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梦的海岸/毛澤東落魄時什麼樣?/毛澤東曾是陳獨秀的鐵桿粉絲/國罵
發佈時間: 7/6/2009 2:09:49 AM 被閲覽數: 8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梦的海岸】Coast of Dream -- 宁静舒缓的纯音乐专辑
summerbreeze /wenxuecity
 



制贴: summerbreeze
Coast of Dream 梦的海岸   -- 宁静舒缓的轻音专辑
  01. Coast of Dream
  02. Tutelary Angel
  03. Yesterday Recollect
  04. Jumping Notes
  05. Teary Eyes
  06. Through the Dream
  07. After the Rain
  08. Thinking
  09. Gift from God
  10. Charming Expressions
  11. Night Party
  12. March of Love
 
 
老照片︰毛澤東落魄時什麼樣?
送交者: 齊婕   2009年07月02日 [天下論壇] 

毛的這張照片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時刻。長征不怕遠征難。不怕歸不怕,難歸難。

所以,各位網友,要樂觀起來,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

 

老照片︰毛岸英的領帶和毛澤東的胡須
送交者: 齊婕  2009月07月02日 [天下論壇] 

這張照片的獨特之處是︰兒子的領帶和爹的胡須同時出現在一張照片上。毛澤東極少有胡須照,而領帶在共產黨內也極少見。父子緣淺。

 

父子倆看起來心情不錯,很放松。

......

 

 

 

 

毛澤東曾經是陳獨秀的“鐵桿粉絲”

peter


說起陳獨秀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中共早期的創始人和首任領導人,後來被中共視為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代表開除出黨了。這誰不知道啊?但如果我說,毛澤東還曾經是陳獨秀的超級粉絲,曾經狂熱地崇拜過陳獨秀,還喊過陳獨秀“萬歲”,恐怕就不會有太多的人知道了。

陳獨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生于1893年,比陳獨秀小 14 歲。陳獨秀主編《新青年》雜志時,他正在湖南第一師範上學,好學上進的他和當時的許許多多青年人一樣,喜歡讀《新青年》,將才華橫溢的陳獨秀視為精神領袖,一心想結識他,親耳聆听他的教誨,就和今天的追星族心情一樣。1917年3月,24歲的毛澤東寫了一篇署名為二十八畫生的《體育之研究》寄給《新青年》編輯部,因為文采煥然、見解獨特,此文得到了陳獨秀的賞識,很快就在《新青年》3卷2號上發表了。這讓他興奮無比。

1917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毛澤東和張昆弟在蔡和森家中閑聊時提到陳獨秀,曾感慨地說︰“前之譚嗣同,後之陳獨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誠非今日俗學所可比擬。”張昆弟笑著說︰“以前潤之是言必稱康梁的,陳獨秀辦了個《新青年》,又言必稱陳胡了。”1918年8月19日,毛澤東、張昆弟、羅學瓚、李維漢等 24人到北京。毛澤東到北京後由他的老師楊懷中介紹引薦,李大釗幫他在北大圖書館找到一份月薪8圓的勤工儉學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和登記每天讀報人數。之後又經李大釗介紹,毛澤東終于認識了敬仰已久的陳獨秀。他向陳獨秀介紹,自己在湖南成立了新民學會,這次來了20幾人準備出國留學。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湖南話似懂非懂,當听到《體育之研究》是毛澤東寫的時,他笑了︰“對呀,‘毛澤東’正好是28畫呀!…你的那篇《體育之研究》寫得很好,以後多給我們講講湖南的情況。”

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在北京散發傳單時被捕。全國各界立即掀起營救陳獨秀的運動。毛澤東也加入營救行列。他在自己主辦的《湘江評論》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陳獨秀之被捕及營救》,盛贊陳獨秀為“思想界的明星”。他說,今日中國最需要的是科學與民主,而“陳君平日所標揭的,就是這兩樣…陳君為這兩樣東西得罪了社會,社會居然就逮捕和禁錮了他…陳君之被逮,決不能損及陳君的毫末,並且留著大大的一個紀念于新思潮,使他越發光輝遠大。”,“我祝陳君萬歲!我祝陳君至堅至高的精神萬歲!”。他說得對,這場牢獄之災的真讓陳獨秀更加“光輝遠大”了。3個月後陳獨秀被釋放時,受到了北大前所未有的禮遇,蔡元培校長當眾宣布︰“北京大學為有仲甫而驕傲!”李大釗則獻上詩作《歡迎獨秀出獄》︰“你今天出獄了,我們很歡喜!他們的強權和威力,終究戰不勝真理。什麼監獄什麼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為你擁護真理,所以真理擁護你。”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毛澤東是13 名代表其中之一。當時,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組織者,陳獨秀雖因事滯留廣州未能到會。卻因其在黨內不可替代的威望和才能而高票當選中央局書記,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自此在陳獨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黨的二大,毛澤東因事未能參加。三大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執委,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被推薦為秘書。陳獨秀滿面春風地說︰“潤之負責黨內外文書、通信,包括開會記錄、管理文件,一切文件須由我和潤之簽字,執委會會議也由我們兩人召集。”

