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情陷威尼斯/摄坛50人 之一 半缘心/之二 云漫 /詩境與心境
發佈時間: 7/19/2009 2:11:29 AM 被閲覽數: 11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情陷威尼斯 Romance in Venice (专辑) /BBsBB/wenxuecity
     
















专辑名称:情陷威尼斯Romance in Venice
艺 术 家:: Jack Jezzro/Butch Baldassari
音乐类型:新世纪
唱片公司:Top Music International Ltd.
发行时间:2003年
资源品质:320K MP3
专辑简介:
这张名为《情陷威尼斯 Romance in Venice》的唱片所选的全是一些闻名已久的意大利风情的浪漫旋律。曲风优美,伴奏轻快,录音效果也相当出彩。是一张让人听了一遍就再也难以割舍的好碟。

唱片所采用的是传统欧洲色彩乐器,有Mandolin (曼陀林)、手风琴、结他、小提琴、低音大提琴与单簧管共六种,营造出浪漫的色彩浓烈的气氛。开首的Santa Lucia就是最佳例子,结他与竖琴交织出一个很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调;

当手风琴加入作主体之时,听者就有如泛舟于威尼斯的水巷之中,听着船夫引吭高歌。接着的The Godfather Waltz-Speak Softly Love令人想起了电影「教父」的影片情节,那份意大利黑帮人物的亲情与无情,在此浮光掠影般在眼前闪过。

Arrivederci Roman (Goodbye to Rome) 的主角由竖琴开始,中间换上了提琴,又是另一番情怀。轻快热情的节奏,几件乐器不停的轮番上场独白,令音响画面美丽流畅而富三维效果。

接下来的Non Dimenticar则换了结他与小提琴轮流上埸,竖琴与手风琴在旁轻轻的伴奏着,画面很富层次感。还有Oh Marie、Mattinatta (In The Morning)、Torna A Surriento、O Sole Mio......加上晶莹通透和超凡的录音效果,真的一如唱片主题:令人情陷威尼斯!

本碟中的十四首皆可说是金曲中之金曲,大部份都是大众熟悉的优美意大利乐曲精品,例如:Santa ucia、O Sole Mio、Goodbye To Rome、Oh Marie等。

录音方面,本碟固然属顶级之列,然而,最可贵之处除了每件乐器的质感与位置分隔度均令人啧啧称奇之外,录音师还一五一十地把意大利音乐应有的气氛完美地融于碟中,这点更是难能可贵。本贴为14首联播。

曲目:
01、Santa Lucia 桑塔-露齐亚03:42
02、The Godfather Waltz/Speak Softly Love教父华尔兹04:07
03、Arrivederci Roma 再见罗马03:41
04、Non Dimenticar 请别忘记04:09
05、Oh Marie 哦,玛丽03:44
06、Mattinatta03:18
07、Torna A Surriento 重归苏莲托03:01
08、Mio Dolce Sogno03:30
09、O Sole Mio 我的太阳04:47
10、Mala Femmena03:19
11、Bella Note03:45
12、TraVeglia E Sonno02:50
13、Vieni Sul Mar 你从海边走来03:12
14、Serenade 小夜曲03:29






































450) this.width=454">

 
 
 
摄坛50人 之一 半缘心 简单的世界
 

hankvision /wenxuecity

 

之一 半缘心

(本贴原本跟在上周的《每周摄影作品精选》里,现在独立地再贴出来一次,以便形成系列的帖子。)

如果要评论一下的话,半缘心版主对自然景色有天生的感悟力,作品空间通透感极为强烈,而色彩构图全凭自然天成,作品好似出自十二岁天真烂漫小童。而实际上四十二岁成人却也未必能到达如此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摄影就是来玩的,自己高兴就是最高境界。简单的人,世界就对你简单,此言在半版身上有了印证。他的博客里面全是随手拍摄的小景,和家庭相册无差,留言也都是散漫随心,可是金子就藏在里面,费了我好大功夫去挖。


(看帖要回帖啊!)

半缘心作品精选


1.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2.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3.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4.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5.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6.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7.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8.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9.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0.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1.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2.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3.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4.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5.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6.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7.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8.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老友,评论两句吗?

