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芮嵐評論文章︰1989年5月4日,在中國的某重點大學,我和幾個學弟一起組辦了一場“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的辯論會,邀請了本校和其他高校的善辯才子,就“五四運動”及其70年來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舉行了一場褒貶不一、針鋒相對的大型辯論會。20年很快過去了,中國經濟崛起、政治卻退步到了連1989年都不如的地步,正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本來是爭民主、爭科學的運動,卻帶給中國一場反民主、反科學超過半個世紀的革命。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令國共兩黨推崇至今的青年運動,也是一場令國共兩黨警惕萬分的(義和團)拳民運動。兩黨的青年干部,正如兩黨的前輩干部成長于同盟會一樣,從此走向激進、走向革命,成為兩黨內戰中的中堅力量。中國也在國共兩黨拿著中國人腦殼對撞中,走向了淪陷和極權的歷史黑暗。 從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尤其是多年來兩黨的部分高級干部,都是五四運動的策劃者、行動者和受啟蒙者,“五四運動”遂成百年中國史書上不可磨滅的青年愛國主義運動。而號稱“愛國”的國共兩黨執政以後,卻再也不會讓自己轄區內的青年發生這樣的愛國主義運動了,無論是日本入侵,還是禮讓釣魚島和黑瞎子島。(www.creaders.net 記者專稿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不讓愛國青年知情,就不會有愛國運動”,這是從五四運動中成長的國共兩黨,從五四運動中所獲得的最大的經驗教訓,它指導著經驗豐富的兩黨一步步從閹割知情權、到閹割言論權、直到閹割思想權,並通過愚民洗腦以改變青年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步步又把中國人帶回到封建帝制的愚民時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發生在1919年的那場“火燒趙家樓”運動,與之前20年的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除了“愛國民主”和“扶清滅洋”的口號不同之外,暴民性質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它甚至還不如2008年西藏危機之後,被洗腦後的海內外愛國憤青舉辦的“反西媒、反藏獨”大游行︰至少沒為了顯示“愛國”熱情,先火燒自己的國務院、大使館或外交部長家一把。 五四運動與西方每天發生的各種抗議游行示威,並沒有很大的不同,盡管它的參與人員都是些被後世號稱為“知識分子”的人。當然也正是這些人,這些義和團的留過洋有文化的後代們,先後加盟了外國干涉中國的代理人政黨,才使這場平凡的抗議示威,像孫中山成為國父一樣,被聖化成為國共兩黨的光榮,也順帶脅迫著普通國人,把騷亂當革命,把五四捧成了國家的節日。 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的北洋時代“五四運動”,未必就能出產言論不自由、出版不自由、游行示威不自由的國民黨時代,更談不上因此帶來了言論閹割、出版閹割、游行示威閹割的共產黨時代;但是,吃著“五四運動”人血饅頭而迅速茁壯成長、加盟國共兩黨的當年文化青年,卻正是借助于國共兩黨先後征服中國的權勢,把一場單純的民間抗議行動,無限上綱上線、升華為里程碑式的“愛國民主運動”,這“高大全”式聖化五四背後的黑手,卻正是五四運動所追求的示威自由,所反抗的政府獨裁。而這,也成為“聖化五四”的國共兩黨上台之後,後代的青年們,不得不拿生命和鮮血,更艱難地去繼續爭取自由的歷史諷刺。 五四運動對于國共的意義與對于中國百姓的意義,正如六四對于共產黨民運的意與和對于中國百姓的意義一樣,都有截然的不同;如何跳出官方設定的歷史知識陷阱,重新以人道、人權和自由等普世價值去審視中國歷史,是互聯網時代後人的課題和機遇。 除了國共之外,還有一個人從“五四運動”中得利︰孫中山,他正是看到了中國人潛在的愛國熱情及其革命作用,才悄悄地脫離了與日本官方和浪人之間的勾搭關系,開始高調表演起“愛國”情操起來。(www.creaders.net 記者專稿 轉載請注明出處) 從1900年義和團的“扶清滅洋”運動,辛亥革命的“驅除韃虜”,共產黨的“北上抗日”,到2008年反西媒、反藏獨的“扶共滅洋”運動,民族主義是一個世紀以來,所有中國的獨裁者、革命家最得心應手的遮羞布,她有一個中文藝名叫“愛國主義”。 (本文僅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蔡元培 点击看大图
-ss.jpg) 從蔣介石到馬英九-從反共到“親共” 本 德國之聲 記者參觀了慈湖蔣介石塑像園,感歎世事變遷:蔣介石當年仇恨中共,而現在馬英九正在跟中共談合作。《法蘭克福彙報》文章認爲中移動入股台灣公司有其政治目的。
《日報》:從蔣介石絕對反共到馬英九“親共”
台北以南70公裏的慈湖成了蔣介石塑像的集中地。《日報》記者觀看了這批來自台灣各地、形态各異的全身或半身銅像和石像後深有感觸地寫道:
"這些雕塑宣示了權力短暫的特性,也展現出台灣2300萬人民目前正在經曆的驚人變化。1949年至1975年,蔣介石與他的軍人們統治着這個海島,他夢想奪回内戰期間輸給毛澤東的中國大陸。他十分仇恨共産黨:如果懷疑某人同情共産黨,此人必将遭到囚禁。
“ 今天,他的接班人、近一年前任職的馬英九正試圖與中國共産黨妥協。他說,否則,面對擁有13億人口、超級強大的人民共和國,台灣島在政治和經濟上無法生存。同時,台灣人采用完全務實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曆史:慈湖公園中的塑像來自全島各地,由于蔣介石曾以鐵腕統治台灣,學校、圖書館和其它單位都想清除這些塑像。
“懂得生意經的桃園縣政府看到了商機,在蔣介石陵寝旁建造了一個吸引遊客的塑像墳場。它使人想起莫斯科的高爾基公園,蘇聯時代結束以後,俄羅斯人在那裏放置了許多列甯、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紀念碑。在蔣介石塑像前攝影留念的遊客中,來自大陸的遊客越來越多。去年以來,大陸人可以随團來台灣,不必再像過去規定的那樣花費時間在香港或澳門中轉。台灣想依靠旅遊帶動受到危機沖擊的經濟。
“蔣介石陵寝旁的塑像墳場增添了一個特别新項目,正在等待遊客的光臨。前幾天,秘密指揮中心開始對外開放,供人參觀,六十年代時,蔣總司令曾在這裏規劃反攻大陸的大計。"
《法蘭克福彙報》:中移動入股台灣公司有政治目的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系日趨緊密。國有的中國移動公司集團将購買台灣第三大電信公司、遠傳電信公司12%的股份。消息傳出後,台灣股市指數驟漲6%,因爲股民認爲,大陸公司入股表明,發展方向發生了變化,預計大陸将實施更多的收購行動。《法蘭克福彙報》就此寫道:
"大陸的國有企業集團将成爲台灣電信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企業領導層中占有一個席位。對于大陸中國人來說,投資将給他們帶來高端技術。而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成爲台灣的夥伴則爲台灣人開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 但分析家們一緻認爲,中國國有公司這次入股首先出于政治目的。所以,預計台獨政策的追随者将抗議這一收購行動。北京宣布,從五月起将加強與台灣的經濟關系。大陸人尤其對金融領域感興趣,爲此将建立一個自己的委員會。直航班機的航班将明顯增多,經濟犯罪今後也可以跨越邊界追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