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影片《苦戀》,“出師未捷身先死”,從制作完成到如今,從未公開上映過。後來,雖有媒體反映過,但人們只是通過著名作家白樺的劇本來了解該片的一些基本情況。 一個出生在中國雲南的畫家凌晨光,窮其一生的熱情,苦苦愛戀著大陸河川,向往一個新中國,雖然僑居海外,但仍舊毅然放棄安逸的生活與自己的妻子回到祖國。但最後才發現,他依戀的雪原大地是那樣殘酷地埋葬了他的遺骸,而他的遺骸只不過是一個他匐匍爬行成一個大問號底下的一個渺小的逗點而已。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盡迫害,他們的女兒從小也遭受歧視。最終,他在逃亡中黯然死去,,臨死前在雪地上畫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女兒執意要出國生活,在四邊親人都極力試圖挽留她的時候,女兒則感慨談起了父親對祖國的單思與苦戀。她說︰“你們愛祖國,可是祖國愛你們嗎?”這段台詞成為《苦戀》最大的"罪狀"。 據說,《苦戀》改編成電影後更名為《太陽和人》,但前者的影響無疑更為巨大。這部影片在舉行內部放映的時候引起很大爭議,指責者甚至上升到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高度。隨之而來的是貫穿于1981年全年的對該片的批判浪潮。 雖然我們現在還等不到《苦戀》公映的時刻,但我們不能忘記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這部20多年來沒有公映過的“著名電影”。 《苦戀》由著名作家白樺和彭寧編劇,導演為彭寧,主要演員是劉文治、黃梅瑩。 胡耀邦是不是被禁電影《苦戀》的後台? 編劇白樺最近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說︰“1981年1月10日晚,我求見胡耀邦,惟一的要求是請他看看影片《太陽和人》。他可能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拒絕了我的請求。當著他的秘書告訴我︰“這部影片在沒有審查通過之前,我不看。昨天晚上在中南海放了這部片子,我沒有去。听說有人反對,有人支持。我們家看過電影的就是兩派。我的兒子是贊同你們的,我的秘書就不贊同。希望你們的電影能夠通過,然後也能在電視上放,我會坐在這張藤椅上看。”白樺認為胡耀邦是一個胸襟坦白的人。他一直都在竭力拖住從“左”面駛來的一乘烈火戰車,這是“文革”後最危險的一乘戰車。因而這一事件才沒有擴大為一場政治運動。後來終于以正常的文藝批評的形式平安結束,一切全都是他的努力。 由白樺編寫的另一作品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因為胡喬木對這部戲做了一個很長的批示,才遭到禁演。1983年由北京人藝解禁首演時,副總理習仲勛審查的時候肯定了這部戲。而且那一次他還在私下里說,他很欣賞武漢軍區政委李成芳在批《苦戀》時的鎮靜態度。當時抵制批判《苦戀》的人當中,不僅有黨外的巴金、曹禺、揚振寧、吳祖光,還有黨內的周楊、項南及《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再加上導演彭寧的父親以前在紅軍時跟胡耀邦是戰友,他們有很多的私人來往。彭寧是年輕人,口無遮攔,這就很容易造成了一個錯覺,認為胡耀邦是這部影片的後台,否則不會這麼大膽。 據了解導演彭寧的父親彭加倫早在30年代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時,胡耀邦是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彭加倫,1923年就參加了革命。連彭加倫這個名字都是毛澤東主席給取的。因長得特別像俄國一個叫加倫的將軍。在長征途中,毛澤東戲稱他為“加倫將軍”,從此所有的人都跟著毛澤東叫他加倫。以後這稱呼就傳出去、改不了了,人人都叫他彭加倫。