 

摄坛50人 之二 云漫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本周开始,《每周摄影作品精选》和《摄坛50人》两个系列分开出版。间隔一天。

如果要评论的话,对云漫老师的作品,我的评论是: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绝对的大师级作品。
后面附有博客摘抄,
云漫将会告诉你,
好作品的标准。


看帖要回帖啊!没人给我发工资,就靠回帖支持了啦。我也不容易啊。

1.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2.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3.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4.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5.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6.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7.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8.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9.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0.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1.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2.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3.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4.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5.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6.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7.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8.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9.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20.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云漫博客摘抄:精美的画面 + 感情因素

利用水面的反光来简化背景,同时利用慢门来虚化水面的波浪,进一步达到极简的目标

金色黄昏。黄昏的光线永远是那么戏剧化。在他注意到我之前的一霎那,我按下了快门。


夕阳已经西下, 世间万物皆落入巨大的阴影之中. 突然之间,最后一缕阳光扫过山脊, 点亮了几株小树. 虽然这美妙的光影只存在了数十秒钟, 摄影却让这美丽的一刻得以永存.


我也故意想拍旅游片。一路上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唯美,不要局部,不要极简,不要抽象:D。画面要包含当地特色,内容要丰富,要讲故事, 要俗


什么是成功的照片? 2008-12-05 07:37:54

摄影的核心是什么?是主题而不是主体。 初学者常常混淆了这两者的重大区别。 同样一个主体 --- 一份风景,一个人,一只抽水马桶,一个垃圾场,你可以把它拍的很美或很丑,很阳光或很阴暗,很快乐或很悲伤,很平常或很精彩。关键是你自己观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和你主管想要表达的情绪。

。 在美丽的地方拍到美丽的风景,考验的主要是你的耐心和运气。
。 在平常的事物中看到不平常的精彩,方能显出你的艺术眼光和技术技巧。

“To me, photography is an art of observation. It's about fin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an ordinary place... I've fou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things you see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way you see them.”
- Elliott Erwitt

It takes a lot of imagination to be a good photographer. You need less imagination to be a painter because you can invent things. But in photography... everything is so ordinary; it takes a lot of looking before you learn to see the ordinary.
- David Bailey

× × ×

一幅成功的照片,要有成功的四个C: 主题(Concept),构图(Composition),色彩和对比 (Color & Contrast),和技术控制 (Camera Control).

Concept: 主题和创意是照片的灵魂,是拿起相机之前甚至看到景物之前我们心中已经有的画面,想法和感情。为什么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和平常人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因为摄影师不是被动地去看世界,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在真实世界中寻找心目中理想。

Composition: 构图(包括景深控制)是照片内容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必须在按下快门前就尽可能精确地控制好。后期很难对之再做调整 --- 裁减过多对画质影响太大;在画面上加减元素则已经脱离传统意义上摄影的范围。

Color & Contrast:色彩和反差直接影响情绪的表达。控制好它们最关键的因素,是等待,选择和控制(如人工布光)适合于主题的光线和天气条件。除此之外,在胶片机上,通过选择合适的胶片以及曝光来叙述色彩,利用传统暗房来调整全局或局部反差以实现心目中艺术创意,同样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胶片不同,数码相机传感器所能记录的只不过是灰度信号,我们只能通过数字后期来把这些原始数据翻译和描述出心目中所需要的色彩和反差。数码革命使得后期处理不光变得非常便利,同时也成为一种必须。由此而言,一个只依赖机身算法直出JPG文件,高呼“此片绝对没有PS”并以此为自豪的摄影者,就如同一个只用波拉片的胶片摄影者。这样的心态所反映的并不一定是他们水平高,而是创作不认真不到位。很难想象亚当斯和韦斯顿会以不用暗房处理为荣。

Camera Control: 熟练使用相机,对焦精确,曝光合适,画面清晰无抖动等,是摄影最起码的要求。对摄影师来说这些应该成为本能。

联想到此起彼伏的数码胶片大战,我们可以问一下,难道数码真的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吗?我看未必。

数码相机不会帮你建立Concept,不会帮助你的Composition。的确,现在相机能帮你对焦测光,可是胶片机同样可以。数码在Color & Contrast方面不能帮你选择漂亮的光线。它唯一能做的事给你提供很大的后期可能。可是任何一个玩过胶片的人都知道,胶片出来漂亮的色彩很容易,因为那基本是胶片厂家和冲洗店的事情。数码后期要调好色彩,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困难。

数码降低的,其实是网上交流的门槛,和按快门的时候人们对成本的心理负担。

× × ×

我一直宣扬的观点,则是风光摄影永远要一个主体。只不过这个主体可以是具体的一个物体,
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结构。

重复,韵律,曲线,节奏,都是一种抽象结构,都可以成为主体。

换句话说,画面简约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尽量精简构图元素,避免画面过乱。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画面上的元素多了未必就一定乱,只要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有序结构就没问题。

× × ×


风景和街景摄影是减法,是考验你是否会在时空里“断章取义”,是否有能从无序中发现有序的眼力。

影棚人像和静物是加法。是考验你能否具备“无中生有”的创造力。

两者思路很不一样,能同时做好的人不太多。

 

