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快乐当家《苦戀》20多年不能公映的電影/體驗文化差異︰中國的子孝父VS美國的父孝子
發佈時間: 4/30/2009 1:26:21 PM 被閲覽數: 12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仙乐飘飘:浪漫陶笛情歌

仙乐飘飘:浪漫陶笛情歌

     

仙乐飘飘:浪漫陶笛情歌

 
 
 
《苦戀》︰中國大陸20多年來不能公映的電影

阿波羅  2009-04-30

1980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影片《苦戀》,“出師未捷身先死”,從制作完成到如今,從未公開上映過。後來,雖有媒體反映過,但人們只是通過著名作家白樺的劇本來了解該片的一些基本情況。

一個出生在中國雲南的畫家凌晨光,窮其一生的熱情,苦苦愛戀著大陸河川,向往一個新中國,雖然僑居海外,但仍舊毅然放棄安逸的生活與自己的妻子回到祖國。但最後才發現,他依戀的雪原大地是那樣殘酷地埋葬了他的遺骸,而他的遺骸只不過是一個他匐匍爬行成一個大問號底下的一個渺小的逗點而已。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盡迫害,他們的女兒從小也遭受歧視。最終,他在逃亡中黯然死去,,臨死前在雪地上畫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女兒執意要出國生活,在四邊親人都極力試圖挽留她的時候,女兒則感慨談起了父親對祖國的單思與苦戀。她說︰“你們愛祖國,可是祖國愛你們嗎?”這段台詞成為《苦戀》最大的"罪狀"。

據說,《苦戀》改編成電影後更名為《太陽和人》,但前者的影響無疑更為巨大。這部影片在舉行內部放映的時候引起很大爭議,指責者甚至上升到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高度。隨之而來的是貫穿于1981年全年的對該片的批判浪潮。

雖然我們現在還等不到《苦戀》公映的時刻,但我們不能忘記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這部20多年來沒有公映過的“著名電影”。

《苦戀》由著名作家白樺和彭寧編劇,導演為彭寧,主要演員是劉文治、黃梅瑩。

胡耀邦是不是被禁電影《苦戀》的後台?

編劇白樺最近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說︰“1981年1月10日晚,我求見胡耀邦,惟一的要求是請他看看影片《太陽和人》。他可能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拒絕了我的請求。當著他的秘書告訴我︰“這部影片在沒有審查通過之前,我不看。昨天晚上在中南海放了這部片子,我沒有去。听說有人反對,有人支持。我們家看過電影的就是兩派。我的兒子是贊同你們的,我的秘書就不贊同。希望你們的電影能夠通過,然後也能在電視上放,我會坐在這張藤椅上看。”白樺認為胡耀邦是一個胸襟坦白的人。他一直都在竭力拖住從“左”面駛來的一乘烈火戰車,這是“文革”後最危險的一乘戰車。因而這一事件才沒有擴大為一場政治運動。後來終于以正常的文藝批評的形式平安結束,一切全都是他的努力。

由白樺編寫的另一作品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因為胡喬木對這部戲做了一個很長的批示,才遭到禁演。1983年由北京人藝解禁首演時,副總理習仲勛審查的時候肯定了這部戲。而且那一次他還在私下里說,他很欣賞武漢軍區政委李成芳在批《苦戀》時的鎮靜態度。當時抵制批判《苦戀》的人當中,不僅有黨外的巴金、曹禺、揚振寧、吳祖光,還有黨內的周楊、項南及《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再加上導演彭寧的父親以前在紅軍時跟胡耀邦是戰友,他們有很多的私人來往。彭寧是年輕人,口無遮攔,這就很容易造成了一個錯覺,認為胡耀邦是這部影片的後台,否則不會這麼大膽。

據了解導演彭寧的父親彭加倫早在30年代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時,胡耀邦是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彭加倫,1923年就參加了革命。連彭加倫這個名字都是毛澤東主席給取的。因長得特別像俄國一個叫加倫的將軍。在長征途中,毛澤東戲稱他為“加倫將軍”,從此所有的人都跟著毛澤東叫他加倫。以後這稱呼就傳出去、改不了了,人人都叫他彭加倫。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央教育部工農教育局局長等職。1970年1月1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

甭管怎麼論,喬冠華和彭加倫也是兒女親家,沒想到雙方都讓毛主席他老人家換了稱呼,一方被稱“喬老爺”,一方被改成“彭加倫”。有緣。人人都知道喬冠華的兒子外交部副部長喬宗淮,但很少有人知道喬宗淮的妻子就是彭加倫的女兒彭燕燕,當年曾策劃鄧麗君大陸演出的主謀。70年代喬冠華和章含之戀愛後,喬宗準曾住在彭家,一住就是七年。喬宗淮由于與父親的關系弄僵了,又加上在農村的苦悶經歷,情緒一直比較低落。這時恰逢後來的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正“靠邊站”賦閑在家,喬宗淮和胡耀邦比較談得來,于是他經常到胡家談心。胡耀邦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經常勸喬宗淮不要荒廢學業。     

