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经典情歌选/集體冷漠症成中國社會癌細胞/黨政機關4大公害
發佈時間: 3/30/2009 4:01:38 PM 被閲覽數: 15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经典情歌选/秦天行
     


   
 
 

 

“集體冷漠症”成中國社會“癌細胞”


2009/03/30 


半月談 

 福建省羅源縣委、縣政府不久前對乘坐政府公車撞死撞傷群眾后“見死不救”的3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予以免職。類似羅源干部“見死不救”事件近年來屢見不鮮,這折射出“集體冷漠”社會病的深度擴散。任由“集體冷漠症”病變擴散而不加以制止,后果堪憂。

  事故、死亡面前冷血的“几分鐘”

  據羅源縣委、縣政府“3﹒3”交通事故調查小組介紹,2009年3月3日12時38分左右,在104國道羅源縣松山五里橋頭路段,該縣政府辦的一輛面包車因車速過快,撞上一輛電動車,造成兩名群眾1死1傷。事發后,車上下來的3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和其他3名政府工作人員,除打電話報警外,沒有一人向傷亡群眾提供別的任何救助,徑直離開了現場。死者為羅源縣本地人,受傷的羅小鳳來自湖南新寧縣,她和丈夫二人在羅源縣城打工多年。

  今年29歲的羅小鳳事后在醫院向半月談記者痛苦地回憶:當時,她被疾馳而來的面包車撞飛到十米開外,希望有人能伸手來扶一把,但車上下來的人和大量圍觀者無一人伸出援手。她說:“這不是‘學雷鋒’的季節嗎?為什么人們都‘見死不救’,那么冷漠!”

  事故發生几分鐘后,緊急趕來的羅源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民警扶起了羅小鳳。然而在事發當場,當受傷的羅小鳳在冰冷潮濕的地上向已經被撞身亡、一動不動的同事爬去時,短短的十几米、几分鐘,時空距離在人們的“集體冷漠”中顯得如此漫長!

  “集體冷漠症”:“缺公德”社會之癌

  福建省公安廳三級警監、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副會長李建生說,羅源干部“見死不救”和圍觀者的袖手旁觀是典型的社會“集體冷漠症”的表現,而類似的“集體冷漠症”近年來屢見不鮮,并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這是傷害社會肌體的一種“癌細胞”,如任由其病變擴散而不加以制止,后果堪憂。

  導致“集體冷漠症”社會病的原因復雜。廈門大學教授陳培愛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受社會上逐漸增多的道德失范和不良思潮影響,一些人明哲保身,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沒有好處的事一概不做,金錢至上觀念流行,道德滑坡嚴重。此外,“責任分散效應”在起作用。在許多人在場的情況下,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可以由眾人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旁觀者容易產生“我不去救,讓別人去救”的心理,從而加劇了“集體冷漠”。

  李建生認為,見義勇為在當前社會思想觀念中依然薄弱,社會成員集體“缺公德”,也是助長“集體冷漠症”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福建省已開展15年的見義勇為工作來看,盡管這項工作發展很快,見義勇為表彰獎勵的力度逐步加大,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見義勇為者不但不能得到他人肯定,個人損失也難以得到應有的補償,使英雄流血又流淚。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已知因見義勇為而犧牲的有117人,僅有1/3的犧牲者被追認為烈士。多數犧牲者因無法被追認為烈士,其家屬與子女不能享受到烈士家屬的待遇和補助,生活陷入困難。

  根治“集體冷漠症”需要有效的公民教育

  公車肇事、干部徑直離去,這顯然已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見死不救”。有關人士指出,應加大特殊職業人員,如黨、政、軍、警和其他公職人員“見死不救”行為的行政查處力度。公職人員的行為往往主導著社會風氣,如果他們能率先伸出援手,就能感染與帶動其他人救助弱者,最終打破“集體冷漠”的僵局。

  防止“集體冷漠症”的社會病進一步擴散惡化,一個底線是讓見義勇為的英雄不再流血又流淚。李建生建議,在制度設計方面,首先,各地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完善修訂有關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的地方法律法規。《福建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已經出台實施11年了,該條例在對見義勇為犧牲、傷殘人員的撫恤問題上不盡完善。目前,福建省決定對該條例進行修訂,并提出三點原則性的修訂意見:將因見義勇為致殘而未能認定視同工傷的人員作為因戰因公傷殘的撫恤對象,享受國家撫恤待遇﹔對因見義勇為犧牲的無工作單位、不能享受工傷待遇又未能評為烈士的人員,比照因公犧牲人員待遇予以撫恤﹔對無工作單位、不能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的見義勇為人員統一納入優撫對象的醫療救助范圍。

  此外,采訪中許多干部群眾指出,要想根治“社會冷漠症”,必須開展有效的公民教育。陳培愛建議,當前應多種形式加強全民公德教育,宣傳和倡導以見義勇為等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風尚,使更多的人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挺身而出,并相互影響良性循環。(來建強)

 

盤點黨政機關4大“公”害:

闊衙門 過洋癮 嘴巴和屁股的腐敗


2009/03/30 


半月談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央層層禁令、道道緊箍,嚴令過緊日子,壓縮行政成本。然而,半月談記者最近調研發現,一些害上富貴病、奢華症的基層黨政機關仍然習慣于大手大腳揮霍公款,視財政“珍珠如土金如鐵”,公款出國旅游、公款吃喝、公車超標私用、超標興建辦公樓尤其突出,被群眾譏諷為四大“公”害。群眾呼吁,四大“公”害不除,行政浪費難止!