一襟晚照,江湖豪情


    
     文/上官小美
   
     記得曾經無意間看到一幅畫像,感受畫境平靜中深觸心神的震撼,那般印象就一直難以磨滅。
   
     那是一本舊期刊的封底攝影圖。入目一片金黃燦爛的晚霞與滿山紅似火的楓葉交相輝映,環繞著半泊靜谧如境的湖面。霞光山水之間,只有一葉輕舟,和船上颔首低眉寂坐的那個人。
   
     他穿著寬松隨意的毛織衣,只是隨意地悄坐小船上,停橹不劃,索然獨思,背對著我的目光,神遊物外。
   
     這是濃郁歐美山水風物影畫格調的人物攝像,很長時間我不知舟上何人。那時我更多地喜好富于中國俠情的東西——從小說到影視,從“金梁古溫”到徐克程小東們——而不是畫中這類金發碧眼型的老外。
   
     即使有大仲馬的“三劍客”一手拿火槍、一手揮花劍在血與火中彪柄于法蘭西亂世宮廷野史裏,外加野牛成群年代暢飲杜松子酒縱馬揚鞭耍快槍的北美西部牛仔們,仍然不足以令我感受到多少真正能長久蕩氣回腸的那股俠義精神。
   
     直到無意間看到這幅畫面、尤其是當中人物那種隱隱然超凡神聖的氣勢,乍眼微覺驚奇,隨手放到一旁,過後又總能不時想起,不時又拿回來再看。
   
     看這個臉面辨認不清的男人與山水相融渾然合一的境界,總是有心靈的感觸難以名狀。恰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俠義精神迅速淪亡泯滅的時候,作爲象征的“黃飛鴻”們逐漸被金庸韋小寶式的人物取而代之,更多的市儈、犬儒粉墨登場嘩衆取寵。對于這些滿臉欲望的紅男綠女,後來出去當新華社駐外記者的楊士龍這樣跟我說:“現在是他們的時代。”
   
     也即是金镖黃天霸背棄江湖出賣道義那樣的年代,到了連“俠”都不如做犬,甚至只能淪爲與墮落文人不妨合而稱之“犬儒”,足以令徐克爲之郁悶、李連傑爲之無語的時候。我又重新回頭再看這幅畫像。
   
     中國水墨畫的最高境界是留白。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幅外國攝影留下的是一縷耐人玩味的境界。依山得劍,可以說俠。那不一定需要刀光血影,有風雲的年代,甯靜中也能看得到風雲。
   
     結合畫境,或許會有人以爲,倘要說其中有精神境界在,那也無非是山水隱逸、泛舟湖上“只談風月”式的隱士,“我國古已有之”,在每個黑暗年代怯懦者們只能選擇的道路,抑或另一些人“看破紅塵”之後的歸宿,不是浮槎去國,就是隱退山林。
   
     猶如金代詩人王寂淪落菊花島時留下的詩句:“平生點檢江山好,我自龍宮覺華島。吾愛吾廬事事幽,此生隨分得優遊。”這王寂,曾官至通州刺史,宦場失意,挾一份郁悶,便幽幽然飄落島上,孤影自憐。一葉孤舟、一片孤島,一隅獨居。
   
     但畫像中人其實並非落魄江湖失意的隱者。這也不是高明的攝影師想從他身上要的那層意思。雖身在山水之間,索然泛舟,然而“正氣千秋天地間”,寂寥神秘的景致中渾然而出的沈雄氣概,含蓄隽永。
   
     劍即使有時入鞘,只要還握在真正劍客手中,它就還不至于淪爲沈埋草土的廢鐵。人在山水間,是俠是隱,出世入世,亦如鞘裏鞘外的劍。畫中的人物令我感覺不到或隱或遁,超然之間,始終是有“一襟晚照,江湖豪情”的意味在。
   
     俠在江湖在戲裏,有時蕩氣回腸縱橫馳騁,或去阻擊“豺狼”布魯斯威利或到西域伴雄獅,或綽劍風雲際會“圓桌武士”,或闖赤牆角落暴走迷城;有時也在山水之間,寂坐瞑然若入定。光風霁月,雲水襟懷。
   
     曾經有人這樣說劍:“劍是兵器之王,象征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神,劍中蘊涵著風度和修養,並且有一種浪漫蕩漾在其中。”
   
     浪漫沒錯。然而往往“劍”淩駕于“俠”之上,只是見劍不見俠。就像武俠片名導徐克後期的《七劍》,那些名字聽上去“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寶劍,將執掌它們的“俠”遮蔽得面目依稀模糊,話說回來,“劍”畢竟還是掌握在“俠”的手中,若然演繹“俠”的人能跳脫出劍的光芒,一樣能夠氣宇軒昂。
   
     比如李連傑,就常能讓我有這樣的感覺。當然不是誰都能這樣跳脫,甚而至于超越。
   
     即使未必要求戲說演繹“武俠”的人,到了戲外一樣能行俠義精神,對得起今天很陌生的“名節”,“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而不是“賣身的賣身,投靠的投靠”。
   
     不如先要有點兒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看畫像中人的寂然獨坐,只似平平常常。想起台灣的禅鼓“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像一個修行者般的靜坐,透過“靜坐”的自我觀照,在擁擠紛亂的世界中維持內心的甯靜。
   
     然而甯靜之中,又依然不失那一份精神境界。
   
     青山白雲外,何處不江湖?
   
