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元霸權經歷几十年沉浮/郎鹹平:美國爲何隻救助金融行業 不救制造業
發佈時間: 4/8/2009 5:29:54 PM 被閲覽數: 15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小诗一首【春绿】,斯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美元霸權經歷几十年沉浮 國際貨幣戰爭從未停歇


2009/04/07 




  美元代替英鎊的霸主地位,走上歷史舞台,軍事以及經濟的擴張導致美元霸權地位由盛轉衰,20世紀90年代美元霸權地位重振,然而貨幣戰爭從未停止,2008年,一場最終危機全球的金融海嘯到來,美元再次衰敗,美元霸權如何演變?國際貨幣格局走向何方?

    貨幣戰爭(二):美元如何擊敗英鎊的?

  (主編:盧小波 記者:庄嚴 攝像:毛云李)

  繼續我們貨幣戰爭的報道。昨天我們給大家講述了英鎊取代黃金的歷程,也確定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但日不落帝國國勢漸衰,再加上一次次金融危機和戰爭的沖擊,英鎊的國際地位日益低落,誰會取代英鎊成為新的世界貨幣?這一個答案隨著二戰的進行而揭曉。

    美元代替英鎊的霸主地位,走上歷史舞台

  20世紀20年代初期,當歐洲還沒有從兩次世界大戰的傷痛中恢復過來的時候,美國的各大城市卻正在繁榮發展著,美國人花錢消費,他們參加舞會,購買汽車、收藏私釀烈酒,炒作股票,享受著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以來最鼎盛的繁華。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導師吳念魯:“二次大戰以后,美國基本上是一個獲利的國家,應該說發了戰爭財,不但是他本土沒有打,而且他可以提供軍火或者提供其他物資,從此也賺了很多錢。”

  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和格局,德國、意大利、日本遭到毀滅性打擊,英國、法國這些工業國也滿目瘡痍,相比之下,美國卻因戰爭受益,成為當時全球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丁一凡:“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當時生產總值的48%左右,就差不多一半左右都是美國的制造,然后貿易量占了大概全球貿易的三分之一,所以非常非常強大,就絕對的一枝獨秀。”

  1859年至1918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從不到20億美元上升到840美元,黃金儲備從占全球儲備總量的17%上升到59%,貿易量則從4%上升到39.2%,隨著貿易量的大幅增加,美元取代英鎊,成了當時使用量最大的國際貨幣,在那一時期,手握美元是一件時髦而且實惠的事,美國民眾享受著因此而來的奢華生活,總統羅斯福和財政大臣們,也正在為一項更強大的振興計划精心籌划著。

  獨立經濟學家向松祚:“那么羅斯福當時開始就勾畫二戰結束之后,整個國際貨幣體系會是怎么樣。”

  吳念魯:“羅斯福的新政,當時,一個是美國本身他經濟的實力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了,他想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經濟強國,資本大國資本強國,作為世界的一個所謂霸主,金融帝國,他本身有這個想法有這個愿望。”

  美國試圖憑借強大的勢力一舉取代英國充當世界霸主,而英國并未打算拱手相讓,雖然戰爭削弱了英國的經濟實力,但是當時,國際貿易有40%左右還是用英鎊結算,倫敦仍然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美元提出要成為世界貨幣的時候,唯一與之抗衡的是英鎊。

  向松祚:“為了爭奪在戰后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英國和美國他們之間是有很,很深刻的矛盾,兩個國家的政治家,兩個國家的學者都在刻意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金融的地位,提升自己貨幣的地位而努力,而且他們設計的各種方案也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的。”

  英美雙方拿出的方案針鋒相對,英國方案的起草者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提議要創建世界銀行,發行一種超主權的貨幣,這一理論使他成為經濟史上最杰出的經濟學家,但是在當時,凱恩斯的主張遭遇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經濟學家懷特提議,應該把美元確立為主要的世界貨幣。

  丁一凡:“凱恩斯提出這么一個方案,我們事后分析,當然也有保衛英國利益的企圖,因為他已經看到英國再想維持當年英鎊的這種霸權地位是不可能了,而且英國,因為打仗,因為黃金不斷的外流,他的黃金儲備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很大的貨幣的這種情況下,所以他先發制人的提出來一個說,那我們做一個統一的貨幣吧。”