毛澤東的陳獨秀的真正分歧是從對中國農民的認識開始的。毛澤東非常重視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只有把中國人民的基本群眾,即佔有小塊土地的農民吸引到運動中來,中國革命才能取得勝利。”而陳獨秀的看法卻正好相反。他在《中國農民問題》的一文中說,“農民居處散漫,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簡單易于趨向保守,中國土地廣大易于遷徙被難苟安,這三種環境是造成農民難以加入革命的原因。”所以“農民不容易發生社會革命運動。” 1923年陳獨秀寫了《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等文章中,將國民革命看成是資產階級革命,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勝利也是資產階級的勝利。1925年,當毛澤東寄給了上海中央局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也被陳獨秀卡住了,禁止其在中央機關刊物上發表。但在、卻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辦的刊物《革命》月刊第四期發表了。陳獨秀很生氣但卻很無奈。因為當時是國共合作時期,身為共產黨員的毛澤東又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的代理宣傳部代理部長。

二人最終的決裂是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蔣介石主政國民黨後,國共關系日趨緊張,陳獨秀害怕承擔“破壞國共合作”的罪名,不但對國民黨右派的挑釁采取百般隱忍,甚至在革命的領導權問題上也是無原則的退讓。他反對毛澤東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認為會加劇了國共之間的緊張局勢,這就與主張“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毛澤東等共產黨人也產生了嚴重分歧。更悲哀的是,他千方百計想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局,可老蔣偏不領他的情,血洗起共產黨來毫不手軟,直到年汪精衛叛變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8月,中共召開著名“八七會議”,陳獨秀的領導權被撤銷。二人終于徹底分道揚鑣了。據說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晚上,毛澤東專門去看望他昔日的導師陳獨秀,試圖說服他接受自己的觀點,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直到陳獨秀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四川江津,二人都未再見面。

而在分手後的數十年間,毛澤東一刻也沒有忘記過陳獨秀。在陝北他曾經多次提到陳獨秀。1936年,他在保安對美國記者斯諾說︰“《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志,由陳獨秀主編。當我在師範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我特別愛好胡適、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模範。”“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對于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在我的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學習組作《如何研究中共黨史》講話時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現在還不是我們宣傳陳獨秀的時候,將來我們中國歷史要講一講他的功勞。”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也談到了陳獨秀,對于陳獨秀的歷史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關于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是可以講一講,他是有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那個時候學習做白話文听他說文章要加標點符號,這是一大發明,又听他說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我們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干部。那時候有《新青年》雜志,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志和五‧四運動驚醒起來的人,後來有一部分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由他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 ”

1953年2月21日,61歲的毛澤東乘坐長江艦至安慶段時,又想起陳獨秀。他指著遠岸的山峰向隨行的人說︰“安慶有座獨秀山,不少人以為此山因陳獨秀而得名,其實不然。” “陳獨秀早期傳播馬列主義是有積極貢獻的,後期犯了錯誤,類似俄國的普列漢諾夫。1937年,他出獄後,中央派人做他的工作,希望他發個聲明承認錯誤,但是,陳獨秀拒絕了……”說這話時,毛澤東緊蹙的雙眉一直沒有舒展,似在追憶,似在沉思,又似在聆听…那一刻,偉人究竟在想些什麼,誰也無從知道。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黨內民主政治進程的不斷推進,現在黨內對陳獨秀的評價已經日趨客觀,安慶市為陳獨秀搞了一個規模很大的陵園,還有陳獨秀紀念館,大家有空不妨去看看。

 

 

