%。這一政策導致股市泡沫與房市泡沫開始破滅。1989年末,日經股價平均數高達38915.87日元,相當于1984年的 3.68倍,1989年末最後一天創下接近4萬日元的歷史最高。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股價開始暴跌,到10月,股價已經跌至峰值時的一半。此後,日本股市長期熊市,2003年4月28日,日經指數跌至7607點,創下近20多年來的最低紀錄。1991年地價開始下跌,竣工的樓房賣不出去,房地產價格狂跌。六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當年下降15%~20%。房地產價格暴跌導致大量不動產企業及關聯企業破產。進行土地投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因擁有大量不良債權而陸續破產,提供資金的銀行也因此擁有了巨額不良債權。1992年1月公布的地價較一年前下跌4.6%,1992年地價加速下跌,1993年1月公布的地價比前一年下降8.4%。資產價格不斷走低,資產泡沫最終破裂。日本經濟泡沫迅速破滅,陷入長期蕭條的困境。

  三、10年蕭條與小泉的經濟改革

  泡沫經濟破滅以後,由于股市迅速下挫和房地產業蕭條,日本實體經濟的中堅、上市企業的資本額也大幅度縮水。在整個199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陷入停頓狀態,不僅徹底告別了1970年代的經濟高速增長,連80年代4.5%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也成為遙遠的回憶,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約1%,有些年份還出現了負增長。這一時期,日本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蕭條,各行業的員工長期不漲工資、或漲幅很小,民眾生活改善較少,而且,金融機構出現了大量的不良債權。

  在這種背景下,小泉于2001年4月就任日本新首相。小泉表示,他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是"重建經濟,建立充滿自信和自豪的日本社會",要進行一場不怕痛苦、不怕觸及既得利益、突破過去經驗的"新世紀維新",建立一個適應21世紀的經濟和社會體制。他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在兩到三年內消除銀行呆壞賬等不良債權,放開市場競爭,從下一財政年度開始將國債發行量控制在30萬億日元(約2450億美元)之內。他強調要進行經濟結構改革,恢復國民信心,重振國家經濟。2001年6月26日,小泉親自領導的內閣經濟財政咨詢會議發表了《今後經濟財政運營及經濟社會結構改革的基本方針》,全面地闡述了小泉政府要推行的以結構改革為核心的經濟政策。消除不良債權和郵政改革是小泉經濟結構改革的兩個亮點,對于恢復人們對日本經濟的信心,推動經濟擺脫長期蕭條的困局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不良債權及其解決

  不良債權是小泉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部分。1997年11月,日本有3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包括北海道拓殖銀行、三洋證券公司、山一證券公司,日本金融危機的嚴峻現實浮出水面。日本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幾乎都將業務利潤消耗在處理不良債權上,業績經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199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銀行業界背上了高達2600億美元的呆壞賬。根據日本16家主要銀行2000上半年度末(2000年9月)的決算,該時點的不良債權有12.7萬億日元,更廣義的不良債權又稱為"問題債權",大約有150萬億日元。這部分債權是經營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持有的"要注意"以下等級的債權。而且,新的不良債權仍在增加。2000下半年度,日本最終處理危險債權以下的不良債權4.4萬億日元。但因新增不良債權3.4萬億日元,到2000年度末(2001年3月底),不良債權淨余額仍有11.7萬億日元,幾乎沒有減少。 2001年度,全國137家銀行的不良債權最終處理額為6.5兆日元,新增加的不良債權達8.6兆日元。由于資產通貨緊縮原因,不良債權余額比2000年同期增加2.1兆日元,達32.5兆日元。另外,金融廳宣布,據該廳估算,截至近日大型銀行的不良債權達47兆日元。到2002年,日本銀行壞賬進一步增長,高達52萬億日元(約合5000億美元),不良貸款比率最高佔銀行總資產的8.4%。2002年,日本銀行貸款余額為425.8981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比下降4.7%,為1997年以來連續第6年下降。與1996年的貸款余額相比,貸款余額減少了約104萬億日元。

