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郎咸平:中国真正的危机是无知/大劇場: 曼托瓦尼 專輯
發佈時間: 8/7/2009 3:36:12 AM 被閲覽數: 9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大劇場: 曼托瓦尼(Mantovani)和樂團加莫里亞三專輯 /kenlautic  /wenxuecity  


450) this.width=450" quality="high">







   
 
 
郎咸平冒出惊人之语:
 
中国真正的危机是无知
 
海南在线  2009-08-05

郎咸平,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铁榔头”、中国股市的“郎旋风”、中国民营经济的教父级人物……自2001年进入内地以来,多次针对中国的经济时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被称为“经济学界异类”。他于8月2日在海口“首届海口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中国的危机是对危机的无知。

中国经济仍面临危机

8月2日下午的演讲中,郎教授称,中国经济仍将面临着危机,这场危机是由于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产能过剩而引起的,对此,政府采取了六大政策:农业改革、四万亿注资、汽车家电下乡、十大产业振兴方案、医疗改革、银行信贷等,但上半年接近七万亿的银行信贷大部分流入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有企业,60%用于基础建设,实际上是在用未来的产能过剩来弥补今天的产能过剩;另外40%用于国营企业信贷,国有企业拿到信贷后,造成的后果是大量银行信贷进入股市,另一件就是开始炒地皮,各地不断的就出现了“地王”现象。

郎教授认为,目前股市有三股资金,制造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避险资金进入,楼市有避险资金、信贷资金进入,楼市回暖,股市暴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进来,将不可避免的造成通货膨胀预期。

第四架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郎教授再度提出了其著名的“6+1”理论,郎教授说,目前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扮演着“纯粹制造”的角色,它们的特征便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而大物流部门却控制在欧美的手里。整个产业链中,他们掌握了定价权,绝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人赚走。

郎咸平说,中国根本就不是制造业大国,只有掌握了定价权,能称为真正的掌握了产业,实际上真正制造业大国应该是美国,目前只是整条产业链当中最没有价值的部分“1”放在了中国,“1”是纯粹的制造业,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工人还不赚钱。“6”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

在郎咸平看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政府投资、出口,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都已经停下,中国经济在明年见底之后,将面临经济增长点枯竭的危机,“中国经济迫切需要第四驾马车来拉动。”这第四驾马车就是要通过企业产业链整合提高利润,才是中国经济摆脱危机之道。

郎教授说,今天的中国唯一的机会是民营企业利润的增长,拉动经济,拉动真正内需的来源一定是企业的利润,只有利润才能够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只有利润造成了滚雪球的效应才能够真正拉动这个社会的内需。让企业家赚更多的钱,他发更多的红利给他的员工,大家拿到更多的钱之后才有更大的能力去消费,这才是内需的真正来源,而消费之后自然产生企业的滚雪球的效应,利润增加后才会有更多的钱转入投资,然后赚更多的钱再转入再投资,他的利润可以再投资、再增长、再投资、再增长,这就不像基础建设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滚雪球效应。只有透过这个方法,才能够真正的拉抬我国的内需。中国唯一的内需来源,那就是民营经济的利润。

郎教授建议应该努力的推动6+1的整条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推动这个整合就能够创造利润,创造利润就有滚雪球效应,这个是拉动内需的办法,要帮助传统劳力密集产业进行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全世界最顶级的产业都在高效压缩产业链,使产业链变小,变快,成本自然降低,利润大幅提高。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

郎教授在今天的演讲中一语惊人,指出,“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郎教授认为,只有建立起以规则为主的系统工程才能够称为高科技,只有在这种严格的工序流程也是系统工程的要求之下,你产出的质量才是一模一样的。只要保证质量的稳定,才可以量产。中国还有一个人才市场,美国没有的。难道美国不出人才吗?不是他们没有人才,是因为他们要寻找螺丝钉。只有中国才去找人才,因为你缺乏系统工程。

