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漫步云端】Chloe Agnew 纯净美声专辑“Walking In The Air”选听
专辑介绍: 《漫步云端》(Waking In The Air),是Chloë Agnew的第二张专辑。 本唱片在知名制作人 David Downes(大卫8226;唐恩)与 Chloë Agnew父亲——双簧管演奏家 David Agnew 的共同监制下,为正值豆蔻年华的 Chloë Agnew量身打造的全新天籁风格。Chloë Agnew在专辑中诠释了12首著名民歌,广泛涉猎诸多层次的声音领域。 Chloë Agnew)生于爱尔兰音乐世家,母亲 Adele King 与父亲 David Agnew 都是乐坛的名人(David Agnew是双簧管演奏家);她精通钢琴和吉它;六岁时就已展露其惊人的歌唱实力以及天赋秉异的音乐细胞。1998年,九岁的Chloë Agnew代表爱尔兰参加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儿童歌唱大赛”(International Children's Song Competition) ,以“The Friendship Tree”一曲勇夺 Grand Price 大奖。十一岁那年Chloë Agnew幸会了David Downes(大卫8226;唐恩)——Celtic Woman(美丽人声)制作人、原Riverdance《大河之舞》音乐总监,两人合作了首为阿富汗儿童募款的单曲。次年她的首张个人同名专辑问世(有译作《夏日最后的玫瑰》)。并以跨界音乐之姿登上玫瑰唱片等西洋流行榜冠军!十三岁即推出美声之作《漫步云端》(Walking in the air),令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如此感性嗓音是由区区八年级的妙龄美少女所唱。Chloë Agnew轻而易举地以干净而甜美的嗓音迅速征服众多挑剔的耳朵。稍后在法国坎城 Midem 唱片大展得到全场注目,当时Chloë Agnew(克萝伊)年仅十四岁。Chloë Agnew得天独厚地拥有干净而清亮的嗓音,但是最令人惊艳的是,年纪轻轻的Chloë Agnew(克萝伊),感受度却出奇敏锐,诠释歌曲的方式竟是如此真挚、细腻,清新甜美的歌声在起承转合之中流露出丰富的情感,听到她嗓音,象是听到希望般,令人感到一股溫柔的力量,将聆听者的心逐渐融化,真的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区区八年级的幼龄美少女的声音。 本专辑中推荐歌曲当属 Waking In The Air(漫步云端),这是 Chloë Agnew(克萝伊)闻名全球的作品!虽然有许多艺人都演绎过此歌,然Waking In The Air(漫步云端)让 Chloë Agnew(克萝伊)以她独特的嗓音诠释此首轻柔、甘甜的歌曲,能让人自然而然的从內心深处涌起一股温暖的怀旧感。如此纯品天籁,如同天堂里才会有的天使之音,纯净而毫无瑕疵,聆之,感觉象是音符长了翅膀,令人忘却尘嚣,温馨飞入心神向往已久的神秘花园。 专辑曲目: 01. Walking In The Air 漫步在云端 02. The Prayer 祈祷者 03. Nella Fantasia (featuring David Agnew) 奈拉幻想曲 04.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梵谷之歌(星光之夜) 05. Vivaldi's "Rain" (from The Four Seasons) 韦瓦尔第的雨(改编自四季) 06. Someday 总有一天 迪士尼动画《钟楼怪人》插曲 07.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耶苏是我们仰望的喜悦 08. To Where You Are 你往何处去 09. Panis Angelicus 天使之粮 10. Winter's Light 冬之光 《秘密花园》主題曲 11. Walking In The Air 漫步在云端(特別版) 12. Gabrial's Oboe 誧B瑞的双簧管 –教会主題曲(双簧管演奏)
