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浸滿鮮血的斯大林第227号命令/无情的结局/大蒲公英花
發佈時間: 6/20/2009 2:34:01 AM 被閲覽數: 20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不準後退一步”

浸滿鮮血的斯大林第227号命令


  【重要提示:第227号命令“不準後退一步”是斯大林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的名義在1942 年7月28 日頒發的,這一命令後來被曆史學家稱作影響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進程,而在二戰中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一個鋼鐵比燒焦的瓦礫還多的最殘酷的戰場。斯大林格勒的每寸土地、每堆瓦礫、每條街道,都譜寫着一首首血的史詩、血的壯歌。那場血的厮殺、血的拼搏、血的鏖戰中所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血性軍人的故事及精神将永遠镌刻在那些“爲了祖國,前進”的生者心中。必須頑強地堅守每一寸祖國的領土,盡最大力量去保衛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這當是軍人的堅強如鋼的武德和義不容辭的職責。】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1942年7月17日-- 1943年2月2日)是蘇聯衛國戰争中,蘇軍爲保衛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該方向上的德軍集團而進行的一次極其重大戰役,是蘇德戰争的轉折點。1942 年7 月,希特勒變更部署,将霍特第4 軍團調來攻打斯大林格勒,形勢急轉直下,驚心動魄。自戰争爆發以來,蘇軍接連受挫,潰退、無休止地後退使蘇聯國土面積正以驚人的速度縮小。斯大林焦慮萬分,精神高度集中。祖國生存,危在旦夕。

  今天,當人們重讀斯大林爲整頓戰場紀律以拯救蘇維埃祖國而于1942年7月28日頒發的第227号命令時,仍被命令中極其坦率的口吻所震撼:

  “…… 德國占領軍正沖向斯大林格勒,沖向伏爾加河,企圖不惜任何代價攫取擁有豐富石油資源和糧食的北高加索和庫班河流域。”“我們的領土大大縮小了,人口、糧食、金屬、廠礦也減少了許多。我們失去了7 千多萬人口,年産8 億多普特糧食的産糧區以及年産1千多萬噸鋼材的生産能力。”

  沒有矯飾和閃爍其辭,而是直截了當指明局勢嚴重與危險,可以想像斯大林在說這一切的時候,心情是焦慮的。他語重心長地告誡人民:

  “ 我們每放棄一寸土地都将極大地加強敵人的優勢,極大地削弱我們的防禦,削弱我們的祖國。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杜絕諸如‘我們可以無休止地退下去’、‘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物産豐富、糧食取之不盡’之類的論調。……是停止退卻的時候了。‘不準後退一步’,這應成爲我們當前的主要口号。必須頑強地堅守每一個陣地,堅守每一寸蘇聯領土,盡最大力量去保衛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夏季作戰接連受挫,在蘇軍中産生了怯戰心理。當時蘇軍中臨陣潰退的現象是很普遍的,而這在蘇軍将領在戰後的回憶錄裏得到證實。曾任64 集團軍副司令、62 集團軍司令的崔可夫元帥,在回憶錄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次他在前沿視察,發現德軍正在發起進攻,而蘇軍陣地卻按兵不動。

  “爲什麽不開炮?”崔可夫責問炮團團長。

  “炮彈快沒了。”團長窘迫地說。

  事實上彈藥是不缺的。崔可夫寫道:“指揮員在準備後撤時,往往這樣搪塞。”在他命令下,蘇軍擊潰了德軍進攻。

  在第227 号命令最後部分,斯大林口氣十分嚴厲:“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應該就地槍決。從今以後,每個指揮員、紅軍戰士、政工人員都應遵守這個鐵的紀律:沒有最高統帥的命令,絕不後退一步。”戰場上毫無秩序的撤退是會傳染的。當有人驚慌失措往回跑時,堅守陣地的人也會恐慌起來,結果變成一場大潰敗。在接到斯大林這一命令時,相信大部分蘇軍官兵會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對他們來說,撤退逃跑的日子結束了,現在人人要擰成一股繩,不僅爲祖國而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爲自己生存而戰鬥到最後一刻。

  嚴厲的命令激發了蘇軍勇氣。據史料記載,曾任第64 集團軍司令員的舒米洛夫說:“命令一到,我們馬上向全體指揮員做了傳達。以後集團軍所屬部隊再未發生過未接到命令便放棄哪怕是一寸土地的情況。”舒米洛夫講的或許有些誇張,但這一命令卻使蘇軍士氣大爲改觀确是事實。德軍統帥部當時奇怪地發現,第一天逃跑的蘇軍,次日會莫名其妙進行最瘋狂的抵抗。當然,人們有理由認爲“靠一紙命令就扭轉了戰局”這未免太天真了。但斯大林命令之所以能起巨大作用,是因爲它充分反映了蘇聯人民的願望。戰争初期,蘇聯不少士兵對德國人恨不起來。戰時曾任《紅星報》記者的蘇聯作家伊裏亞• 愛倫坡在回憶錄中講了這麽一件事:

