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打擊共xxx,擠走汪精衛。 事情發生之前,汪精衛對自己的地位很自信。他的表現是左派,共產國際和甦俄的代表、合作者共xxx、國民黨內的革命派對他沒有異議。他資歷深,有過“過五關斬六將”的歷史,又是孫中山遺囑的起草人……,這些資本,他獨有,誰也。無法與之相比。汪精衛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悠然自得。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汪精衛躺在樓上廳里一張帆布床上,面色蒼白,夫人陳璧君和曾仲鳴夫人方君璧在旁照護用藥。他在病中,3月19日即已請假不到國民政府辦公。自 20日早晨起,陸續有人來報告說︰外面戒嚴;俄國顧問的公館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被包圍,兩處衛隊槍械被收繳;海軍局長兼中山艦長李之龍被扣,海軍局和中山艦被佔;國民革命第一軍黨代表無論是否共xxx,已于昨日下午全體免職,概行看管;蔣介石佔了廣州東門外造幣廠的舊址做司令部……。他疑惑不解。而譚延、朱培德又受蔣介石之托,轉呈一封蔣介石給汪精衛的親筆信,信中說共xxx圖謀暴亂,不得不緊急處置,請求主席原諒雲雲。 汪精衛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憤慨地說︰“我是國府主席,又是軍事委員會主席,介石這樣舉動。事前一點也不通知我,這不是造反嗎?”他激動得從床上坐了起來,一陣頭暈又倒下去。 譚、朱說︰“我看介石是有點神經病,這人在我們看來,平常就有神經病的,我看我們還得再走一趟,問問他想什麼和要什麼再說。” 懷疑蔣介石有神經病,不無道理。事前,人們從外表看上去,蔣介石和共xxx合作得好好的,和汪精衛的交情也不淺,何以突然做出這類顯然與共xxx為敵,對汪主席不敬之事?!當然這是政治上的翻雲復雲,蔣介石並沒有神經病。 汪精衛仍很激動,不顧身體有病,站起來穿長褂,要和譚、朱同去造幣廠。長褂還沒穿好,又暈倒在床上。陳璧君焦急地勸阻︰“你身體這樣是不能去的。” 汪精衛說︰“好!等你們回來再說罷,我在黨內有我的地位和歷史,並不是蔣介石能反掉的!” 蔣介石制造出這麼大一個事件,如何自圓其說?矛頭對著誰? 22日,他對甦俄駐廣州領事館代表說︰“對人不對俄”。要求俄國軍事顧問季山嘉回俄;鮑羅庭速歸廣州。同日,開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決議令季山嘉離粵回俄,撤出第二師各級黨代表,查辦“不軌”軍官。因為汪精衛是中政會主席,他臥床不起,所以會議在汪精衛家里開,汪精衛躺在床上,大家圍床而坐。據參加會議的陳公博觀察,那天蔣介石的表情不很坦然,“他本來平時就不大說話,那天更少說話,似乎有點倔強,也似乎有點愧怍。”會後,在25日,蔣介石對軍委會有一個呈文,說是︰18日中山艦擅自駛抵黃埔軍校前,偽稱奉校長命令來守候;19日該艦又于深夜開回省城,無故升火達旦。為防其擾亂政府,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扣海軍局代理局長李之龍嚴訊,派軍隊于廣州附近戒嚴。由于事起倉猝,來不及報告,不得已而臨機處理,專擅之罪不敢辭,自請從嚴處分。 可是,共xxx陰謀暴亂、中山艦無故升火之類,都是謊言,蔣介石心里最明白不過。中山艦開赴黃埔,有3月18日軍校駐省辦事處公函;其19日回省城廣州,經電話請示蔣介石得準。李之龍是共xxx員、中山艦艦長、海軍局代理局長,被扣受審時,將軍校駐省辦事處公函及全部事實擺在會審公堂,真相大白。既不是共xxx暴亂,也不是李之龍反叛。蔣介石事後聲明︰“我絕不承認三月十八那天的事件,共xxx有什麼陰謀在內”。我可以明白宣布︰“三月二十日的事件,完全與共xxx團是沒有關系的!”不僅如此,他還聲明︰要維護共產主義,“所以我說###產主義,就是反三民主義的口號”;並非包圍俄國顧問住所,“乃因部下誤會,致有妨俄顧問出入,此亦余所深致不安者”;更絕無摧殘省港罷工運動之理,而是追究中山艦行動,“扎兵于罷工委員會門前,致礙及會中人員交通”,謠言由此而起。 