  隨著銀行貸款總量的減少,日本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進一步攀升。為了注銷壞賬,銀行不可避免地出現巨額虧損和自有資本的大幅減少。在不良債權不斷膨脹的情況下,銀行無力承擔新的貸款風險,也不可能主動開展新的業務。因為存在巨大不良債權,不敢輕易借貸,出現了銀行惜貸的現象。企業不僅還不上從銀行的貸款,不斷拖延還期,而且,由于資金緊缺,得不到銀行的新貸款,事業無法開展。日本經濟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惡性循環局面。同時,信貸余額的持續下降,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經濟通貨緊縮的局面,擴大內需的政策難以落實。

  2001年4月,小泉純一郎首相打著改革的旗幟執政以後,任命學者身份的竹中平藏教授出任主管宏觀經濟運行和改革的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在日本的經濟、金融研究領域頗具影響力,但是,僅僅作為經濟財政大臣無力推動金融改革。經濟財政大臣雖是財政系統的最高官員,卻沒有權限對日本銀行系統的問題進行全面審查,致使迫在眉睫的金融改革問題難以大幅度展開。2002年9月,小泉任命竹中兼任金融大臣一職。小泉任命一個非國會議員、非政治家、在政界沒有任何根基的竹中為大臣,就已在自民黨內遭遇強大阻力。這次又讓他身兼兩個大臣的職務,更引起一些人的嫉恨。一些自民黨元老幕後活動,對小泉施壓,要求更換竹中,但是,小泉力挺竹中,毫不動搖。連一些國會議員也瞧不起竹中,在國會咨詢中違反慣例地故意不稱呼他為"竹中大臣",而呼之以"竹中"(即竹中先生)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對待。直到2004年,竹中的經濟改革措施初見成效,其本人也當選為參議院議員,他的大臣身份才被一些國會議員認同。

  竹中認為,以往對不良債權的處理滯後是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所以,要盡快解決不良債權問題。竹中平藏自兼任金融大臣後,馬上著手新的規劃,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確定了"金融再生計劃",準備用兩年時間完全解決不良債權問題。出台了"反通貨緊縮綜合對策",明確指出了實行不良債權處理對策和產業企業再生對策的方針。竹中平藏提出的經濟、財政、金融等改革方案頗得小泉重視,也備受美國的關注。他被譽為"小泉改革的總設計師""日本經濟改革沙皇",也被稱為集經濟財政大臣、金融大臣、總務大臣、郵政改革大臣于一身的"超級大臣",是在由小泉領導下自由民主黨中的強硬經濟改革派。

