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 巴黎圣母院》/岳飛的婚姻家庭/大蕭條時的生活 /捂了半世紀的丑聞
發佈時間: 4/16/2009 1:27:14 AM 被閲覽數: 26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Belle - 选自[歌舞剧]《 巴黎圣母院》
     



450) this.width=450" allow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Belle



[Quasimodo]
Belle
C'est un mot qu'on dirait inventé pour elle
Quand elle danse et qu'elle met son corps à jour, tel
Un oiseau qui étend ses ailes pour s'envoler
Alors je sens l'enfer s'ouvrir sous mes pieds

J'ai posé mes yeux sous sa robe de gitane
A quoi me sert encore de prier Notre-Dame ?
Quel
Est celui qui lui jettera la première pierre ?
Celui-là ne mérite pas d'être sur terre

Ô Lucifer !
Oh ! Laisse-moi rien qu'une fois
Glisser mes doigts dans les cheveux d'Esmeralda

[Frollo]
Belle
Est-ce le diable qui s'est incarné en elle
Pour détourner mes yeux du Dieu éternel ?
Qui a mis dans mon être ce désir charnel
Pour m'empêcher de regarder vers le Ciel ?

Elle porte en elle le péché originel
La désirer fait-il de moi un criminel ?
Celle
Qu'on prenait pour une fille de joie, une fille de rien
Semble soudain porter la croix du genre humain

Ô Notre-Dame !
Oh ! laisse-moi rien qu'une fois
Pousser la porte du jardin d'Esmeralda

[Phoebus]
Belle
Malgré ses grands yeux noirs qui vous ensorcellent
La demoiselle serait-elle encore pucelle ?
Quand ses mouvements me font voir monts et merveilles
Sous son jupon aux couleurs de l'arc-en-ciel

Ma dulcinée laissez-moi vous être infidèle
Avant de vous avoir mené jusqu'à l'autel
Quel
Est l'homme qui détournerait son regard d'elle
Sous peine d'être changé en statue de sel

Ô Fleur-de-Lys
Je ne suis pas homme de foi
J'irai cueillir la fleur d'amour d'Esmeralda

[Les trois]
J'ai posé mes yeux sous sa robe de gitane
À quoi me sert encore de prier Notre-Dame
Quel
Est celui qui lui jettera la première pierre
Celui-là ne mérite pas d'être sur terre

Ô Lucifer !
Oh ! laisse-moi rien qu'une fois
Glisser mes doigts dans les cheveux d'Esmeralda
Esmeralda

法国薰衣草/文学城



 
《巴黎圣母院》

主演 :菲力浦·克雷  罗贝尔·依赫什  阿兰·库尼  吉娜·罗洛碧吉达  安托尼·奎恩  
导演 :让·德拉努阿
  
  
    本片描述了爱与被爱的诸多苦痛,向您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真谛。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佳作。
    又聋又丑的加西莫多,被克罗德神父收养成为巴黎圣母院鸣钟人。道貌岸然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了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即为其美色所诱无法再清修,为了得到爱斯梅拉达,他指使加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不料却被菲比思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此而爱上了菲比思,岂料菲比思同样只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伪君子,后终被克罗德刺杀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
   这时丑陋的加西莫多挺身而出将爱斯梅拉达救至圣母院中,被爱欲纠缠的克罗德无法摆脱自己的心魔,却归罪于爱斯故乡拉达的存在,他请路易王持令强行入教堂行刑。乞丐群众为救出爱斯梅拉达,反与一心保护爱斯梅拉达的加西莫多作战,爱斯梅拉达终为军队所杀,或许她至死才明白了面貌丑陋而心灵高尚的加西莫多才是真心爱自己的人,爱斯梅拉达死后,加西莫多抚尸殉情,巴黎圣母院空留千古爱的传奇! 

