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后海之夜 /昨晚的黄昏真美/ 學會欣賞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發佈時間: 9/20/2009 2:00:00 AM 被閲覽數: 11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单曲欣赏】“后海之夜”。。by lili & 小得
     


8eda4e6cdc1d5e1e4ebf29774bb6b952.jpg picture by lilyyaxu







最让你感动的情节:后海一夜
wenxuecity

 

 

昨晚的黄昏真美!

icool   老地方拍的.


#1



#2: 突然天空刮起一阵风.风很大,前面的小白菊和青草都有些模糊了...



#3



#4: 昨日下午的一场大雨在地上留下的积水衬影着天空绚丽的晚霞,美极了!



多谢光临!

 

學會欣賞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怡然

2009-09-18

欣賞本來是一個美學研究中常用的詞匯,它是指人們用審美的眼光和心理,去觀賞和體味外界的客體,去解讀生活中遇到的人與事物。把它用在社會生活中,欣賞指的就是人對于他人所持的態度,或所持的一種心理態勢。仔細想來,在這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欣賞,希望被人欣賞。這才有了“千里馬”難遇“伯樂”,“人生難得一知己”的種種感嘆。

說實話,人在年輕的時候,因涉世不深或不諳世事,那顆年輕的心,更容易更願意去感知他人,同時也更容易被別人的贊美欣賞所打動。所以我們很多的知心朋友都是在學生時代結交的,真是學友情誼終身難忘。可是,當一個人嘗盡了人情冷漠,品遍了世態炎涼,看穿了由嫉妒仇視引來的無盡的紛爭與煩惱,人心也許會因此而變得麻木不仁。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欣賞他人,有時甚至連起碼的同情與平和之心也不在了。

我想起了曾經讀過的一首詩:“親愛的朋友,請別發愁,你說生活是沙漠,那是因為你心中沒有綠洲”。說得多麼透徹,有了心中的那片綠洲,也就有了觀賞人生的心境,你眼中的生活便不再是一片寂寥的沙漠。所以,學會欣賞也許是那解開迷津的良方。人類的生活不能沒有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有了我們欣賞的目光,才顯得這般絢麗多姿,妙趣橫生。人性之美,也要靠我們欣賞的心態,才見出其純淨自然,高潔偉大。正如羅丹所說︰“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楮。”

透過欣賞,表現出的是人的修養和風度。那種只有經過歷練才會具備的豁達的修養,那種善解人意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風度。

學會欣賞,就是要學會包容。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造物主賦予我們每個人獨特的個性,正所謂千人千面,萬人萬心。包容就是要能容得下別人的長處與才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會欣賞,才能使人心胸坦蕩,眼界開闊。古人雲︰“三人之行,必有吾師”。此言甚是。

學會欣賞,才會使我們保持健康的心態。一個總是盯著別人短處說三道四的人,很難想象會有一番開朗的心情。相反,一個善于發現別人優點而不保留地加以鼓勵贊美的人,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愉悅和快樂。欣賞他人有別于阿諛奉承,因為所謂欣賞,必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

學會欣賞,更是我們維持和諧人際關系的必需。大到社會小到家庭,少了對人格人品的欣賞美喻,生活必定變得陳然乏味毫無魅力。一句真心贊美的話,也許會令你的先生或太太轉怒為喜,破涕為笑。從某種程度上說,夫妻間的互相欣賞是維系穩定婚姻所必需的要素。而在同事或朋友之間,欣賞就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潤滑劑”。也許由于文化性格使然,西方人更容易對人發出溢美之詞。比如從穿衣戴帽,發型設計,到居家擺設,孩子教育,都是他們常常贊美的話題。我們中國人多數性格內向含蓄,不大習慣夸獎別人。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擁有一顆贊賞他人之心。

學會欣賞,就要不斷地克服我們自身過度的自我欣賞。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自我欣賞,這是極為正常的。一個不懂得自愛的人,就不會有自信,也無法獲得他人的贊賞與愛。但是,過分的自我欣賞會使人變得心胸狹隘顧影自憐,或極度膨脹自命不凡。久而久之,必定會使得朋友疏離而孤自獨行。讀過冰心的一首小詩,頗受啟迪。“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看來,欣賞之于人生是如此重要,那麼,學會欣賞還真的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呢!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松花江上/再說幾句古代哲學和傳統社會的現實
  • 当代十大男高音之一,GD Stefano去世已经一年半了,他热情地歌声始始终伴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