  “我記得在前沿陣地上同炮兵們的一次困難的談話。連長接到了向公路開炮的命令,戰士們一動也不動。有個戰士對我說:‘不應該光向公路上開炮,然後又撤退,應該讓德國人走近一些,試着向他們解釋,現在他們該覺悟了,該起來反抗希特勒了’。其它人則同情地點點頭。一個外貌挺機靈的小夥子說:‘我們向誰開炮?向工人和農民。他們會以爲我們在反對他們,不給他們出路。’”

  當德國人坦克開來時,蘇聯士兵受戰前虛假教育影響,幻想着“向劊子手解釋一番就能使他們掉轉槍口”,這無疑近于天真且可笑。随着戰争深入,德軍暴行終于使戰士們醒悟過來。蘇軍也改變了報喜不報憂的做法,把真相告訴戰士,使他們明白爲誰扛槍。在蘇軍接連撤退的日子裏,戰士們經常收到親友來信,控訴法西斯暴行。下面這封來信,刊登在蘇軍前線報紙《爲了祖國,前進》上。這是一位母親寫給在前線作戰的兒子,在部隊中廣爲流傳,後被蘇聯國防部檔案館收藏:

  “科裏亞:

  我親愛的兒子呵,我是流着痛苦的眼淚在給你寫這封信。我對自己說:哭一會兒也該停停了。可是,不行。當我蓦地想起法西斯暴徒的時候 -- 痛斷肝腸。親愛的兒子呵,你都難以想到我們村在德國鐵蹄下是怎麽熬過來的!

  你的親人中如今隻剩下我一個人了,他們全被萬惡的德寇趕到德國做苦工去了。你可愛的小妹妹已不和我在一起了,這夥暴徒把她擄到萬惡的德國去了。

  科裏亞!當他們捆你妹妹的時候,我昏過去了。不知過了多久,當我醒過來的時候 -- 我可愛的小女兒已經不在了,條凳上隻留下她一绺頭發。

  當時我們村象個奴隸市場。他們把人們從各個村莊趕到這裏,并在押走以前把他們凍餓幾天。就是現在,我也忘不了有個小女孩撲向她母親,德國兵推搡,并用槍托打這個小姑娘。可憐的母親披頭散發站立一旁哭泣,她好象是瘋了。不,科裏亞,我寫不完我們遭的罪,就是下地獄,大概也比這要好受得多。我就是在黃泉之下,也絕不會忘記這群法西斯匪徒。我要永世詛咒他們。兒呵!向你緻以親人的祝福并囑咐你:爲你的妹妹季娜報仇,爲我們被洗劫的村子,爲祖國的一切報仇。”

  類似這樣的信件在蘇軍到處傳遞着,蘇軍戰士每一個與希特勒德國不僅有公賬還有私仇。德國占領軍破壞和平,拆散他們的親人骨肉,毀壞他們的家園。仇恨的火焰一經點燃,斯大林“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很快就成爲蘇軍士兵的自覺行動。從8 月下旬起,伏爾加河畔的決戰日趨激烈,蘇軍的抵抗也明顯加強。背水一戰、哀兵必勝的軍事準則拯救了斯大林格勒。從此,德國一步步走向衰亡,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勝利了,這是“拯救祖國,報效祖國于萬一”的鋼鐵般意志的勝利。剛剛經曆了槍林彈雨的軍人們,人人眼眶裏竟盈滿了淚水。斯大林的眼睛濕潤了:“6 個月,血染的180 個白天和黑夜。”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發來賀信:“我謹以美利堅合衆國人民的名義向斯大林格勒發去此信,以表達我們對英勇的保衛者的敬意。他們在1942年 9月13日至1943年1月31日受圍攻期間所表現的堅毅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将永遠鼓舞一切自由的人們,他們的光輝的勝利制止了侵略的狂瀾,成爲同盟國反侵略戰争的轉折點。”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給斯大林發去賀信,稱這是一次驚人的勝利。英國國王贈與斯大林格勒這座英勇的城市一把寶劍,劍上用俄英兩種文字刻着“贈給斯大林格勒堅強如鋼的公民們,聊表英國人民深厚的敬意 --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敬贈。”

  無疑的事實是,在二戰中蘇聯的衛國戰争付出了近現代戰争史上巨大慘重的勝利代價。然而面臨祖國生死存亡之刻:不準後退一步!必須頑強地堅守每一個陣地,堅守每一寸土地,盡最大力量去保衛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這當是軍人的堅強如鋼的武德和義不容辭的職責。

  謹以此文獻給我們的祖國,一個和平崛起的和居安思危的中華民族。
 
 
 
无情的结局
 
梦中画
 
单看这些片子难免枯燥,讲个故事吧:

1. 你我曾经同桌


2. 毕业后各奔西东


尽管岁月如梭,

3. 我却难忘你的俏容


4. 还有那一低头的温柔


一日街头邂逅,

5. 你火辣辣地只盯着对面的帅锅


6. 眼神里不再有往日的娇羞


我对你依然情有独钟,

7. 继续向你频送秋波


8. 不屑一顾,竟然就是你对我的态度


9. 目送你离我远去


10. 我再次形单影只,独自埋头555


谢谢浏览,请多指教。
 
夕阳下的大蒲公英花       犹如海蜇般美丽   Red_Baron
   
 wenxuecity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國民黨在大陸潰敗原因新解/西遊記其實是一部很深奧的小說
  • 我在美國當房奴的日子/ 中美兩國過節︰一個在水里一個在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