  日本政府處理不良債權問題主要采取了以下5種對策︰(1)對銀行提出限期整改,清理不良債權的目標。如果達不到目標,則將銀行領導撤職,對銀行進行停業、回收整理、破產收購或重組。竹中平藏多次表示,民間銀行如不能在限期內解決不良債權問題,當權者就要下崗走人,銀行收為國有。竹中平藏的一句名言就是︰"沒有哪家銀行大到不能破產的地步。" 這些蘊含殺機的表述象征日本政府消除不良債權問題的決心,像一把利劍懸在民間銀行領導者的頭上,使他們對于政府的指導不敢有絲毫怠慢。為督促民間銀行加快處理不良債權,政府不惜動用公共資金強行購買民間銀行的優先股票,以變相的國有化誘導銀行加快改良步伐。2003年12月,日本政府動用1萬億日元(90 億美元)公共資金,將櫪木縣的地區銀行足利銀行收歸國有。該銀行負債比資產高出1023億日元,資本充足率為-3.7%,資不抵債。日本政府接管該銀行,進行債權債務處理,同時指派新的管理層並調整其資本結構。(2)設立針對金融機構危機的快速反應機制,在大銀行發生危機時,政府能夠及時反應,注入政府資金。日本政府根據1998年10月國會通過的《金融再生法》和《金融機能早期健全化緊急措施法》等法律政策,建立了挽救金融體系危機、為瀕臨破產的銀行注入政府資金的快速反應和保障體制。2003年5月,日本政府動用1.96萬億日元公共資金,對截至2003年3月虧損額達到 8380億日元的日本第五大銀行理索納銀行進行注資援助。政府宣布理索納銀行資本金不足,而不是失去清償能力,由政府向其注入公共資金並進行資本重組,不會損害股東利益。銀行通過削減職員工資或者縮小建分行的規模進行重組,由此促進不良債權的消化工作。(3)日本政府建立對銀行業務和呆壞賬嚴格的審查制度。在竹中的領導下,金融廳針對銀行的融資進行客觀評價。銀行對企業貸款是否屬于不良貸款,能否回收進行嚴格審核,而且,金融廳還要反復檢查銀行清理不良債權的工作狀況。(4)政府將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回收、整理作為過渡,清理債權、業務重組以後再交還民營。日本政府派遣官員進行一時的國有化管理,經過分離不良債權,業務重組,提高效率等重建經營之後,又較快地對銀行實行民營化,將銀行的股權轉讓或出售給相關企業,以便恢復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和市場活力。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是日本三大信用銀行之一,1998年因擁有大量不良債權而陷入經營危機。在1998年3月的決算中,該行因沖銷6000多億日元壞賬而出現3200億日元的經常赤字,1998年下半年,該銀行不得不宣布破產。日本金融再生委員會決定對長期信用銀行暫時實行國有化管理,政府為此注入了7.87萬億日元的公共資金,並力圖通過營業讓渡、股票讓渡、合並等方式,盡早移交實現民營。2000年3月,美國瑞波伍德基金管理公司(Ripplewood)以1210億日元(當時約合10億美元)的價格從日本政府手中收購了長銀,將其改名為新生銀行。(5)實施寬松的金融政策,包括零利率和貨幣總量緩和政策。日本政府和央行實行零利率政策,加大貨幣投放量, 有利于民間銀行處理不良債權,並能夠有充足的資金盈利。(6)政府盡力幫助破產企業安排好善後事宜。政府協助債權銀行處置失去還貸能力的企業,往往通過重組的形式,促使債務企業獲得再生。對于徹底倒閉的企業政府往往也會收購部分債權, 或者幫助安排失業職工再就業。這些綜合措施為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通過日本政府的果斷政策和民間金融機構等企業的聯合努力,到2004年,日本政府已經基本解決了大型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城市銀行、大型信托銀行、長期信用銀行的不良債權比例從最高峰的2002年8.4%,即26.8萬億日元,降低到了2004年3月的5.2%即13.6萬日元。分散在各個地方的中小型銀行或信用金庫或組合等地區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增加的趨勢已經得到遏制,不良債權的比率也在降低。消除不良債權,對于疏通經濟關系渠道,重新理順銀行、企業和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些政策的效果為日本經濟擺脫困境,走出"失去的10 年"奠定了基礎。

  (二)郵政改革

  民營化改革是小泉經濟結構改革的核心,大力推進民營化就是將過去的一些公營經濟部門交還民間,民間能做的事情盡量交給民間,徹底改變公共金融機構的職能,發揮民間的作用與活力,擴大民間收益,改造特殊法人,削減特殊法人的財政和補助金,把市場競爭和民間經營管理方法引進醫療、護理、福利、教育等以往主要由公共部門承擔的領域。小泉執政以後,對日本公共經濟部門進行了相應改革,包括解散石油公團、道路公團,實現民營化等。但是,日本最大的公營部門郵政公社卻長期沒有根本觸及。不是小泉不想進行郵政改革,而是自民黨內阻力較大。2005年8月8日下午,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否決了小泉推行的"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致使小泉不得不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將他對郵政體系的改革訴諸于選民和輿論的支持,以便重新啟動郵政改革進程。

