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給中國留下了五個永久的疑問,上世紀末,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由盛到衰,資本主義因此而甚囂塵上,使我等普通百姓感到迷惘和沮喪。社會主義的理想確實令人向往,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大家地位平等,社會分配公平,我等普通百姓舉雙手擁護這種制度。
這麼好的制度為什麼會衰落呢,是因為它不能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嗎?它是一種無效率的社會制度嗎?不是的,我國從1952年至1986年國民收入增長了7.9倍,改革開放後國民生產總值翻了兩番,比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快。
對社會主義目前的狀況,毛澤東預見到了,並提前回答了這個問題。
毛澤東在臨終之前,對他親手所創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表現出異常的不安和不滿。在1975年2月至1976年1月文革後期,他反復指出︰'社會主義有沒有階級斗爭?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列寧則不然,他說小生產每日每時都產生資本主義。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社會主義搞了二十多年'跟舊社會差不多'?毛澤東的這個論斷讓人震驚。鄧小平1981年6月曾說︰'這里要批判的是另一個問題,就是列寧關于小生產每日每時大批地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這一段話的誤解或教條化,搬錯了。'我國的改革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開始到現在的事實證明,毛澤東對列寧的理解是準確的。
更令毛澤東不能容忍的是黨的高層干部︰'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的利益。他們有了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文化大革命的重點是整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文革搞了近十年了,毛澤東還在說走資派還在走,可見,毛澤東對文革的成果是相當失望的。
資本主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是建立在人類自私本性基礎上的,人的行為永遠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和控制,人既'經濟人'。社會主義的興起也有其合理性,它是建立在人類不僅自利而且離不開他利的社會屬性上的,人的行為永遠受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的協調和制約,人既'社會人'。在這兩種制度中共同存在的東西是商品經濟。這就是毛澤東說'和舊社會差不多'的來由。美國學者施拉姆指出,在毛統治中國後期,他對經濟發展的後果表現出愈來愈多的憂慮,雖然毛斷定,進城後總的來說是正確的,但他對現代化及經濟發展重要性的態度是非常含糊的。
簡言之,所有制和勞動的性質是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分水嶺。但是,資本主義對商品經濟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在這里,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同義,容易得到發展;而社會主義對商品經濟在範圍和程度上要給以約,商品交換主要是國家同農民之間的交換,不然會改變所有制和勞動的性質,導致資本主義復闢,所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不完全的市場經濟,出現了諸如農業剪刀差、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體制上的官僚主義等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弊端。這就使毛澤東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設計上遇到了他自己難以破解的難題。
毛澤東不無憂慮地指出︰'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余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改造。階級斗爭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戰勝誰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 這個話他反復講了多年。他對此類問題的反復強調表明,社會主義可能衰落的陰影在他的頭腦中揮之不去,資本主義在中國卷土重來的擔心隨著他的衰老與日俱增︰'全世界一百多個黨,大多數的黨不信馬列主義了。馬克思、列寧也被人打得粉碎了,何況我們呢?”
毛澤東深知社會主義的脆弱性,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他不惜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認真的演習。''我是準備跌得粉碎的。'而文革的結果令毛澤東深感失望。從林彪跑掉之後,是他最先開始對文革進行反省,說文革是'全面內戰',要求給予文革'三七開'。他的這些自責,堵了全面肯定文革那些人的嘴。可以說,沒有毛澤東的自責就沒有以後鄧小平對文革全盤否定。鄧小平只把毛澤東的話改了一個字'全面內亂'就順勢否定了文革。在那個時候,唯有鄧小平更了解毛澤東,鄧小平清楚,不借毛澤東的力量是辦不成任何事情的,而毛澤東似乎也有意無意的幫了鄧小平的不少忙。在毛澤東去世後,沒有任何職務的鄧小平比任何人都顯得胸有成竹。
毛澤東在文革後期的一些行動是令人諱莫如深的︰
為什麼他不順勢而動,在九大報告中提出發展生產?
