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來他對武則天是注意研究的
小孟:“人一輩子誰知會碰上什么事,很難預料。我看書里面還講到,宋朝有了刻版印刷,對出《資治通鑑》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自從宋朝有了刻版印刷,出書可方便多了。以前的書都是靠手抄。要是沒有刻版印刷,這書出得來出不來,我看還是大有問題的。看來,成一件事,要八方努力﹔而壞一件事,只要一方拆台就夠了,建設可比破壞難得多噢。”
這天,毛澤東談鋒甚健,面無倦色,談得興致勃勃。小孟聽得非常認真,她覺得自己增長了很多歷史知識,真是大有收獲。她看到毛澤東愿意談,也就不斷地提出自己想到的問題。她又提出了關于武則天的問題。
“武則天,一個女人當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可真是不簡單啊!”
對于武則天,毛澤東以前談過許多,看來,他對這個人物是注意研究的。
“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上,人們連想都不敢想。我看過一些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朮。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談到這里,小孟記起了毛澤東曾給她講過一個關于武則天的故事:武則天當政時,一位大臣見她經常殺人,就向她提出建議說:“你這樣殺人,誰還敢當官呀?”武則天聽后不急不惱,只是讓那大臣晚上再來一次。當然,那大臣嚇得不知所措,天威莫測呀。當天晚上,武則天讓人在殿台上點了一把大火,黑暗中的飛蛾見火便紛紛扑來,結果飛來多少,就燒死多少,可還是不斷地有飛蛾扑來。武則天笑著對那大臣說:“這叫飛蛾扑火,自取滅亡,本性難移吧!”那大臣立刻明白了武則天的用意。看來,只要高官厚祿,要當官的人會源源不斷,哪里會殺得盡呢?
毛澤東還談過武則天立碑的事: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在她墓前的碑上刻字。有人說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其實,那是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還是由后人去評論。
談了武則天之后,小孟又轉了話題:為什么這么一部大書,寫政治軍事的那么多,寫經濟文化的那么少呢?
毛澤東:“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相砍書,可它比《資治通鑑》里寫戰爭少多了,沒有《資治通鑑》砍得有意思,《資治通鑑》是部大的‘相砍書’”。
小孟:“‘相砍書’,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戰爭吧?”
毛澤東:“《資治通鑑》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証法。例子多得很吶。它要幫助統治階級統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詩寫文章去統治?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說少了,光靠秀才,30年,300年也不行噢。”
小孟:“古人這么說,現代人也這么說,為什么秀才就不行呢?”
毛澤東:“因為這些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書坑儒,以為燒了書,殺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勞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傳下去,天下永遠姓秦。結果呢?結果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
談到這里,毛澤東哈哈大笑起來,他似乎笑得十分開心。然后,他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接著說:“可是沒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划策,幫助取天下,治國家。歷代的明君都有一些賢臣輔佐,他們都不能離開秀才啊!”
(作者:郭金榮 本文摘自《走進毛澤東的最后歲月》,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千萬不要在中國做窮人
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員 干春松
一個社會總是會有窮人,有富人。在一個社會中,每一個人成為富人是不可能的,因為從理論上說,富人那多占的一部分總是從別人那里獲得的。我們國家曾經有一段時間,否定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通過競爭獲得收益,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的積極性被壓制,結果是几乎所有人都成為窮人。
或許是人的激情總是需要釋放的,所以,感情和獲利等沖動被壓制的社會中,只能以人與人之間的斗爭作為發泄的途徑。政治迫害似乎總與專制相伴隨。
現在我們經常在思考鄧小平對于中國社會的貢獻,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使中國人恢復了理智。他的改革措施許多是開始正視人的基本需求,當然包括激發人的潛力,比如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這個政策當然沒什么錯,因為誰也沒能力讓所有人都富起來,所謂的共同富裕只能是理想,事實上,從一種理性的態度來說不可能共同富裕。即使在現在看上去很富裕的國家中,也有窮人、吃救濟的。
一個人窮,當然是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天生的,比如許多生在非洲的人,因為環境極為惡劣,又沒有自然資源,所以受窮﹔有些是自愿的,如在美國街頭的流浪者中,有一些人是自愿選擇成為“流浪者”的。國外還有一些環境保護組織或群落,自愿過一種清貧的生活等等。
這些問題很復雜,我也說不清,這里主要是想發一些感慨,主要是中國的窮人。
中國的窮人產生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說環境和資源的問題,但有很多人窮則是政策性的。
比如說戶籍制度,因為中國現有的戶籍制度規定了城市居民和農村人口的差別,這樣就導致了有些人生下來變成城市戶口,有些人則是農村戶口。這樣人生下來便是機會不平等。中國的城市居民享受有一些工作和教育、衛生等方面的福利,雖然這些福利曾下降的趨勢,但是農村人口,就不行。
這種制度看上去似乎是為了管理的方便,但是實質上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合法的剝奪。當我們在以嘲笑或鄙視的眼光看待那些“民工”的時候,無意中是以既得利益的眼光來漠視那些被剝奪的人的權利。
當然這背后關鍵是一個社會保障機制的問題,中國的農村人口基本上沒有醫療的保障,所以有一個統計說,有大約90%的人是死在自己家里。這個數字的正確性有待確認,但是許多人看不起病,而最終放棄治療的例子很多的。
中國的醫療改革已經被証明是錯誤的,現在醫生的醫德被廣泛的質疑,這里面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醫院的定位,如果醫院的利潤問題變成重點,如果醫院對于一些非保障范圍人的人的治療的最終支付問題沒解決,那么,醫院就會把越來越多的人拒之門外。
還有就是教育的機會的問題,中國的教育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城市比農村強,而發達地區比落后地區強。我是十分懷疑中國義務教育的真實性的,要不徐本禹這樣的人就不會成為英雄。最令人不解的是,教育管理部門并沒有真正從教育普及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是片面鼓勵重點學校的政策。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地方居然以辦學條件不具備為名,取締那些民工學校。這似乎以北京為甚,不是考慮民工子弟的基本入學要求,而是從城市管理出發漠視人的基本權利,這樣的措施,很難能讓老百姓感受到這個政府的真正服務對象。
中國的改革正在創造著世界的奇跡,許多人已經在勾畫“大國崛起”的藍圖,但是,我卻覺得一個有責任的國家,一個有責任的政府,首先要關心的是窮人的問題。這些年我們的改革,比如醫療、住房、教育,基本上沒有太多考慮窮人的問題,許多政策是將窮人置于無人理睬的地步。而整個社會對財富的宣傳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方面的要消滅貧窮,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暫時不能消滅貧窮的時候,對窮人持有什么樣的態度,政府在致力發展經濟的時候,是否對窮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做出適當的安排。
消除貧窮,消除制度性的貧窮應該是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