  那麼,小泉為什麼要執意進行郵政民營化改革?1871年日本開始郵政事業,2001年1月,由原來的郵政省、總務廳和自治省組建成總務省。由總務省郵政事業廳負責郵政事業。2003年4月1日,總務省郵政事業廳被撤銷,成立日本郵政公社國有機構,自負盈虧,職員屬于國家公務員。日本的郵政體系由公營體制的特殊法人"郵政公社"控制,在日本國內設有2.48萬個郵局等分支機構,資產達3.4萬億美元,擁有員工約28萬左右。業務主要包括一般郵遞業務、郵政儲蓄、簡易保險業務和郵政物流業務。郵政公社經營的領域任何民間企業都無權參與競爭,居于絕對的壟斷地位,弊端重生。其惡果包括︰(1)虧損嚴重。隨著現代通訊和互聯網的普及,郵政投遞業務量每年迅速減少,2006財政年度(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收寄投遞信函、包裹的郵政業務部門實際虧損將超過200億日元。每年巨額的虧損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雖然從2003年成立郵政公社以後自負盈虧,但是,政府對其免征法人稅。而且,如果不改革的話,虧損面還在進一步擴大,最終還將要由政府來承擔虧損。(2)郵政金融規模龐大而缺乏效率。截至2005年5月,日本郵政儲蓄余額高達214.1萬億日元,約為2004 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40%。由于公營郵政儲蓄的存在,日本普通民眾對民營銀行缺乏信任,更願意把錢存入郵局。在歷史上,郵政儲蓄對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過良好的作用,但由于長期的國家壟斷,機構日益膨脹,郵政貸款也出現了巨額呆壞賬,競爭力日益下降。(3)控制物流和保險業務,與民爭利。日本的郵政物流系統是日本陸路運輸的最大公營壟斷部門。2004年度,日本郵政系統承接的信函、包裹總數達250.4億件,而著名的民營物流企業"大和運輸"的相關業務量僅為 10.6億件。郵政公社的保險業務也十分龐大,由政府出資擔保,但業務缺乏效率,與民爭利。其資產規模相當于日本國內最大的四家民營人壽險保險公司資本的總和。(4)由于公營龐大的郵政體系,豢養出了以腐敗著稱的"郵政族",他們將郵政存款用于購買政府債券,政府債券籌得的資金投向國有特殊法人,而國有特殊法人大都效率低下,完全依靠政府財政的支持。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培養出了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加上郵政體系數量龐大的職員群體,具有某種特殊的共同利益,在國會中,他們也有自己的代理人。偏遠地區的郵局,甚至經常會出現郵政局長父子承襲的情況。

  2005年9月7日晚,日本政府召開經濟財政咨詢會議。大體確立了郵政民營化改革的基本方針,計劃在2007年將郵政公社轉換為股份公司。具體按照經營範圍來分,原日本郵政公社將被拆分為"窗口網絡會社""郵政事業會社""郵政儲蓄銀行""郵政保險會社"。但是,因為有"計算機系統來不及制作完成"的反對意見存在,政府只有設定專家組,針對新系統構建所需時間,年底之前得出結論之後,政府再做出最終的決策。2005年9月11日,小泉在眾議院選舉大勝以後,挾民意的支持利率,堅決推行郵政改革。他任命竹中平藏兼任郵政改革大臣,使郵政改革重新步入軌道,郵政改革法案先後獲得眾參兩院國會的批準。2007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郵政公社改革計劃正式啟動。按照計劃,日本的郵政公社系統在10年內首先被分成4家受政府控制的獨立業務公司,分別是郵政儲蓄銀行、郵政保險公司、負責櫃台接待服務的郵電局和負責郵件投遞的公司。2017年之前,這4家公司將被徹底私有化,並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日本的郵政改革計劃消除了原有郵政體系的低效和壟斷,有利于活躍整個日本經濟的市場競爭氛圍,健全市場主導的經濟機制,並將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銀行,促進日本銀行業的合理競爭。同時,此舉還將增加國家的稅收,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有利于提高郵政業務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從短期效益上來說,郵政改革在短時期內很難見到實際經濟效益,但它的象征意義卻是巨大的。這種改革的啟動象征著日本政府進行經濟結構改革的堅定決心,以民營化為手段,以追求效率、促進公平競爭,發揮市場活力為目標,極大地提高了遭遇10年經濟蕭條打擊的民眾信心,使他們對改革,對未來重新燃起希望。