  向松祚:“但是凱恩斯這個方案拿到羅斯福這里來的時候,羅斯福一口否決了,羅斯福認為,世界貨幣的方案并不符合我們美元的利益,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他把凱恩斯的方案就否定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在各種場合,宣講懷特方案對促進世界貿易的好處。

  富蘭克林•羅斯福:“這個偉大的國家將要擔當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他如此奪目,他會繼續復興、繼續繁榮。”

  羅斯福以充滿自信的聲音向世界各國,傳遞著一種霸氣和力量,1944年,美國挑頭在新罕布爾什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商討如何重建戰后國際貨幣體系。爭論的雙方仍然是美國和英國。

  吳念魯:“美國當時他處在這么一個強勢,他想作為世界的一個所謂霸主,英國,他作為老牌帝國主義,他不愿意一下子就放棄自己的,他既得利益和權益。”

  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在美國政府的主導下,與會各國選擇了懷特方案,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美元和黃金挂鉤,一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其他的貨幣再與美元形成固定的匯率。至此,美元初步確立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貨幣的力量它不是偶然的,不是几個人或者几個金融家、几個銀行家、几個政治家,他刻意在那兒操縱,甚至說搞一個陰謀它就會使得一個貨幣成為一個霸主,它不是這樣的,政治家、金融家、企業家在這個里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是,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他要起來,你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起來以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的貨幣就會成為偉大的貨幣,一個大國貨幣。”

  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美國雖然取代英鎊成了最主要的世界貨幣,但是英鎊仍然有在部分地區使用的權利,此后的數年間,英鎊和英鎊區仍然是美元霸權的最大障礙。1946年,英國戰后經濟困難,不得不尋求美國的援助,這給了美國掃除障提供了機會。那一年,美國政府一次性借給了英國37.5億美元的貸款,但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包括英國必須承認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領導權,并恢復英鎊和美元的自由兌換。結果導致英鎊區各國紛紛提取存款兌換美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英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了10億美元,英國因此元氣大傷,英鎊徹底失去了與美元抗衡的能力。

  丁一凡:“我覺得美元崛起后來成為一種世界的霸權貨幣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他一方面體現了美國經濟在全球金融中間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美國確實應該說,美國而言,確確實實它涉及了貨幣,是想把它的貨幣做成一個霸權貨幣。”

  20世紀四十年代,隨著美元霸權的確立,美國對外擴張的大幕徐徐拉開。1947年,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開始實施他的新計划,通過向戰后各國提供貸款和援助,試圖掌控全球經濟命脈。

  吳念魯:“歐洲來講的,他推出馬歇爾計划,在亞洲,亞洲來講的話,美國也是扶持日本,所謂叫恢復經濟,這一系列的動作我覺得跟美國全球的一個戰略上的一個霸權分不開。”

  美元成了美國實施擴張計划最強有力的武器。1947年至1949年,僅接受馬歇爾計划和歐洲合作組織的十几個西歐國家,對美國的借貸就高達16 億美元,這些國家需要大量的美元來填補財政赤字,而又得不到充足的美元,造成了當時普遍的美元荒,這種巔峰狀態持續了整整十年,在這期間,美國保持著頭號世界強國的地位,美元是那時唯一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世界貨幣開始進入美元世紀。

    軍事以及經濟擴張,導致美元霸權地位由盛轉衰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歷時10多年的越南戰爭中,美國投入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和50萬軍隊。在這被稱為混亂的十年中,年輕人被一撥撥的送去前線參戰,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在反復計算,借給政府打仗的錢能回收多少,而后來,為了應付巨額的海外軍費開支,美國政府開始巨額向各個國家借款。

  丁一凡:“美國卷入戰爭,然后美國的開支,尤其是這種戰爭式的開支,沒有什么收益的開支,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美國就借別人的錢來做這些事。”

  向松祚:“越南戰爭,美元貨幣非常的擴張,貨幣政策極度的擴張濫發貨幣,濫發貨幣使得歐洲積累了大量的美元鈔票。”

  大量的國外借貸,使得美國從戰后最富足的債權國,變成了最大的債務國,當時財政赤字累計高達1500億美元。隨著美國債務越來越大,借錢給美國的西歐國家開始惴惴不安,他們希望把借給美國的美元換成更保險一些的黃金。

  吳念魯:“戴高樂覺得,美元貶值了,我不愿意保留這么多美元,我要給你換黃金,因此戴高樂几次向美國發起挑戰。”