中國國罵傳承及歷史演變

佚名


根據魯迅先生的研究,中國“經史上所見罵人的話,無非是‘役夫’,‘奴’,‘死公’,較厲害的,有‘老狗’,‘貉子’,更厲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贅閹遺丑’罷了”(見魯迅1925年文《論“他媽的”》)。

  縱觀歷史上的罵詞,從士大夫在經史之上流傳下來的罵語,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種意思來——

  一是罵錯位的,比如罵“賤”等。關于“賤”,《史記》有“販賤賣貴”(見《史記列傳第二十五》),本意指的是貨物,是指便宜貨,後引申為地位卑下,又作動詞用,即“下賤”之意,多是罵婦人,比如“賤婦”、“賤人”之類,或者罵某人不好的行為,比如“作賤”;同樣的,還有罵“役夫”之詞的,“役夫”出于《左傳》文公元年,楚成王的妹妹江羋被商臣(楚成王之子)故意激怒之後,罵道︰“呼,役夫!……”現代將“役夫”譯為“奴才”。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罵“賤”、罵“役夫”,其實質罵的都是“地位的主觀降低”——即被罵人的現實地位與罵者口中罵出的地位形成差異(不相符),人家商臣就是後來的楚穆王,即使是他姑姑江羋罵他的時候,他的地位也是高貴的王子,怎麼會是“奴才”呢?顯然,是江羋在罵詞中故意將佷兒的身份降低了,或者換句話說,只要故意將對方的地位降低就可以起到罵的效果。

  二是罵“缺”的。《南史/宋本記》有載︰“帝(前廢帝劉子業)自以為昔在東宮,不為孝武所愛,及即位,將掘景寧陵,……肆罵孝武帝為奴。”這說的是小皇帝罵老皇帝的故事。怎麼罵的呢?並不是罵“民不聊生”之類政治上的東東,而是罵老皇帝的生理缺陷,因為“,zha”是指長在鼻子上的紅斑,意思是小皇帝罵老皇帝“酒糟鼻”,同時將“”與“奴”相聯,又使罵詞多了一層“錯位”的含義。看來劉子業是一名通曉罵技的皇帝。這種罵法是罵生理缺陷——換句話說,如果將別人的生理缺陷說出來,也可以達到罵的效果。

  三是罵“死”的。罵“ 死公”之語,出自《後漢書/文苑列傳》,是彌衡罵黃祖的話,罵詞為“死公!雲等道?”“死公……”何意?唐代李賢注︰“死公,罵言也;等道,猶今言何無語也?”如果用現代白話,大約可以譯為︰死人,你為什麼沒有話說了呢?當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彌衡的罵詞改得更有文采了︰“(黃)祖曰︰‘似我如何 ’?衡曰︰‘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祖大怒曰︰‘汝以為我為土木偶人耶!’遂斬之。黃祖不滿的是自己明明大活人,你禰衡卻將活人說成是“死人”,這其實也是一種咒罵,其中含有及其輕蔑的意思,所以黃祖要殺他。罵人罵“死人”大約是彌衡的發明專利。

  四是“老狗”和“貉子”的罵法,“老狗”出自《漢孝武故事》(漢班固著),栗姬罵景帝“老狗,上心餃之未發也”(懷恨在心);“貉子”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罵人為“狗”,現代人仍然繼承未棄,後世、特別是現代的文學作品中,已經將“狗×的”使用得很普遍,尋求“狗罵法”的開山鼻祖,可能是栗姬(至少是因為她而讓罵狗法名垂青史、源遠流長);當然,將人罵成“貉子”的,最後沒有人發揚光大,恐怕是貉子經過歷史發展變得比較珍貴了,罵人就要罵他賤,怎麼能夠往珍貴方向罵呢?這是把人罵為畜牲、動物,並且是罵成比較低賤的那一類。

  五是罵別人的家人的罵法。最有名的是《戰國策/趙策/秦圍趙之邯鄲章》所載︰“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斫之!’(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用現代白話是說︰“周烈王死了,各諸侯國都去吊喪,齊國派的相國田嬰去晚了。周室大臣都很生氣,在給齊國的訃告中說‘天子駕崩,如同天地塌陷,新天子都親自守喪。而……齊國遲到,按理該斬。’齊威王勃然大怒,竟然罵道︰‘呸,你媽也不過是個奴婢罷了!’結果成為天下的笑柄。”看來,齊威王說別人的老媽是下等人是遭到天下人恥笑的,所以,魯迅沒有確認齊威王是罵媽的源頭(魯迅說“‘他媽的’的由來以及始于何代,我也不明白。”)其實,在門第觀念與聯姻制度十分嚴格的封建社會,誣他人的先人是下等人,是很難容忍的。周王的母親不可能是下等人。這只是罵人的一種罵法而已。還有比較著名的是“贅閹遺丑”,是三國時的袁紹與曹操宣戰,要在輿論上搞臭曹操,所以請了當時的大才子陳琳寫了一篇頗有文采的檄文,其中一句就是罵曹操父親(家門)的名句“贅閹遺丑”,罵曹操的祖上是閹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說此文將曹操的偏頭痛也治愈一次)。這里的罵法是不罵本人而罵他們的親人,是一種本體轉移的罵法。