 

 

史海探戈︰岳飛的婚姻家庭生活

 

 

佚名


岳飛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關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評書岳飛傳雖然有所介紹,但有許多並不符合歷史實際,憑空添加了許多演義的成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曾對岳飛的婚姻家庭進行過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相對真實的畫面。

岳飛系出生于一一三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二年,這一年的二月十五日夜里,他在今河南安陽市當時的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的一間農舍呱呱墜地,小名五郎,後來才取名岳飛,字鵬舉。

岳飛的父親叫岳和,母親是姚氏,姚氏生岳飛時已經三十六、七歲,按照現在的標準應該算是高齡產婦了。岳飛大概有四個哥哥,可惜都夭折了,可以想見這會給岳和夫婦帶來多大的打擊,之後,姚氏連續生了岳飛和岳飛的弟弟岳翻,才最終使這個長期為喪子之痛和無後之憂所籠罩的家庭走出了不幸的陰影。岳飛可能至少有一個姐姐,但史書缺乏關于她們的詳細記載。

岳飛第一次結婚是在十六歲,按照當時法律的規定才剛剛達到結婚年齡。妻子是一位劉姓女子,岳飛家境貧困,估計劉氏也應是一般的農家女。結婚的第二年,這對小夫妻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岳雲,又過了七年,他們又有了第二個孩子岳雷。岳飛和劉氏的婚姻大概持續了八年多,後來由于岳飛長期在外當兵服役,家里又困窘,再趕上湯陰縣後來被金兵佔領,劉氏最終撇下兩個年幼的孩子改嫁他人。堂堂民族英雄,在其落魄之時竟也如此悲慘,亦可憐哉!

岳飛第二次結婚是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歲,新婦是一位比他大二、三歲的老姑娘,名叫李娃。李娃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她上孝順婆母姚氏,下慈愛劉氏所生岳雲、岳雷,為岳飛在前線作戰減少了後顧之憂。此外,她還先後為岳飛生育了岳霖、岳震、岳靄(後改名岳霆)等孩子,使這個原本人丁不甚興旺的家族變得興旺起來。岳飛後來在抗金戰爭中能夠屢建功勛,應該說與李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李娃一共活了七十五歲,一一七五年在江州病逝。

岳飛雖然有過兩次婚姻經歷,但觀其一生,應該說在婚姻生活方面還是相當嚴肅的。在他那個時代,對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來說,妻妾成群,縱情宴樂,實屬正常,與他同時的將領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吳個個如此,尤其吳特別嗜好酒色,最終竟因奢縱過度而一命嗚呼。但唯獨岳飛,在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後,依然保持著農家本色,不但生活極為儉樸,而且絕不娶納妾小荒淫縱欲。有一次,吳特地送給岳飛一個美貌女子,但岳飛連看一眼都沒看就將她退了回去,他說︰“國恥未雪,聖上宵旰不寧,豈大將宴安取樂時耶!”現在有些人一旦有了錢有了權就忘乎所以,吃喝嫖賭無所不為,與岳飛相比相去真是不可以道里計。

岳飛一共活了三十九歲,一一四一年也就是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的十二月,岳飛被宋朝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臨終之時,岳飛的身上還帶著一塊玉佩,正如史學家王曾瑜先生所說,這塊玉佩也許是李娃給他的紀念品吧,上面貫注著妻子對丈夫的一往情深和丈夫對妻子至死不渝的愛。

 

 

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的生活

 

 

狄克遜‧韋克特


    1929年10月28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指暴跌13%。第二天,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暴跌22%。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經濟危機拉開序幕,迎接人們的是長達10年的大蕭條。在這10年中,音樂、電影、閱讀、體育等休閑方式,幫助美國人度過了最難耐的時光。

  簡單家庭游戲大受歡迎

    美國人生活中受大蕭條影響最顯著的方面,莫過于閑暇時間的利用。娛樂和運動商品的銷售淨額從1929年的5億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略高于2.5億美元。休閑團體———城市運動俱樂部、鄉村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和網球俱樂部等,在1930-1934年間下降了一半。僅高爾夫俱樂部就損失了大約100萬成員,在嚴重的財務壓力下,很多私人高爾夫球場都被賣掉了。社交俱樂部等組織也有同樣的衰落。