袁世凱 袁世凱稱帝不成,又想回頭做他的大總統。結果不僅西南護國軍方面和獨立各省不同意,就是北洋系的骨幹馮國璋等人也堅決反對。時袁世凱已憂懼成病,又被一碗“二陳湯”灌下肚去,終于不治。他于最後的時間裏,似已深自悔恨,遂重新啓用了當初拒不合作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老部下段祺瑞。這兩個人也是他的病榻托孤之臣,他執徐世昌之手,用最後的力氣嗚咽道:“我被群小所誤,以至于有今日。幸虧國事有依法承繼之人,可以不必擔心了。宋卿(黎元洪)雖沒什麽雄才大略,但若兄和芝泉(段祺瑞)象周公、召公夾輔成王那樣,收拾時局,應非難事。”他預藏于金匮之内的繼承人名單,也已由“黎元洪、袁克定、徐世昌”易爲“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而他尚留有遺書一聯,置于案上,最令後人争議不已: “爲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看來,他确實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稱帝的錯誤,所以要“看中國再造共和”。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這一句“看中國再造共和”裏體現無遺,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可是,衆所周知,他在帝制自爲的同時,即與日本簽訂了亡國滅種的《二十一條》。他因此已不僅是一個竊國大盜,更是一個最大的賣國賊。那麽,他又何以王婆賣瓜,說什麽“爲日本去一大敵”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對德宣戰,遂出兵侵占德國的殖民地青島,并占據膠濟線。德國此時有意将膠州歸還中國,但日本越俎代庖地堅決不允,且顯然有霸占山東全省的意思。此時,袁世凱政府強烈抗議,日本均置若罔聞。袁世凱又訴諸英、美兩國,乞求主持正義,英、美乃合力勸阻日本,但日本不予理睬,且一度想刺殺周旋于英、美之間的中國外交家顧維鈞。然日本最令人毛骨悚然之處,則是抛出一個旨在将中國變成又一個朝鮮的《二十一條》。 日本作爲一個孤懸大洋之中的島國,接受的卻又是大一統的中華大陸文明,其對大陸的漁獵之心,雖逾千年未嘗稍變。中日之間的恩怨是非,隻須舉出一個簡單的事例便足以辯明,不須多費唇舌:中日做了幾千年的鄰居,在冷兵器時代,中國一直強于日本,但除了蒙古人的元初之外,從未進攻過日本,也從未想過要進攻日本;日本則截然相反,從唐朝到明朝,不斷地派軍隊和海島進攻大陸,到了明治維新後的第二年,它的偵察船隻便已出現在上海海面。它的處心積慮實在匪夷所思,令人脊背生寒。 而在侵略他國的具體行爲方面,日本又極盡狡詐和霸道,往往非常人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解釋。《二十一條》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想法是,要搶在歐戰結束之間,完成獨霸中國的局面,因此無論軍事還是外交,一定要講究一個“快”字。因此,它迫不及待地進攻山東,俨然以主人自居,此後更威脅各國不得幹預。其蠻橫無理,已是無以複加,不料更抛出《二十一條》,要求中國接受這些條款不說,還威脅中國不得走漏消息給别國,顯然它也自知理虧。 《二十一條》分列五号,每号包括若幹條,合計二十一條。主要内容是: 第一号四條,要求享有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中國不得将山東省的土地和沿海島嶼出讓或租與他國,日本得在省内建築鐵路,開辟主要城市爲商埠。 第二号七條,将旅順、大連租界期限和南滿、安奉兩鐵路交還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爲期,日本人在南滿和東蒙享有土地租界權或所有權、居住權,以及開礦等各種權利。 第三号二條,要求将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其附近之礦山,不準公司以外之人開采。 第四号一條,要求中國不得将沿海港口、海灣及島嶼,出讓或租與他國。 第五号七條,要求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軍事顧問,日本人在中國内地所設之醫院、寺院和學校有土地所有權,中日合辦警政和軍械廠,在武昌與九江、南昌間及南昌與杭州、潮州間建築鐵路,福建省内鐵路、礦山建築、開采,日本有優先權,有在中國傳教權。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是看準了時機的。首先,西方列強忙于歐戰,無暇東顧。其次,袁世凱已有稱帝之心,日本遂欲以此“二十一條” 作爲支持他稱帝的條件。因此,在提出《二十一條》的同時,日本還對袁世凱恩威并禦,一方面許諾歸還青島,幫助鎮壓革命黨和宗社黨,另一方面又派兵強占山東,并大力幫助革命黨、宗社黨人遣返國内,将中國搞得一團混亂,以逼袁世凱就範。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将這一密約面呈袁世凱,并再三告誡要絕對保密。但袁世凱十分明白,中國的自救之道,便是将這“二十一條”公之于衆,讓世界幹預此事。于是,顧維鈞化裝進入英、美使館,翌日,“二十一條”即成爲西方媒體的頭條新聞。日本的陰謀被揭發,從而陷入相當被動的境地。 