工序流程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你就像美国人一样寻找在工序流程上的螺丝钉,只有在这种严格的工序流程也是系统工程的要求之下,你产出的质量才是一模一样的。要建立这个流程,这个民族必须是一个知道规则、遵守规则的民族,才能从心里、从基础上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因为这就是一个绝对的规则。

中国缺少国际化规则

郎教授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就是缺少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他举例说,农民都知道,农田要灌溉时要先挖沟渠,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去灌溉,如果不挖沟渠随意打开水闸,一定是洪水泛滥。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正是不挖沟渠让水漫开。

法制化的规则是沟渠。一个没有法制化游戏规则的国家,一定是大吃小,强吃弱,一定是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由于没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这和一百五十年被列强侵略没有什么差别,过去各国列强要过洋枪大炮进行侵略没有达到的目的,由于我们没有国际化的规则,透过国际化都达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从加入WTO到现在,根本不知道要挖沟渠”。

郎教授呼吁,开放的同时,要制定一个保护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有些产业是不能开放的,比如零售,这些叫战略性的行业。

在演讲的最后,郎咸平教授总结“我们没有准备好,就开放了大门,不知道开门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可以去做些什么。今天中国的危机是什么,决不是金融危机,也不是制造业危机,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危机的无知!”

 
 
 

中華文化與水墨思維(1)

 

夢笛

 

    對于我來說,不管在人生的那個階段,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新的東西,特別是一些我以前沒有機會涉足的領域和不懂的東西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的生活會變得多姿多彩,而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有意義。而至于是否最終會獲得成功,這並不是我所關心的事情。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是我繼中國民族舞蹈藝術,中國傳統醫學,西方藝術,哲學,宗教,和心理學以外的又一個我想要學習和進一步探討的領域。 雖然一直都對中國傳統書畫感興趣,但我一直都沒有找著機會去學習。直到一個月前,朋友送我一本有關中國書畫藝術的評論書籍,我一下子被中國的水墨思維的豐富所吸引。于是我暫時停下了幾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西方藝術,希望抽些時間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由于從小就偏重于自然科學,而且半生都在從事科學工作,我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了解只停留在很表面。一方面,在我成長的七十年代,中國的傳統藝術倍受打壓,周圍所能看到和接觸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紅色藝術“,而學校的教育也更多地注重理科知識。恢復高考後,我考入了南方的一所大學專修電子專業,從此也開始了我半生在自然科學領域上的拼搏,因此我也錯過了很多的機會去學習傳統的中國文化和藝術。另一方面,二十多年在美國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也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變得淡漠。特別是這幾年西方藝術的學習也佔據了我主要的精力。但隨著我對西方文化和藝術了解的加深,我希望了解傳統中國文化和藝術的願望也逐漸加大了。特別是近年來全球興起的一股中國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更希望自己對本民族的文化和藝術有更多的了解。在視覺藝術方面,相對于西方油畫那夸張的色彩,造型,和表現手法,傳統的中國書畫更顯得樸實,典雅,優美,也更能表達我近年來的思想和情感的變化。每當我凝視著那些剛柔並濟,形態各異,游龍戲鳳般的中國書法和那些寓意深刻和詩情畫意般的水墨畫時,特別是那隱隱約約的山巒,那高風亮節的竹子,那出泥不染的荷花,和寒冬里盛開的梅花,我內心里總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充滿欲望和競爭的社會里,傳統的書法和水墨畫能將我的思緒帶到一個澄明的理想境界,讓我那顆長期勞累的心得以片刻的安寧。而中國傳統書畫所采用的簡單線條和色彩更能給人一種樸實自然的感覺,使人性的純真與美得以顯露。為此,我也喜歡上了中國水墨藝術。
 
    但真正涉足中國傳統書畫的時候,我內心一片茫然。我發現這並非象觀賞一幅西方油畫那樣,視覺上的沖擊勝過精神上的震撼。中國傳統書畫給人第一眼的感覺是簡單,樸實,雅致;但細細品味以後你會發現它寓意深刻,一筆一畫里面深藏著古人對整個宇宙和人生的領悟。要真正領會中國書畫的內涵,必須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人思維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對影響水墨思維的儒學,道教,和莊禪學說等有一定的認識。書法被古代文人雅氏認為是自身修為的一種表現,而繪畫更是道德情操的一種反影。自古以來,詩歌,書法,和繪畫就被認為是文人藝術的最高境界。為此,我一頭扎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之中。。。
 
