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人民公敌》(Public Enemies)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在全美影院上映。
这部反映1930年代真实故事和历史传说的警匪片是根据作家布赖恩.伯勒(Bryan Burrough)的小说《人民公敌:美国最大的犯罪浪潮以及联邦调查局的诞生, 1933至1934年》(Public Enemies: America's Greatest Crime Wave and the Birth of the FBI, 1933-34)改编而成,由著名导演迈克尔.曼(Michael Mann)执导。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黑帮犯罪的热潮非常猖獗。在中西部地区的伊利诺州、威斯康星州、以及印第安纳州一带就有好几伙黑社会帮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翰.迪林杰(John Dillinger),“娃娃脸尼尔森”(“Baby Face Nelson”), 以及“美男孩弗洛伊德”(“Pretty Boy Floyd”) 。他们抢银行、劫监狱、攻击警所、在公开场所用大火力的机枪、冲锋枪与只有手枪的警察开战。而在这种不对称的战斗中,黑帮又常常用无辜百姓当人质,使得警察更无办法。
这一黑帮猖獗时期在美国被称做《人民公敌时期》(Era of Public Enemies)。
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各州都有各自的法律,各地的警察无法越界执法,而这些黑帮又大都跨州犯罪,因此,建立、加强一个可以跨越各州的执法机构就突显重要,这就是FBI --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诞生。
黑帮头目迪林杰本人青少年时曾因偷窃$50而被重判10年徒刑(实际坐牢8年多)。这种重罚不但无法使他变好,反而更加深了他对制度的仇恨。他出狱后就开始了抢银行的行动,共抢了20多家银行,并两次被捕后又从狱中逃脱。没有人能阻止迪林杰,没有监狱可容纳他。
联邦调查局特工 梅尔文.帕维斯 (Melvin Purvis) 被FBI局长 埃德加.胡佛 (J. Edgar Hoover)任命为芝加哥地区的负责人。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无论死活,用一切手段--包括非法逮捕--来消灭这一地区的黑势力!以此使他的调查局成为国家警察--美国联邦调查局。
影片情节紧凑,黑白两道的人马都精明强干:斗智、斗勇、斗谋。FBI也开始使用一切现代化的侦察手段--甚至严刑逼供--来得到情报。联邦调查局特工们也配备了强大的武器装备,同黑帮势力展开了硬对硬的强势进攻,到处捕杀黑帮头目。最后,迪林杰、“美男孩”等全在不同地点被FBI打死,黑势力终被扫除。FBI也从此威名远扬。
影片中的FBI特工 帕维斯由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扮演,约翰.德普(Johnny Depp)扮演黑帮迪林杰,奥斯卡奖得主马里昂.歌迪拉德(Marion Cotillard) 扮演迪林杰的女友比莉.弗莱谢特(Billie Frechette)。
由于当年正是因为美国大批银行的不负责任让美国人民大批失业,也使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所以许多老百姓对那些专抢银行的黑帮势力不但不反对,反而大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甚至把这些黑势力当成为老百姓出气的“民间英雄”看待。媒体也都热衷于对他们的报道。
历史就是这么滑稽:今天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也同样源于那些不负责任的美国银行。

文史博覽
上海浙江中路137弄1號是一幢五層樓舊房。底層是一家老字號的珍珠泉浴室。樓上在解放前曾有個“富川商號”,為四川商人在滬上開設,主要業務是采購上海商品運往四川銷售。每天都有經紀人來此洽談生意,儼然是一個小小的市場。現在很少有人知道,50多年前,中共設在上海的地下經濟機構———華益公司,最先就是在這幢樓里開張的。這家公司的“老板”,是四川籍共產黨員肖林和他的妻子王敏卿。
奉黨的命令“下海”
肖林,原名肖本仁,四川江津縣人。他中學尚未念完,就因“共黨嫌疑”被校方勒令退學。先後在合川、萬縣、瀘縣等地小學任教。1936年起進入私營民生實業公司工作;同年在重慶參加救國會,並組織進步團體“人力社”,出版《人力周刊》,積極宣傳抗日。“肖林”便是他常用的筆名。1939年,這位“共產黨嫌疑”分子真的成了中共黨員。