  小泉的經濟改革在消除不良債權和郵政改革上獲得了公認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知人善任,具有堅定的意志和準確的判斷力。他在確定了改革大方向的情況下,果斷地重用對不良債權和郵政改革具有正確思路的學者竹中平藏,並毫不動地搖支持竹中的具體政策。小泉知人善任,信而不疑,是獲得經濟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輿論和自民黨內高層、在野黨反對竹中十分嚴重的形勢下,竹中每次向小泉匯報工作進展時,小泉都對他表示︰"只要你認為自己正確,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可以認為,這句話包含有三個方面的含義︰(1)我小泉自己不懂經濟,但是,我完全信任你的經濟政策;(2)雖然現在反對你的人很多,但你不要懼怕他們,一定要堅持改革大方向上的政策;(3)我全力支持你,你一定要挺住。2003年7月,民主黨甚至在參議院提出了對竹中的"問責案",想將因改革經濟暫時惡化的狀況歸罪于竹中,但因遭到參議院自民黨議員的多數反對而被否決。由此可見改革的阻力和風險。但是,由于小泉力挺竹中,曾先後任命他身兼四任大臣,使得竹中能夠以自己的權力和學識,具體地推進實際的改革政策。

  當然,小泉的經濟改革並非全部成功,在財政重建方面,小泉只是制止了國家公債規模繼續迅速大規模的擴張,並沒有真正解決日本政府的龐大債務負擔問題,使日本在財政上背上了沉重包袱,財政的調控能力受到嚴重制約。同時,在小泉改革以後,日本經濟雖然在改革的推動下走向復甦,但並沒有解決日本經濟的所有問題,日本經濟還存在著很大的脆弱性。

 

 四、金融危機沖擊與

  麻生內閣的對策

  就在日本經濟剛剛擺脫困境,正在逐步恢復和發展的進程中,2007年底,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此次危機主要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顯現。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春季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旗下的兩只基金倒閉。緊接著,美國出現股市暴跌,公司和金融機構資產大幅縮水,大型金融機構經營危機,甚至出現倒閉的情況。次貸危機演變成金融體系的危機,並席卷整個美國、歐盟和日本,出現了與美國金融危機類似的情況。日本經濟嚴重依賴美國等海外市場。美國消費疲軟,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市場則遭重創。美國經濟指標下挫,日本股市暴跌,甚至日本股市隨美國股市而波動。資金開始大量外流,影響不僅局限于虛擬經濟,實體經濟也再次陷入蕭條狀態。一般來說,在歐美等國經濟恢復活力以前,日本經濟很難有較大起色。

  而且,日本的情況尤其嚴重。一直持續攀升的國際石油價格,給日本的制造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很多行業利潤日趨減少、甚至虧損。2008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更是一路飆升,2008年7月11日,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上漲到每桶147.27美元歷史高點。糧食、鋼鐵等生活和生產資料價格也全面上漲。這種情況使日本經濟增長負擔迅速增加,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急劇提高,一些產品的價格不斷提高,原有的商品價格體系已經很難維系。幸好,由于整個世界經濟的蕭條,進入2008年11月份,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如果油價能在較長時間內大體維持在每桶50美元左右或以下,日本制造業的能源成本壓力將得到較大緩解。