     畫像裏的這個人,後來我知他是理查·基爾。
 

 

詩境與心境(圖) 
 

智真   新三才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憑著傳統的信仰和正信,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至今。在正統文化的影響下,曆史上傑出的詩人們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維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練的語言使人們産生心靈的共鳴,啓迪人們追求真理,升華道德,回歸人的本性和良知。


例如東晉時的陶淵明,從小受儒、道思想影響,有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遠翥"、"立身行己有嚴正"之志。他曾幾次出仕,先後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爲官清正,每次做官的時間都不長,最終因實在看不慣當時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醜惡,才決心辭官歸隱。


最後任彭澤縣令僅八十余日,他不願爲五鬥米而向世俗權貴折腰--向小人賄賂獻殷勤,毅然挂冠而去,選擇了艱苦但甯靜而自由的田園生活,他在詩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表達了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的高潔心志。陶淵明從此一面讀書爲文,一面躬耕隴畝,"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他追求完善道德、返樸歸真的境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堅守人格和氣節,不趨炎附勢,不爲世上任何名利浮華所改變。他寫的《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充滿了對人生真谛的渴望與追求,對美好未來充滿了向往。讀陶淵明的詩,使人體悟到做人要始終保持淡泊明志的心境,保持質樸、善良、純真的本性,"質性自然,非矯曆所得"(《歸去來兮辭序》)。


唐代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蔥茏氤氲,融文學、繪畫、音樂的意境于一體,"清逸"、"淡遠"、"脫俗",達到了澄澈之境,形成了盛唐詩風自然的特色,展現出詩人甯靜深邃的心靈世界。"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描繪出新雨滌去山中塵埃而愈益清明,抛棄物欲紛擾洗盡心境方顯澄凈廣闊。"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體現出詩人以清靜之心觀照自然,無論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蟲一鳥,都與其心境契合。


王維天性至孝,事奉母親崔氏,以"孝"聞名當時,其母笃信佛法,王維受其母影響,敬信神佛。他每天退朝回府,便焚香獨自靜坐,屏除妄念,誦讀佛經。他的善念逐漸使他走上了修佛的道路,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緣關系的和善惡有報的道理。他勸勉鼓勵親朋好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慈悲心志,切不可執著名利,否則自招災禍。王維一生"好道",以修心向善、淡泊名利的超然心境,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聆聽到天籁之音。讀王維的詩,使人感受到大自然永恒無限的靜谧之美和蘊含的無限生機,"靜則生慧",使人明了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在任何環境中,都要堅守心靈的那份純凈。


南宋的陸遊是我國曆史上所存詩歌最多的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有九千多首。他從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有濟世之志,主張抗金,收複失地。廿九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喜論恢複"、"語觸秦桧"而被秦桧黜免。後來擔任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和幾任地方官,"行善政,受百姓愛戴",因多次爲民請命觸怒權貴而屢遭罷免。他平生崇佛敬神,相信因果,幾次到名山朝聖,即使在隨軍、或在幕府任上的時候,也總要到附近的寺院禮佛,並向周圍人勸善,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他的詩作中蘊涵著憂國憂民的思想,貫穿著"氣吞殘虜"的精神,渴望救民于水火,恢複中原,即使個人身處逆境,仍然"尚思爲國戍輪台"。他欣賞、贊美報春的梅花,"雪瘧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並以梅花品格自勵"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一直被人們廣爲傳誦,其富有哲理的內涵使人領悟到思想境界升華後的豁然開朗,眼前展現出的是更高更廣闊的新天地。


詩人們的千古佳作展現出天人合一、壯闊宏大的境界,是因爲他們擁有濟世安民之志和仁愛博大的胸懷,是因爲他們推崇道德和正信,詩境無不是詩人高尚而祥和心境的自然流露。其實一切正統文化藝術無不使人堅定對真理的追求,堅定爲善的意志,堅定尊道貴德的理念。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清明上河图/中南海大會堂全國政協里掛什麼畫/百万中国人 都将跪着死
  • 中國首例高級將領被謀殺案/罕見的侵華日軍作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