    另一方面,簡單的家庭游戲———拼圖、強手、跳棋、國際象棋、擲套圈等,卻變得大受歡迎,要麼是為了消磨時間,要麼是為了排遣焦慮。

    羅斯福最有名的消遣是集郵———這跟他的政府在頭5年的時間里發行了大約100個新郵票品種也不無關系。他為這種消遣方式作了最好的宣傳,使得集郵者的數量從估計的200萬增加到了900萬。橋牌———小額賭注或無賭注,在各種叫牌約定所帶來的新的刺激下頗有進展。研究這一娛樂方式的暢銷書作者埃利‧克柏森估計,盡管是在艱難時期,但全國在橋牌培訓上僅1931年就花掉了1000萬美元,總共(包括購買撲克牌)花了將近1億美元。

    在郊區,人們呆在家里,促進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戶外晚餐的復興,還刺激了業余木工、機械、養鴿子等業余愛好。

  羅斯福成最佳廣播宣傳員

    端坐不動的消遣項目當中,最普遍的莫過于听收音機了。

    公眾對新聞分析和新聞解釋的渴望,帶給時事評論員雷蒙德‧格拉姆‧斯溫、H.V.卡滕伯恩、洛厄爾‧托馬斯、加布里埃爾‧希特等人以前所未有的聲望,數百萬人專心致志地收听他們關于國際時事的觀點。1932-1939年間,通過收音機傳送的消息量幾乎翻了一倍。

    最好的廣播宣傳員就是羅斯福總統本人,他那句讓人心里暖洋洋的平民化稱呼語“我的朋友”,早在他1920年競選副總統的時候就已經被采用了。他總是直接而親密地訴諸人民,這一姿態打造了一種個人的領袖風範,就其影響力來說是空前的。一天的“爐邊談話”之後,經常能收到5萬封听眾來信。記錄所有這些講話的唱片,顯示了羅斯福在演講技巧上的變化,從老式的洪鐘大呂式的風格,加上在前收音機時代學到的那種雄辯有力的停頓,到更低沉的音調,以及更柔軟、更放松、更迷人的談吐,這些更適合那些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听眾。

 “布吉伍吉”流行起來了

    1934年初,或許是作為經濟復甦的先兆,爵士樂的精神獲得了重生。這次復興主要是通過華美的單簧管唱片和班尼‧古德曼的伴舞樂隊廣播,班尼極好地詮釋了歐洲鑒賞家們所謂的“熱爵士”。它很快就獲得了新的名字︰搖擺樂。

    1935—1936年冬天,當“即興曲”和“熱樂俱樂部”在美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時候,一位記者寫道︰“‘搖擺’之于爵士,就像詩魂之于詩歌。”—個深受人們喜愛的術語,不經意間流行起來了,這就是“布吉伍吉”,它表示一種鋼琴音樂,演奏者以持續滾動的左手程式,混合著右手隨心所欲的即興創意。

    數百萬年輕人認可了這種新風格。那些熱情的鑒賞者自稱為hep-cat(爵士樂迷),積極地投身其中者自稱為jitterbug(爵士樂狂)。當他們“進人最佳狀態”的時候,結果往往是更富有動感,而不是更優雅。

    “米老鼠”“唐老鴨”問世

    電影———在上一個十年是全國第四大產業,依然是最重要的商業娛樂。尤其是听到那些在無聲電影當中傾慕已久的明星們的聲音所帶來的喜悅,把電影工業推向了大蕭條時期的第一波小小的高潮。

    迪斯尼1926年從中西部地區來到好萊塢,兩年後創造了“米老鼠”,在有聲電影《汽船威利》(1928年)讓這個足智多謀的嚙齒動物走上世界性主人公的道路之前,默片中的米老鼠並不成功。而1930年代快要結束的時候,據稱,米老鼠已經逐步讓位于迪斯尼後來創造的另一個卡通形象唐老鴨。這是不是因為唐老鴨那呱呱亂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臉皮的個人主義更接近于時代精神呢?

