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加州經濟/遇羅克被害39周年/ 林昭照片/不了解的真實中國史
發佈時間: 3/6/2009 2:51:43 AM 被閲覽數: 59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My Heart Like Violin

文学城
 

 

加州經濟是風暴?海嘯?還是雪崩?

 

2009-03-03
海雲

周六的早晨,把兒子送去施坦福校園里學網球,趁著空當,坐在咖啡館里吸點暖氣,拿起一張報紙,大標題就是“十個人當中有一人失業”!

 

加州失業率是自1983年以來的最高101%

 

環顧四周咖啡館里座無虛席,好像報紙上的字有點兒不真實。正在恍若夢中的時候,有朋友打電話來,告知誰誰被裁掉了。想起前一天下班時, 也有朋友來電說, 工資被砍了百分之十,我勸她別抱怨,百分之十不算多。我們公司表面上看沒裁到我也沒砍到我,可是,硬性規定每月關門一周,關門期間,你只能用你積累的假期,沒有假期怎麼辦? NO PAY! 當然,你可以向政府申請失業保險金,在職者申請失業金,想笑都笑不出來!算一算,一個月四周,一周關門沒工資,一年薪水少掉25% 該我抱怨才是吧?

 

不過,我已學會不再抱怨!因為,很多人都沒了工作,你再抱怨徒讓人說你不知足,是不是?! 雖然,現在一個人做兩個人的活兒,雖然干得多反而拿得少,雖然起早貪黑也不能確保你安全無憂,說不定哪天這危機的狂風巨浪就把你從搖晃的船上掃到海濤里。

 

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事實︰加州一月份失去79300 個工作機會,把全州的失業率推向自1983年以來的最高點︰10.1% 經濟學家預測︰失業率會繼續攀升,至今年底達到另一個高峰。

 

裁員的都是些什麼行業? 影音業超過兩萬人,銷售業超過一萬人,教育衛生也近一萬,服務性行業過四千。還有大量裁員的高科技, 即使是美國著名的大公司,一樣處于大裁員的“雪崩”之中!


加州州長阿諾說︰“經濟復甦的道路將會很漫長。”

我的一位美國同事寄給我一則小笑話︰

 The Economy  (經濟)                 

                

                Due to recent budget cuts and the cost of electricity,

gas and oil, as well as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 continued

decline of the economy,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has been

turned off.

            (由于預算對電費、煤氣和油的削減 ,加上現階段市場和經濟的滑坡,隧道那頭的燈光被關了。)   

                We apologize for the inconvenience. (我們對造成的不便表示抱歉。)


(注︰美國人通常把希望說成是“隧道那頭的燈光”即︰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這里的意思就是希望沒了。)

 

 

 

今天是遇羅克被害39周年(圖文)


2009/03/05 




范學德。

一切的文字似乎都是多余,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遇羅克是中國的良心,他維系了人的尊嚴。

但是,1970年3月5日,北京工人體育場內,在10萬人面前,他被宣判:    “該犯罪大惡極,民憤極大,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隨后,遇羅克和19個犯人一道,被綁赴刑場,執行槍決。

歷史已經宣告:遇羅克無罪!

那些有罪的,歷史終究將宣告,誰也無法阻止,無論其力量如何強大。

遇羅克,你是中國的良心。

任何強力也無法令這良心泯滅。

2009.3.5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悼遇羅克



北島


我,站在這里
    代替另一個被殺害的人
    為了每當太陽升起
    讓沉重的影子象道路
    穿過整個國土
  
    悲哀的霧
    覆蓋著補丁般錯落的屋頂
    在房子與房子之間
    煙囪噴吐著灰燼般的人群
    溫暖從明亮的樹梢吹散
    逗留在貧困的煙頭上
    一只只疲倦的手中
    升起低沉的烏云
  
    以太陽的名義
    黑暗公開地掠奪
    沉默依然是東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畫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呵,我的土地
    你為什么不再歌唱
    難道連黃河纖夫的繩索
    也象崩斷的琴弦
    不再發出鳴響
    難道時間這面晦暗的鏡子
    也永遠背對著你
    只留下星星和浮云
  
