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地位顯赫的開國布衣皇帝︰一是漢高祖劉邦,再是明太祖朱元璋,劉、朱二人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漢朝與明朝都成為中國的“大朝”、“盛朝”。朱元璋也為此自豪,稱“惟公與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其中的“公”,即指漢高祖劉邦。 但他們兩個皇帝在夫妻生活中,或者說後宮生活上面,在帝王史上卻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一面。這里,便來聊聊劉邦與朱元璋的故事,特別是在“夫妻生活”上的不同。 劉皇帝與朱皇帝是“哥們皇帝” 劉邦是朱元璋的偶像,這已為史學認同。 當年,朱元璋稱帝後,拜祭歷代帝王廟時,僅給劉邦敬了一杯酒,原因就在這句話里——“惟公與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兩人一樣都是從平頭老百姓起家當上皇帝的。 從史書的記載上看,劉邦與朱元璋這兩位“皇帝哥們”出身和經歷有相似之處。都起于淮楚之地,劉邦是今天徐州人,朱元璋是鳳陽人,兩地相距並不很遠,在歷史上交流頻繁,習俗相通。 在位時,都很有作為,在鞏固政權的手段上,治國謀略是驚人的相似,就是初期殺盡出生入死的文武忠臣,劉邦身邊的韓信、彭越、英布等都被他殺了。朱元璋也是,開國之臣李善長讓他逼自殺了,大將軍徐達讓他賜發物蒸鵝給弄死了。 在休養生息政策上,劉邦和朱元璋都采取了不少有益于民眾的措施,促進了當時社會穩定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劉皇帝在前,朱又視之為偶像,如果說明代的政策是承襲了漢制,似無不可,有一脈相承之跡象,當然說受到影響可能更恰當。 劉皇帝朱皇帝女色喜愛程序不同 但是,兩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對待女色上,在後宮生活中的反差相當大。 在性生活,在美色消費方面,劉邦是很濫的,性取向混亂。而因為漢皇在性事上的隨便,史上有“爛漢髒唐”的說法。 秦漢時期從民間到宮里,縱欲之風盛行(目前出土有大量漢代性用具,就是一個佐證);很可能劉邦的性取向即受此淫風的影響,而呂後與戚夫人之間的明爭暗斗,也給劉邦的豐功偉績上抹了一筆黑。 朱元璋在這方面的形象似乎很好。雖然濫殺了眾多大臣,亦有眾多嬪妃,但那是中國傳統帝王專制制度造成的,比起劉邦,可以說朱元璋在性事方面規矩多了,特別鐘情于妻子馬秀英。 馬氏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一位好皇後,她死後,朱元璋多年不冊立新後,如果在民間,他們真的就是一對“模範夫妻”了。 假如要在帝王中評模範丈夫,劉邦自然就沒有資格了,朱元璋倒是最佳人選。 劉邦未當皇帝前的“性史” 先來聊聊劉邦的後宮。 多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的後宮是充滿血腥味的。劉邦的正妻呂後,名雉,字娥?,今山東單縣人,遷居徐州沛縣。呂後在中國眾多的皇後中,算是心毒手狠、極有心計的一個女人,如果沒有唐代的武則天,想來就數她最著名了。 劉邦是徐州市沛縣陽里村人(一說今豐縣城西),本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整日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無所不會,40歲時還是光棍一個。 這麼大的人還沒有老婆,怎麼解決性需要?除了嫖娼,劉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找性伙伴,常年與一個姓曹的女人鬼混,還把曹肚子搞大,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肥。劉邦當了皇帝後,劉肥被立為齊王,這是後話。 雖然是個混混,但劉邦腦子好使,什麼東西一學就會。後來,經人指點,給當地的官員跑腿,混上了泗水亭長。從此,他與縣里一班官員有了來往,如蕭何、曹參、夏侯嬰。雖然已是個地方小官,但因為有劣跡在前,此時仍娶不到老婆,良家不願把閨女嫁給這個“流氓”。 但貴人自有吉相,《漢書‧高帝紀》(卷1)稱︰“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據說呂雉的父親會相面,覺得劉邦相貌不俗,有將王之相,將來必成大器,于是將當時已是“大齡女青年”的閨女呂雉嫁給劉邦,劉邦這才有了老婆。 其實,在今天看來呂雉嫁給劉邦時並不算大,才25歲。當時鄉親們都嘲笑劉邦的老丈人嫁女行為很愚蠢,劉邦後來做了皇帝,村人才知道呂父的眼光是如何厲害。呂雉當年也覺得丈夫將來會有出息,據說她看到,劉邦到哪頭頂上總有一團祥雲跟著。 劉邦老婆是“偷情”高手 呂雉其實並非良家閨女,並不守婦道,還曾“紅杏出牆”呢。 在劉邦與項羽南征北戰,連性命都不保時,呂雉卻在家里與同村的名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成奸。本來劉邦考慮自己常年征戰在外,家里無人照應,讓審食其幫著照料自己妻小的,誰想性欲難忍的呂雉卻與他眉來眼去,日久生情,在家過起了“夫妻生活”。 後來,項羽把他們作為人質扣留時,呂雉與審食其仍同食同宿,外人竟然發現不了,故有史學家稱呂雉不只是“毒婦”,還是“偷情高手”。 劉邦稱帝後,呂雉還提請封審食其為“闢陽侯”,為劉邦同意。