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盗金佛下蒙汗药:为革命筹款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孙中山借钱革命...
發佈時間: 7/24/2009 12:40:38 AM 被閲覽數: 32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雷婷】爱的箴言/ 似水佳人/wenxuecity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 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爱是永恒的旋律
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
爱曾经是我也是你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
却将自己给了你


   
 
 
 
盗金佛下蒙汗药:
 
为革命筹款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图)
    
 
来源:网易历史
    
    革命历来是一群非常之人行的非常之事。近代辛亥革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而成功促成此事的革命者在从事革命生涯时,所遭遇困难非常之大,也因此多有非常之事。重检辛亥前革命史,种种异常之事,俯拾皆是。
盗金佛下蒙汗药:为革命筹款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徐锡麟
    
    筹款,即为革命活动筹集经费,是辛亥革命前政治上反对力量面临的最大困难。当时,康有为的保皇派与孙中山的革命党在海外争夺华侨资源时甚至到了斯文扫地、大打出手的地步。国内的同志,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大通师范学堂和筹款
    
    大通师范学堂和秋瑾,是一段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事实上,创办大通师范学堂的是徐锡麟、陶成章等人,最开始也不叫师范学堂,而是大通武备学堂;徐锡麟创办武备学堂的目的,最初却是为筹款作掩护的,其后才慢慢发展成一个为起事作准备的准军事训练基地。
    
    我们都知道,光复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做了会长,不过蔡元培这个会长对于会党组织能力不算很好,而且醉心于学问,不耐烦人事,所以光复会在经费上一直很紧张。而徐锡麟野心大,能力强,在草根的威望也很高,于是,蔡元培就派了他的从弟蔡元康到绍兴找徐锡麟,商量经费的事情。这两人最后商量出了一个抢银行(钱庄)的方法来。
    
    抢银行需要人和枪,这枪是当时徐锡麟的一个学生许克丞出钱买了,但还需要训练行动人员的开枪技术。这就要有个掩护。于是筹划设立武备学堂的想法就出来了。在武备学堂的名义下,可以用体育训练的名义把各地素有反志的会党招来训练。而且将来抢了银行,钱财也有地方放。
    
    不过,这个计划最后并没有实施,原因是当时掌握射击技术的人太少,而且也没有通驾驶技术的人才,准备的难度太高。嗣后,徐锡麟等的念头又从抢银行转到了武装举事上,徐锡麟还曾设想过一网打尽的做法,就是在武备学堂成立大会上把绍兴当地官员都找来,然后一举歼灭;这个念头被陶成章打消了,陶成章认为浙江不是战略要地,举事没有意义,非得包括南京、安徽等各地呼应才行。而要实现皖浙大起义,就必须在人员、军事技术上作大量准备方可。
    
    在陶的建议下,这个原来为抢银行准备的武备学堂终于变成了为起义准备的大通师范学堂。当时大通的人气相当旺:原来浙江的会党力量基本聚集于浙江嘉兴敖佳熊创办的温台处会馆,正好此时温台处会馆遭遇困难、无形解散,于是这些会党积极分子转而聚在大通之下。大通学校以体育专修科为主。一时浙江大量草莽英雄齐集,声势浩大。后来,徐锡麟为了从内部攻破清廷,离开大通,混入了清政府的武装力量里,而秋瑾则接手大通并和一众同志继续培养武装力量,最终,爆发了清末著名的丁未年安庆举事和浙江起义。
    
    盗金佛和蒙汗药
    
    革命党的筹款行动,除了徐锡麟的抢银行外,还有同盟会湖北分支的盗金佛。湖北分支的主要领导人有焦达峰、居正等。他们在武汉活动,最后闹得“ 坐食山崩,资金不敷”,于是在居正的启发下,焦达峰和居正一起去蕲州一带一个香火很旺的达城庙踩点,计划将庙里的金菩萨偷走,把金熔化了卖钱。开始踩了两次点都没有机会下手,最后一次终于下手了,还带了几个大力士和一应工具,兵分两路向达城庙进发;焦达峰那一路只有三人,先到了目标地,因为等不来另一队(当晚下暴雨),就先下手,在庙的后面打了一个洞,进去以后把金菩萨扳倒了,结果由于人手不够和有用的工具在另一队,这三人弄了一个晚上,只把金菩萨的一只胳膊卸了下来,天亮之后,挟着金菩萨就想开溜,可惜庙附近的农户(也是庙的信众)起得太早,没有机会了,只好把金菩萨扔到了水塘里,然后狼狈逃窜。路上停下喝水时队伍里的一个大汉还被闻风而至的粮差抓了,不过又被大汉借机逃脱了。至于焦达峰他们这支特殊的筹款队伍最后得以从粮差手里脱身,还则有赖于他们队伍里有人知晓会堂行话,和粮差能有另一层面的特殊沟通。
    