    我尋找著你
    在一次次夢中
    一個個多霧的夜里或早晨
    我尋找春天和蘋果樹
    蜜蜂牽動的一縷縷微風
  
     我尋找海岸的潮汐
    浪峰上的陽光變成的鷗群
    我尋找砌在牆里的傳說
    你和我被遺忘的姓名
  
    如果鮮血會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頭上
    成熟的果實
    會留下我的顏色
  
    必須承認
    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
    我,戰栗了
    誰愿意做隕石
    或受難者冰冷的塑像
    看著不熄的青春之火
    在別人的手中傳遞
    即使鴿子落到肩上
    也感不到體溫和呼吸
    它們梳理一番羽毛
    又匆匆飛去
  
    我是人
    我需要愛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過每個寧靜的黃昏
    在搖籃的晃動中
    等待著兒子第一聲呼喚
    在草地和落葉上
    在每一道真摯的目光上
    我寫下生活的詩
    這普普通通的愿望
    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價
  
    一生中
    我多次撒謊
    卻始終誠實地遵守著
    一個兒時的諾言
    因此,那與孩子的心
    不能相容的世界
    再也沒有饒恕過我
  
    我,站在這里
    代替另一個被殺害的人
    沒有別的選擇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將會有另一個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風
    風上是閃爍的星群
  
    也許有一天
    太陽變成了萎縮的花環
    垂放在
    每一個不朽的戰士
    森林般生長的墓碑前
    烏鴉,這夜的碎片
    紛紛揚揚
一個偉大的戰士,愿為這個事跡醉一次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再審判決書



  (79)中刑監字第1310號

  遇羅克,男,一九四二年生,漢族,北京市人,家庭出身資本家,本人成份學生,原系北京市人民機器廠徒工,住北京市朝陽區南三里屯東五樓十三號。1968年 1月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原中華人民解放軍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父遇崇基對原判不服多次申訴。

  經本院再審查明:原判以遇羅克犯反革命罪,判處死刑,從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上都是錯誤的,應予糾正,據此改判如下:

  一、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理委員會(70)刑字第30號判決書。

  二、宣告遇羅克無罪。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接到判決書的第二天起十天內,向本院提交上訴書及副本,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我為林昭拍了張照片


2009/03/05 


房文齋



  與林昭(1932-1968)君相識,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那顆罪惡的子彈,已讓美麗的生命化為塵土。不過,關于林昭輝耀夜空流星般的坎崎人生,關于她驚醒世人的慘烈冤死,至今依然縈回心中,揮之難去。

  本人與林昭有過一段近距離接觸,卻始終噤若寒蟬,從沒敢寫下一言半語。年近八秩,再不會有22載錦繡年華,“奉獻”給苦役鞭笞。頭腦枯竭,心臟病疲,更經不住再一次煉獄蒸煮。除了強迫自己遺忘,哪有別的選擇?

  年前從互聯網和報紙上接連讀到几篇回憶林昭的文章,喚醒了塵封的記憶,也給我注入了勇氣。我終于壯起膽子,用顫抖的枯手,寫下這篇殘缺不全的悼念文字。(圖片說明:房文齋為林昭(左)和甘粹拍攝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從北大來了個“林妹妹”

  1957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6班學習,當班上26名同學有6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時,我直接找黨支部書記于恩光個別談話,指責他們“率性胡來,傷害好人”,違背了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的精神,并憤怒地聲明:“自即日起,退出反右運動,堅決與黨支部划清界限!”殊不知,此時“引蛇出洞”的“陽謀”已在內部發布,只是普通黨團員尚被蒙在鼓里。