既然共xxx沒有陰謀和叛亂,受制裁者該是無事生非的人,而不應當是被誣陷者。卻不然,蔣介石撤銷了國民革命第一軍黨代表,並迫使共xxx員退出第一軍。汪精衛對蔣介石的內心活動了如指掌。他說蔣介石雖然知道不存在共xxx要反叛的事實,但想借此裁抑甦俄顧問及共xxx人之勢力增長,“所以就這樣的干下去了。” 以共xxx陰謀叛亂為理由,制造一個中山艦事件,這個理由站不住了,還有別的理由嗎?還有。蔣介石又說︰這事“要等我死了之後,才可以發表”。因為它“太離奇、太復雜”了。“今天還有我不忍說的話。這只有我個人知道。”這神秘的內幕到底是什麼呢?內幕人物是誰呢? 沒有多久,有的人猜到了。譚延說︰“什麼共xxx,這是介石反對汪先生罷了。”北伐開始後,蔣介石對鄧演達、陳銘樞、陳公博等分別透露,是汪精衛要殺他。他對陳公博談這件事的情形是這樣的︰ 那是1926年8月,北伐軍圍攻武昌的時候。一天,奉命辦理湖北財政的陳公博,去蔣介石的住處武昌李家橋,在一列火車上,他向蔣介石報告和請示。之後,蔣介石和陳公博談起中山艦事件時汪精衛的問題,說︰ “汪先生要謀害我,你不知道嗎?汪先生是國民政府主席,是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對我不滿意,免我職好了,殺我也好了,不應該用陰謀害我。” 陳公博感到駭然,問︰“他怎樣陰謀害蔣先生呢?” 蔣介石說︰“他要我參觀俄國來廣東的船,打算就在船上扣留我直送海參崴。” 陳公博說不知道有這樣的事。 蔣介石說︰“自然你們不知道,他有俄國顧問和他的老婆便夠了。” 提起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蔣介石亦懼亦氣。陳璧君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不一般。她早年參加同盟會。1917年孫中山揭旗護法時,汪精衛被召回國。陳璧君隨後結束了在法國的學業,回國參加反軍閥斗爭。為了繼續革命,孫中山在共xxx幫助下改組國民黨,陳璧君和汪精衛雙雙投身其中。孫中山為了籌集革命經費,派出身于華僑家庭的陳璧君出洋向華僑募捐。她去美洲,用半年時間,奔波于幾個國家,集得捐款三十萬元,充作創辦黃埔軍校的經費。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論資歷,論才能,陳璧君都不比蔣介石差。她對蔣介石的有些舉動很看不上眼。汪精衛當上國民政府主席和軍委會主席之後一段時間,蔣介石很想和汪精衛靠得緊些,密切些,曾給汪精衛送了一個帖子,願結為把兄弟。一天,汪精衛寫信給蔣介石,開頭寫“介弟”二字,陳璧君看了大發雷霆,說汪精衛︰“你願意做他把兄,可是我不願意做他的把嫂。”汪精衛不得不把那信撕了重寫,再不敢在陳璧君面前稱蔣介石為“介弟”。蔣介石看得出陳璧君不得意他,懷恨在心,一古腦兒把她也編織到這神秘莫測的“汪精衛要殺蔣介石”的故事里來。 蔣介石已經死了,至今,我們還沒見到那個只有他“個人知道”。當時“不忍說”,要到死後才發表的“事實”。在蔣介石著《甦俄在中國》一書中,對于甦俄、共xxx、汪精衛等的攻擊沒有任何顧忌,任意地說。關于“三?二○”事件,該書說汪精衛、共xxx、甦俄代表合謀要在船上扣押他,然後送往甦聯。這些話,和他對陳公博等人說的基本是一個意思。 事件之後不久,就查明、蔣介石也公開宣布,“三?二○”事件並不存在什麼共xxx的陰謀叛亂。那麼,汪精衛到底是不是要謀害蔣介石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蔣介石為什麼如此說,如此做?讓下列事實回答︰ “三?二○”事件發生之後,汪精衛怒不可遏,22日開過中政會之後,23日,便以患暈眩癥向中常會請假治療,不見客,接著又自行辭職,即汪精衛所說︰“兄弟自動辭職離開廣州”。5月11日,汪精衛離粵赴港,6月中旬到法國巴黎。事發和事後,汪精衛所憤憤不平的是蔣介石這麼大的舉動竟連招呼也不打。