彭寧有個弟弟彭長征,又名彭查理,長期在北京經商,是新風霞和吳祖光的女婿,吳霜的丈夫。去年彭查理寫了《〈我與喬冠華〉並非故事的全部》一文,很是轟動。

馮小剛在2006年第六期出版的《當代電影》上曾經這樣自述自己的觸電經歷︰“我是1958年出生的中年人,屬狗,今年48歲,我的名字和1958年的大煉鋼鐵有著直接的關系,23歲之前從未接觸過電影界,更沒有想過日後會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並以此為生,198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電影,在彭寧導演的故事片《初夏的風》劇組擔任美術助理,事隔14年後執導了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

彭寧,北京電影學院66屆導演系畢業生,和丁蔭楠、史踐凡是同學。文革那時楸5.16分子,北京街頭貼滿了大字報“揪出5.16分子葉向真(葉劍英女兒、中央戲劇學院學生)劉詩昆(當時的葉向真丈夫、鋼琴家)彭寧”。後來彭寧就沒了音信,听說被關了起來。
  
1979年從《大眾電影》上看到長春電影制片廠拍了一部揭露林彪5.71工程計劃,描寫林立果等要在碩放炸毛主席專列的故事片《瞬間》。該片由上影的梁波羅和北京人藝的馬群主演,還有黃梅瑩等,導演是彭寧。這是從文革大字報十多年後,首次知道了彭寧在長影當導演。不久傳來了《瞬間》審查未獲通過的消息。直到1982年《瞬間》解禁,卻只演了幾場,又不見了蹤影。
  
《苦戀》的電影劇本由白樺、彭寧兩位聯袂創作,發表于1979年第3期《十月》雜志。隨後,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它攝制成影片,由彭寧導演,改名為《太陽和人》。這是彭寧導演的第二部電影。這部電影的主演是遼寧人藝的劉文治和當時的性感明星冷眉,還有黃梅瑩。

不知是彭寧的不幸還是黃梅瑩的不幸,他們合作的第二部影片《苦戀》又遭禁了。有人說,否則中國將出來個大導演---彭寧。也有人說,否則中國將出來個大明星---黃梅瑩。
  
不久彭寧又在《收獲》上發表了《初夏的風》並組建了攝制組,由此“美術助理”馮小剛才有了觸電的第一次機會。
  
轉而到了1987年,老秦在安定門聯社創建了大新建材,開張幾天,專門生產建築龍骨的首鋼冶金機械廠的王立群帶來了他的一個40多歲的朋友,經介紹才知他就是彭寧。原來《初夏的風》又遭挫折後,彭寧元氣大傷,于是下海經商,往返于大陸香港之間。
 
2003年9月,上海同濟大學成立電影學院,著名電影導演黃蜀芹應邀擔任學院首任院長,彭寧和張瑞芳、孫道臨、秦怡、謝晉、吳貽弓、于本正、朱永德、丁蔭楠等一批著名影人和藝術理論專家應邀擔任學院藝術顧問。
 
去年元月在和王立群聊天時得知彭寧巳在2007年去世,對于這樣一個杰出的人來說,60多歲正是英年呀
!據說除了彭寧,《苦戀》的攝影師張松平,副導演于福來都是英年早逝。真是電影《苦戀》苦事多多。

 

體驗文化差異︰中國的子孝父VS美國的父孝子

無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是人類社會最自然和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每個人都必需面對的人生,不同國家,族群,文明,文化對親子關系有不同的觀念和準則,中國一定要子孝父,美國比較強調父“孝”子,二者比較有助中國人認識自己和世界,是中國與世界接軌所必需的步驟。

任何生物,尤其是動物,最特別的是人類,都有親子關系,人類的親子關系建立在自然遺傳血緣基礎之上,是宇宙中相對永恆的東西,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親子關系要求成熟的父母熱愛幫助子女的成長成熟,也要求子女熱愛父母,人類的親子關系是建立在互愛需求的基礎之上。

不同族群文化生存在不同的地理空間,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歷史和方式,也產生了相應的特別人生觀和世界觀,為了更好地適應地理歷史空間和人生世界觀的需要,每個族群都對自然的親子關系有所發展創造,目的是讓本族群的後代能夠更好地適應地理歷史環境,繼續本族群的人生世界觀。

中國地處亞洲大陸,為西伯利亞大草原,太平洋,和喜瑪拉雅山脈三大難以逾越的地理屏障所隔絕,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無需太擔憂外來種族滅絕戰爭,也不用太顧慮滅種滅族的天災人禍,歷史空間也有平和穩定的價值取向,所產生的人生世界觀是平和不變閉關自守,而最能反映中國人生世界觀的親子關系是子孝父。