此後,兩人“偷情”時,審食其在床上更賣力了,答謝呂雉為自己的努力。劉邦雖然是戰場上的大丈夫,但在情場上則是戴綠帽的皇帝,後宮失守啊。 可嘆的是,他死時也不知此事啊(也許是故意裝著不知)! 劉邦與戚夫人的“一夜情” 呂雉給劉邦生了一兒一女,除了惠帝劉盈,還有魯元公主。但呂雉好爭風吃醋,在當了皇後後更做了許多“人做不出來”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國歷史上最毒“毒婦”的罵名。 劉邦是很有女人緣的,結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後一樣走桃花運。在與項羽爭奪江山期間,前期老吃敗仗,但卻收獲到了一個年輕美貌、後來影響後宮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說是有一次敗給項羽後,連飯也沒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見一個老人。老人姓戚,帶著18歲的閨女在此躲避戰亂。一見帶兵的劉邦,老人嚇得連忙下拜,並帶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給他吃。 劉邦見到老人的閨女,頓時動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後,心中竊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說相面先生講他閨女有貴人之相,難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緣?于是要把閨女許給劉邦為妻。 雖然說劉邦心里暗喜,考慮家有妻室,已有呂雉,也客氣了一番才應下。據說,劉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帶作為定情之物,老人當晚便讓閨女陪劉邦睡覺了,劉邦這第二位“老岳父”看來比今天的父母們還想得開呢。 但因為這次“一夜情”,戚家閨女從此跟定了劉邦,後來成為劉邦後宮的寵妃。 到此,劉邦已有了三個女人,一個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呂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劉邦後宮女人爭風吃醋隱情 劉邦與呂雉的感情本來是不錯的,她畢竟是打光棍時的發妻。 但在奪了天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呂雉比戚夫人大多了,戚與劉邦“一夜情”時,是才18歲的黃花大閨女,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之一;而呂當年是有嫁不出去之嫌的女人。年齡一大,呂雉自然就成了“豆腐渣”,年老色衰敵不過戚氏。兩人分別當了劉邦的皇後和愛妃(夫人)後,就開始明爭暗斗起來了。 起先戚夫人佔上風,劉邦每次外出都由戚夫人陪侍,而把呂後丟在後宮。戚夫人長得漂亮,歌舞也好。樂得劉邦天天把美人摟在懷里,而冷落了呂後,漸漸劉邦與呂後之間的情感就出了問題。 本來已定下呂後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戚夫人卻希望讓自己10歲的兒子如意繼位。劉邦也不看好劉盈,覺得性格不像自己,而如意卻很聰明,有自己年輕時的樣子。當劉邦把自己廢太子的想法拿到朝中商議時,如果不是有口吃的大臣周昌冒死力諫,戚夫人的陰謀差點就成了。 後來,戚夫人又多次向劉邦提出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事情,但年老的劉邦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為在呂後的精心策劃下,太子的勢力已形成,沒有辦法廢了。年幼的如意被迫離開京城到三千里外的封地為王。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史稱惠帝。貴為太後的呂雉卷土重來,“惡毒婦人心”顯露了出來。她第一件事情是把“情敵”戚夫人罰為奴隸,讓人用鉗子把她的一頭秀發統統拔光,搞成了禿子,罰她去舂米勞動,限每天要舂一石,如果少半升則要打她一百棍。 據《漢書》記載,自知命運不濟的戚夫人悲從心中來︰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 呂後聞訊,心生毒計,把戚夫人的兒子如意誘進京城,暗暗把他毒死了。如意死時是七竅出血,連已稱帝的劉盈也于心不忍,大哭了一場,用王的禮儀將同父異母的如意葬了,謚號隱王。 但就這樣還不解恨,呂雉最後用“人彘”之刑把戚夫人活活給弄死了。自己的兄弟死後,劉盈很悲傷的,但呂後竟然讓他去看“人彘”表演。劉盈也不知“人彘”為何物,便跟著太監去看了,七彎八繞到一間廁所里,看到一個血人,四肢全被砍了,眼珠被挖了,剩下兩個血窟窿,人還沒有死,身子還能動,嘴一張一張的。 劉盈便問太監這是什麼,一听是戚夫人,他差點被嚇暈了。原來,呂雉對戚夫人下了毒手,施了酷刑後,又給她硬灌了藥,讓她听不見,不能語,半死不活地扔到了廁所里。惠帝因為受此驚嚇,從此也不敢“治天下”了,終日飲酒作樂,僅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 呂後的惡毒其實與劉邦有直接關系︰他沒有處理好夫妻之間的感情問題,特別是在稱帝後十分好色,縱欲,把寵愛全給了年輕美貌的戚夫人,讓結發之妻呂後獨守冷宮,從常理上講,呂後對戚夫人懷有不滿是可以理解的。