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极品女声试音金碟/國共和解密使疑雲:蔣經國不願當李後主/宋楚瑜愛看《潛伏》...
發佈時間: 5/8/2009 2:57:47 AM 被閲覽數: 11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如水天籁】极品女声试音金碟 CD 2 /无伤大雅/wenxuecity
     

450) this.width=450" menu="false" quality="high" flashvars="&config=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41413437.xml&file=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41468622.xml" wmode="transparent" border="0">

 
 
 
 
 
 

國共和解密使疑雲:

蔣經國不願當李後主

 

中國時報


 二○○三年初,大陸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在日月潭旅行途中,在「涵碧樓紀念館」展示的《風雲聚會涵碧樓:兩岸關系濫觞地》文史材料,發現一段「不尋常的記載」:「民國五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涵碧樓,聽取曹聚仁密訪北京報告…」

  葉永烈後來把「涵碧樓見聞」寫成文章發表後,引起廣泛回響,好像找到了曹聚仁擔任密使的珍貴「史料」。近年,網上文章也競相轉帖,涵碧樓似乎成爲兩岸密使的「檔案館」。

  不過,當記者向承建紀念館的「鄉林建設」查詢文獻依據時,鄉林副總經理應緻德卻說,因當年的承辦人已離職,文史資料究竟依據那些檔案整理而成,目前已找不到原始的紀錄。

  邵:蔣當天不在日月潭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也強調,根據國民黨檔案及可靠的「侍衛日志」,他可以肯定的說,「民國五十四年七月二十日」,蔣介石總統當天并不在日月潭,而是在桃園大溪行館。

  不過,邵銘煌說,蔣介石當天不在日月潭,并不代表曹聚仁就不是密使,原因很多,可能是曹聚仁記錯日期;或紀念館「出口轉内銷」,東抄西湊,參考未經證實的文章而來的。

  長年關注其父親曹聚仁史料動向的曹景行認爲,雖然無法證實涵碧樓記載的真假,但「侍衛日志」或紀念館文史,畢竟不是權威檔案,期待兩岸有關部門能公布完整的史料檔案。

  傳聞半世紀 撲朔迷離

  曹聚仁扮演密使的傳聞,半世紀以來,撲朔迷離。曹聚仁是否來過台灣,見過蔣氏父子,始終未見明确的檔案,尤其,國民黨早年視曹爲「左派文人」,處理密使檔案更戒慎小心。

  相對的,大陸近年關于曹聚仁的史料已相繼問世。一九九八年,中共中央文獻室出版《周恩來年譜》,就出現曹聚仁的名字,使得曹聚仁在兩岸扮演的密使任務,得到權威的佐證。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一日。(周恩來)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上商議周恩來接見原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記者曹聚仁的事宜。」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三日、十六日、十九日,(周恩來)先後由邵力子、張治中、屈武、陳毅等陪同,三次接見曹聚仁。」

  《周恩來年譜》,絕對是中共權威史料,也是最正式的官方記載。曹景行就認爲,周恩來當時是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商議接見曹聚仁,可見他父親從事的任務非比尋常。

  曹景行回憶說,一九五六年,他母親帶著他北上和父親會面。「那年我才十歲,跟著父親見到邵力子等人,他們大人忙著開會,而邵力子和夫人,則陪著我們在頤和園附近爬山。」

  根據《周恩來年譜》,以及周辦主任童小鵬的回憶,周當時在頤和園會見曹聚仁時,闡明「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思想。曹聚仁曾試探性地詢問了周恩來,關于「和平解放台灣」的談話究竟有多少實際價值。

  周答稱:「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面價值完全相符。國共兩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戰勝利。爲什麽不可以第三次合作?」一個月後,曹聚仁在他任職的《南洋商報》,向外傳遞了國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訊号。

  《周恩來年譜》提供佐證

  十月七日,周再次和曹會面。《周恩來年譜》記載,周回答曹詢問台灣回歸後,将如何安排蔣介石。周說:「蔣介石當然不要做地方長官,将來總要在中央安排。台灣還是他們管。陳誠如願到中央,職位不在傅作義之下。」

  依據中共中央文獻,一九五六年起,曹聚仁應與毛周高層建立直接對話管道。一九五八年八月間,毛澤東曾接見曹,透過他釋放有關金門炮戰的策略。曹後來以「郭宗羲」之名對外發表獨家新聞,扮演了對台傳遞訊号的角色。

  曹:經國不願當李後主

  曹景行認爲,從史料可知,他父親從一九五○年代中期,就成爲國共溝通管道。他父親常以「燈台守」自許,駐守香港,等待兩黨「床頭打,床尾和」,但等到貧病交迫的暮年,他父親終于留下「經國不願當李後主」的話語。

  一九七一年七月廿八日。曹聚仁在家書寫道:「國際局面變化很大,我這個燈台守,隻能癡漢等婆娘似的,等他們送媚眼來,隻不知何日好事能成雙耳。最近幾年,怕的還得工作下去。我精神這麽不濟,雙方都不讓我走呢!」