  向松祚:“我們知道當年的法國的總統戴高樂是非常強硬的,威脅說,我們用軍艦,我們要運一堆鈔票到你美國來,運到紐約去,把美元貨幣換成黃金。”

  一開始,對于戴高樂的威脅,美國總統尼克松并沒有感到緊張,但是很快,西歐國家集體開始了兌換行動,尼克松總統坐不住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尼克松突然很驚訝的發現,現在我們的黃金儲量已經不能滿足其他國家兌換的要求了。”

  吳念魯:“美國的黃金大量的外流,本來美國的黃金當時占整個的世界,我估計大概是70%,后來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少到后來以后他就不足以來支持他的籌碼了。”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不得不正視已經到來的危機,他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丁一凡:“美國總統尼克松就決定,切斷美元與黃金的這種聯系,也就是說美國不再承諾把所有美元都可以按一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的價格來換成黃金,先是終止了兌換,背棄了承諾。”

  尼克松政府的決定,宣告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也把美元推上加速衰退的道路。

  吳念魯:“我記得是71年12月份,第一次貶值,從一盎司黃金是30個美元貶到38個美元,后來到73年底,73年2月份又貶一次,就從38個美元一盎司黃金貶到42.22元。”

  丁一凡:“當時控制不住,就大幅度的那種,人家拼命的拋售美元所以使它的貶值,很快几次大的貶值,連續几年。”

  對于如何控制局面,尼克松政府手無足策。

  張明:“那次給美國帶來的影響就是美國經濟陷入了滯脹,整個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可以說是美國失去了10年,當時一方面就說美國他本身的經濟,經濟周期還是走下坡路,經濟開始停滯,另外一方面,隨著其他國家對美元不信任,拋棄了美元出現了美元危機,那么就導致全球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所以說經濟就出現了低增長高通脹的這樣一種惡性的組合。”

  這種局面長時間困擾著美國政府,民眾也沒有想到,几年前他們曾為之驕傲的的美元荒,突然就演變成了美元災,并隨之發生了持續數年的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

  丁一凡:“所有的物價,每天每天你覺得都在漲,都是漲,他是10%几,20%這么漲,但是10%、20%的漲,基本上隔個兩三年,你如果不調整工資的話,那老百姓就受不了了,所以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就他老有不停的群眾示威游行。”

  1974年,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發生了10多次,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下滑到不足10%,國際競爭力持續下滑。大量的企業倒閉,失業人數激增了1500萬,民眾們入不敷出,不得不往襯衫里塞一些報紙來抵御風寒。

  肯尼斯•蘭德爾:“私人建筑物實際上停止了,磨坊和工廠也停業了,鐵路了停滯了,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業了。”

  丹尼爾•葉爾金:“大農場主停止向市場輸送牛肉,農民開始將他們的雞淹死。”

  20世紀70世年代,美元的貶值,帶來了美國經濟風雨飄搖的十年,也是美國國際地位持續下滑的十年,世界各國也未能避免由此帶來的沖擊波,數年間,美洲和歐洲國家經濟發展處于停滯狀態,并不得不為通脹帶來的高物價買單。

  張明:“戴高樂將軍在執政的時候,他當時就屢次對美元的霸權表示批評,就說你美國的財政赤字你建立在我們其他國家血汗的基礎上,后來馬上美國就有一位高官,好像是當時的副國務卿就站出來說,他說我們承認,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與美元貶值相關的問題是你們的問題,也就說他覺得自己站在一種道德的優勢上。”

  向松祚:“實際上當時歐洲政治家為什么有這個強烈的愿望要公開反對美元,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元霸權貨幣這個一股獨大的貨幣,對整個世界貨幣體系它是不穩定的,你必須要約束你的貨幣發行,少搞一點財政赤字,當然美國人不愿意這么干。”

  


  獨立經濟學家向松祚告訴記者,整個國力最強盛的時候,所以美元又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貨幣,從它的崛起到它的衰落,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起來以后,它的貨幣一定會是一個偉大的貨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稱,貨幣可以說是一個經濟體的血液,就是說各個國家的貨幣能在全球貨幣的體系中居于一種什么地位那么就與這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漲落有關系,而且他反過來也能推動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可以看到各國都在爭奪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權,這又形成了一個貨幣領域的政治,當然當這種貨幣的爭斗是以一種更加劇烈的方式爆發出來的時候,那么這就是以戰爭的形式來爆發出來。