1941年3月,肖林見到了周恩來。
當時,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日常開支,一靠國民黨政府撥發的軍餉,二靠宋慶齡等友好人士的支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的撥款事實上已不能保證。隨著物價上漲,開支不斷增加,為了適應持久戰的需要,開展地下經濟工作已是勢在必行。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周恩來當年的話語至今仍是那樣清晰︰“黨的活動,無論是公開的,還是秘密的,都要有一定的經費開支。經費來源不能光靠撥款和支援,還得自己去開闢新路。當然,我們這里不能以延安的辦法開荒種地、紡紗織布,而是要根據國統區的條件,開展我們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有公開的一面,同一般工商業者一樣,合理合法,正當經營;又有秘密的一面,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是不公開的。做生意就是要嫌錢,不要怕別人說你惟利是圖。你賺的錢不是為個人私利,而是為了黨的事業。黨在哪些地方要用錢,事先很難預料。所以只能定個原則;什麼時候要,就什麼時候給;要多少,就給多少,絕不能誤事。”最後,周恩來一錘定音︰此項秘密工作,黨內由錢之光負責指揮,由肖林專職經營。
1941年4月,一家名為“恆源字號”的商行在江津縣開張,肖林出任經理,重慶設立分號,宜昌附近的三斗坪號另設辦事處。其主要業務是經營土紗、食糖、植物油等商品。1944年,恆源字號發展為大生公司,經營商品又增加了五金、木材、西藥等種類。
曾經活躍于重慶報刊上的肖林,一變而成為生意人,周圍的朋友很不理解,時有冷言冷語︰“什麼不好干,非要去干投機買賣!”肖林听了一笑置之。他無法解釋,也無需解釋,因為他是共產黨員,是紅岩村直接領導的共產黨員。
急赴大上海
1946年5月初,一個身穿灰色中山裝、面容消瘦的中年人走進了重慶林森路肖林的家。
“老肖,你準備一下,要離開重慶了。”來人是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主任錢之光。
“干什麼?”當時已擔任大生公司經理的肖林忙問。
“國民黨政府準備遷回南京,我黨代表團也要到南京去,我們搞經濟的同志也該轉移陣地了。你先去上海摸一下情況,然後我們在南京踫頭。”
錢之光告訴肖林,周恩來等領導同志商議決定,把公司辦到上海去,由肖林和王敏卿負責。形勢雖有變化,但地下經濟工作的原則不變︰“一是要賺錢,二是隨要隨付。”
肖林到上海,通過四川同鄉的介紹,在珍珠泉浴室樓上的富川商行租住了房子,作為新的貿易公司的營業處。公司取名為“華益”,寓意“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華益公司辦妥手續,取得合法經營權,于1946年8月正式開業。總公司設在上海,肖林任經理,重慶設分公司,王敏卿任經理。而後又在青島、徐州、蚌埠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同年10月,王敏卿也來到上海,協助肖林工作。
暗運黃金貨幣
華益公司一開張,便從上海采購了大批日用工業品,由民生公司的輪船運往重慶,批發給當地的百貨商店。誰先到貨,誰就賺錢。肖林利用他在運輸界的關系,捷足先登,獲利頗多。
當時,山東解放區也在上海設有隱蔽的經濟機構,將山東運來的花生油、粉絲、水果等委托十六鋪地貨行出售,然後買回解放區需要的布匹、藥品等物資。而隨船運到上海的黃金、美鈔和一部分法幣,卻悄悄轉送華益公司,由肖林負責處理。
原來,在山東解放區特定的經濟制度下,繳獲到手的黃金、美鈔並無多大用處,法幣更被人視若廢紙。正在膠東組織經濟工作的薛暮橋同志則認為,此地或為棄物,彼地即成寶物。“運到上海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啊!”其時,中共代表團正在上海積極開展工作,亟需大筆活動經費。經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與山東解放區工商局秘密約定,一項暗運貨幣的計劃便付諸實施了。
為了遮人耳目,黃金被裝入盛花生油的油桶,到上海後才悄悄取出。美鈔交予華益公司暫存備用,法幣由肖林轉交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黃金的處理稍微有些麻煩,因從山東運來的黃金,大都是一兩一個的小元寶,有的還蓋有“煙台”字樣,在市面上交易容易引起警方的注意。于是,肖林找到了專做黃金生意的經紀人尤敏生,把那些小元寶改鑄上海通行的10兩金條。