一,水墨藝術的產生和特征
 
    漢朝在中國書畫史上可說是一個重要的時期。 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繁榮,和造紙術的發明對書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對中國水墨思維有巨大影響的儒學和道教從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而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對書畫藝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以老子的<<道德經>> 為經典,老子為教主的道教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關系。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社會人生都要法道而行。在修生方面,道教講究“天人合一”,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只要修道養生,就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德 ”則是“道”的體現。而孔子創立的儒學則強調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它對個人的道德行為,上下之間的關系都有具體的規定。它的宗旨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儒者”,“君子“,“士”。子貢曾經問孔子︰“何如斯可謂士”,孔子答道︰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荀子則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孔子將“仁”作為“君子”的最根本道德規範。儒學從孔子,孟子,到荀子有一定的發展。孟子除了進一步發展孔子以“仁”修身的思想外,又以推行“仁”政而著稱。但孔子和孟子都帶有理想主義的成份,即更多的寄望于人的本性自覺。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他認為人性並非完美的。儒學和道教都強調自身的修煉,但目的各有不同︰一個是為了自身能得道成仙,另一是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在東漢時期,統治者為了醫治秦末苛政和戰亂造成的社會民生極度凋敝的狀況,采用了簡政約法,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方針政策。在文化思想上出要推崇道家學說。到了西漢時期,大儒董仲舒及力推行儒家學說。而孔子的《春秋》更是被漢王朝所效法。但到了漢末,政治上的腐化墮落,外敵的入侵,和不斷的戰亂終于使漢朝滅亡。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而政治化的儒學一方面成為了束縛和壓制人的自然感情的東西,一方面又成了偽君子沽名釣譽的工具,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反感。而玄學與道教承機取而代之。玄學是研究《老子》,《莊子》和《周易》的學說。是《道家》與《儒家》融合的學說。其更強調人和自然的關系。很多有志之士因而轉向玄學和道教。他們遠離公眾視線,喜歡游走于山野之間,吟詩,喝酒,練書法,繪畫,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對于他們,游走于山野之間是對靈魂的一種淨化和更新,而游走于書畫之間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于是,書法和繪畫一時成為文人志士自身修為的一種工具,而“筆墨”的效果更反映了書畫者的思想境界。要達到最高境界,個人行為和內心的修煉是必不可少的。南朝著名繪畫理論家謝第一次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它成為後世畫家,評論家,鑒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子,六,轉移模寫。第一法“氣韻生動”是指表現的目的,即人物畫要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征為目的。而第二法的“骨法用筆”主要是指作為表現手段的“筆墨”的效果,例如,線條的動感,節奏感,和動感。如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人物畫強調傳神,注重點楮。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去審查題材和人物性格,並加以提煉。所以他的畫具有一定的深度,耐人尋味。
 
    中國書法最早出現在商朝。其形式主要體現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書,和竹簡上。我國最早的書法家李斯是秦朝的政治家。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當丞相。當時社會上的文字很混亂,李斯統一了全國的文字。但真正用墨汁和毛筆在紙上寫字始于漢代造紙術發明以後。書法在晉代已趨于成熟,特別是書聖王羲之和他的《蘭亭序》更是為以後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東晉以後,草書,行書,和楷書迅速發展。起于秦朝的隸書在東漢達到了頂峰,但在晉代保持了一段較長的沉默期,一直到清代碑學的興起為止。自古,書法被認為是文人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雖然都是用毛筆,但書法比繪畫要難。難就難在一點一線里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思想。用書畫家一了的話︰中國文人在一根線里,將身家性命,把對宇宙的玄想,對自我生命的參禪,全部用墨線抖落下來。中國書法與繪畫一樣講究的是氣韻,即書法家的心性,在筆墨當中就如雁過而不留痕,月穿潭底水無聲,心性在筆墨上就如片紙點墨皆生意浮動。
 