  根據以上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罵人,絕大多數人罵人不罵女人,即使是齊威王罵人家的媽出身卑賤,也是被天下人恥笑了的。

  當然,經史是“國學”大典,有歷代士大夫把關,罵人的話沒有擋次,怕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所以,我們有疑問——非士大夫的民間罵法,又將是如何的呢?

  歷史人物不可能直接跟我們對話,所以,我們不妨到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去轉一轉,看看頂尖級的小說大家是否收集了古代罵人的東東?根據一般人的印象,罵人罵得最凶最難听的話,恐怕就是兩句頗為著名的粗口,一句出在《水滸傳》中,是粗人黑旋風李逵的口頭禪“殺去京城,奪了鳥位!”“鳥”在這里是罵語,似乎應該讀作 “diao”,而不應該讀作“niao”(前些年說書的名嘴都是發的“niao”音);另一句罵人的粗口出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是通過紈褲子弟呆霸王薛蟠的行酒令〈女兒樂〉顯示出來的,是一句現代民間很常見的罵語,同時,也是當代文人常用于小說中的罵語,50後的王小波(《青銅時代》)、60後的邱華棟(《教授》)、80後的韓寒(《他的國》)都使用過,可能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具有陽剛之氣的罵語,其罵意與李逵罵“鳥”之意一致,只是來得更加直接,完全是口語化的而已。在過去的經史之中是看不見的,但可以在通俗讀物中看見。

  除了以上兩句罵詞之外,中國古代的民間,還有哪些精彩的罵人之語?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了具有風俗民情大雜燴的中國古代小說《金瓶梅》,發現它給我們提供了相關的資料。《金》不但是社會小說、艷情小說,天下第一奇書,震撼了明末文壇,即使是在描寫的罵詞中,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屬于上乘之作。我們就以其中的第八回“薛媒婆說娶孟三兒,揚姑娘氣罵張四舅”為例,來看一看我們的先人是如何罵人的。可以說,作者獨具匠心,運用了非常細膩的筆法,寫實主義地描繪了宋明社會的罵詞罵風。第八回主要是描寫三個老女人、老男人之間的罵架,出場的是“婆子”(媒婆)、“張四”(舅子)、“姑娘”(實際上是姑媽,文中是一位拄拐的老太),他們三人之間的一場精彩罵仗。單看三人的身份,你也就知道,這應該是下里巴人中最沒有底線的罵法了。

  現將核心罵語錄于下——

  張四在旁把婆子瞅一眼,說道︰“…鳳凰無寶不落。”只這一句話,道著婆子真病(譏她貪財),登時怒起…罵道︰“…你這老油嘴…”張四(回)道︰“…你這老咬蟲…”姑娘(即姑媽)道︰“賤沒廉恥老狗骨頭…”張四道︰“…老殺才,搬著大,引著小,黃貓黑尾!”姑娘道︰“張四,你這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你恁騙口張舌的好扯淡!…”張四道︰“你這嚼舌頭老淫婦!掙錢來焦尾巴!怪不得您無兒無女!”姑娘急了,罵道︰“張四,賊老娼根,老豬狗!我無兒無女,強似你家媽媽子,穿寺院,養和尚,合道士!”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看得出結論︰中國歷史上的罵法,雖然罵詞不少,但細一捉摸,可以很快發現有,所有罵詞均有一股陽剛之氣,或者說其主要罵風是剛烈之風,因為其中多罵男人,不但士大夫罵男多于女;名著就更加陽剛,整個罵就對準男人自己;就連市井之徒(最有罵人經驗的老男人老女人)罵起人來,也以男性的“根” 為多。悠悠歷史,泱泱大國,連罵人的人,無論他的地位如何(士大夫也好,市井之徒也罷),他們罵起人來,總有那麼一股雄風猶在胸中,真正是有點“風嘯嘯兮易水寒”的壯烈情懷。

  夠爺兒們!