  嘴巴上的腐敗:在公眾監督下頻頻現丑

  林曉是江西省直機關下屬某事業單位的一名科員。今年春節前,單位領導通知小林去安排招待飯局,“找一家有特色的酒店,揀好的點。”小林按要求預訂了南昌市紅角洲芭蕉殿餐廳。368元一斤的澳洲大龍蝦,800多元一斤的象拔蚌……11個人一頓飯下來,整整花去了5700元。

  3月13日晚,半月談記者在紅角洲一帶暗訪時發現,由于瀕臨贛江,這里已經成了高檔餐飲一條街,一棟棟別墅酒店一字排開,入夜燈火輝煌,馬路兩邊挂著“贛M”牌照的省直單位車輛比比皆是。

  在河南鄭州,一家專門經營燕鮑翅的高檔酒樓今春又開新店。一名韓姓業務員告訴記者,不算酒水,每人的用餐標准至少是三四百元,一桌菜一般都要三五千元,她手機里的客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黨政官員占有不小比重,“我們店生意一直很火,沒感到經濟危機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地方政府紛紛表態,公務消費要“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是,“由奢入儉難”,一些地方和部門多年來養成了奢侈享受的習慣,讓其一下子“減肥瘦身”難度極大。

  今年1月21日,“某市審計局用公款接待的消費賬單”在網上被貼出后,浙江東陽市一位局級干部打抱不平:“現在哪個政府機關不是公款接待賬單一大沓?這是官場潛規則,只不過心照不宣罷了。”3月初,湖南瀏陽市廣電局副局長許征“奢侈消費明細表”被貼在網上后,當地有干部很是同情:“大吃大喝其實也很無奈、很累人,上級領導部門下來了,接不接待?”

﹛﹛潼舷窒窒酗﹜弊模啎滅葛啖擁擁酗鎮鎟拊晟ㄩ鼠遴勛瘓涴跺恀枙扂蠅嗣棒覃﹜珨眻婓蚰ㄛ筍岆軞极虴彆祥燴砑﹝笢弊衄諦勛溯腔換苀ㄛ呴覂汜魂阨腔枑詢ㄛ珨虳補窒橇腕勛勛瘓瘓羶妦繫ㄛ勤鼠遴勛瘓眒炾眕峈都﹝

  鄭州大學公共事業管理系主任胡揚認為,雖然各級人大每年都要審議各級財政預決算,但公共財政開支中有很大一塊預算外資金不在審議范圍,即使是預算內部分也是粗線條,具體科目根本無從監督。能否治本取決于敢不敢充分公開黨政機關財政開支,接受社會和人大代表監督。

  過洋癮的腐敗:借出國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實

  2008年11月26日,一個名為《我無意中撿到的某市公務員出國考察費用清單》的帖子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上。37份掃描文件,清晰地描述了浙江溫州和江西新余兩個政府工作人員出國考察培訓團,居然都是以旅游為主要項目。根據新余市考察團這份“美國、加拿大考察行程”安排,從2008年4月15日開始,考察團僅于4月24日在舊金山安排了半天公務活動,其余時間基本都在旅游景點內度過,包括“驅車前往拉斯維加斯”,“入住拉斯維加斯酒店后,可自費去欣賞拉斯維加斯的歌舞表演或到賭場小試身手”等。

  今年兩會前夕,有網站貼出《出國考察還是出國旅游?看看行程表就心中有數!》的視頻,游客徜徉于埃及金字塔、南非蔚藍海岸、迪拜帆船酒店,乘坐豪華郵輪觀看肚皮舞表演,擺出各種姿態留影。經廣東肇慶市紀委核實,視頻中的考察團是由肇慶市端州區區長譚日貴率領的,確為公款出國旅游。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門都將出國考察作為“干部待遇”發放,不同行政級別的領導,出國考察的機會也各不相同。歲末年初,“提醒”相應級別干部“完成出國指標”,就成為一些政府外事部門的“服務日程”。

  “尤其在各地政府實施‘陽光工資’以后,錢和物品是不能再發了,有的單位就把借考察之名開展公款旅游當成福利。”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監察局副局長杜黎明透露。台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提交提案:“目前有些官員公費出國考察已經變異為公款旅游、購物、安排子女留學,甚至是部分貪官斂財或外逃的途徑。”九三學社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疾呼:“狠剎變相出國考察歪風,理應成為政府廉政建設當務之急。”