    比盗金佛还要更离奇的,那就是下蒙汗药。当时有个湖南人叫邹永成的,刚从日本回来,去武汉看望革命同志孙武,见焦达峰叹息经费之事,于是提供情报说他的婶子有很多值钱的首饰。这群为了伟大事业献身的革命者,开始把眼睛盯到了这些首饰上。他们设法从新军里弄来了一些麻醉品,放到这位婶子的早饭里,想把她麻倒之后再从容取其首饰贡献于革命。结果,等到孙武、焦达峰一干人马按时行动时却发现这位婶子“立于堂前,言笑自若”:当然行动也就又一次宣告失败。
    
    造反文化的传统
    
    像这样的故事,常常使我们回想起水浒里的故事。即使水浒里的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在孟州卖的是人肉包子,即使它是无论哪种文明都无法容忍的残忍,他们依然成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好汉。这其实是我们国家一种悠远长久的造反文化:当天下被无道的昏君蹂躏备至的时候,揭竿而起、替天行道看来总是具有无比的合理性。
    
    这种造反文化里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目的高于手段。只要目的合理,手段可以不论。革命造成的混乱、纷争甚至残酷,是通往美好社会的必需代价。对此发出哀叹的是妇人之仁,革命当然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么温良恭俭让,革命制造的各种牺牲不但是值得的,而且是如此的堂堂正正,以致革命的历史学家会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一一记录,以供后世瞻仰。
    
    造反文化对吾国吾民的浸染,实在深远。无论王朝时代,还是近一百年来,卖人肉包子出身的梁山泊好汉比比皆是。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被毁掉了;其实,当我们凑近看这些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离传统实在近得很呐。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图)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周末》报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开天辟地,鞠躬尽瘁,一生献身于为民族争自由、为国民求幸福的事业中,居功至伟,泽被后世。值此之际,我们回顾他的法治思想,对国家之前途,法治之愿景,定有裨益。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
    
    1924年11月7日,孙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在庆祝俄国十月革命大会上。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


    
    1918年5月4日,滇、桂军阀操纵非常国会,决定修改军政府组织法,改元帅制为总裁制。同日,孙中山先生通电辞职。孙中山先生回上海后,开始撰写孙文学说。
    
    【一边开炮一边说法】
    
    早些的时候,孙中山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得比较响:孙大炮。
    
    大炮一是指空想的和不现实的。因为他梦想建立一个健全的、民主的政府,一个对人民施行仁政的政府,在帝制年代无异于痴人说梦。
    
    另外,革命是要花钱的。他四处借钱,不断许诺。可随着起义的次次失败,诺言无一兑现,“孙大炮”已经不是玩笑了,它代表着某种人品上的信用不良。
    
    先行者总是被嘲笑和被误解的,他们与这个时代不是相见恨晚,而是相见恨早。人们都睡着,他却呐喊,呐喊的调调儿也高亢尖锐,是别人想也不敢想的犯上作乱。
    
    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乱臣贼子”。
    
     其所为者,主政者视之为贼也;其所乱者,满清帝制是也。
    
    尽管西化了的孙中山满脑子民主共和的观念,但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惟有暴力推翻暴政一途。
    
    自1895年以来,孙中山共组织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十次,“十大起义”刀光剑影、充满了刺杀与爆炸。在一次起义的部署中,他这样命令属下:光武装攻打督署还不够,还要“四处放火”,于城内各处“施放炸弹,以壮声势”。
    
    和以往的造反者不同,孙中山的革命是有理论支撑的。他以自己的亲历学识,认准了革命不是简单地改朝换代,不只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有涉及民主与民生的大内容。
    