  時任人大新聞系黨總支書記的章某,住過窯洞,喝過延河水,覺悟自然了得。他決心超過法律系,做人民大學的反右英雄。法律系由于出了個全國聞名的右派學生林希翎,流毒廣布,右派比例也最高。章總支書記晝夜部署,東挂西連,一再增補,終于如愿以償當上“冠軍”。包庇右派就是右派!我赤膊上陣,自投羅網,順理成章榮登右榜。最終落得個“留校查看”的“寬大處分”。從此摧眉折腰,自咒懺悔,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1958年秋天,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忽然并入人大新聞系。據說,新聞事業乃是黨的喉舌,必須設立在最革命、最純潔無瑕的地方。有著“中央第二高級黨校”之譽的人民大學,正符合這樣的條件。北大新聞專業的并入,不僅使學生人數大大增加,右派分子的隊伍也更加壯大,其中就有個著名的女右派林昭。聽說此人不僅與北大頭號學生右派譚天榮齊名,而且堪與林希翎媲美。她說話簡潔犀利,詩文俱佳,曾是北大校刊《紅樓》的編委。鳴放時,她以《組織與良心》為題,作過一次激情洋溢的講演,反響十分強烈。當“鳴放”變成反右,她許久沉默。有一天,一個同學在大會上遭到圍攻,她忍無可忍,竟然跳上桌子,嚴詞反駁無限上綱、搞人身攻擊的積極分子。她的超常行動,驚呆了沖鋒陷陣的勇士。有人恐嚇地質問:“你是什么人,敢給右派分子辯護?”她凜然作答:“我是為真理辯護的人!”“你敢說出姓名嗎?”“有啥不敢的?本人是中文系學生,姓林名昭。雙木林,日旁刀下之口的昭!”如此不顧利害自蹈陷阱的“癲狂”舉動,一時間成了北大的特大新聞。更加令人驚異的是,右派帽子已經戴到頭上,她卻毫無懺悔之意,認為自己真理在手,無錯可認。

  聽到這位女性的“異端邪行”,我暗暗感嘆:原來,自動跳出來為右派辯護、自投羅網的傻瓜蛋,不止我一人。同病相憐,我對這位跟自己一樣引火燒身的林姑娘,充滿了好奇。

  機會終于來了。班上的同學到農村搞“社會主義教育”去了,右派自然不配作教育者,我跟甘粹、伍伯涵、江澤純、雷凡等被安排到系資料室幫忙,為正在編輯的《新聞大事記》搜集資料。去之前即聽說,大名鼎鼎的林昭也在其中。原來認為,她跟本人一樣,是個性格粗獷的李逵式人物。一見之下不由大感意外,站在面前的竟是一位身材瘦削,滿口吳儂軟語的弱女子。頭發濃密,兩只粗粗的短辮子垂在腦后。臉色蒼白,雙唇線條明晰,一雙大眼睛特別明亮,但目光并不專注,常常是倏忽一瞥,眉頭一蹙,然后輕嗽几聲,目光移向別處。后來聽說,她在北大“落網”前,曾有“林妹妹”的昵稱。追求她的不止一人。有人形容她“嫻靜似嬌花流水,行動似弱柳迎風,淚光點點,嬌喘噓噓……”也有人說她有肺病,因此偷偷稱她“病西施”。我十分納悶,如此瘦弱的身軀,哪來如許凜然無懼的膽量、語驚四座的雄辯言辭?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為當初一念差

  右派學生在資料室幫忙,主要是翻閱1949前的舊報紙合訂本。記得有《大公報》、《新聞日報》、《中央日報》等,上面刊登的有關新聞方面的資料,統統摘錄下來做成卡片備用。具體領導這項工作的是資料室副主任王前。此時的右派,人人希望早日摘掉帽子回到人民隊伍,自然是謹言慎行,積極賣力。王前對我等似乎也很滿意,不僅和顏悅色,而且噓寒問暖。課外活動時間,常常“攆”我們:“同學們,別悶在屋子里,出去活動活動。”自從“墮落”成另類,雖然蒙恩繼續留在學校學習,但做人的尊嚴早已蕩然無存,除了蔑視白眼,就是吆喝斥責。現在碰到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領導,大家心里滿懷感激。心想能永遠留在她的治下作個資料員,不再回去做“大學生”,實在是難得的造化。

  王前對惟一的女右派林昭,更是刮目相看,竟將她安排到自己的辦公室,兩人對桌而坐。我們當時都不解,反右已經快一年了,同是延安來的老革命,她與那位章總支書記,為何差別就這么大呢?