    迪斯尼,這些“機器時代的童話故事”的作者,還在《白雪公主》(1938年)和《幻想曲》(1940年)中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藝。前者是他的第一部全長電影,由將近50萬幅繪畫依次拍攝而成,後者是大膽的嘗試,試圖把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結合起來。

    大多數電影的內容是為了逃避現實而設計的,多數反映了那些疲累或倦怠的成年人的品位。他們所尋求的是奢華和傳奇、性和情感的世外桃源,這些對于年輕的電影迷來說,遠不如迪斯尼的世界那麼有益健康。

 “沒有圖書館,我早瘋了”

    在大蕭條即將到來的時候,20個成年人當中大約有19個人是報紙的讀者,四分之三的人讀雜志,二分之一的人讀書。經濟危機只給報攤和雜志書架造成了較小的傷害———光顧這些地方的花費總是很小,但它帶給圖書界的卻是一次嚴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正迅速發展的公共圖書館也處在一個經費捉襟見肘的艱難時期。

    無所事事的百萬民眾突然發現,公共圖書館簡直就是窮人的俱樂部,一個可以隨便翻閱、打盹瞌睡的溫暖而安靜的地方。

    193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估計,自1929年以來新增的借書人大約在200萬到300萬之間,而總的圖書流通增長了將近50%。顧客偶爾會對圖書管理員說︰“要不是因為有圖書館,我沒準早就瘋掉了,或者自殺了。”

    起初,小說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說和輕松雜志的大量讀者都逐漸增加,然後慢慢轉向了技術和知性主題的書籍。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這個發展機會最大的節骨眼上,圖書館卻在貧困的重負下呻吟。

    在60個大城市中,購書經費從1931年的一年兩三百萬美元,縮減到了1933年的不足100萬美元。在舉辦世博會的那一年,芝加哥極力把它最好的一面呈現給世界。而芝加哥圖書館卻面臨著連續第三個季度沒錢買書。無力替換破損的舊書,無力改善糟糕的服務,縮短借閱時間,是最常見的障礙。直至大蕭條中期的那些年,正在復興的國家經濟才讓圖書館恢復了過去的標準。

  《讀者文摘》發行量大

    在大蕭條的打擊下,雜志一般都保持穩定,發行量還略微有所增長,周刊比月刊更有優勢。紀實故事和愛情雜志是逃避現實的精神鴉片,自夸其在1935年的總發行量比1921年幾乎多出了三分之一;但另一種假想的安慰劑———幽默雜志,卻沒能重整旗鼓,到1935年,其發行量只有大蕭條之前的一半多一點。除了《吹牛大王》暫時的成功之外,“笑解”這場危機沒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宗教雜志繼續衰微,但通俗科學和機械方面的雜志卻堅持了下來。自由主義的和激進的雜志在1931年創下了新高,但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損失了將近一半的發行量,1934年達到最低點,不過自1935年以後又開始小幅度攀升。

    女性期刊———它們的1200萬訂戶到艱難時期也並未大減———繼續供應著浪漫傳奇和多愁善感,只對不斷高漲的經濟和政治爭論作出了很小的一點讓步。第一份專門為男人辦的雜志《時尚先生》創刊于1933年。

    《讀者文摘》是一份口袋大小的月刊,這一時期剛開始的時候有25萬訂戶,而到這時期結束的時候,其發行量接近七八百萬份,包括外語版和盲文版。這是有史以來發行量最大的一份雜志。它的成功部分源自于大蕭條———當時,很多家庭沒有能力訂閱幾份不同用途的雜志,就只好訂閱這份多用途合一的雜志———部分源于它的提煉(或者至少是濃縮)其他出版物的精華的做法。它的食譜包羅廣泛,從探求一線希望的文章,到瘸子和盲人所講述的快樂生活的故事,混合了關于聰明小狗和花鼠的奇聞趣事以及一本正經的下流笑話。