顧愷之
 
 
王羲之
   
 
 
 
一,水墨藝術的產生和特征

 

    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即在用筆,用墨方面書畫有相似之處。中國的水墨畫在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點。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水墨畫的主要部分。用筆講究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來表現物體的質感。而對于用墨,則講究干,濕,濃,淡合理調配。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濃淡結合,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水墨畫的構圖一般也不遵循西洋的黃金法,而是或長卷或立軸,但它能很好地表現特殊的意境。在透視法上,水墨畫也與西洋畫不一樣,它不是焦點透視法,而是散點透視法或多點透視法,即不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如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用這種方法畫的。 

 

    對中國水墨藝術產生巨大影響的除了孔子的儒學和老子的道教還有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東漢時期,佛教被官方正式引入中國,而絲綢之路的開通也使大批的佛教徒涌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由于國內連綿的戰亂和社會民生的日益凋零,人們希望在精神上能尋找到一種安撫。而佛教對慈悲,來生,和因果的思想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意願,因此也很快被中國人所接納。佛教與基督教,依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由印度的釋迦牟尼于公元前五世紀創建而成。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界的人,即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路有透徹覺悟的人,但他不是神。每個人通過苦心修煉都可以成佛。釋迦牟尼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于自己行為的善惡和努力與否,沒有人可以將你投入地獄和帶進天堂,贊美于謳歌不能離苦得福,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淨化,升華,並使自己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分枝,它以菩提達摩為始祖。達摩于北魏末活動于洛陽一帶,而慧能法師則是禪宗在中國的第六代傳人。他將禪宗發揚光大,並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唐朝,佛教到達了其頂點,並傳遍了整個中國。

 

二,水墨藝術的發展和現狀——唐朝和宋朝的水墨藝術

 

    中國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長期分裂局面以後,在隋文帝楊堅滅北周,南陳之後于公元589年又被重新統一,並建立了隋朝。從此,中國又開始了一段長時間的穩定時期。雖然隋朝建國時間不長,但在繪畫上的成就卻很大,其中以展子虔最著名。他的作品《游畫圖》是現存唯一的隋朝卷軸畫,在早期山水畫的發展上很重要。此畫在空間比例和透視上的處理有很大的進步,徹底改變了過去山水畫中人大于山的不合理狀態。

 

     唐朝(公元618~907)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古代的強盛時期之一。唐朝建國後,繼續完善三省六部,科舉,均田制等制度,社會迅速發展,軍力國力也日益強大。由于采用了更加寬松的外交政策,外國的文化,思想,和物質不斷地從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中國的文化也影響了中東和亞洲國家。當時日本和朝鮮派了幾千學生來中國學習。長安也成為了當時文化和藝術的中心。而這種大規模的物質與文化的交流對中國的傳統藝術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唐朝的水墨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從六朝時期主要以山水為主題,到唐朝轉向以人物為主題。唐朝是人物畫的黃金時代。雖然很少唐代的人物畫被遺留下來,但現代人可從宋代的畫家所復制的唐朝作品中去了解唐代人物畫的特點。敦煌石窟也保留了很多唐代的人物畫,而且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在同一個地方保存了從5世紀到十四世紀跨度一千年不同時期的作品的地方。這對研究中國藝術有著巨大的價值。此外,山水,花鳥,動物也各自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畫派。風格多樣性,人物形象豐滿健康,色彩絢麗調和是唐代繪畫的藝術特征。中國水墨藝術也因此成為東方藝術的主流,並影響了朝鮮,日本等亞洲國家的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的稱號,除了一位是東晉的書聖王羲之,另外的兩位都在唐朝︰一位是詩聖杜甫,另一位是畫聖吳道子。吳道子是唐玄宗的御用畫家。他打破了長期以來沿襲了顧愷之那種用細線鉤畫的油絲描法,用筆起伏變化,氣勢雄峻奔放,表現了豐富的情感。同時他敷色比較簡淡,甚至不著色。另外盛唐時期的大詩人王維也是一個山水畫家。他用潑墨淡渲之法畫山水,他的山水畫充滿了田園的野逸氣。而詩人韓愈則是盛唐時期的畫馬大師。書法在唐朝也達到了其又一高峰。此時,在真,行,草,篆,隸各體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法家,真書,草書的影響最甚。真書的書法家大多脫胎于王羲之,風格嚴謹雄健。行草書法家的風格走向飛動飄逸。唐朝書法可分三個時期︰初唐,盛唐,和晚唐。初唐是各種風格在漸變之中。在此期間,社會安定,經濟日益繁榮,書法亦蓬勃發展。朝廷定書法為國子監六學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喜歡書法,倡導書學,並極力推行王羲之的書法。這對唐朝的書法發展和繁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初唐的四大家有歐陽詢,諸逐良,虞世難,和薛稷。到了盛唐時期草書出現了新風,隨後真書亦別開生面,取得了發展。此時有張序,懷素,顏真卿等。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局面。到了晚唐書法較少發展。