直到他旅居國外之後,與人通信提起此事還難以抑制內心的氣憤,說︰“三月二十日之事,事前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毫沒有知道。我那時是政治委員會主席,我的責任應該怎樣?三月二十日,第二師團黨代表以下都被拘留,我是國民革命軍總黨代表,我的責任應該怎樣?我這時候以為不問這事情做得錯與不錯,而這件事情做法不能說是不錯。我只責已而不責人,我以為皆我不能盡職所致,所以引咎辭職。”汪精衛對蔣介石的指責沒有錯,蔣介石制造“三?二○”事件,不論從政治上說或從組織紀律上說,其過錯都難以推卸,理應受到制裁。汪精衛如果有謀害蔣介石之心,正好是個好機會,何不借機除蔣,而自責出走呢。 1927年4月,汪精衛回到武漢,陳公博當面質問有無要謀害蔣介石之事。汪精衛“愕然了半天”,反問︰“公博,你信不信?” “三?二○”事件時,蔣汪間關系的實質,在蔣介石的另一舉動中暴露出來。 汪精衛辭職出國後,海內外國民黨人擁汪呼聲高昂,請汪復職函電如雪片般飛來。蔣介石對此甚是反感,竟憤然聲言︰“我以為黨政軍只能有一個領袖,不能有兩個領袖。如果大家要汪先生回來,我便走開。如果大家要我不走,汪先生便不能回來。”應當說,這才是實話。 蔣介石在“三?二○”事件後,到處演說、報告,說︰黨的領袖只有總理一人,本校長以總理的精神為精神,以總理的意志為意志,我可以做總理真正的一個信徒,這話只有我能說,亦只有我敢說,這是不用客氣的。 汪精衛走後,蔣介石取代了軍委會主席的位置。以解決國共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為名,蔣介石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整理黨務案”,排斥、限制共xxx員在國民黨內的領導職務,規定︰共xxx員在國民黨省、市、中央黨部任執行委員者,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執行委員總數三分之一;共xxx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部長。5月 15日至22日,國民黨召開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蔣介石的“整理黨務案”,並選舉蔣介石的盟兄張靜江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會後,共xxx人辭去在國民黨擔任的部長職務。而蔣介石的官餃接二連三地增加,當上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軍人部長、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4日至6日,國民黨中央召開臨時全體會議,張靜江以足病辭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職,會議選蔣介石擔任。至此,蔣介石成了國民黨黨、政、軍的領袖。他說,如果汪精衛回來,他就走,表示一山不能同時藏兩只虎。 | 明公主被草民騙婚 全國選帥哥選出個禿頂大叔 | | 裴鈺
| | 嘉靖皇帝趕緊命人在全國海選,另招駙馬。經過千挑萬選,終于挑中了一個叫謝昭的男子。這次,嘉靖皇帝可不敢再輕信人言,非要親眼審查駙馬人選,于是,他接見了謝昭。誰知親眼一見,嘉靖皇帝狂怒不已,原來這個謝昭天生禿頂!
本文摘自︰《明朝那些曲》 作者︰裴鈺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騙子闖進了紫禁城
民間有句俗語叫“掛羊頭賣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有名無實,是一種欺騙行為。明曲中有一首《賣狗懸羊》,作者是薛論道,講的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十分有趣。
【雙調 水仙子】賣狗懸羊
從來濁婦慣撇清 ,又愛吃魚又道腥,
說來心口全不應。
貌衣冠 ,行市井 ,
且只圖屋潤身榮 。
張布被誠何意?飯脫栗豈本情 ?
