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重新認識邁克爾 /感慨邁克之死/李可染山水画
發佈時間: 7/2/2009 12:53:47 AM 被閲覽數: 8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重新認識邁克爾‧杰克遜

 

送交者: 星光  2009年06月29日萬維

最早知道邁克爾‧杰克遜,還是八十年代在北京念研究生的時候,記得突然間舞會上大家都在模仿一種非常酷的太空舞步,而據說這種舞步的開創者就是美國的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那時對他在舞台上載歌載舞的形象印象很深,覺得他是個充滿活力的人。

 

後來去了歐洲,邁克爾‧杰克遜就慢慢淡出了我的視線。

 

等我到美國時,已是九十年代的末期。從那時到現在,這近十年來新聞媒體里提到邁克爾‧杰克遜時多是官司丑聞,在電視上看到他那整形過度,慘白的面孔,看到電視上偶爾播出的他的演唱,不覺得是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有時會覺得他和自己心目中流行音樂之王應有的水平相差甚遠,有點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名聲和影響力。

 

記得有一次曾和LG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八十年代邁克爾‧杰克遜鼎盛時期的熱浪,是因為我對他的作品听得少,沒有了解他音樂的真正內涵和魅力。。。

 

有時在收音機里听到非常喜歡的歌,追問是誰的歌。LG會笑著說,這就是那位你號稱不太喜歡的邁克爾‧杰克遜的歌啊。LG笑我是out of touch,說我應當從頭好好听听邁克爾‧杰克遜的歌,真正了解他。。。

 

但每天忙得昏天黑地,這段流行音樂的歷史一直沒有補上。

 

直到邁克爾‧杰克遜突然逝世,我才靜下心,好好地從頭溫習他的音樂,這幾天在電視前,在計算機上我沉浸在他的音樂中。才發現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在我面前慢慢打開。。。

 

在《Jackson Five  里我看到那個一臉稚氣,和兄長們同台演出,讓人驚嘆和喜愛,充滿天賦的小邁克。听這首《Childhood》對他從小到大一路孤獨走來充滿了理解和同情。

 

在八十年代初他音樂的鼎盛時期時演出的Billie JeanBeat It,《Thriller》里我看到了人們喜愛的那個青春,英俊,自信,充滿生命活力的邁克。

 

在《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You are not alone》那優美,抒情的演唱中我被他對愛情的追求,對理解的渴望而深深地感動。

 

而在《We Are The World 》,《Earth Song》,《Heal the World》的激情吶喊和打動人心的演唱中,我體會到他那博大的胸懷,那充滿摯愛的心靈。。。

 

我終于理解了他為什麼是流行音樂之王,他的音樂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膚色,文化,宗教的人會為他的歌發狂,為他的英年早逝而傷心。。。

 

因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在他的音樂中人們能分享那對地球,對人類,對生活,。對愛情的摯愛。。。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樣重新認識邁克爾‧杰克遜的話,點擊我上面提到的歌名吧,那扇美妙的音樂大門也會為你而打開。

 

秦川︰感慨邁克-杰克遜之死

 

送交者: 秦川 2009年06月30日 萬維

邁克。杰克遜突然去世了,我,一個毫不相干的人,更不談不上粉絲的人,卻是這樣的失落和悲傷。

我知道他,因該是先知道他的歌,然後一天老弟興奮地向我描述他偶然看了MJMTV,如何從一千零一夜的傳奇開始,到沙堆中變出埃及 艷後,如何如何的震撼人心。我听的都心潮澎湃,于是開始留心他的MTV還有他的演唱會錄像,甚至《參考消息》上關于他在西方世界引發出的狂潮的報道。

第一次在十四芋ㄨ篹幼l此/span>MTV和巔峰時期的演唱會錄像,我忍不住顫栗著,我的心髒,我的手腳,我的嘴唇都不自主地哆嗦著,過電般的發麻。我深深被他的激情熱情,煥發的能量和創意所震撼。對于真正的天才,真的是無話可說。要用語言描繪出他的音樂和創意,得有與他的音樂天才相匹配的語言天才,我想這個世上是沒有了。

樹大招風,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是世俗的現實。一二十年前在參考消息上就看到傳言他漂白皮膚,整容,每天在高壓氧艙里呆著,為了長命百歲雲雲。一天看到他去日本開演唱會,有人問那樣近距離接觸一張帶著同性戀傳聞的面具是什麼感覺,和他共事的日本人說“他睜著溫柔的大眼楮,是那樣的溫和安靜,合作很愉快。”