  


  吳念魯認為,總的趨勢美國不可能永遠作為世界貨幣霸權地位,那么遲早這個要被所謂我們叫多元化貨幣所取代,或者非主權國的貨幣所取代。

    美元霸權地位重振,貨幣戰爭從未停止

  1974年的秋天,危機中的美國經濟搖搖欲墜,數以百萬計的失業者,在寒風中排隊領取救助的面包,他們的國務卿基辛格,此時正在沙特出訪,尋找重振美國的機會,基辛格和沙特王子的那次會談,后來被証明是挽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權。

  張明:“當時美元面臨很大的貶值的壓力時,美國和沙特達成了這樣一個交易,就說沙特當時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和其他的同盟國一些同意,將美元作為唯一的一種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從而能夠提升美元的地位,美國承諾什么呢?美國承諾對這些國家提供安全保護。”

  丁一凡:“石油是全球期貨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一種商品,所以,而這個最大的商品只用美元交易,所以決定各個國家,要進口這個東西,你就要儲備美元,因為你只有有美元你才能購買這個東西,所以因此,美元的需求量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非常大,然后這樣就某種程度上奠定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基辛格的策略,解了美國的燃眉之急,但是美元真正重新走上強盛之路,卻是在十几年后的20世紀90年代。

  張明:“支撐美元重新走強的根本是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在1990年代有一個突飛猛進的上升,那么這主要歸功于我們IT技朮的繁榮。”

  1990年以來,美國的IT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技朮力量遠遠超過當時的歐洲和日本,勞動生產率也進入了突飛猛進的上升期。

  張明:“在那個階段,克林頓政府在若干屆美國政府里面算一個異類,他當時,他也控制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所以在,比如說在1997年在1998 年間,美國破天荒的實現一年的財政贏余,因為財政赤字的縮小也是推動美元走強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說這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元在1990年代中后期甚至在2000年這個年代一個前半期的一個走強。”

  1991至2001年的十年間,美國進入了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期,年均增長率為3.4%,遠高于日本的1.1%和歐盟的2.0%,通脹率降低至3%以下,實現了低通脹下的穩定增長。1991年起,美國重新奪回世界商品第一大出口國的交椅,到2001年,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增加至 32.5%,重新回到全球經濟強國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整個國力最強盛的時候,所以美元又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貨幣,從它的崛起到它的衰落,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起來以后,它的貨幣一定會是一個偉大的貨幣。”

  不過,美元的這把頭號交椅做的并不安穩,隨著美國經濟的重新走強,歐盟各國的經濟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歐元從無到有,迅速成長起來,在1999年啟動數日,兌美元匯率就上升至1歐元合1.18元的高位,到2004年,創下1歐元合1.36美元的新高,2006年,歐元兌美元匯率穩中有升,在國際舞台上迅速占據了第二大貨幣的地位,成為美元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吳念魯:“歐盟你看三億多人口,它的貿易它的經濟各方面那完全和美國可以平起平坐。”

  向松祚:“美國的政治家,美國的學者有很大一部分他們是不愿意歐元誕生的。”

  張明:“他是真正意識到歐元是一種威脅,是一種他從來沒有感受到過的威脅。”

  如果說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總統更多是把美元霸權看作了一個經濟強國的符號,那么顯然,經過几十年的沉浮,一個霸權貨幣所能帶來的好處,已經被此時美國的政治家們了然于胸。

  張明:“貨幣可以說是一個經濟體的血液,那么就是說各個國家的貨幣能夠在全球貨幣的體系中居于一種什么地位?那么就與這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漲落有關系,而且他反過來也能夠推動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在不同的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各國都在爭奪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權,這又形成了一個貨幣領域的政治,當然當這種貨幣的爭斗是以一種更加劇烈的方式爆發出來的時候,那么這就是以戰爭的形式來爆發出來。”

  對于歐元異軍突起的這個對手,美國的重視程度一開始就被提高到了戰略高度。

  丁一凡:“為什么美國會在2003年突然開始打伊拉克,就是當時薩達姆宣布,他當時就馬上要把伊拉克的石油計價貨幣轉換成歐元,所以說當時說美國出兵伊拉克可能有這個原因關系,那么后來隨著伊朗宣布把他的石油的交易貨幣改為歐元之后,我們看到美國對伊朗的態度也明顯的趨于強硬。”