此外,袁世凱對條約本身進行了據理力争,他聲色俱厲地告訴日使:“可讓步者自然可以談判,但不可讓步者,諸如第五号諸條,根本就沒有談判的可能性。”然随着日本的跋扈日甚,袁世凱的策略轉爲消極拖延,以待友邦支援,并派有賀長雄赴日本遊說政壇人物。以陸徵祥爲首的中國外交團仰承袁世凱的指示,拖延不決至于四個月之久,這時國内外反日呼聲日漸高漲,日本遂被迫主動放棄第五号中的七條。然而,日本旋即發出“最後通諜”,聲稱日本海軍已整裝待發,若不簽約,後果自負。袁世凱遂于5月25日,與日本人簽訂了這個城下之盟《中日新約》。雖然他的條款已不足二十一個,但後人仍習慣性地稱之爲“ 二十一條”。 饒是如此,由于是“空手套白狼”,日本仍視之爲重大外交勝利。不僅日本舉國狂歡,便是在北京的日僑也飲酒舞蹈,高呼“大日本帝國萬歲”,令人側目。而袁世凱則在國務會議上作聲淚俱下。他說: “……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盡日本最後通諜将第五号撤回不議,凡侵及主權及自居優越地位各條,亦經力争修改,并正式聲明,将來膠州灣交還中國,其在南滿内地雖有居住權,但須服從我警察、法令及課稅,與中國人一律。以上各節,比初案挽回已多,于我之主權、内政及列國成約雖尚能保全,然旅大、南滿、安奉之展期,南滿方面之利權損失已巨。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爲權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諜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無敵國外患國恒亡,經此大難以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爲奇恥大辱,本卧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爲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予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則朱使(指英使朱爾典)所謂埋頭十年,與日本擡頭相見,或可尚有希望。若事過境遷,因循忘恥,則不特今日之屈服、奇恥無報複之時,恐十年以後,中國之危險更甚于今日,亡國之痛,即在目前。我負國民托付之重,決不爲亡國之民。但國之興,諸君與有責;國之亡,諸君亦與有責也。”他還專門向全國百官職司發出一道密谕,要求大家日以“亡國滅種”四字懸諸心目,激發天良,屏除私見,各盡職守,雲雲。此外,他還令丁佛言撰寫了《中日交涉失敗史》一書,印五萬冊,秘密寄存于山東模範監獄内,期冀日後形勢逆轉後,可以公開發行。 俗雲“知恥而後勇”,然而袁世凱雖知其恥,卻沒有一心一意求發展,而是一門心思要當皇帝。兩事相加,失盡民心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縱覽袁世凱的一生,确曾是日本的一個大敵,但日本更是他的大敵。當年駐戍朝鮮時,他兩次把日本人趕出了朝鮮,被日本人視爲大敵。當時的日本,國力和軍力還遠不夠強大。然而,甲午戰争後,日本強迫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得到了相當于其戰争投入之四十倍、其上年度财政總收入三倍的回報,一夜暴富。他便用這些得自中國的不義之财發展軍備,再回過頭來侵略中國。日本趁歐戰而侵華,這對袁世凱來說,實爲不幸!袁世凱自然明白中國決不是日本的對手,因此明知《二十一條》是賣國條約,但也不得不簽。而其簽約後,信誓旦旦要報仇雪恥的态度,也顯然是無可厚非的。隻是他耽迷于帝制自爲,将報仇大事暫抛腦後,直到人之将死才天良發現、“其言也善”起來,實足唏噓! 自甲午戰争以來,日本便如一片陰霾一樣籠罩在中國大地上,對許多具體而微的人和事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拿袁世凱爲例,至死都把日本當做一個大敵,耿耿于懷,甚至死不瞑目。而袁世凱之後的六屆北洋政府元首中,除黎元洪歸隐、馮國璋早逝外,其餘四人即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張作霖,均受到日本人的“重點關照”。徐世昌晚年居住在天津租界内,30年代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1939年生病後,因恐被日本人扣留而拒絕外出就醫,遂緻不治。曹锟也多次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1938年郁郁寡歡地死在天津租界内,他的愛将吳佩孚則于翌年被日本牙醫害死。至于張作霖,則因拒絕繼續與日本人合作,而被炸死于皇姑屯。這些人均在最後關頭秉持民族大義,拒絕與日本合作,故被日本人視爲敵人,因此,他們的死,都可以說是 “爲日本去一大敵”。