來美國後,看到他糾纏在同性戀,戀童癖,整容,吸毒,結婚,離婚,借腹生子等等的故事中。好一個綿綿不斷的連續劇,一唱就是一二十年,多少人都在以他為主角的這部戲中討生活。

圍繞著他,無論怎樣熱鬧,“溫和安靜的大眼楮”就這樣一直溫和安靜地縈繞在我的印象里,當年我在學校外面的音像店里看到他那張經典的穿紅衣,有些印度和西班牙的面孔,我就想起那個日本人的評價。如今我看著那張蒼白面孔上的黑眼楮,我依然想起那個普通日本人的評價。

那雙畫著濃妝的眼楮,對我,一直是“溫和安靜”。

認識我家領導時,發現領導有他的幾張CD,我們開車出門時都愛听,讓人情緒高昂。領導笑說美國同事說是同性戀才愛他的碟。後來他沒有什麼新歌。他四十歲時好象有個演出,我們看了錄像,感慨激情已不再,繼而感慨人生苦短,紅顏易老,人生最巔峰的時候也就那麼十年。在和歲月的較量中,誰都逃不脫衰老和逝去。

最近這幾年好像他完全沉寂了,時不常在媒體看到他病歪歪的樣子,他的孩子也長大了。他的碟我們也都壓在盒子底了。剛听說他又要看演唱會,忽然得知他去世了。

我和很多買票的歌迷一樣,遺憾他沒能了卻自己的心願,王者沒能歸來,卻一去不復返了。又覺得或許對他是個解脫,他終于可以安靜地做他自己了。

我很認同我的一位朋友對他的變白和整容的解釋︰為了他的舞蹈和音樂做的真正和徹底的犧牲。

他如果不是相貌上擺脫掉純黑人的印記,他的音樂和舞蹈,尤其是舞蹈,其美感和影響力會打折扣,不可能這樣跨國界跨種族地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追隨。他比所有人都最早清楚這一點,他為了他的音樂和舞蹈效果做整容。或許是上天成就他,讓他得了白癜風。這是他為音樂舞蹈的徹底奉獻,他為了音樂和舞蹈他徹底地舍棄了自己!

他創造完美,無與倫比,令人無言以對。這個呱噪的世界如何甘心就不出聲呢?人們詬病他整容,詬病他變白,詬病他的童心和愛心。那麼多人如吸血蟲寄生蟲一樣攀附他,吃他,喝他,詆毀他,訛詐他。。。直到這棵大樹倒下去,他們還接著啃噬著他的尸體。

昨天看到那個曾經告他強奸的男孩的懺悔,還有他不認罪卻給了那個男孩和他罪惡的父親想要的一切。我好像忽然了解了一點那張面具和軀殼下的孤獨驕傲的靈魂。我悲從心起,淚水漣漣。那是怎樣一顆看透人性罪惡卻依然慈悲寬厚的心,渴望真愛和理解卻孤獨致死的心。

我相信他是上天派來,帶著使命降臨人間的。他輝煌悲劇的一生,告訴我們美,激情,愛,孤獨,童心,犧牲,慈悲,寬厚,無言的憤怒,世俗的嫉妒和貪婪。。。

他象一面鏡子,映襯出人心的丑惡。

一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就這樣在飽受傷害之後,滿心失望地解脫而去了,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世俗的人們看著他孤獨離去的背影,依然呱噪著。只是他的離去少了老子黃鶴西去的灑脫,倒象是長出了一口氣,終于可以放下了。

活著的人們,仰望他的背景,回溯他的腳步,審視自己的內心。。。默默地低下頭,為一個孤獨的王送行。

 

醉染江山--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欣赏 2009-06-30



        自从第一次在画展上,见到近代国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之后,就近乎痴狂的爱上了他。当然,这里的“他”指的是他的画,而不是他本人。

        李可染的画浑厚,大气,有一气呵成的感觉,特别在用墨上,非常大胆,有魄力。他的画虽然也借鉴了古代名家如范宽,八大山人及米芾的画法,但仍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人观后,久久难以忘怀。