  2008年9月24日執政的麻生內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和本國嚴重的經濟問題。麻生經濟政策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包括景氣對策、財政重建和結構改革。麻生認為,當前的重點和首要任務是恢復日本經濟的景氣狀態。在國會施政演講中麻生表示,需要用3年時間使日本經濟全面恢復,並完全治理好。麻生的經濟政策思路,在大方向上是正確的,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猛烈沖擊,麻生執政以後,日本經濟的各項指標持續下滑,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日本長期以來是一個低失業率的國家,戰後以來失業率長期維持在3%左右,但是從1997年爆發東亞金融危機以後,日本的失業率也有走高的趨勢。2008年9月的日本失業率為4%,出現惡化。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估計,金融危機將造成日本約24萬人失業,失業率上調0.4%,達到4.4%。日本國內制造業開始裁減非正式員工,特別是汽車業最顯著,主要的17家汽車廠商裁員超過8000人。機電行業的裁員也趨于顯著。2008年12月初,索尼公司在宣布裁員1千余人。類似的不良消息不斷出現。2008年9月和10月,日本全國破產企業每個月都超過了1400個。 11月,負債1000萬日元以上的破產企業達到1277個,比前一年同月增長了5.2%,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到11月底,2008年上市破產的公司已經達到30個,突破了戰後年度上市公司破產29家(2002年)的紀錄,即使不算12月份還將出現的破產公司,2008年已經成為戰後上市公司破產最多的一個年份。11月份,破產的公司負債總額同比增長了16.9%,負債總額達到5760.52萬日元的巨大規模。可見,全球金融危機,特別是美國市場的衰退,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日本的實體經濟。在經濟衰退的影響下,日本國民的生活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家庭減少了外出旅游和在外面吃飯的次數。還有的家庭厲行節約,用泡澡水洗衣服,盡量少開空調,節約用電等。日本電視台曾經播送過一個比較極端的節約例子,一個家庭浴缸的泡澡水2周才更換一次,平時每次使用時只是加熱一下,並不換水。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麻生首相于2008年10月30日公布了金額達到26.9萬億日元(2750 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方案包括幫助中小企業恢復信貸,降低高速公路稅,延長住宅貸款的減稅,延長證券市場優惠稅制3年,以現金返還方式對普通家庭進行補貼。同時國家還將增加對農民的補貼,並降低在職員工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

  麻生將本屆政府的經濟政策歸納為"生活對策",包括"使生活者安心生活""加強金融和經濟穩定""發揮地方潛力"三個重點領域,並將政策推進分為三個階段︰(1)當前景氣對策;(2)中期財政重建;(3)由中長期改革推動經濟增長。

  (1)"使生活者安心生活",包括在本年度內實施對國民進行總額為2萬億日元的補貼支出,每個四口之家可以得到約6萬日元(600美元)的補貼。同時,加強雇佣對策,以容易受到沖擊的非正式員工、中小企業和地方企業等為中心,對約60萬人規定了雇佣的下限,並要求經濟界提高工資。(2)"加強金融和經濟穩定",包括擴大政府資本對金融機構的介入,放寬對銀行自有資本比率規定的彈性,延長3年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轉讓和分紅10%的的稅率。政府將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的信用保證協會的緊急信用保證資金,由6萬億日元提高到20萬億日元,由政府系統給與的緊急金融融資從3萬億日元,提高到10萬億日元,以便加強嚴峻經濟形勢下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並與在野黨研究銀行等金融機構保有股票的活用問題。(3)"發揮地方潛力",包括降低高速公路的收費,在將道路特定財源轉化為一般財源的情況下,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將1萬億日元原屬于道路特定財源的資金,不再專用于並不急需的道路建設,而靈活用于地方建設。通過降低對住宅貸款的稅收和緩和房屋面積與佔地比率的規定促進住宅投資。