  有一天晚飯前,別的同類都出去“活動”了,我一個人靠在椅子上發呆。“吱呦”一聲門響,林昭翩然而至。不等我打招呼,她已經在對面的椅子上坐下了。端詳了我一陣子,用低低的探詢語氣問道,別人都出去玩,你一個人在想什么?是想老爹老媽,還是想念愛人孩子?我頹然答道:“自身尚且難保,哪兒顧得上父母妻孥!”她略顯吃驚地問道:“老兄為何如此悲觀?”我反問道:“怕是你們太樂觀吧?”她許久沒言語,然后掉轉話題說道,你是個很聰明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話,用不著我提醒。你干嘛犯糊涂呀?

  這話觸到了我的痛處。于是逕直告訴她,自己13歲當兒童團長,14歲正式參加革命,22歲就混上了區營級(后來稱科級)。處處一帆風順。無奈,心比天高,不知安分,不顧組織一再挽留,堅決要求“深造”,竟然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人大新聞系。錄取名單在《大眾日報》上一公布,同事驚詫,親友歡呼。自己也像范進中了舉人,差一點得了瘋癲之症。誰能料到,得意的時光不到一年,便“墮落”成千夫所指的異類。如果不考什么勞什子大學,留在機關當我的小干部,輪到下面鳴放時,“陽謀”已經昭然,我再傻也不會自投羅網。況且,我出身貧農,歷次運動都是積極分子,又被評過優秀工作者,“內定右派”的事,絕對輪不到自己頭上。正是可惡的大學,才使我名列另冊,沉入地獄。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失足成千古恨!

  林昭聽罷,長嘆一聲勸道: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你的處分輕,很快會摘掉帽子,千萬不可自暴自棄。我逕直反駁道:“我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莽李逵,不要說情急之下會說出無錯無罪之類離經叛道的話,就是低眉順眼做得不到家,一番努力也要化為烏有──摘帽子等到猴年馬月!”

  沉默一陣子,她說了自己的情況。她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曾是留英學生,歸國后一心想為鄉民謀福祉,便報名參加江蘇省縣長考試。結果以全省第一名的資格高中,被任命為吳縣縣長。可是,聖賢門徒不是爾虞我詐的政客們的對手,很快便銜恨而去。母親許憲民也是位向往民主自由的知識分子,1949年后作過蘇州市政協委員。她中學畢業后,父親堅持送她到美國讀書,她不但堅決不答應,而且與地下黨偷偷來往,以致與家庭反目,被親友疏遠。大軍一過江,她就參加了革命。先到蘇南新聞專科學校讀書,然后志得意滿地參加了土改。當時,一些蘇北干部到了蘇南便競相換老婆,她看不慣,罵他們是陳世美,因而挨過嚴厲的批評。無奈本性難移,反右之初,就鑽進了右派的隊伍。“你看,我不也是一個不識時務的莽李逵嗎?我的肺子有病,但我還要好好活下去,把花花世界都看個明白。”我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她摸過面前的卡片紙,拿起蘸水鋼筆,低頭寫下一首詩,順手遞給我。我一看是順治皇帝的一首出家詩: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王家?

  我抬頭問道:“莫非,你也后悔當初那一念之差?”“不,不穿上黃袍,怎能對貧苦的農民做那件大好事呢。”“沒去美國留學呢,也不后悔?”我追根問底。沒等她作出回答,別的同學回來了,她轉身離去。

  替朋友嚴守祕密

  資料室副主任王前,是一位略顯憂郁的女人。身材苗條,線條柔和。雖然人到中年,卻風韻不減當年。臉色雖然有些蒼白,卻細嫩得“吹彈得破”,加之衣衫得體,風度翩翩,誰見了也要多瞟上几眼。她是人大副校長聶真的妻子。聶真身材中等,臉色黝黑,態度和藹,作起報告來像拉家常。我們都納悶,年輕漂亮的王前,怎么能看上個年近六旬、有些婆婆媽媽的老頭子?后來才得知,她本是劉少奇的前妻。與劉少奇離婚后,才嫁給了內室空缺的聶真。

