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清明上河图 - 黄小秋同名音乐/ 见证1962年10万人逃港
發佈時間: 5/28/2009 5:58:19 PM 被閲覽數: 15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自制flash版】 清明上河图 - 黄小秋同名音乐专辑选听    







黄小秋 清明上河图

音乐类型:Instrumental
唱片公司:华盛音像出版社
协奏:亚洲爱乐乐团
指挥:黃立杰

专辑介绍:

      该碟共分为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繁花似锦的北宋都城三部分。

      在这张旨在体现《清明上河图》意境的专辑中,采用了多种技法,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队电影化写法流畅的美感。音乐浓缩了现代文明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审视,乐段中既有箫与大乐队的协奏曲,也有琵琶、二胡、爱尔兰竖笛三重奏。

      中国的鼓乐在音乐中也得到很好的运用,群奏加上动态的音效以营造HIFI的音乐环境,笛子与鼓乐、豫剧与鼓乐、离调的音型与鼓乐巧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

      音乐丰满、欢快,散发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有魅力及地域风情,同时揉入现代音乐的激情和动人节奏。合唱的加入也使此张专辑独特的东西方音乐韵致一览无遗。

      乐队的全奏更是给人带来遥远地域的美妙风情,音乐形象的对比则为听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尽情地想象着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及如诗如画的古代风。

      弦乐怀旧的情愫,二胡与爱尔兰竖笛的对唱显得温馨宁静,音乐的高潮部分由单纯而辉煌,由空灵而温暖。可以说,整张专辑运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充分展现了其国际化的定位。

      专辑聘请了亚洲爱乐乐团,演奏规模宏大、演奏细腻。同时,担任民族乐器演奏的都是国内著名的独奏家:宋飞的二胡,戴亚、杜聪的笛、箫,江克美的板胡、坠胡,张强的琵琶等。专辑由国内资深录音师张小安录制,使用了国内顶级录音设备。

专辑曲目:

01 引子

一、 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
02 赏春踏青郊野即景 - (正在播放)
03 戏合四周看客云集
04 行色匆匆赶路进城的人们

二、 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
05 汴河上船只往来物吕满载
06 虹桥上行人如潮摩肩接踵
07 鸟瞰汴河虹桥

三、 繁华似锦的北宋都城
08 酒楼茶肆、宅第店铺的都城素描
09 商贾如云、行人如织的繁荣交响
10 九流三教、士农工商的生活写照
11 尾声

介绍和素材均来自网络。

无伤大雅 / wenxuecity

 

拉里.伯罗斯:

 

见证1962年10万人逃港



1962年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随时处于饥饿边缘。接邻香港的广东,很快发生了规模庞大的逃港风潮.摄影记者拉里.伯罗斯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些遭遇遣返的逃港者的真实面孔.

1962年的中国大陆,正处于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随时处于饥饿边缘。当时到处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女王诞辰,香港边境将大放三天”,又有前期逃港成功者很快从香港向家里寄钱回来。于是从全国各地大批的人流涌向深圳。这一事件在1962年5月达到了高潮。仅在1962年5月13日,沙湾就有逃港群众4000余人,民警对其中的200多人进行了规劝,但仅有6人表示愿意回家。

到港群众的增加,马上引起港英当局的注意。5月6日开始,港英当局加强对行人的盘查,凡没有证件的就抓到警署,核实属于偷渡后,立即遣返。得知逃到香港无望,一批长期“住”在深圳戏院门口的群众干脆不走了,“回去是死,不回去也是死,倒不如死在这里算了。”



1962年5月正好是伯罗斯在香港休整的日子,得知港英当局的这一消息后立刻从饭店松软的卧床上跳起身来,带着自己心爱的相机,一路跟随当时港英政府的警察和边防部队前往粤港边境。他到达现场的时候,港英当局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对没有证件的逃港者进行集中遣返。远处的山头上到处可见港英政府荷枪实弹的警察和边防部队,正在进行严密的边境监控并展开大规模的搜山行动。望着那些知道自己留港无望即将被遣返的逃港者惊慌乞求的眼神,伯罗斯按动快门通过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逃港者那一张张真实的面孔。在当时的政治坏境下遣返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逃港者来说不言自明。正如伯罗斯在1969年接受BBS访谈中说提到的:“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这次逃港风波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为了迅速制止群众大批外流,广东省委负责同志亲自来到宝安现场指挥,组织遣送逃港群众返乡。

1962年5月22日开始,广东从各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对从港英遣返回来的群众、滞留在边境的外流群众坚决遣送回乡,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的东莞石龙、宝安龙岗等通往边境的交通要道和前沿主要地段,设立堵截收容站,堵截收容逃港人员。从5月22日至7月8日止,共有十万多人涌入深圳,51395名来自全国12个省,62个县市的外逃未遂人员被收容遣返。广东很多地方规定,只有凭单位证明,才能购买到宝安的车船票。

6月19日,东莞县委发出指示,对参与外流的国家机关干部、教师一律开除公职,是党员的一律开除党籍;对参与外流的农村基层干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职务的处分。群众逃港倾向逐步放缓。

1977年11月11日,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工作,当听到广东省委汇报到宝安一带逃港风时,他十分敏锐地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随后便有了改变整个中国命运走向的改革开放。

作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摄影师拉里.伯罗斯,除了这段鲜为人知的逃港事件的见证者,更加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越战期间开创性的使用彩色胶片记录下的那一幅幅战地照片。这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摄影界的地位。















   
来源: nonick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曾鋃鐺入獄IT名人/朱虞夫狱中书画作品/人生80%由情商主宰
  • 盧武铉自殺的最大命門:韓國貴族與平民之争/屈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