戚夫人希望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也是感到劉邦死後自己的日子會很難過的,所以才希望劉邦廢了劉盈。 劉邦在歷史上是個十足的淫亂皇帝,他不僅十分好女色,性取向也十分混亂,還是個同性戀,或者說“雙性戀”。他的男寵據說叫籍孺,劉邦經常與他同寢共枕。 劉邦的同性戀取向,可能與漢代人相信“美男破老”的習俗有關。道家養生有一種說法,年老男人與年輕的美少男同房可以延年益壽。 從這性事上可以看出,在女色節制方面,劉邦確實是不能與朱元璋相比的。 新媳婦為救朱元璋燙傷乳房 再聊聊朱元璋的後宮。 劉邦沒有一個好的皇後,朱元璋的後宮卻很幸福,自然是因為皇後馬秀英的仁慈。因為馬皇後的出現,中國帝王的後宮里才多了一位值得稱道的女性。 在與馬秀英認識前,朱元璋不像劉邦那樣有前科,既無情人,也不游手好閑。他放過牛,做過和尚。因為瘟疫,家里的人全死光了。因為貧窮,父母哥兄死後只能用草席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兒,可以說家境比當年的劉邦差多了。 但就是這樣,《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 “奮起淮甸,仗劍渡江,英賢雲集,平偽漢,伐偽昊,定關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業。” 與劉邦一樣,朱元璋的妻室也是人家“送”的。不同的地方是,劉邦是名聲不好,娶不到,朱元璋則因家里貧寒,娶不起。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其時還是一個窮和尚。郭子興是安徽定遠縣有名的土財主,因無法忍受元人的欺侮,在濠州發動起義。 收了朱元璋後,郭子興常帶他在身邊,當親兵用。 在智慧上,朱元璋與劉邦都有過人的地方。因為有勇有謀,才受到郭子興的信任和器重,投奔兩個月後,郭子興與夫人張氏做主,將義女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這樣也好拴住朱元璋的野心,讓他忠心效勞。 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親名字不詳,史書上只稱“馬公”,母親叫鄭媼,在馬秀英很小的時候就死了。馬秀英的父親因為殺了人,從宿州逃到定遠,把閨女托付給有交情的郭子興,這樣馬秀英成了郭子興的義女,寄養郭家。 後來,馬父客死他鄉,郭子興待馬秀英更如親生閨女,據說親自教她讀書寫字。馬氏長大後,端莊秀麗,但天生一雙大足,時人稱天足,未纏過腳。因為這雙腳,民間戲稱馬秀英為“馬大腳”。 馬秀英嫁給朱元璋後,很是疼愛自己這位小和尚出身的丈夫。據說有一次因為傷了郭子興的面子,郭一氣之下將他關了禁閉,也不給吃的。還是新媳婦的馬秀英一听急了,從伙房偷了一個剛出鍋的饅頭送給朱元璋,路上踫巧踫到了義母張氏,便慌忙把饅頭往懷里藏,結果把乳房都燙傷了,可見朱元璋與馬秀英之間的恩愛程度。 朱元璋不再另立皇後之謎 正因為這樣,朱元璋當皇帝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後馬娘娘,生怕馬秀英不高興。而馬氏因為恪守婦道,人品好,後宮嬪妃沒有人不服,史學家稱馬氏是一個稱職賢惠寬厚仁慈的正宮娘娘。 史書上對馬皇後多有褒言,《明通鑒》稱︰ 後,宿州人,仁慈有智鑒,好書史,佐上定天下,恆勸以不嗜殺人為本。及冊為皇後,勤于內治,暇則講求古訓,告六宮以宋多賢後,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妃嬪、宮人皆厚待之。命婦入朝,如家人禮。愛誦《小學》,嘗求上表章。上決事或震怒,輒隨事微諫。雖上性嚴,為緩刑,戮者數矣。 從這段記載上可見,呂雉與馬秀英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比同論的皇後,一個惡毒,一個仁慈;一個不守婦道,搞亂後宮,一個恪守女道,穩定後宮;一個煩神,一個省心。 在這一點上,劉邦確實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則是幸運的。馬皇後為他生育了不少兒子,《歷代陵寢備考》稱,“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氶@跬 勺妗 芡酢注,有史書稱馬皇後不能生育,朱棣非其親生),還為他的政事操心。 馬皇後多次勸朱元璋︰“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細微。故欲得賢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馬皇後,朱元璋還不知要濫殺多少人呢。而劉邦的皇後呂雉呢,則嫉賢妒能,為了坐穩自己的皇後,什麼事都干得出來。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賢能,在馬皇後生病後,朱元璋為她請來了良醫,還親自送飯,親手喂藥,大臣也為她禱祀。《明通鑒》載,馬皇後告訴朱元璋︰ “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諸醫乎?” 《國榷》也稱︰ 後微時,依郭子興家,事上備極艱苦。每佐征討大策,補縫行間,雖貴極,謙素不渝。上或譴怒,輒婉辭。朝夕尚食,手劑之,其謹微類此。疾篤,不復飲藥。曰︰“藥無益,徒為醫者累”。 臨死時,朱元璋問她有什麼話留下,她說,“願陛下求賢納才,慎終如始。”洪武十五年,馬皇後死了,時年51歲。當時朱元璋是淚如雨下,至死也沒有再立一個皇後。 