    这一套内容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宪政与法治思想。
    
    孙中山认为,要改变这人治的国家,必实行法治才行,而民权是法治的基本条件。所谓民权,就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很显然,这位满腔热情的革命党人希望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1896年,清廷于伦敦绑架孙中山,使得世人尽知孙中山,清廷的愚蠢为孙中山成就了一大单政治广告。原来中国还有这等热血青年?支持、崇拜,孙氏名声大震。
    
    获释不久,他雄论滔滔,在《东亚》杂志上发表长文一篇:《中国之司法改革》,大谈法治,这是孙氏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的阐述。
    
    孙中山大声疾呼:“在今日中国的社会部门,也许没有什么部门比司法制度更迫切地需要彻底改革了。”
    
    当然,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法律可言,何况搞的是革命,还没有到自己说了算的时候,法治可以是自己的确信,也可以是口号以壮视听,以张声威。
    
    没法律可以,但不能没有法治思想。
    
    作为先行者,孙中山一边向旧机器开着大炮,一边向民众阐述着法理。所以,尽管在实际的遭遇战中屡次失败,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是观念上的先行者与布道士,是开辟了一个时代的急先锋。
    
    
     他的宪政法治思想虽不如城角上的炮火亮丽,可在人心深处却引发了翻江倒海般的巨澜,为埋葬旧制度播下了最强劲的种子。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在日本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孙中山前面为廖承志。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


    
    1915年,宋庆龄女士与孙中山先生结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图为婚后在日本东京留影。
    
    【教父归来袁世凯必须宣誓】
    
    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还远在美国餐馆里打工。众望所归地登上总统宝座,凭的不是武功,还是他“精神教父”的力量。
    
    此时此刻,真正能够操持国运的还是前相国袁老三。孙先生以思想和热情征服的是国人的心灵,而要除掉帝制死党,举国之内,只能靠袁世凯这个有生力量。孙先生只能做个临时总统。临时之意,革命党人最清楚,不是什么妥协和软弱,谁真正有力量的时候也不会妥协、软弱。
    
    就这样,孙中山坐镇南方,虎虎生威,袁世凯宫廷利诱,磨刀霍霍,大清帝国的母子便在这南来北往的合作中缴械投降了,一纸逊位诏书,一张和平条款,这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在千年帝制史上竟是不多见的呢。
    
     1923年,孙中山终于搭上了苏联这班车。这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并于会面后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苏联的援助实实在在,孙中山的回应也是明明朗朗。大元帅府和黄埔军校都是苏联援建的,顾问鲍罗廷也是共产国际派的,并且最大的变化是以苏共的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自此,孙中山将党权政治引入中国,党组织统一党员思想,并且将党义引入教育以代替传统的政治课,大理院院长赵士北一句“司法无党”的主张,竟被这位早年呼吁司法独立的民主先行者免了职,法治在他心里有多少位置已不可知,全面革命之心却可见一斑。
    
    在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面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打开了。
    
    天不假年,1925年3月12日,一生奋斗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终于可以歇歇了。
    
    弥留之际,仍在喃喃:“和平……奋斗……救中国!”
    
    他的遗言分三份,一份是家事,一份给同仁,另外一份则给了苏联。在致苏联的遗书里,他赞扬苏联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呼吁双方“合力共作”,并希望苏联政府继续给予援助提携。
    
    他一生反对帝制,不做皇帝,可是死后的他还是被善意国民葬进了陵里。陵,那是只有皇帝才配享的地方。
    
    他一生致力民主,可是他的“总理遗教”被同仁们强力地定为宪法性文件,不得忤逆。
    
    假若有知,他该做何想?
    
    这就是他所生死的土地,他所热爱、求解放的民族。
    
    在内地,他被称为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台湾,他被尊为“国父”。并设专门的纪念馆。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散见在两岸各地,他是这个民族可以跨越某种观念共同尊崇的革命先锋,民主教父。
    
    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的乱臣贼子”,有人说他是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在印度,甘地被称为“圣雄”,那是舌头的力量。对比甘地,孙中山则是满嘴钢牙。望着他坚毅纯净的眼睛,想着他一生的大起大落,这“天下为公”的梦何时能圆呢?
    
    杨度做挽联:“英雄作事无它,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一片悲情。
    
    孙先生笑语同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多少心意?
    
    中山先生千古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林中的小路 /網貼︰崩潰前的甦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組圖)
  • 远音/俄羅斯分裂中國的歷史資料/疆獨最大的障礙不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