  美國絲毫不掩飾維護美元霸權地位的意圖,圍繞貨幣地位的明爭暗斗,也從未停止過。

  張明:“當時在2001年至2003年這個階段,歐元是對美元是不斷的升值,所以說到了2003年美國覺得有必要敲打敲打歐元,所以當時就利用科索沃沖突爆發之后,那么就把歐洲的局勢給攪亂了,特別是中東的局勢,那么影響了當時歐元區進一步東擴的步伐,那次戰爭爆發之后,那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美元再次衰敗,美元霸權如何演變?國際貨幣格局走向何方?

  盡管200年發生的次貸危機,最終將美國帶進了經濟危機的泥潭,但是史學家們還是相信,美國的衰退實際上從2001年就開始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得以迅猛發展,但是持續的繁榮也留下了后遺症,表現在企業投資過度,股市、樓市泡沫,戰事頻繁,債務膨脹等方面,這些都為美國后來的衰退埋下了伏筆。

  丁一凡:“因為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曾經造過兩個大的泡沫,一個就是所謂信息技朮的泡沫,當時信息技朮帶動下,整個造成了一個很大的技朮泡沫,然后這個技朮泡沫在2000年、2001年破滅了,然后隨之而取代的是房地產泡沫,然后房地產泡沫在2007年破滅了之后,就給這些外國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人們對美國資產對美國投資的信心就不太足了。”

  從2001年以來,美國有兩年失去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對外投資大國的桂冠,并且從最大權國變成了最大債務國。

  丁一凡:“這一次,有跟越戰非常相近的背景,就是說支撐美國政府來對付這些自己債務的一些能力沒有,而沒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戰爭花了很多很多錢,而2003年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以來,這個可以說開支無度。”

  几年來,美國用于反恐戰爭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5萬億美元,籌集這筆巨額開支,美國人采用的仍然是向各國借貸的辦法。

  丁一凡:“這5萬億的開支對他來說非常非常大的一個東西,這么大的債務上哪去彌補錢,你看美國這次,美國政府為了救市討論了半天,弄個8千億美元的計划都拿不出來,他都不知道從哪去再借這么多錢去。”

  2008年,一場最終危機全球的金融海嘯到來的時候,美國的私人債務、公司債務、國家債務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了50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几乎等于全球的生產總值,換句話說,全世界的人一起掙錢為美國人還債,才能改變目前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情況,今年3月,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試圖力挽狂瀾,拋出了 3000億美元購買國債的救市政策,但是此舉對于重振美國經濟的作用,并沒有被廣泛看好。

  丁一凡:“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增加流動性就好比喝酒,流動性和液體是一個詞,在英語里面,可能喝第一次他有些興奮感,有個刺激感,但是你這個酒喝得越多,它的效果越少,他的刺激感越少,等到你喝醉了,你就精神憂郁了,然后經濟大蕭條,所以是一個詞。”

  到目前,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二戰后的一半以上降至不足三分之一,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從60%以上降至16%。美元的霸權的地位屢遭質疑。在經歷了從強大到衰退,再強大的一個輪回之后,美元霸權的局面將會如何演變呢?

  丁一凡:“他肯定會引起當年的問題,惡性通貨膨脹的問題。”

  記者:“你是指越戰的時候?”

  丁一凡:“對,就70年代的事情,這個東西,就可能我覺得某種程度上,70年代的陰影又會重來了。”

  張明:“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衰落的開始,特別是當美聯儲開始直接購買美國國債以后,那么就更是引發了全球范圍內對中長期內美元大幅貶值的風險很擔憂,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他也極大的削弱了美元的競爭對手,歐元、英鎊、日元所在國的實力,所以說現在來說在這個國際貨幣體系,諸多貨幣的選擇中,沒有一個好的壞的選擇,而是一個壞與更壞的選擇,這相對而言,這個美元可能還比歐元和日元會更好一些,所以說這就決定了美元的衰落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緩慢的過程。 ”

  歷史輪回的驚人巧合出現在了2009年3月,當年凱恩斯反對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提出了設立超主權貨幣的建議,這個建議在80年后得到重新重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連發三篇文章,詮釋凱恩斯理論,提議遭到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強烈反對,但是卻得到了來自歐盟,金磚四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認可。