死後,朱元璋給馬皇後很高的榮譽,謚之“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孝陵之名即由此而來。嘉靖十七年,加謚“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明史‧後妃傳》)。 朱元璋到底踫過多少女人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沒有一個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雖然朱元璋與馬秀英兩人之間感情極好,但並不是說朱元璋的後宮生活就不豐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歡美女,他性生活同樣出色。 《明會典》稱,“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余俱從葬。”又有史書稱是四十六嬪妃。不論到底哪一個數字正確,至少可以證明一點,朱元璋死前踫過的女人不低于40名。 具體見《國榷》中記載,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余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 朱元璋對女人管理很嚴,甚至很殘酷。一旦發現身邊的女人對他不忠,或如劉邦的老婆呂雉那樣有“紅杏出牆”之嫌,那必死無疑。民間有一種說法,朱棣非馬皇後所生,其母親是妃。但生下朱棣後,妃便受鐵裙之刑慘死。 “鐵裙刑”是中國古代男人懲罰不忠女人的一種酷刑︰將鐵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後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熱,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鐵烙,其慘狀不言而喻,結果可想而知。 妃懷孕不足月便產子,受鐵裙之酷刑。 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對待自己早產的女人?原來朱元璋懷疑她與人私通懷孕。當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種民間傳說,並不真實。但是,從中透露出朱元璋對待不忠女人的態度,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性生活態度決定歷史形象 漢、明兩朝的帝王們,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兩朝都出了很多風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漢武帝“金屋藏嬌”、漢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縱欲”、明世宗“煉丹戀色”。 但是,朱元璋雖有眾多嬪妃,連政治對手的女人也不放過,卻獨獨沒有“荒淫皇帝”的罵名,令人稱奇。 劉邦不同了,同樣是開國之君,民間則認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這到底為何?對性生活的態度決定歷史形象。 劉邦與朱元璋歷史形象的明顯區別,也許還與他們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關,不過最終還是各人在對待女色、對待妻子(皇後)態度上的不同所致。 劉邦一見呂後年老色衰,就拿結發妻子不當妻子了,而獨寵戚夫人。朱元璋則不同,雖然馬皇後生的是一雙大腳,這在過去是很丑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視之如賢妻。馬皇後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劑之”。這種只能在尋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現在朱元璋的後宮中,實在是難得啊。 馬皇後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費上,也不是不管不問的,還是有節制的。但馬皇後對朱元璋並不采取性控制的手段,讓他專寵她一人(事實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許、甚至鼓勵朱元璋納妃子,包括前朝元順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稱是朱棣生母,後文會說此事)、朝鮮女人李氏、對手陳友諒的小老婆。如果是呂後,這些女人恐怕早給折磨死了。但馬皇後卻很好地理順了這麼多女人之間的關系,寬厚仁慈,同樣難得! 家有賢妻旺夫啊。對于帝王來說,這道理是一樣的。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評價,我想與兩人皇後的優劣不無關系。但歸根到底,還是與兩人對性生活態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劉邦如朱元璋那樣,性生活講點規矩,對老婆善待一點,呂雉的行為或許也會收斂一些的。可能呂雉當年真的就是這樣想的——你劉邦能亂搞女人,我為什麼不能養漢?! | 最早的中國如何誕生的? 最早中國人喜歡吃燒烤? | | 許宏