  但是,就在近代,陽剛的罵風突然轉向,變成了“陰風”,所以,魯迅先生不得不在二、三十年代,將中國的國罵總結為“他媽的”。你看,由罵男人轉而罵女人,而且是女人中地位最高的“媽”,魯迅先生無奈的道︰“無論是誰,只要在中國過活,便總得常听見‘他媽的’或其相類的口頭禪。”封建社會,長期壓抑婦女,孔夫子也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可是幾千年來,卻沒有全國共罵女人中最高地位的“媽”!真是想不到,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國人,拋棄了雄風猶在、壯烈情懷的陽剛罵詞和罵風,居然將自己的母親當作為了全國一致共罵的對象,怪不得魯迅先生要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將“他媽的”總結為“國罵”!也不知是不是當時的中國人受多了洋人的打擊,膽子變得小了,但又忍不住要罵,于是“半夜吃桃子,按住軟的捏”,罵了被侮辱被欺凌的女人,以罵弱者來平衡痛苦的心理?

  然而,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離魯迅《論“他媽的”》發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早已挺直腰桿子站起來了,進了聯合國擔任了常務理事國、還加入了那個 WTO。可是,我們的“國罵”不但沒有丟棄“他媽的”,不但沒有轉向陽剛,反而更為變本加厲的陰慘了,罵人的東東,已從罵“媽”普及到了胎生物種的女性,凡是“B”都在被罵之列。並且,罵人之風除了向女體外延擴張之外,還向女體的內涵深入,已經深入並具體到達一個很私人的部位,比如我們都十分熟悉的流行罵語“傻B”,就是其中的一件杰作!現代人的時間緊,效率高,目的強,頭腦單純,連“媽”也不要了,直接就奔了“B”去!(注︰本人寫有《考證傻B來源》的五篇文章,在此先按下不表)。

  並且,更讓人感到可悲的是,罵人的陰濕之風,一時還沒有往陽剛方面轉動的意思,大有再向更陰的方向發展的趨勢,這不但表現在罵人者不敢罵“鳥人”和相同的意思的男根的那個雙音節詞組(王小波最喜歡使用的那個)之類的豪言壯語,還表現在罵人者越來越膽怯,不中用,連在網上也不敢留真名(有時假名也不敢留,在假名之上還穿件馬甲),可使用起罵女性的語言來,卻又凶得像他爹就是黃世仁!更有甚者,不但是逃學的壞孩子、無名草根在罵,也有在文學、電影方面的有名人物們也成批量的使用起像“B”這樣的“深入性”語言,為“他媽的”陰風勁吹不斷鼓勁,為中國的“國罵事業”添磚增瓦!

  歷史在前進,現代也將成為古代,這就像古代發展到現代一樣。我听閻崇年先生講清代史,說現在的人考證清代的文章,當弄不清楚具體年代時有一絕妙的辦法,就是查文章中對于皇帝的忌諱,如果查到在寫“玄曄”時,“玄”字少了一點,那文章就一定是康熙年間,或者也是那之後不久的。當時,我覺得挺有意思,但同時又為現代擔憂起來,因為現代早已沒了這樣的忌諱,尚是過了幾百年,後人把我們當作古人來研究時,他們憑什麼來推斷我們留下的文章的年代呢?

  現在,我不用擔心了,我們替後人留下了一個標識,凡是文章中有“他媽的”,一定是二十世紀的,凡是文章中有“傻B”的就是二十一世紀初的。當然,如果帶同樣標識的文章多了,也就可能影響到後世學者的思維,也就是說,如果有一位乙者向另一位甲者請教一堆文章的年代,甲興許會說︰“不用再看了,這些都是‘傻B時代’的文章,你看,它們滿篇都是‘傻B’呀!”

  鳴呼,要不想進入“傻B時代”,現在打掃衛生還來得及……

  當然,也許罵人者會怒道︰“掃什麼掃?你整個就一傻B!”

  果然“他媽的”是個“傻B”橫行的時代!!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弥漫/粟裕挨整時麾下名將的精彩表演/ 美国新影片:人民公敌/中共有個地下金庫
  • 國慶禮盒: 電影主題曲/ 父母不打不罵仍然是天才/日本間諜自述中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