        有时感慨,生活与艺术,真是一对矛盾的协调体。有人为了生活放弃艺术,有人为了艺术不顾一切。我想之所以能够不顾一切,乃来源于艺术本身的吸引力,令人迷恋,无法抵挡。

         我一直都想在生活的夹缝中,寻觅艺术的踪影,追随心的脚步,去到那梦里的世界,自由地畅游。那是多么的愉悦,舒畅,令人如醉如痴。

         闲暇之余,欣赏一下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如同听肖邦的钢琴曲一样,舒缓,放松,可以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 
 
        下面是一篇介绍李可染山水画作品的文章,转载过来给大家欣赏,可惜的是他的几幅画不能转登在这里,大家可以到这个地址里去欣赏一下,保证你会和我一样对“他”一见钟情。
http://www.wenhuacn.com/meishu/article.asp?classid=106&articleid=7023
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whsd/2005-05/08/content_4185745_1.htm

关于李可染的生平简介,请到此网站浏览http://www.zgwxzz.com/Article2/713.html



                                        李可染山水画作品欣赏

                                
                                                            李可染-黄海烟霞

  
        李可染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调所吸引。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著有《谈山水画》。

  李可染画品:

  范宽——他的画比较神秘。《溪山行旅》反映东方人心胸之广,气魄之大。前景低小,后面的山相当高大,近、中、远景高度占三分之二,宽度占五分之四,反觉山势高大之极。
  李成 ——李成的画,近年也感觉很远,远到气势逼人,让人看了惊心动魄。前景的山,顶多只够得上近景,而放在最前面,从透视看,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心胸气魄大,不斤斤于透视的“近大远小”。
  李唐——用墨很好,皴法严密,把山的浓厚感表现出来了。
  王蒙——水墨山水,重峦叠嶂,笔法很好。
  黄公望——用墨好
  石溪——画厚重,很有分量,多秃笔,用笔圆滑。历代大家,不论中西,没有一个不在深厚上用功。
  石涛——跑的地方很多,所以画有新意,意境好,很少公式化,没有固定式。
  八大山人——他的画超脱,抽象成分多,用墨讲究。
  龚贤——他发展了积墨法。中国画笔墨玄灵,一层层画,一笔笔加,画到深厚而空灵,不板不滞,有清苍之气,很难。
  米芾——我喜欢米南宫。传为米南宫的《雨景图》山雨欲来,山上浮动一种云气。

  李可染画论:

  生活与艺术相比,生活是基础,任何事情要想干好都要先打基础,为什么一些人的山水画形成公式化。主要是脱离生活,脱离真实,没有感受。凭自己想像,难免落入公式。

  一幅画怎样才算好,我告诉你一个“五字诀”,很容易记:“气”“寒(含)”“北(笔)”“风(丰)”“大”。

  “气”指气韵,一幅画的气韵最为重要,是统帅,是灵魂,“六法”中第一条、最重要,就是讲气韵生动。

  “含”指含蓄,画面含蓄至关重要,好画给人以深思,回味无穷,象撞钟一样要有余音,要给观众留有想象的余地。好文章不能剑拔弩张,好画也是如此,要有深度,不是简单的表象,而是含蓄无尽的感觉。

  “笔”指笔墨,是创作的手段、方法,任何好的作品,好的构思,好的意境都需要用好的笔墨手段表现出来,这是基本功的一部份。
 
  “丰”指丰富,一些人画画草率行事,这样不好。画家要对观众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要给人以精神享受、给人以教育、发人深思,使人久观而忘返,这就必须画面丰富、“耐看”。黄宾虹的“积墨法”就有这种感觉。丰富不一定就非是繁笔,简笔画也能达到丰富的效果,只是更不容易。艺术要追求丰富,片面强调洗练到了简单、草率的程度是不行的。初学更是如此,千笔万笔不嫌繁嘛。
 
  “大”指“大气”,有人画画给人以“大气”之感。有人画画给人感觉拘谨“小气”。这是由画家的修养、性格等因素所定。能做到“大气”不容易。范宽那样的作品历史上少有,大气,是中国画的好传统。这五个字很容易记,但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五字诀”,要有生活基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长时间苦学苦练,才有可能做到。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童年/孙中山上断改良之路、下启国共之祸 /怎样治疗民族愚昧?
  • 刘晓波:喉舌思想的始作俑者孙中山/逃离——孤独/萌動在畫與油畫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