  麻生內閣以恢復景氣為核心的經濟對策體現了三方面的政策精神︰(1)以關注民生的方式來擴大內需,振興消費。(2)以緩和規制的方式來加強經濟運作的靈活性,增強經濟活力和市場活力。(3)以擴大減稅的範圍、金額和政府的金融支援,促進企業擺脫困境,增加企業發展的後勁。這些政策從中短期來看,將逐漸發揮作用。但是,由于經濟政策的落實需要時間,經濟效果的顯現也需要時間,估計到6個月以後才能看到這些政策對于刺激經濟景氣的明顯效果。當然,這些經濟對策並不是日本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全部,日本政府還正在醞釀第二次補充預算等。

  筆者以為,麻生內閣的經濟政策在方向和思路上是正確的。但是,日本是一個在經濟上依賴世界經濟,在心理上比較容易受美國影響的國家。因此,在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狀況沒有根本好轉以前,日本自身的經濟發展很難出現較大的起色。特別是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發達成熟的經濟大國,人民普遍比較富裕,並長期處于高消費的狀態,消費增長處于一個比較恆常的狀態,消費彈性需求已經極其有限。同時,麻生內閣的經濟政策也並非無懈可擊。例如,在補助金的政策上,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像撒胡椒面一樣分發到每個國民的手里以便刺激消費的手段,未必是刺激經濟恢復最有效的手段。這種沒有重點突破,漫天撒錢的方法民眾在心里上雖然很喜歡,但由于平均到每個人的手里只有1.6萬日元(約合1000多元人民幣),這對收入和消費較高的日本人來說簡直有些微不足道,並沒有增加他們的富裕程度,有些人得到補助以後也未必就馬上用于消費。實際是浪費了有限的財政資金,加重了財政的負擔,而沒有集中財力,制定重點突破的攻堅戰略。甚至,由于擴大了發行赤字國債的數量,可能會造成財政的加速惡化。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大規模地擴大內需,拉動經濟較快恢復並增長並不容易。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各個階層又普遍要求較高的社會保障,這方面及其相關政策也會影響經濟的恢復和快速發展。同時,日本的人口從2005年已經出現負增長,並且,將長期延續。根據日本總務省2006年8月4日公布的動態數據,截至2006年3月31日,日本國內本國人口數量為1億2705萬5025人,比前一年度減少3505人。這是自1968年開展此項統計以來,日本人口數量首次呈現出現負增長。這種狀況也制約了日本經濟發展的後勁。

  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和長期經濟蕭條,是中國的前車之鑒,中國切不可重蹈日本的覆轍。同時,日本的經濟改革和刺激經濟的辦法,有很多可取之處值得我們參考。當我們能夠真正透徹地認識日本,我們也就認識了中國自己。那麼,針對我們自己的國情和存在的問題,借鑒的辦法和對策也就不難考慮了。作者︰周永生



一月的上海
     

2009,先從以下幾點做起︰

- 真不和諧了(不然早晚要被“和諧”!)
- 偽黑白(大濕和文化人?)
- 偽中幅(品味的象征?)
- 加水印在片子里(片子有點漫天飛)

一月在上海拍的一點東西,給大家匯報! 感謝Jzz的指引,俺鄉巴佬在大上海才沒迷路!!


1.


2.(讓我們再感受一次和諧吧!)


3.(馬路邊套瓷?)


4.


5.


6.


7.(這好像是Jzz拍過的同一個乞丐,沒敢正面拍!)


8.


9.(奧巴馬行嗎?- Yes, We Can!)


10.(不差錢?咋不肯花呢?這經濟能上去???)


11.


12.

-“我決定珍愛生活,遠離攝影”
(一朋友的blog)
chicago80

/文學城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梁祝/走在雨中/北京特科/陳寅恪: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紅色高棉大屠殺/被屠殺的中國人
  • 思乡曲/石階道/紅色高棉治下的華人/殉情才女/魏晉時代.../加美移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