為什麼他急于要緩和和'美帝'的關系,向西方國家打開了國門?
為什麼他一直對鄧小平割舍不下,一邊說'走資派還在走',一邊還賦予其極高的權力和地位?
為什麼他閉口不談文革的結束時間,卻要求鄧小平來為文革做總結?
為什麼他在臨終之前不斷打壓他自己培植起來的文革勢力,是在為哪一種政治勢力做鋪墊?
做為毛澤東思想的創建人,做為政治家、思想家,做為軍事家、戰略家,做為哲學家、理論家,人們不會懷疑毛澤東的邏輯思辨能力,不會懷疑毛澤東的政治敏感性,不會懷疑毛澤東的高超的斗爭藝術。但是,毛澤東在文革後期的這些行動還是讓人們產生了疑問,永久的疑問︰文革失敗後的中國應該向何處去,對此毛澤東在臨終前想做什麼樣的安排?
毛澤東留下的疑問三十多年來沒有人給過像樣的回答,這些問題也許只有在經過特定的歷史變動後,才能夠讓人們恍然大悟。毛澤東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者,同時又是理想的超現實主義的預言家。誰都想了解毛澤東,誰都能評論毛澤東,誰都又說不清毛澤東,這正是毛澤東的精彩之處。我等百姓特別喜歡搜集那些攻擊毛澤東的資料,只有從那些詛咒毛澤東的叫囂中才能真正感覺到毛澤東是屬于我等普通百姓的,才能真正體會到他非凡和正確,同時也能看到詛咒者的渺小和猥瑣。歷史可以相似,但決不會重復,歷史可以描繪,但決不能再造。不是有人要對毛澤東進行清算嗎?毛澤東的光彩還沒有完全被歷史打磨出來,還需要時間,拂去蒙在毛澤東身上的塵土,還毛澤東的本色,毛澤東將更加大放異彩。 曾庆红令在场人士印象深刻:陆客赴台可促大陆政改 2009年4月06日 来源:中国时报 其乐义/国防部前军政副部长、现任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上周应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协会”邀请发表专题演讲,提到陆客来台可能散播台湾民主种子,进一步促进大陆的政治改革。 (博讯 boxun.com)
权威人士指出,林中斌演讲的内容是有其根据的。据称,去年三月马英九赢得总统大选时,甫卸下大陆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在某次非正式场合谈到今后的两岸关系,他特别提到三点,令在场人士印象深刻。 消息人士说,在场人士并不清楚曾庆红谈话的动机,大家最感好奇的是,一度呼风唤雨的曾庆红,在二○○七年十月中共十七大闭幕离开权力核心之后,他的话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曾庆红说,马英九的胜选将为改善两岸关系带来契机,中共中央会有三项措施。一、马英九需要什么,北京就给什么。二、北京将积极鼓励陆客赴台,从台湾汲取一些有利于大陆政改的“民主元素”。三、有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北京将以台湾作为“无害的存在”为原则。 目前看来,第一项和第二项措施,正按北京的意图深化落实。据消息人士侧面了解,所谓汲取台湾的“民主元素”,并非大陆要学习台湾的民主,而是作为其政改之借镜,相较之下,大陆更看重新加坡模式。林中斌在演讲中亦提到,大陆今后的政改将以类似新加坡而非美国模式展开。 权威人士表示,上月底大陆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在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撰文呼吁民主和民生是振兴中华的双翼,不可偏废,而以发展民生,代替民主,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俞的文章,绝非兴起,显示党内一股强烈政改之风蓄势待发。 权威人士还说,二○○二年十一月胡锦涛就任总书记后,多次提到“党内民主”,愈讲愈多,无人拦阻,胡警觉到气氛诡异,隔年立即掉头,开始约制媒体,对网路媒体尤其严厉,以免成为“胡耀邦第二”,因过于民主成为党内箭靶而翻船。如今环境大变,中国经济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政改问题将难以回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