1947年3月中共代表團從上海撤退時,尚有三千多兩黃金來不及轉移。當時國民黨軍警已進駐周公館,為了不讓敵特發現這批黃金,身兼財務委員會書記的董必武當即決定,辦事處成員每人套上馬夾和腰袋,內裝金條若干,隨身帶走。已過花甲之年的董必武以身作則,腰間也裹上了沉甸甸的金條。
巧尋“保護傘”
華益公司與山東的業務往來,出人意料地順利。其間,有一個國民黨將領無意中作了華益公司的 “保護傘”。1946年,一家取名為“中興”的公司在山東青島開張營業。這家公司的後台老板,是駐守青島的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他選了自己前妻的表弟王肇昌出任經理。說來也巧,這個來自重慶的王肇昌正是王敏卿的哥哥。
听說王敏卿和丈夫也在上海開公司,王肇昌專程趕赴上海,提出與華益公司聯手合作,販運山東的棉紗到上海拋售。肖林夫婦欣然同意,他們正需要利用這家有著軍方背景的特殊公司。于是,“華益”在青島設了分公司,王肇昌兼任經理,“中興”也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肖林兼任經理。
中興公司當然是個“官倒”公司。原來李彌在青島負責接收日偽財產時,撈了一把,用這筆資金開了中興公司。他是當地駐軍,什麼辦法沒有?他們可以用很低的官價從中紡公司購進棉紗,然後委托“華益”在上海按市價出售,這一進一出的差價至少有 30%-40%。得到的利潤,雙方按投資比例分成,當時棉紗價格不斷上漲,錢真是賺了不少。
中興公司運往上海的棉紗是通過水路運輸的。有一次,貨物還未上船,就被青島國民黨政府扣留了,理由是發現有“投機倒把”嫌疑。王肇昌趕緊去找李彌,結果由當地駐軍出面交涉,很快便解禁放行。從此以後,凡“中興”運往上海的貨物再也沒有遇到麻煩。
金庫的錢用在何處
肖林夫婦自“下海”始,就切斷了同地方黨組織的聯系。周公館撤離後,他們只跟劉曉一人保持單線聯絡。這樣,即使地方黨組織遭到破壞,肖林夫婦的真實身份也不會暴露。這是黨組織的特殊安排。因為肖林夫婦掌握著地下金庫的鑰匙,他們的安全就是金庫的安全。值得慶幸的是,華益公司在上海的3年中,國民黨特務始終沒有發覺近在眼皮底下、並且十分興旺的中共經貿活動。
華益公司賺來的錢,都用在哪些方面呢?眾烈士的家屬,需要撫恤;生活困難的黨員家庭,需要補助;國民黨統治區物價飛漲,一些處境窘迫的知名人士,也需要地下黨組織給予照顧。1948年下半年起,隨著解放戰爭的迅猛進展,中共中央已在籌備建國事宜。不斷有民主人士從上海啟程,轉道香港,秘密前往大連,最後抵達解放了的北平。這一筆又一筆的路費,都要由黨的地下金庫來支付。
提取錢款的指令,有許多是從香港直接發出,用的就是那套只有肖林、劉恕才能看懂的密碼。一接到這類特殊電報,就要按照指定地點,將錢款或支票如數送去,不能有誤。神秘的送款人,往往是一位衣飾華麗的婦女,身後跟著一個17歲的小伙子。他們就是王敏卿和公司的年輕會計王鳳祥。
地下金庫存了多少錢
1949年,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迎來了新中國的黎明。隨著北方各大城市的相繼解放,黨的經濟來源有了更多的保障,華益公司的使命事實上已經結束,上海除留下少量供日常開支的經費外,所有的流動資金全部都調往香港。
正當肖林、王敏卿準備前往香港時,人民解放軍已越過長江天塹,佔領了南京。肖林當即取消原定計劃,和上海人民一道迎接解放。肖林進入軍管會輕工業處穿上了軍裝,奉命接管國民黨辦的中紡公司,開始了保衛、建設新生政權的艱巨斗爭。肖林等肩負特殊使命的“老板”,共為黨籌措了多少經費,並沒有明確統計。只知道,當“華益”等地下經濟機構宣告結束時,向中共中央上交的資金約合黃金12萬兩,其他固定資產折價1000萬美元。
肖林夫婦經手過那麼多黃金、美元,難道就沒有為個人留下一點什麼嗎?從“三反”運動起,這個問題便引起了某些人的興趣。“文革”一開始,肖林的家更是成了查抄金銀珠寶的“重點戰場”。可是,里里外外翻了個底朝天,唯一的“戰果”只是從解放前保留下來的三塊銀元,不免讓那些造反派大失所望。
肖林夫婦解放後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肖林日常使用的那張寫字台,也是用了五十多年的舊物。正如王敏卿所說︰“我們什麼樣的錢沒見過?那時候,常把裝著金條的小盒子存放在家里。那都是黨的財產,一分一厘也不能挪用的。雖說都是在經商,我們跟中興公司那些人不一樣。我們是在為黨掙錢。”
這就是共產黨的地下經濟工作干部,他們為黨籌集、掌管著數以億計的資金,卻依然是兩袖清風,一生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