  大概是曾經離異的緣故,王前總給人一種柳眉顰蹙、百無聊賴的感覺。可能認為右派自身難保不會告密,王前經常跟林昭講一些心里的苦衷。此時,林昭跟單身漢甘粹正談著戀愛。甘粹多次向她打聽“新聞”。林昭嚴守自己的承諾,除了搖頭嘆氣,只有一句“一言難盡!”至于細節,絲毫不肯透露。甘粹覺得林昭對我印象不錯,讓我試試“挖點新聞”。我不識時務,竟然遵命不爽,偷偷地詢問林昭,結果可想而知。雖然碰了一個軟釘子,卻從心里敬佩她忠于友誼的誠信精神。

  右派有啥資格談戀愛

  人大新聞系最初招生有三個前提條件:黨團員,歷史清白,三年以上革命歷史。因此在資料室幫忙的右派,都是調干生,而且年齡偏大,有的已三十多歲,大都成了家,只有林昭與甘粹是單身。日久生情,不知什么時候,兩人談起了戀愛。為了不影響改造,開始極端祕密,連我這個好朋友也不知情。一個禮拜天,甘粹悄悄約我出去玩。當時的政治氣候,右派結伴外出,有臭味相投甚至密謀破壞的嫌疑。要想結伴,只能分頭行動,然后到約定地點會合。甘粹突然相邀,我仍然認為是為了避嫌。可是到了游人稀少的景山公園,發現他與林昭已經候在了大門里面高閣的后面。林昭并不扭捏,坦率地告訴我,他們在戀愛,約我出來,一來是相信我,二來認為我的攝影課學得有點樣子,想請我給他們拍几張紀念照。我慨然從命,用學校發給實習的蘇聯相機,給他們認真拍了几張。然后轉到北海公園南門外的團城又拍了几張。分手時,甘粹一再叮囑,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我自然是守口如瓶。

  不幸,他們談戀愛的事,很快就被上面知道了,并傳下話來:立即停止非法活動,集中精力改造,不然后果自負!這反倒激怒了林昭,從此不僅公開與甘粹接觸,而且“頂風而上”,公然在黨總支門前,親密地攜手漫步。不用說,更加嚴厲的警告隨之降臨。林昭更加憤怒,索性拉上甘粹,徑直到總支辦公室,要求開介紹信登記結婚。總支書記章某一陣冷笑:“右派有什么資格結婚?異想天開!”“我們有公民權,為什么不能結婚?”林昭理直氣壯地質問。章某凜然作答:“你認為給你們公民權,就是公民嗎?別忘了,右派是資產階級反動派!”

  “反扑”如此猖狂,付出的代價自然是無比慘烈。甘粹立即被發配到新疆農建三師勞改農場,等于判了無期徒刑,年逾半百方才被赦回,差一點將小命扔在大沙漠里喂了野狼。對學生右派下如此狠手,在人民大學也是絕無僅有。林昭則因肺結核日漸嚴重,被攆回蘇州老家“治病”。

  十年浩劫期間,她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捕,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由于不肯認罪,有期變無期,最后被祕密處死。司法人員去她家索要五分錢“子彈費”,家人才知道親人已經遇害,但不告訴尸體扔在哪里。林昭的冤案平反后,親友同學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在蘇州郊外為她建墓立碑。我打聽墓地在哪里,打算去祭吊。聽說墓中并沒有她的骨灰,只有她的一綹頭發和她生前用過的一枝鋼筆。既然找不到林昭的長眠地,我打消了親去祭奠的念頭。

  十年前,攝影家胡杰自費拍成一部短片《尋找林昭的靈魂》。我有幸得到了這張影碟的拷貝。在林昭的遺像中,有一張在北京景山公園高閣下與甘粹的合影。那正是50年前鄙人的作品。是甘粹從地獄回到人間后,特地寫信向我索去的。照片上,林昭穿著一件素花旗袍,挽著甘粹的手臂,兩個26歲的年輕人,臉上都綻露著天使般的微笑……

 