| |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偃師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的偃師二里頭宮城遺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二里頭工作隊2003年春季發現的。經一年多的緊張發掘,考古工作者于2004年底搞清了它的年代、結構和範圍。中新社發 張曉理 攝
中華民族如何由“多元”邁向“一體”?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在哪里?國慶之際《最早的中國》出版,予以解讀
1959年,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先生在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隨後,考古工作者通過數十年的勘察和發掘,逐漸揭開了這座都邑的神秘面紗︰它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的都城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在新書《最早的中國》中系統論證後認為︰最早的中國就在洛陽偃師二里頭。
夏商3000年輝煌的歷史被後人遺忘,中華民族如何由“多元”邁向“一體”?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何在?如何揭開夏商這兩個朝代銅原料的來源之謎?許宏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
“中國”何以得名?
《最早的中國》詳細闡釋了“中國”產生的概念︰中國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最早的都城應該就在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區。該書利用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輔以出土文物與傳世文獻等材料,以偃師二里頭遺址為切入點,系統地闡述了東亞歷史上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即早期“中國”形成的過程。
許宏介紹說,在古代中國,“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在金文(青銅器銘文)中,“國(”字的原始字形作“戈”加“口”即“或”字。其中,戈是聲符,也兼有執戈守城之意,口表示城邑。到了春秋時期,四周又被加上了外廓,表示國之疆界。從字形上可以看出,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四域的農村結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為標志的。“中國”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始于“中華民國”,是它的簡稱;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最早的“紫禁城”
許宏表示,“二里頭遺址宮城城牆的發現令人驚喜,這是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一座總面積近11萬平方米的宮城重見天日,這是迄今所知中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宮城遺存。這一重要發現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許宏介紹,“此前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跡,見于二里頭遺址以東約6公里的偃師商城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二里頭遺址宮城,則較其又提早了一個階段。這座始建于距今約3700年以前的宮城方正規整,它和它所圈圍的大型宮殿建築,構成整個都邑的核心。雖然其面積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紫禁城的面積為72萬余平方米),但它卻是後世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 有位德國學者指出,中國都城絕對理性的平面布局,與古羅馬城在七座山頭上延展的平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即使在今天,來到北京的游客無論身處城中何地,總能辨明方位,分清南北,不難領會都城規劃者的意圖——使生活顯得穩定有序。就目前所知,這種理念奠基于二里頭都邑。
揭開銅原料來源之謎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道路網、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官營手工業作坊、最早的車轍痕跡,還有用工最巨、制作極精的早期龍形象珍品——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夏商兩代因為銅器而被人所知,那麼作為最早被稱為中國的二里頭銅器的原料從何而來?
