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水天籁】极品女声试音金碟 CD 2 /无伤大雅/wenxuecity |
 |
| |
中國時報
二○○三年初,大陸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在日月潭旅行途中,在「涵碧樓紀念館」展示的《風雲聚會涵碧樓:兩岸關系濫觞地》文史材料,發現一段「不尋常的記載」:「民國五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涵碧樓,聽取曹聚仁密訪北京報告…」
葉永烈後來把「涵碧樓見聞」寫成文章發表後,引起廣泛回響,好像找到了曹聚仁擔任密使的珍貴「史料」。近年,網上文章也競相轉帖,涵碧樓似乎成爲兩岸密使的「檔案館」。
不過,當記者向承建紀念館的「鄉林建設」查詢文獻依據時,鄉林副總經理應緻德卻說,因當年的承辦人已離職,文史資料究竟依據那些檔案整理而成,目前已找不到原始的紀錄。
邵:蔣當天不在日月潭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也強調,根據國民黨檔案及可靠的「侍衛日志」,他可以肯定的說,「民國五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蔣介石總統當天并不在日月潭,而是在桃園大溪行館。
不過,邵銘煌說,蔣介石當天不在日月潭,并不代表曹聚仁就不是密使,原因很多,可能是曹聚仁記錯日期;或紀念館「出口轉内銷」,東抄西湊,參考未經證實的文章而來的。
長年關注其父親曹聚仁史料動向的曹景行認爲,雖然無法證實涵碧樓記載的真假,但「侍衛日志」或紀念館文史,畢竟不是權威檔案,期待兩岸有關部門能公布完整的史料檔案。
傳聞半世紀 撲朔迷離
曹聚仁扮演密使的傳聞,半世紀以來,撲朔迷離。曹聚仁是否來過台灣,見過蔣氏父子,始終未見明确的檔案,尤其,國民黨早年視曹爲「左派文人」,處理密使檔案更戒慎小心。
相對的,大陸近年關于曹聚仁的史料已相繼問世。一九九八年,中共中央文獻室出版《周恩來年譜》,就出現曹聚仁的名字,使得曹聚仁在兩岸扮演的密使任務,得到權威的佐證。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一日。(周恩來)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上商議周恩來接見原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記者曹聚仁的事宜。」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三日、十六日、十九日,(周恩來)先後由邵力子、張治中、屈武、陳毅等陪同,三次接見曹聚仁。」
《周恩來年譜》,絕對是中共權威史料,也是最正式的官方記載。曹景行就認爲,周恩來當時是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商議接見曹聚仁,可見他父親從事的任務非比尋常。
曹景行回憶說,一九五六年,他母親帶著他北上和父親會面。「那年我才十歲,跟著父親見到邵力子等人,他們大人忙著開會,而邵力子和夫人,則陪著我們在頤和園附近爬山。」
根據《周恩來年譜》,以及周辦主任童小鵬的回憶,周當時在頤和園會見曹聚仁時,闡明「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思想。曹聚仁曾試探性地詢問了周恩來,關于「和平解放台灣」的談話究竟有多少實際價值。
周答稱:「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面價值完全相符。國共兩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戰勝利。爲什麽不可以第三次合作?」一個月後,曹聚仁在他任職的《南洋商報》,向外傳遞了國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訊号。
《周恩來年譜》提供佐證
十月七日,周再次和曹會面。《周恩來年譜》記載,周回答曹詢問台灣回歸後,将如何安排蔣介石。周說:「蔣介石當然不要做地方長官,将來總要在中央安排。台灣還是他們管。陳誠如願到中央,職位不在傅作義之下。」
依據中共中央文獻,一九五六年起,曹聚仁應與毛周高層建立直接對話管道。一九五八年八月間,毛澤東曾接見曹,透過他釋放有關金門炮戰的策略。曹後來以「郭宗羲」之名對外發表獨家新聞,扮演了對台傳遞訊号的角色。
曹:經國不願當李後主
曹景行認爲,從史料可知,他父親從一九五○年代中期,就成爲國共溝通管道。他父親常以「燈台守」自許,駐守香港,等待兩黨「床頭打,床尾和」,但等到貧病交迫的暮年,他父親終于留下「經國不願當李後主」的話語。
一九七一年七月廿八日。曹聚仁在家書寫道:「國際局面變化很大,我這個燈台守,隻能癡漢等婆娘似的,等他們送媚眼來,隻不知何日好事能成雙耳。最近幾年,怕的還得工作下去。我精神這麽不濟,雙方都不讓我走呢!」
輾轉港澳,等候兩黨捎來信息的曹聚仁,最後還是沒有等到國共願意合作的訊号。随後,在尼克森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出現重要端倪之際,國共合作的倡議,也就不了了之。一九七二年七月,曹聚仁病逝澳門。
曹聚仁的密使真相,仍待更多史料問世,才能探究那段神秘互動的年代。
曹家子女在《蔣經國論》重新出版之際寫道,蔣經國做事從來不留片紙隻字,那麽蔣曹最後交往過程,究竟還有那些事情,可能将成爲「永遠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