中國人的子女在家孝順父母,絕對服從長輩,在學校無條件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在社會毫無反抗地听從父母官的管制,在工作崗位任勞任怨地干著上司指派的活,在國家忠心耿耿地忍受君主一切無理要求,中國社會很少有人表達自己的個性情感,對種種壓制人的社會規則也歷來順受,而且非常習慣被壓迫,子孝父完全滿足中國平和穩定地理歷史環境和人生世界觀的需要。

美國地處北美洲大陸,在英國倍受皇族貴族欺凌,不得已逃到美洲的清教徒,來到美洲大陸後,面對無限廣大待開墾的土地,西班牙和法國在美洲殖民勢力的威脅,英國皇族貴族的無理壓榨,為了生存活命,不得不大力發展,無限制地發揮人的潛力能力,加上繼承了英國人重實力發展的價值觀,終于取得獨立,在短短幾百年美國歷史上,嘗盡了無限制發展進步的甜頭,美國的人生世界觀是發展發展再發展,美國的親子關系是父 “孝”子,也不為怪。

美國人的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愛護,子女不必服從父母,可以表達任何意見和情感,在學校被老師鼓勵發表己見和辯論,不管學生的見解如何荒謬,老師都會贊揚,美國未成年人在社會受法律嚴格保護,地方官員人人是兒童的保護神,美國人的子女在公司工作,有主見敢作感為的人才會受到上司的賞識,美國國家的憲法保護美國人的言論財產等等權利,有許多法律特別保護兒童的一切權利,美國父母不可侵犯自己子女的任何法定權利,否則屬違法犯罪,受嚴厲制裁,在美國說父“ 孝”子,可能一點也不過分,特別是對習慣了子孝父的中國人來說。美國的父“孝”子,嚴格地說,應該是父愛子,完全為了滿足美國發展再發展的地理歷史和人生世界觀的需要。

中國為了促進社會穩定,堅決禁止發展,拼命鼓吹安定團結服從,消滅中國下一代的發展個性願望,不惜余力推從子孝父,子不教,父之過,棍棒下面出孝子,甚至砍頭殺人,也在所不惜,威逼利誘,哄嚇詐騙,什麼手段都用,家庭學校社會國家教育完全是為了子孝父,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孝”,是將人類自然親子關系規律扭曲得無影無蹤的病態表現,中國人樂此不疲,實在是中國文化的恥辱。

美國為了發展,需要有能力的後續人,極其重視子女的發展教育,要發展就必需犯錯誤,為了讓子女有足夠發展和犯錯誤的機會,制訂嚴格保障子女所有權利的法律,全社會和全體美國人都必需尊重美國下一代,未成年美國人犯法也常常被寬恕,為的就是讓年輕人多犯錯,快點成熟成人,失敗乃成功之母,錯誤是成熟的父親,美國人深得其真傳。

中國的子孝父,其結果是父母放心,社會穩定,國家太平,長輩心滿意足,官員開心,皇帝的基業永垂不朽,代價是中國人的個性沒了,情感無了,能力滅了,潛力去了,意志消了,智力退了,人變窮了,國變弱了,差點亡國滅族,這都是子孝父惹得禍。

美國的父“孝”子,父母責任大,社會也不穩定,國家一向不太平,長輩習慣年輕人不听話,而且偏偏喜歡逆反的下輩,認為有出息,官員最怕未成年人出事,成果是美國人個個生龍活虎,個人主義膨脹,情感豐富多彩,能力無限,潛力盡情發揮,意志堅強,不屈不撓,靈活機動,人越來越富,國越變越強,是世界的絕對霸主,這全是托父“孝”子的福。

中國人的父母有認為子女是自己私有財產的習慣,是自己的東西,可以砍殺打罵,別人管不著,也不應該管,中國人沒有保護子女人權的習俗,但有嚴格保護長輩官員君主的規矩,中國是一個對人極不公平的社會,是一個對下一代殘酷無比的社會。

美國人的父母對子女只有監護權和照顧的職責,美國國家和社會隨時嚴密監督父母,一旦有子女受忽視或虐待的情況出現,父母要受嚴厲法律制裁,父母將被剝奪撫養子女的權力,子女將有國家代養,送到國家制定的寄養父母處生活。

仙乐飘飘:浪漫陶笛情歌

仙乐飘飘:浪漫陶笛情歌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澜沧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你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阿哥斜倚在凤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飘逸轻灵的舞姿,着一缕花衣,似一个精灵,旋转的身影,月光竹林的小径上。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快乐当家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追风的女儿/文革中的整人狂下場悲慘/武漢六渡橋文革617大血案
  • 羅馬尼亞街頭最真實的一面/蔣介石退台:曾效毛澤東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