不可思議:99%的中國人

不了解的真實中國歷史


2009/03/05 



1.秦始皇滅了六國,但并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
評價:大概是秦始皇在阿房宮那邊的工作太忙,把這事給忘了吧。
2.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是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他權傾朝野的時代歷經西魏、北周兩朝,這期間他一共殺了3個皇帝。
評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3.唐朝最強盛的“開元之治”時期,全國有戶820萬,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開皇之治”時期,全國就有戶890萬。終唐一世,各項經濟指標都沒有恢復到隋朝水平。(《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
評價:原來唐朝這么差。
4.被“主流”專家們詬病為“軍事軟弱”的宋朝,對外戰爭(交戰規模萬人以上,不包括統一戰爭和國內戰爭)的勝率超過了70%﹔而被認為是軍事最強盛的唐朝卻在對外戰爭中勝少負多。(本人花了8個月時間,看過《新唐書》《舊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西夏書事》《續資治通鑑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續資治通鑑》《宋會要輯稿》等書統計出來的,時間較緊,或有錯漏,但>70%是沒問題的。)
評價:原來我們以前學到的歷史都是騙人的。
PS:由于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產馬地盡在蠻族之手,導致宋朝從始至終只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蠻族鐵騎的沖擊,所以宋朝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倘若一段時期宋朝對外勝率低于60%,那基本就意味著亡國了。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戰負重是32公斤,訓練負重還要高于這個數值﹔現在美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訓練負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人類在退化?(身體方面)
6.中國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間(1078-1085),城市化率達到驚人的30%以上﹔在所謂“康乾盛世”時代,這一比例也不過9%﹔新中國在21世紀初才重新達到這一數值。(《元丰九域志》《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等)
評價:原來歷史并不總是進步的。
7.同樣是元丰年間,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15萬噸﹔工業革命后的英國在1788年鋼鐵產量才達到7.6萬噸。
評價:原來宋朝并不跟我們想象的那樣差。
8.整個北宋時期,中國一直在擴張領土,直到“靖康之變”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輯稿》等)
評價:看來我們真的誤會宋朝了。
9.秦檜所創的“宋體字”是整個南宋時期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盡管南宋大多數時間都將秦檜作為反面典型。
評價:看來宋朝時期的中國人還是挺理性的。
10.整個南宋時期,中國一直沒有定都,臨安府的級別不過是“行在”(陪都)。
評價:但最后跟定都沒啥區別了。
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統治者不愿收復故土,而是因為民間反對的聲音太大。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間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擔心收復故土后宋廷會增加江南地區的稅收來扶植已被女真人嚴重破壞的收復區。
評價:其實,人類就是這樣的自私。
12.南宋時期,熟練雇工的工資高于知府工資。(宋朝知府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貫以上,至少相當于今天的15萬元人民幣)
評價:貌似現在只有歐美發達國家才這樣。
13.中國南宋時期最先進的織布機有1800多個活動構件,其中有的技朮是現代化織布機也無法達到的。
評價:宋代中國人的創造力真不是蓋的。
14.南宋中后期,中國(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經濟總量卻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經濟總量占全球比例卻僅為4%。
評價:只能說那時的中國更像中國。
15.在1233年宋蒙聯軍攻打蔡州的時候,南宋名將孟珙救了蒙古將領張柔一命。4年后,張柔的兒子張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戰滅亡南宋的就是這位張弘范。(《宋史》《元史》等)
評價:這讓我想起了農夫與蛇的故事。
16.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多年后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數學九章》等)
評價:原來我們祖先什么都有,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17.蒙古帝國軍隊在13世紀的征戰中共屠殺了2億人,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項吉尼斯紀錄,其中,僅中國境內就有6000萬人死于蒙軍屠殺﹔與之相比,納粹屠殺的600萬猶太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多桑蒙古史》《宋史》《金史》等)
評價:原來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趕快醒醒吧!