盡都是釣譽沽名。
不貞潔的女人,雖然放蕩不羈,但卻很擅長表明自己的清白;又喜歡吃魚,又嫌魚腥,這些都是心口不一。一個人外表儒雅,內在齷齪,這樣的人追求德行是假的,貪圖富貴是真的。公孫弘雖然粗茶淡飯,但那不是樸素,都是沽名釣譽的舉止罷了。
作者薛論道用樸素通俗的語言,把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偽人情作了細致的揭示,十分生動。掛羊頭賣狗肉,是社會人情中的一種,不僅明代有,就是今天也屢見不鮮。可是,在紛紛總總的世情百態中,掛羊頭,賣狗肉,騙子神通廣大,最奇特的莫過于明代皇室騙婚現象了,竟然騙到了皇帝的頭上。
明代公主只嫁老百姓
明代皇室有規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選擇民間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許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為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諱外戚干政,擔心大臣武將用子女聯姻的手段,來干預朝政,甚至發生搶班奪權的危機。為了徹底斬斷外戚干政的危險,明皇室便下了死命令,不許皇家和大臣武將聯姻。所以,有明一代,皇家公主的婆婆家往往都是寒門之輩,在政治上沒有多大的地位,也就不會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施加影響力。從洪武大帝到崇禎皇帝,雖然宦官干政的危險沒有消除,在特定的年代還非常劇烈,可是,外戚干政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明朝一代的駙馬爺絕大多數都是民間男子,在國家政治中地位不高。如今我們常常說一個女孩嫁給了條件不如自己的男子,叫“下嫁”,不過,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有資格稱得上是“下嫁”的,就是明代皇室的公主們。出于帝王之家,老公卻幾乎全是平民百姓。明代皇室的公主是分等級的,皇帝的姑姑叫“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叫“長公主”,皇帝的女兒叫“公主”,皇家親王的女兒叫“郡主”;親王的外孫女叫“縣主”。這些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都是皇家的金枝玉葉,掌上明珠,對她們的婚嫁,皇家自然都極其重視,無不是千挑百選,風光大嫁!
于是,民間男子爭當駙馬爺,成為明代一道獨特的風景。由于官府和民間脫離,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駙馬爺,如何挑選駙馬爺,成了一個大難題。那個時候,沒有科學的鑒定方法,只能靠口碑相傳和別人的推薦。駙馬爺的好壞高低、優良中差,也就完全憑一張嘴而已。離皇帝最近的莫過于宦官,于是,為公主牽線搭橋的人,大多都是宦官。遇到道德品質良好的宦官,他自然會盡心盡力地為公主挑選一個稱心如意的駙馬;倘若遇到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自然會從中以權謀私,這就給民間騙婚之輩留下了一個出口。于是,有眾多民間男子,掛羊頭,賣狗肉,通過賄賂宦官近臣,向皇室騙婚,詐娶公主,謀求富貴。這種事在明代簡直是層出不窮,堪稱一個歷史奇聞。 皇帝老丈人的煩心事
明弘治八年(1495),民間有個大款叫袁相,他向內宮太監李廣大肆賄賂,目的就是請李廣幫自己娶到一位公主,讓自己可以攀龍附鳳。明朝皇室有規定,公主選駙馬,大多由太監、女官來負責。所以,李廣便利用各種機會,極力向弘治皇帝推薦袁相,對其大肆吹捧,漂亮話說盡了。弘治皇帝信任李廣,便同意招袁相為女婿。袁相如願以償,成為準駙馬,他家里上上下下也是歡騰不已、興高采烈。弘治皇帝還親自召見了袁相,感覺還可以,便和袁相的父母約定了大婚的日期。
不料此時,突然有人告發了李廣和袁相的騙婚陰謀。弘治皇帝立刻派人調查,經查明,李廣接受了袁相許多的賄賂,而坊間對袁相的評價並不是高,遠遠不是李廣說得那麼高、大、全,這下子,弘治皇帝恍然大悟,龍顏大怒。可是,袁相和德清公主早已經定好了婚期,從風俗習慣上已經是鐵板釘釘,不容更改。可是,弘治皇帝怎麼能容忍把女兒嫁給一個騙子呢?于是,他逆勢而為,推翻了婚期,下一道聖旨廢了袁相的駙馬名號,另選了新的駙馬給自己的女兒。袁相騙婚功虧一簣,讓弘治皇帝驚出一身冷汗。弘治皇帝虛驚一場,好在德清公主完好無損,沒吃騙子的虧。在這一點上,他比後來的嘉靖皇帝要幸運得多。
嘉靖六年(1527),皇室為永淳公主招選駙馬。通過太監、女官的極力推薦,皇室選定了一個叫陳釗的男子,並和陳家定下了婚期,永淳公主即將“下嫁”。誰知,天公不作美,世間有“小人”,有人向皇家告發說,陳釗家族世代患有惡疾,而且生母是再婚,且做了別人的小妾。把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給一個小妾的兒子,即公主未來的婆婆是個“二奶”,實在是有辱皇室的尊嚴!