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央教育部工農教育局局長等職。1970年1月1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 甭管怎麼論,喬冠華和彭加倫也是兒女親家,沒想到雙方都讓毛主席他老人家換了稱呼,一方被稱“喬老爺”,一方被改成“彭加倫”。有緣。人人都知道喬冠華的兒子外交部副部長喬宗淮,但很少有人知道喬宗淮的妻子就是彭加倫的女兒彭燕燕,當年曾策劃鄧麗君大陸演出的主謀。70年代喬冠華和章含之戀愛後,喬宗準曾住在彭家,一住就是七年。喬宗淮由于與父親的關系弄僵了,又加上在農村的苦悶經歷,情緒一直比較低落。這時恰逢後來的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正“靠邊站”賦閑在家,喬宗淮和胡耀邦比較談得來,于是他經常到胡家談心。胡耀邦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經常勸喬宗淮不要荒廢學業。 彭寧有個弟弟彭長征,又名彭查理,長期在北京經商,是新風霞和吳祖光的女婿,吳霜的丈夫。去年彭查理寫了《〈我與喬冠華〉並非故事的全部》一文,很是轟動。 馮小剛在2006年第六期出版的《當代電影》上曾經這樣自述自己的觸電經歷︰“我是1958年出生的中年人,屬狗,今年48歲,我的名字和1958年的大煉鋼鐵有著直接的關系,23歲之前從未接觸過電影界,更沒有想過日後會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並以此為生,198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電影,在彭寧導演的故事片《初夏的風》劇組擔任美術助理,事隔14年後執導了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 彭寧,北京電影學院66屆導演系畢業生,和丁蔭楠、史踐凡是同學。文革那時楸5.16分子,北京街頭貼滿了大字報“揪出5.16分子葉向真(葉劍英女兒、中央戲劇學院學生)劉詩昆(當時的葉向真丈夫、鋼琴家)彭寧”。後來彭寧就沒了音信,听說被關了起來。 1979年從《大眾電影》上看到長春電影制片廠拍了一部揭露林彪5.71工程計劃,描寫林立果等要在碩放炸毛主席專列的故事片《瞬間》。該片由上影的梁波羅和北京人藝的馬群主演,還有黃梅瑩等,導演是彭寧。這是從文革大字報十多年後,首次知道了彭寧在長影當導演。不久傳來了《瞬間》審查未獲通過的消息。直到1982年《瞬間》解禁,卻只演了幾場,又不見了蹤影。 《苦戀》的電影劇本由白樺、彭寧兩位聯袂創作,發表于1979年第3期《十月》雜志。隨後,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它攝制成影片,由彭寧導演,改名為《太陽和人》。這是彭寧導演的第二部電影。這部電影的主演是遼寧人藝的劉文治和當時的性感明星冷眉,還有黃梅瑩。 不知是彭寧的不幸還是黃梅瑩的不幸,他們合作的第二部影片《苦戀》又遭禁了。有人說,否則中國將出來個大導演---彭寧。也有人說,否則中國將出來個大明星---黃梅瑩。 不久彭寧又在《收獲》上發表了《初夏的風》並組建了攝制組,由此“美術助理”馮小剛才有了觸電的第一次機會。 轉而到了1987年,老秦在安定門聯社創建了大新建材,開張幾天,專門生產建築龍骨的首鋼冶金機械廠的王立群帶來了他的一個40多歲的朋友,經介紹才知他就是彭寧。原來《初夏的風》又遭挫折後,彭寧元氣大傷,于是下海經商,往返于大陸香港之間。 2003年9月,上海同濟大學成立電影學院,著名電影導演黃蜀芹應邀擔任學院首任院長,彭寧和張瑞芳、孫道臨、秦怡、謝晉、吳貽弓、于本正、朱永德、丁蔭楠等一批著名影人和藝術理論專家應邀擔任學院藝術顧問。 去年元月在和王立群聊天時得知彭寧巳在2007年去世,對于這樣一個杰出的人來說,60多歲正是英年呀 !據說除了彭寧,《苦戀》的攝影師張松平,副導演于福來都是英年早逝。真是電影《苦戀》苦事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