18.明朝在永樂年間與越南發生了一場戰爭。此戰明朝軍隊號稱80萬,而越南軍隊更是號稱700萬,實際上雙方軍隊總數加起來也不過30萬,這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場戰爭。[注:那時越南還是中國領土](《明實錄》等)
評價:幸虧朝鮮、越南都脫離中國獨立了,要不然我們今天得跟棒子一個德行。
19.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噸位最大的寶船排水量約為7500噸。
評價:排水量都接近航母標准了,比較恐怖。
20.笢弊盪妢奻峔珨珨跺硐珨跺橾腔銘著堤珋婓隴陳ㄛ坻憩岆隴苠跁紾硝樻﹝
評價:確實是皇帝中的異類。
21.中國最早提出計划生育理論的不是馬寅初,而是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的內閣首輔申行時,而最早實施計划生育的時候卻是在更早的宋朝。
評價:其實,理論都是馬后炮。
22.明朝的萬歷皇帝曾連續28年不上朝,創造了中國皇帝的紀錄。但是,這期間中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均獲得全勝。
評價:所謂“明亡于萬歷”,原來如此。
23.自1572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這70多年的時間里,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1/3涌入中國,共計約3.53億兩(保守估計,目前重新估計約為5億兩)。并且全球2/3的貿易與中國有關。
評價:資本主義萌芽?這簡直是一只腳邁入資本主義了。
24.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奪的白銀几乎都通過貿易的形式最終流入了中國。
評價:敢情是中國間接掠奪了美洲人民。
25.中國在明朝中后期曾經研究過坦克。(《武備志》等)
評價:這個比較雷。
26.1644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駐守北京的20萬明軍全軍覆沒,這直接導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評價:人到底還是沒法勝天的。
27.被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個年號──崇禎,一共被朝鮮使用了265年。(《朝鮮李朝實錄》等)
評價:那時候棒子還是挺重義氣的。我也終于明白,進化論并不適用于棒子。
28.清朝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總計存書3457部,79070卷,禁毀6766部,93556卷。
評價:真不知道這是修書還是毀書。
29.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議會通過投票產生的結果,支持戰爭的一方僅獲得9票的優勢。
評價:歷史根本就是“上帝在投色子”,所謂歷史大勢基本純屬胡扯。
30.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有人在京城某倉庫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火器。這批火器是明朝末年制造的,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評價: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不過,這也只能問清朝皇帝了。
31.清朝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評價:這冤大頭,自作自受。活該!
32.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曾以12萬對陣2萬英法聯軍,結果陣亡3萬余,而對方僅陣亡4人,但病死的卻有几十人。
評價:嗯,這個……
本帖所列事實僅供參考,畢竟本人不是歷史專業。有几位同學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我在這里對各位表示感謝。
補充1.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后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做中國(宋)人”的愿望。與之類似的是,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朝鮮國王王顓也寫詩表達了類似的愿望。
評價:其實,金庸小說的歷史背景基本都是反的。當時蕭峰阻止遼軍南下,其實是救了他們。
補充2: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心史》等)
評價:進化論同樣不適用于鬼子。
補充3:南宋開禧二年(1206)中央財政收入達到8000萬貫錢,當時全國人口約7000萬。清朝到1900年代為8000萬兩,人口卻有4億。而南宋1貫錢購買力是清末一兩白銀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稅率低于清朝。
評價:當我們的“專家”在不遺余力地為“康乾盛世”大唱贊歌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有一個朝代正在默默地受著后人們無端的非議,而這個人民生活水平十几倍于“康乾盛世”的朝代卻正在人們盡情揮灑的刀筆之下“積貧積弱”著呢。
PS又PS:不少人懷疑中國史料的真實性。確實,很多史料都有不少錯誤,但如果通過對几種史料的對比分析,很多錯誤都是可以被糾正的。如果只看《明史》《清史稿》,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明朝有如人間地獄,清朝跟天堂似的﹔如果只看《元史》,南宋簡直弱得沒邊了。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從高到底排列如下:
東周(春秋+戰國)>漢朝>宋朝>明朝>元朝>唐朝>清朝(個人意見)

辣椒城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寒山寺《楓橋夜泊》詩碑千年詛咒之謎/超過人類想象的蒙古大屠殺/蓝色天际
  • 老照片: 1987,台灣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蘇聯解體的重要外因──中蘇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