鄧小平在文革期間關于文化大革命的論述 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提出、親自領導的。這是一個興無滅資,保證我國永不變色、避免修正主義、資本主義複辟危險的偉大革命運動。這是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偉大壯舉。 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 (1966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檢讨》) 對于我本人來說,文化大革命也挽救了我,使我不緻陷入更加罪惡的深淵。(1967年6月20日至7月5日鄧小平《我的自述》) 特别重大的是我國長期沒有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揭露我和批判我,是完全應該的,它對于我本人也是一個挽救。我完全擁護主席的話: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時的。 (1972年8月3日鄧小平《給毛澤東的信》) 鄧小平關于“保證永不翻案” 我入黨40多年來,由于資産階級世界觀沒有得到改造,結果堕落成爲黨内最大的走資派。革命群衆揭發的大量事實,使我能夠重新拿着鏡子來認識我自己的真正面貌。我完全辜負了黨和毛主席長期以來對我的信任和期望。我以沉痛的心情回顧我的過去。我願在我的餘年中,悔過自新,重新做人,努力用毛澤東思想改造我的資産階級世界觀。對我這樣的人,怎樣處理都不過分 。我保證永不翻案,絕不願作一個死不悔改的走資派。 (1967年6月20日至7月5日鄧小平《我的自述》) 關于我自己,我的錯誤和罪過,在一九六八年六七月間寫的“我的自述”中,就我自己認識到的,作了檢讨。到現在,我仍然承認我所檢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對中央的保證,永不翻案。 (1972年8月3日鄧小平《給毛澤東的信》)。 對于“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局性、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毛澤東同志負有主要責任。 (《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第22條) 鄧小平正是一再認錯和深刻檢讨才多次被打到又被啓用。 同時毛主席也說“永不翻案靠不住啊! ”毛主席又言中了! 1976年10月10日,鄧小平寫給華國鋒的信 東興同志轉呈國鋒同志并中央: 我衷心地擁護中央關于由華國鋒同志擔任黨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的決定,我歡呼這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意義。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華國鋒同志是最适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齡來說可以使無産階級領導的穩定性至少可以保證十五年或二十年之久,這對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啊!怎不令人歡欣鼓舞呢? 最近這場反對野心家、陰謀家篡黨奪權的鬥争,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後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緊接着發生的,以國鋒同志爲首的黨中央戰勝了這批壞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是無産階級對資産階級的勝利,這是社會主義道路戰勝資本主義道路的勝利,這是鞏固無産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勝利,這是鞏固黨的偉大事業的勝利,這是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革命路線的勝利。 我同全國人民一樣,對這個偉大鬥争的勝利,由衷地感到萬分的喜悅,情不自禁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我用這封短信表達我的内心的真誠的感情。 以華主席爲首的黨中央萬歲! 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萬歲! 鄧小平 197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