 

    相對于唐朝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強大,宋朝在政治上腐敗,在外交上則弱小。宋朝分為北宋(960~1127,首都開封)和南宋(1127~1179,首都杭州)。自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以後,朝廷通過收兵權,削相權等措施,保證了政治鎮權的集中,但卻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加上北宋中葉,朝廷日益萎靡,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的變法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最終至使北宋滅亡,而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所俘,史稱靖康之亂。而南宋時期,朝廷向金人稱臣納貢,壓制軍隊抗金斗爭,甚至不惜殺害愛國將領岳飛,最終導致元朝軍隊佔領臨安,而八歲的小皇帝被大臣背著跳海自殺。相對于其政治外交上的弱小,宋朝在古代歷個朝代中是經濟最發達,國民文化最興旺,科技創新成果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繁榮時期。經濟的發達歸因于朝廷的合理經濟政策與法令。物質生活的富足也導致人們有強烈的文化需求。宋朝文化以其極高的品味和智慧而著稱。相比于唐朝文化的異國情調,宋朝文化更多的是內斂和自省。哲學上出現了繼諸子百家以來的又一次高峰期。特別是結合了儒學,道教,和佛教的“新儒學”的出現對書畫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儒學認為宇宙包含兩股相互作用的力量︰。“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即萬物之所以然必有個。而則是運動和存在的形式。而人類的任務是要通過教育和修練而樹立正氣,從而使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新儒學的影響下,宋朝的山水畫時而博大如鴻,時而飄渺如仙,揮灑如行雲。宋朝是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宋代的畫家對自然界的萬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觀察和理解。但沒有象西方寫實繪畫那樣真實的復制事物,宋代的水墨畫更多地注重表現事物的內在,即,和畫家的內心情感。因此畫家筆下的山和石,河流和瀑布,樹和草,雲和空氣並不是現實中的形象,而更多的是表現了畫家對宇宙人生的悟性。宋朝山水畫可謂人才輩出,如北宋有董源,李成,範寬,郭熙,張擇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出自張擇端之手。北宋的範寬以崇山峻嶺和雪景見長。他的一幅《溪山行旅圖》畫中,遠處樹木叢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旅人趕著牲口行走,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南宋畫家夏奎,馬遠,李唐的富有詩意的山水畫反映了山水畫從北宋的雄偉,壯觀的風格轉向抒情風格。他們與劉松年四人被稱為南宋四大家。在書法方面,與唐代書法講究法度和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不同,宋朝的書法更注重內涵︰即哲理性,書卷氣,風格化,意境表現,而且崇尚個性化和獨創性。宋代四大書法家是甦東坡,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他們都呈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發于筆墨之間,並給人一種新的審美意境。

 

1。展子虔《游畫圖》

 

 

2。唐朝繪畫︰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4。範寬的《溪山行旅圖》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時代》創始人︰畢生致力要把中國變成美國/藏独和疆独...
  • 梦里水乡/當年廈門遠華案名單及處理結果/批斗當權派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