  也有學者建議:剎住公款出國旅游風,并不需要每次都“進一步加強”,只要讓公眾擁有切實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就夠了。從考察費用的預算到考察費用的審計結果,從出國考察的報批、成行到成效,包括行程、人員、目的、花費等內容,均應公開。對公款私游者,只要達到最低立案標准,就應立案追究其刑事責任,而不是僅僅作為不正之風,以黨紀處分代替司法問責。

屁股下的腐敗:真打還是假打

  根據2007年中紀委、公安部、監察部、審計署對全國公車使用情況的調查統計,到2007年11月30日,我國公務車約為522萬輛。以一輛公務車一年全部費用(含司機工資福利費、車輛保養維修費、道路通行費、燃油費、折舊費等)約6萬~10萬元計算,全國每年公車開支在4000億元以上,成為政府行政成本的一個“大漏斗”。

  對于被稱為“屁股下的腐敗”的公車私用,一些地方也采取過種種預防和打擊措施,如節假日公車封存、在車身粘貼“公務用車”標志、設立舉報電話、派暗訪人員到高檔消費場所查車并曝光處罰等,但大多是轟轟烈烈開場,偃旗息鼓收兵。一些地方治理公車“私奔”表面上雷厲風行狠招迭出,實則“寬厚仁慈”。如東北某市為狠剎公車私用以及干部酒后駕車歪風,最近出台規定,嚴禁市直機關公務用車停放在洗浴、歌廳等娛樂場所門前,凡違規使用公車3次,立即在媒體上曝光。此舉甫一出台,便引來“倒彩”聲一片:“試問,公眾如何知道已經違規3次了?”“違規3次才曝光,呵呵,對自己的同志還真是像春天一樣溫暖啊。”

  其實,很多類似禁令都留下了明顯的“后門”。鄭州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一位司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差不多每人一部車,1/3用于公務,1/3領導私用,1/3司機私用,這已經是公開的祕密。最近,山西晉城市紀檢委曝光了在今年春節期間出入高檔消費娛樂場所的66輛公車的號牌,涉及稅務、銀行、衛生、煤運、煤炭、電力、保險及縣級人大、政府等單位,其中警車9輛,引發各界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財政廳廳長邴志剛指出,現在公務用車過多過濫,公一半私一半,“屁股下的腐敗”相當嚴重,政府須下決心改革公務用車制度。

  闊衙門的腐敗:“變臉豪衙”花樣翻新

  今年兩會前,中辦、國辦發出通知,要求自通知下發之日起到2010年底,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新建辦公樓,不准建設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這樣的通知來得很及時很必要。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經常會發生。據群眾反映,江蘇某縣投資上億元、于2006年啟動的“市民文化中心”工程,建著建著就“變臉”,最后成了縣政府豪華辦公大樓。

  按說,豪華辦公樓早已被當成是“擺在馬路上的腐敗”,有關情況被曝光后理應有相關方面介入調查并形成結論,但一番舉報調查后卻往往沒什么結果。記者近期調查發現,一些地方興建豪華辦公樓和高檔賓館時想方設法逃避監督和查處──

  以招商引資的名義。號稱辦公樓所在地是黃金商業地段,為了表達黨委政府發展當地經濟建設的決心,只能將辦公樓的土地拍賣后易地建房。几年后黨政機關所在地又成了黃金地段,下任官員還可以如法炮制。

  以經營城市的名義。將整個城市重新進行規划設計,這是好些新任領導都樂于做的事。黨政辦公大樓很容易被列入被拆遷范圍,拆了就得再建,上級不好否決,群眾也很難反對。

  以培訓中心的名義。如山西忻州安監局,雖然只10名職工,也建起豪華培訓中心大樓。

  以聯辦捐助的名義。既然政府出土地和政策,外地客商在興辦工廠的同時,也出錢幫忙蓋樓以示“答謝”,加上所在地各個部門擠一點,各垂直管理單位捐助一點,豪華辦公樓也能蓋起來。

  因此,千萬不能忽視一些地方違規修建樓堂館所的沖動和行動。半月談記者前不久在江西某鎮采訪時看到,100來人的鎮政府,新落成的辦公樓高達6層,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于人少房多,房間大量空置。鎮黨委書記和鎮長各占3間用房,外面是接待室,中間是辦公室,里間是配有洗手間的臥室,每間面積約30平方米,大大超過國家有關規定。

  記者最近在湖南某縣同樣發現,這個貧困縣有多個部門新建的辦公樓正處于收尾階段。在這個年財政收入不足8000萬元的省級貧困縣,縣財政局新建的一棟7層辦公大樓,建筑面積6920平方米,造價1400萬元。還有一棟生活服務樓待建。此外,該縣公安局、國稅局、檢察院等部門也都在新建辦公大院。(李興文 陳黎明 郭久輝)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易中天講先秦諸子/曾國藩爲何能打敗洪秀全?/真實的保爾柯察金
  • 红色摇滚/卡斯特羅對華僑的掠奪 /《人民日報》社前社長鄧拓自殺前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