嘉靖皇帝接到舉報的奏折,一下子頭都大了。經過調查,陳釗的親生母親果真是個小妾。于是嘉靖皇帝二話不說,馬上悔親。可是,公主的婚期已經召告全國了,推遲婚期,總得有個理由。如果告以真相,說皇帝家被人騙了,駙馬原來是個“二奶”之子,這不得讓天下百姓笑掉大牙嗎?為了挽回皇室的面子,嘉靖皇帝趕緊命人在全國海選,另招駙馬。經過千挑萬選,終于挑中了一個叫謝昭的男子。這次,嘉靖皇帝可不敢再輕信人言,非要親眼審查駙馬人選,于是,他接見了謝昭。誰知親眼一見,嘉靖皇帝狂怒不已,原來這個謝昭天生禿頂!顯然,這個謝昭是個丑八怪!但不知他使了多少手段,才得以蒙混過關。
長得丑不是什麼大的過錯,而且婚期不等人,嘉靖皇帝只好自吞苦果,準許女兒永淳公主下嫁給謝昭。大婚那天,全國震動,如花似玉的永淳公主竟然許配給了一個禿頂的丑八怪。更有好事之徒,竟然編造了一首民謠《十好笑》,列舉了當時十件好笑的事情,其中第十件,就是皇室招謝昭做駙馬,“十好笑,駙馬換個現世報。”
在公主婚嫁問題上,嘉靖皇帝這個老丈人當得很鬧心。不過,謝昭丑歸丑,據說人品還不錯,這多多少少也能給嘉靖皇帝一點安慰。說到萬歷皇帝,他可比嘉靖皇帝煩惱得多了。
萬歷十年(1582),萬歷皇帝的親妹妹永寧公主要選駙馬。風聲一出,舉國震動,民間眾多男子蠢蠢欲動。北京城有個姓梁的富豪,認定這是個攀龍附鳳的機會,便使盡手段,賄賂大太監馮保,讓梁家子弟梁邦瑞參與駙馬的海選。有錢能使鬼推磨,經過重重審查,梁邦瑞在大太監馮保的運作之下果然中選。可實際上,這個梁邦瑞早已重疾在身,病入膏肓了。
大婚的時候,這個梁邦瑞就出了一個大漏子,在婚禮現場大流鼻血,連婚袍都被染紅了。可是收受了梁家大肆賄賂的太監們,眼見事情要敗露,急中生智,便撒謊說道,大婚見紅乃是新婚喜事。于是,眾人一通連騙帶哄,硬是把大明帝國的永寧公主推進了梁家大門。
梁邦瑞已經病入膏肓,自然無法行人倫之事,永寧公主到了此時才知悔之晚矣。新婚剛滿一個月,梁駙馬便一病嗚呼了。永寧公主寡居了數年之後也抑郁而死。一位帝國的公主,皇帝的親妹妹,竟然讓掛羊頭賣狗肉的男子坑成這般慘景!不知實情的萬歷皇帝,面對親妹妹的不幸生活,他也無可奈何,唯有黯然長嘆。
以上三位駙馬,哪個不被說成是相貌俊美、心地善良、身體健康、人品難得的英才?其實是名不副實,“掛羊頭賣狗肉”!最後蒙混過關,向帝王之家騙婚,沒得手的人遭到了報應;也有的騙子得手了,但最終損人利己,連皇家也無可奈何,這真是古今的一個奇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