  輾轉港澳,等候兩黨捎來信息的曹聚仁,最後還是沒有等到國共願意合作的訊号。随後,在尼克森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出現重要端倪之際,國共合作的倡議,也就不了了之。一九七二年七月,曹聚仁病逝澳門。

  曹聚仁的密使真相,仍待更多史料問世,才能探究那段神秘互動的年代。

  曹家子女在《蔣經國論》重新出版之際寫道,蔣經國做事從來不留片紙隻字,那麽蔣曹最後交往過程,究竟還有那些事情,可能将成爲「永遠的秘密」。
 
 

宋楚瑜愛看《潛伏》:

自己與故事有些淵源

 

環球網
  電視劇《潛伏》近期在大陸熱播,在台灣也受到關注。盡管該劇還未在台灣公開播映,但通過其它傳播渠道,《潛伏》在寶島已有了不少“粉絲”,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就表示很愛看《潛伏》。

  6日晚間的一場朋友聚會上,記者巧遇宋楚瑜先生。席間話題偶然轉到《潛伏》後,原本就酷愛大陸曆史劇的宋楚瑜對這部以抗日戰争和國共内戰爲時代背景的電視劇贊不絕口,連聲誇贊:“拍得很真實,演員表演也非常到位,非常好!我很喜歡!”

  宋楚瑜告訴記者,他自己與這部電視劇所講述的故事還算有些淵源。原來,宋楚瑜先生的父親宋達,就曾在劇中提到的國民政府國防部中供職。劇中所提到的有的國民黨官員,也爲宋楚瑜所了解。

  細心的宋楚瑜還津津樂道地給記者指出了劇中一些“穿幫”之處,如劇中軍統局内牆上畫像的徽章位置左右颠倒了,等等。
 
 
 

 

看电视剧 《潜伏》 有感

—— 潜伏者的信念


送交者: 猪头露笑脸  北京时间 05/06/2009 发表于 8ok


最近看了一部国内的所谓红色经典电视剧《潜伏》,着实有点感触。猪头一般不太看这种内战题材,尤其是连续剧。要看的话,我也是只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看第一集是为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看最后一集则是抄近道看个大结局,就算 Pass 啦。平时太忙了,而且,说实在的,也没什么艺术细胞,更没有艺术耐心,可是,这部《潜伏》我可是聚精会神地、一集一集地、按照顺序从头看到尾的哦!



孙宏雷的表演确实好,以前不太喜欢他这种粗鲁形象,但是这部戏他把余则成这个潜伏者的精细、隐忍、情感和迷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猪猪看来,许多成功的间谍都是这种性格的人:做事细腻,却情感质朴;忠于职守,却没有太多政治头脑。不过,这怪不得他们,因为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一个情感丰富细腻且总爱思考国家和社会等大问题的“诗人”或“哲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谍报人员的。



剧中情节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从剧情的逻辑发展看,余则成自始至终没有皈依“共什么主义”,更谈不上要为这个我们迄今都没太搞清楚的“主义”奋斗终身了。虽然他也宣了誓,但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是在为了心爱的女人左蓝而奋斗终身。为了能和她站在同一条战壕里,他可以背叛政府和组织,即使在左蓝牺牲后,余则成仍然为了实现女友的遗志而奋斗着。



像大多数情报人员一样,余则成政治上头脑简单,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国家社会等大问题。剧中他也曾和左蓝抱怨过:为什么国共两党在把日本人赶跑后就一定要打内战呢?猪猪觉得这部电视剧的真实感人之处恰恰就在这些细节处。余则成的天真和一厢情愿的善良恰恰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在抗战胜利后的心态,“都是中国人有什么不好谈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支国防军,一派欣欣向荣搞建设过小日子的繁荣景象,就是多数中国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美丽蓝图。而另一方面,余则成的女朋友左蓝则抱定了要推翻现政府、建设另一个什么主义的信念,加入了当时中国政府认定的“反动组织”。这样,一个幻想建立超越阶级利益的全体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一个坚持要通过挑动“群体事件”甚至武装暴动和大规模内战来推翻中国政府;一个以为中日间的民族战争结束后全体中国人就可以和平共处“理解万岁”了,一个则坚信另一场更惨烈的中国人之间的阶级战争即将开始。这就注定了余则成和左蓝从本质上说原本是不能走到一起的。更何况,余则成很会打通关系,很有人缘,又得到高层的赏识。虽然余则成似乎也不满政府的腐败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但这也不能成为提着脑袋去推翻政府的理由啊!因此,从剧情来看,余则成最终被拉入反政府的行列,绝不是因为什么信念或理想,而是因为他对左蓝的爱情,另外还有一些江湖义气,如对救他一命的延安来人的感恩之情等。也正是因为支持余则成奋斗的不是信念而是爱情,才使他和翠平最后的天各一方更具悲剧色彩。



如果老余能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好好思考一下下,又或者他可以预见后来几十年的人间沧桑的话,他会不会选择不同的道路呢?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王剛:中國所有富有的資本家都有腐敗的曆史/閻又文:身在大陸 去世31年才“曝光的潛伏者
  • the West Lake/十字架自缚找工/中美差距/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