 “硬漢”海明威影響一代人

    在整個虛構文學領域,最重要的小說家是歐內斯特‧海明威。在大蕭條時代,他以《永別了,武器》(1929年)開始,以《喪鐘為誰而鳴》(1940年)結束,前者講的是一個處在戰爭和死亡陰影下的深刻感人的愛情故事,後者在主題上有些類似,但背景是一場新的斗爭︰西班牙內戰,這位美國自由撰稿人參與了這場戰爭。

    海明威的惜墨如金、斷斷續續的對話,以及他專門描寫性格外向的男人,深刻地影響了這一代人,他的強硬都市學派的弟子們甚至比師傅更加頑強。

    托馬斯‧沃爾夫用筆描繪了大蕭條的令人難忘的圖景︰為了取暖而在市政廳廁所里擠作一團的曼哈頓窮人,廉價公寓里的外籍居民,出沒于地鐵和通宵流動咖啡攤的那些衣衫襤褸、孤苦伶仃的人。沃爾夫一直對正在走向納粹深淵感到不寒而栗,比如《時間與河流》(1935年)和《你再也回不了家》(此書在他1938年過早去世的兩年之後出版),象征了美國人迷失在困惑、光榮、挫敗和對生命本身的死亡預感之中。([美] 狄克遜‧韋克特  《大蕭條時代︰1929-1941》,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捂了半個世紀的中國丑聞


萬維    2009-04-15

記者傅芮嵐評論文章︰二十世紀是中國人災難最深重的百年,暴力革命導致權力真空,權力真空引發內亂內戰,內部動蕩招致外部入侵,絕大多數中國人家族,都承受了這種火爐上翻燒餅一樣的苦難煎熬。罕見的幸運者群體,卻是國共當政時所痛罵滿清腐敗無能的樣本︰20世紀前後“賣豬仔”跑到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勞工,他們的家族,雖然困難、卻不必“拋頭顱、灑熱血”的和平走過了這個百年。()

二十世紀殘害中國人最狠毒的是皇軍、國軍和共軍,他們前後所發動的“南京大屠殺”、“黃河大決堤”、“三年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成為亞細亞大陸東部黑頭發黃皮膚中國人20世紀的“上帝之鞭”,其中的黑暗、狠毒和殘酷,直追中國歷史上的五胡亂華、秦皇暴政。

“南京大屠殺”、“黃河大決堤”、“文化大革命”因其相對完整的人證、物證和敵對政治勢力的對抗,而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曝光,而“三年大饑荒”因大規模死亡基本發生在難以傳遞信息的農村、加之中國官方阻撓調查、並刻意掩蓋,使得發生在1959、1960、1961的大饑荒,在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仍然是中國人記憶中糊里糊涂的“三年自然災害”,至于全國總共餓死了多少人,各省、各縣、各村又分別餓死了多少人,則越來越成為歷史之謎。

4月8日出版的廣州日報A19版全文刊載了對中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的專訪,在專訪中,這位貢獻卓越的“雜交水稻之父”敘述了50年前他所親眼目睹的中國大饑荒慘狀,並指出這“餓死四五千萬人的”災難,源于1958年中國的趕英超美、大煉鋼鐵“大躍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有關“大饑荒餓死四五千萬人”引發熱議(來源︰新華網)

袁隆平專訪見報之後,引發海內外中文互聯網熱烈評論,50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再次成為網民們的焦點話題。有意思的是,50年前,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所發動的大躍進,餓死了中國人“四五千萬”,成為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最大的丑聞;而50年後,這等連共產黨都心虛不已、到處阻撓的歷史丑聞,當再次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之際,卻有不少中國人跳將出來,憤怒指責袁隆平所說的“餓死四五千萬人”數據不可信、不科學等等,意圖抹煞這場毛共帶給中國人的災難。這群國人面對當年中國人所遭遇劫難的態度,跟2001年為恐怖主義的911叫好的中國人一樣,是中國人21世紀的又一個丑聞︰面對自己父老鄉親們的苦難,所展現出來的冷漠與沒人性(堅強的黨性)。