  張明:“未來就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由區域貨幣來充當全球貨幣,那么這種構想下就主要是貨幣區,就是說歐元會繼續做大,亞元區會呼之欲出,那么這兩個貨幣區的成長都會擠占美元區的空間,所以說未來到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元、歐元、亞元三足鼎立,那么再往后發展,就可能不排除有一種全球性的貨幣誕生。”

  吳念魯:“歷史的必然,當然這個東西要斗爭,而且這個斗爭當中也可能是有妥協,總的趨勢我覺得美國不可能永遠作為世界貨幣霸權地位,那么遲早這個要被所謂我們叫多元化貨幣所取代,或者非主權國的貨幣所取代。”

    半小時觀察:告訴你真正的貨幣戰爭

  自打有了大規模的跨洋貿易,有了全球經濟這個概念開始,對世界貨幣的爭奪就沒有停止過,從黃金白銀到英鎊再到美元,貨幣這只隱藏在身后的手一直在改寫著世界,而與此同時,它本身也成為記錄歷史的一個另類符號。就拿美元的命運來說,它可謂成也戰爭,敗也戰爭,這里的戰爭不只是槍林彈雨的戰場,還包括大大小小無數看得見看不見的商戰、貿易戰、金融戰甚至還有延續了几十年的冷戰。在這些戰爭中,美國經濟政治和軍事地位几經起伏,美元也走過了几番風雨。

  是世界選擇了美元,還是少數几個人書寫了美元的劇本?看看美元背后的推手,顯然這個貨幣的盛衰不是在密室里商量構思出來的。如果用陰謀論的眼光看待美元的命運玄機,那只是捏造而不是創造,我們也就無法正確解讀貨幣戰爭的真實意義,無從為未來世界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建立一種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經濟地位的下降,但更重要的力量來自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當經濟版圖從一家獨大走向群雄逐鹿,當國際貿易串聯起全球大市場,當國際資本僅僅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跨越國境的時候,世界需要一種更可靠更安全更公正,不為哪個國家所左右的信用保証。雖然,眼下誰也無法預估這樣的貨幣究竟會在哪一天誕生,它到底會叫什么名字,但只要世界經濟仍然朝著全球化的方面邁進,它總會有取代美元的時候。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會造就一個新的世界貨幣。 /辣椒城



郎鹹平:

美國爲何隻救助金融行業 不救制造業

 


  最近有些學者說美國的經濟會繼續下滑,歐洲的經濟也會繼續下滑,日本将更加嚴重,而中國的經濟将會在探底後反彈。我請各位用膝蓋想一想,中國是一個如此國際化的國家,我們和歐美以及日本的關系積極向上,而且往來如此之密切,他們的經濟會繼續下滑,我們怎麽可能反彈呢?是不是感覺有點過好了呢?

  我要給各位幾個數字,小布什提列了7000億美金,奧巴馬提列了8190億美金,而财政部長蓋特納提出了2萬億的救市計劃,我們最近收集了一大堆資料顯示美國的後續計劃還有 8.7萬億美金,把這些全部加在一起就有11萬億美金之多,可以想象其數額之大。11萬億美金的意思就是說全世界69億人口每個人可以從美國得到1797 美元,這個錢可以完全的把美國所有住房貸款買回來,可是還是不夠。

  有人可能覺的無法想象,我們到底出了什麽事?爲什麽這麽多的資金投入可能都不夠呢?甚至除了小布什總統7000億當中的144億幾乎忽略不計之外,其它的全投向了金融,奧巴馬提列的資金與蓋特納提出的救市資金基本上也都投資在金融,後面的8.7萬億基本上也投資在金融,可以這麽說95%的資金都投在金融上。美國的失業率從去年的12月份開始是7.6%左右,到今年二月份是8.1%,逐月攀升,而失業人口已經不是銀行等金融體系了,金融體系的失業人口目前比例非常低,大部分是制造業,服務業,建築業。可是竟然發現十幾萬億的救市資金當中用到制造、建築和一般服務業的幾乎沒有,金融業是所有援助計劃的主要目标。原因是什麽?