就此,許宏表示,從青銅器的鉛同位素分析結果看,二里頭遺址青銅器的銅原料,似乎不是取自一直以來學界所認定的中條山,而可能是來自于中原的東方(山東)或東北方(內蒙東部至遼寧西部)。或認為二里頭文化晚期出土銅器的鉛礦來源,可能來自山東半島地區。當然,對這類分析推論,學者還大都持審慎的態度,認為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檢核。
內蒙東部至遼寧西部,在二里頭時代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布區,這是與二里頭文化有一定交流關系的一支青銅文化。在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區的內蒙東部和遼西一帶,就分布有較多的銅礦和鉛礦。有學者推測,從這一文化的大甸子遺址貴族墓隨葬有二里頭文化風格的陶酒器看,在這里采掘的銅原料,有可能通過貴族階層間的交易傳入二里頭都邑。
就是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洛陽平原的普通村莊的名字,但在綠油油的麥田下,卻隱藏著3000多年前華夏民族的一段輝煌的歷史,在數千年華夏史前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這里產生了最早的“中國”。——許宏
對話許宏︰
最早的中國人喜歡吃燒烤
廣州日報︰您如何給這本書定位?
許宏︰我自己給這本書的定位是︰以二里頭為切入點,實說、精說和深說“中國”誕生史。但是否做到,就要讀者來評判了。至少,讀者從中可以了解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的“中國”的由來。
廣州日報︰您說最早的中國在二里頭,它對世界有哪些影響?
許宏︰二里頭文化影響的大幅度擴展,首先與其自身的擴張密切相關。考古學研究表明,在東亞大陸,秦漢帝國問世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原式直刃青銅劍的分布基本上可代表文化意義上“中國”的擴展範圍。其北、南、西界分別及于長城、嶺南和四川成都平原。這一範圍,與二里頭文化陶、玉禮器的分布範圍大體相合,意味深長。或許,“中國”的空間輪廓,早在二里頭時代就已顯現出了它最早的雛形。
二里頭人最先用火
廣州日報︰您的書里提到古代,特別是夏商年代酒器擴散的歷史背景,是否可以說,酒器擴散到哪里,文明就已擴散到哪里?
許宏︰無論古今中外,擴張都是一個集團內部興盛的外延。作為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頭文化在內部高度發展的同時,向四圍發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單元和文化屏障的強力沖擊波。在這一過程中,華夏國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體的轉型,“中國”的雛形得以形成。
作為二里頭文化重要禮器的陶酒器(或)、爵,在二里頭文化的興盛期已到達了距中原相當遠的地域。向北見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長江流域一帶,西達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一帶。有學者指出,()、爵等二里頭風格的陶禮器分布的疏密程度,並非與距中原的空間距離成反比。其出土地點,多位于距二里頭文化區頗遠的地方。這與日用陶器的傳播方式不同,這表明來自中原王朝的禮器被作為權力地位的象征物而接受,而中原王朝與某些區域的社會上層之間,甚至有可能已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政治結盟。 廣州日報︰您在書中說二里頭的人喜歡吃燒烤,為什麼?
許宏︰在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大陸上的先民就開始用火,烤肉恐怕是學會用火以來最早的食肉方法。陶器發明以後,人們可能學會把肉煮著吃。日本學者岡村秀典教授認為,到了二里頭文化時期,烤肉仍然比較盛行。
在二里頭遺址以及二里頭文化的其他遺址,都發現不少燒焦了的獸骨,豬骨和牛骨居多,構成其食文化的一大特征。位于鄭州以西的滎陽豎河遺址中,被燒過的動物骨頭以豬骨和牛骨居多。據統計,龍山文化時期的燒骨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二里頭文化時期則佔總數的五分之一。到了稍後的二里岡文化時期,被燒過的獸骨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商周時代,用來煮肉的銅鼎成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除了把作為犧牲的動物整只放在柴堆上燒烤的“燎祭”外,貴族們用于祭祀和食用的基本上是生肉、干肉和用鼎煮的肉,烤肉則一般不用了。(本專題采寫及圖 記者吳波)
(《最早的中國》 許宏 著 科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