這也正是外國人常常恥笑中國人“愛國”的原因︰中國人很愛國,對自己的國民卻很冷漠;孫中山很愛國,卻聯俄聯共、勾結日俄;毛澤東很愛國,卻“感謝日本侵略中國”。如此對江山、對權力、對女人、對寶座的鐘愛,都可以被他們高尚成“愛國”,對人民的荼毒、對國土的流失、黃河的決堤,又有啥不可以解釋成“為了愛國,而不得不如何如何”呢?

實際上,中共的這個歷史丑聞,自文革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性的復甦,慢慢的展現出一個輪廓,許多當事人和經歷者,開始用各種方式對半個世紀前的那場民族災難予以回顧,尤其是互聯網廣泛普及以來,更是激發了許許多多幸存者、遇難者後代、執行者,將當年的慘狀予以記錄,為歷史留一份素材。但是由于中國官方的阻撓,不僅導致了歷史學家、研究人員無法對50年前的災難進行調查,而且平面媒體、網絡空間等相關歷史記憶也很難幸存,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已經去世數年,他的回憶錄(建國後部分)卻因涉及了中共的種種歷史丑聞,而不能發表;這跟前國家總理李鵬的日記,因牽涉了1989六四事件而不許發表一個樣。

作為前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曾經在1964年擔任了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按照新華社網站所登載的《楊尚昆談在中央辦公廳二十年》一文中的說法,這是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後的又一次人口普查,中國大陸僅1960年年底就比1959年年底,少了將近1000萬人,楊尚昆在文章中說︰(

1964年中央決定進行全國人口普查,成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讓我當組長。事情是這樣的,隨著精減城市人口2000萬任務的完成,國民經濟調整取得重大成效,為了摸清我國人口狀況,為編制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和十五年設想提供準確數據,距第一次人口普查已經11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提上議事日程。2月10日,中央決定我為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周榮鑫、徐子榮為副組長。那時進行人口普查,沒有現代化手段,普查項目也比較簡單,主要依托公安部門的戶籍管理力量進行。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取得了1964年7 月1日的人口數據︰全國(不包括港、澳、台)人口為6.9458億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的6.0193億人增加了近1億人。但是在普查中發現,1960年底全國人口為6.6207億人,比1959年底減少約1000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57 ,其中縣以下自然增長率為-9.23 。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盡管當時統計手段落後,統計數據不可能十分準確,但卻大體上反映了那時部分農村由于各種原因發生的非正常死亡現象,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情況。人口普查各項數據匯總後,我們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淡淡一笑說,我從來不相信你們的那些統計數字。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就這樣結束了。(新華社文章︰《楊尚昆談在中央辦公廳二十年》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8/13/content_9243924.htm

根據楊尚昆的說法,海內外的研究者用相關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各種模型,論證出大饑荒時代造成的人口非正常死亡總數在四到五千萬,是符合情理的;即便單單按照楊尚昆所領導下的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結果,1959年底至1960年底單年度人口減少數量,就達到了戰績非凡的1000萬人,這可是大日本皇軍累死累活、戰來戰去、侵華多年都達不到的年度指標(維基百科︰8年抗日戰爭導致中國平民人口死亡約1700萬人左右)。

“天大地大沒有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沒有毛主席親”,這句歌詞,放在50年後還在替“大饑荒”丑聞辯護的人頭上,還是挺合適的,共產黨的洗腦無止境嘛。不過,稍微文明化一點的中國人都會明白,“餓死一千萬”和“餓死四五千萬”,都是永恥歷史的丑聞。

(本文僅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听歌看电影/海歸的掙紮:社會主義影響蔣經國一生/美國不禁槍原因
  • 中共元勋张国焘真面目/张国焘如何评价文革 /The girl with the s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