  需求是唯一的

  美國政府95%的資金之所以不投資在與就業相關的像制造、建築、服務等行業的原因,我認爲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人認爲制造業救不了。我估計美國政府包括美國經濟學家,他們會同意我這一句話,因爲我們都是同一個系統出來的博士,我們念一樣的經濟學,考一樣的試,做一樣的習題。在他們的想法當中,他們認爲制造業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求是唯一的,其它都不是問題,隻要需求沒有了,制造業必死,救不活的。這也是爲什麽他們隻花了144億救助一家制造業,也就是美國汽車業,而其它的各種制造業全部不管。當然我們不要說贊同美國這個做法,我們也不要反對他的做法,我隻是按他的邏輯思維判斷一下他們爲什麽會這麽想問題,按思路倒回來說不定會對我們國家的産業振興方案有一個不同的參考意義。

  爲什麽需求是唯一的?不救制造業那你在做什麽?他們把95%的錢用在了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且2860億用于減稅,我相信未來還會增加,我可以把這個輪廓說給大家聽,那就是美國政府希望減稅以及幫助金融機構來挽救美國經濟,而他們認爲制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的唯一問題就是需求下降,這是解決不了的,因此直接幫助這幾個行業是無濟于事的。請想一下,美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爲什麽隻救助他的金融行業,隻給老百姓退稅,就不能幫助他們的制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等呢?這個過程我認爲值得我們探讨。我這麽做個解釋,從08年10月開始正式進入第一波金融海嘯,09年的1月2月開始進入了第二波金融海嘯,我把大家帶入到08年的10月份去看看需求是怎麽下降的,當時的美國财政部長保爾森在08年的11月12号和當月的25号召開了兩次重大記者會,重大到全世界除了我們以外都在看的地步,我相信我們内地媒體可能都沒有轉播,在11月12号的記者會上說過,小布什總統所提列的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他們準備拿出部分資金來刺激消費,因爲美國第三季度的GDP 下降0.5%,而其原因是消費下跌3.2%,媒體問他出了什麽事,保爾森說兩個星期後再招開記者會。所以到了11月25号保爾森第二次召開記者會,他說他們計劃把小布什時代所提列的7000億美金可能考慮提高到八千億美金,而拿其中的一千億美金借給投資人來刺激消費,因爲美國人的消費在這個階段被凍結住了。

  刺激消費要借錢給投資人,而消費出現問題的原因是被凍結住了,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呢?而真正的玄機就在這個話裏。美國的消費市場叫做泡沫消費,隻要是借錢來從事的消費統統叫泡沫消費。美國人特别喜歡借錢,比如買汽車就是110%的貸款,多的10%就是把保險一起貸掉了。因此美國家庭由于從事泡沫消費,美國家庭負債比率占GDP95%,而中國是一個有優良傳統美德的國家,我們是不喜歡借錢的,我們家庭負債比率占GDP的比重隻有美國人的七分之一也就是13%。因此美國的銀行與中國的銀行不同點就在這裏。中國的銀行借錢給你買汽車之後,它就是坐吃利息,美國銀行透過衍生性的金融工具做中介把債權賣出去,這就是爲什麽美國的金融性衍生工具這麽重要,沒有它的話銀行就玩不轉,沒有它的話就不可能從事泡沫消費。泡沫消費從去年的11月開始,根據保爾森的意思是被凍結了,而這個變動就是直接打擊了中國的出口,所以在10月份的時候中國的出口增長率還高達19%,9月份的時候高達30%,而到了 11月份中國的出口增長率首次爲負的2.2%,到了12月份負2.8%,原因就是美國人的消費泡沫暴破了。要刺激美國人泡沫消費的本質問題就一定要讓銀行能夠生存,銀行是不能倒閉的。銀行、證券公司、投資人隻要這三個都在,就有可能使的美國的泡沫消費恢複,隻要其中一個死了,那就是全玩完了。因此美國政府拿出這麽多錢去救銀行、證券公司、投資人,目的就是要确保泡沫消費的三大環節都不出問題,隻有在他們都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泡沫消費才可以恢複。而泡沫消費恢複之後,建築、服務、制造等行業的失業就可以立刻得到解決,隻要美國的泡沫消費恢複我們就恢複。我演講的時候,很多企業家在這個時候很激動的問,在這個時刻我們出口制造業應該做些什麽?我說了四個字:束手無策。因爲這一切要看美國政府上十萬億的錢能不能有效的刺激美國人的消費。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圣-桑/大師講真話總統都頭痛 /中國歷史十大經典反間毒計
  • 斯大林清洗30萬遠東中國人/戰敗日的日本人--絕望的被殺與瘋狂的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