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汉语是唯一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台北为何不要免费兽首/床前明月光中床的意思/对衰老的回答
發佈時間: 10/8/2009 12:48:48 AM 被閲覽數: 12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牛人观点: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

 

鼎盛社区

  文:锄禾/在 网上看到过很多有关汉语和英语比较的文章,他们写的都很不错,

  并且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汉语或者英语是优秀的。不过,我想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观点,来理性地分析汉语和英语的优缺点。经过分析,我可以断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而以英语为首的其他语言,则属于密码型的索引语言。下面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解释这种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摘。

  一.什么是“对象”?

  在计算机世界里,对象(Object)就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小到螺丝钉,大到飞机,都可以被看成是对象,并且有具体的属性和操作。以“狗”为例:颜色、体重等是它的属性;而吃饭、撒娇、警卫等则是它的操作。

  同样,对于语言来说,一个汉字或者一个单词也可以被看成对象。再次以“狗(dog)”为例: 发音和拼写可以被看成是属性,而它的定义 则可以被看成是操作。

  二.什么是“面向对象”? 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面向对象主要是指程序的设计方法。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三.什么是封装?

  在软件设计中,封装是指将接口与实现显式地分开,并对内部的实现提供保护(即掩藏实现细节)。封装防止了程序相互依赖性而带来的变动影响,是保证软件部件具有优良的模块性的基础,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前提条件。

  四.如何考察自然语言的封装性?

  封装的两个特点就是:接口和实现分开 以及保护内部的实现。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用下列四个标准来考察自然语言的封装性:

  1.外形接口:所有词汇的外形是否是一致的。

  2.定义接口:特定词汇的定义是否只有一个。

  3.读音接口:特定词汇的读音是否只有一个。

  4.拼写方法是否固定的。即不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五.汉语和英语具有封装性吗?

  (1)首先来考察一下汉字。

  1.汉字的外形接口:众所周知,所有汉字的外形都是四四方方的方形。

  2.汉字的定义接口:大多数汉字的定义只有一个,当然也存在数量不多的多义字。

  3. 汉字的读音接口:绝大多数汉字的读音只有一个。当然也存在多音字(一般也是多义字),最典型的是“重”字,它有两个读音zhong和chong,前者是分量大、主要的意思,后者是重复繁冗的意思。但是像这样的多音字数量很少,读音也最多只有两个,常见的多音多义字只有100多个。

  4.汉字的拼写方法是否固定的,不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汉字有繁简之分,但是不可能在一段文章中同时出现繁简两种字体,因此姑且不论。

  (2)再来看看英语:

  1.英语单词的形状不是固定的,有短有长。短的有象“I”(我),只有一个字母;而长的有“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矽肺病),总共有45个字母。

  2.英语中的多义词太多了,比如我们熟悉的“book”,不仅有书和课本的意思,还有预订、登记、立案的意思。再如“man”,除了有人和男人的意思之外,还有操纵、配备人员的意思。

  3.英语单词的读音会随着拼写的变化而变化。

  4.英语单词的拼写方法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是变化。不仅字母有大小写、名词有复数形态,动词还也有让人头疼的时态变化。

  复数形态的例子:“book”复数词是“books”,“man”复数词是“men”,拼写和读音都发生了变化。

  动词时态的例子:

  一般现在时: I do it every day.(我每天做这样的事)

  一般过去时: I did it yesterday.(昨天我做了这件事)

  一般将来时: I shall/will do it tomorrow.(明天我要做这件事)

  现在进行时: I am doing it now.(现在我正在做这件事)

  现在完成时: I have done it already.(我已把这件事做好了)

  一个do需要do、did、doing、done这4种拼写方法来表达"做"的各种状态,而汉语仅仅加一些常用的副词就可以表达了。

  结论:汉语是封装性的语言,但是并不完美,因为存在少量的多音字和多义字。而英语则完全没有封装性可言。

  六.什么是继承?

  在程序设计中,继承是指子类自动享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追加新的属性和方法的一种机制。它是实现代码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使软件更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这是信息组织与分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面向对象的主要优点之一。继承又分为单重继承和多重继承。单重继承是指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的属性和操作;而多重继承是指子类可以继承了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操作。熟悉IT的人都知道,Java是一种单重继承语言,而C++是一种多重继承语言。

  想提醒的是,在计算机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也就是说,对象的抽象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类是可以继承的,对象是不能被继承的。但是自然语言中并没有类的概念,为了说明的方便,下面的解说中使用了对象继承的说法,请计算机专家们谅解。

  七.如何考察自然语言的继承性?

  只有一个标准:是否大规模地存在“字造字”、“词生词”的现象。

  八.汉语和英语具有继承性吗?

  (1) 首先说说汉字,汉字的一大特点就是形音字众多,形音字具有“意音双表”的功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围、圆、园、圈。这4个字的外围都是“口”字,是用来表意的;而中间的韦、员、元、卷则是用来表音的。用软件设计的观点来看,这就是单重继承,被继承的是“意”,而“音”则是它们各自的特征。

  除了单重继承之外,汉语里也存在大量的多重继承,这就是词组。“词组”本来的定义是:由多个汉字所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但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词组”的定义是:从多个对象继承而来的新对象。

  下面例子分别标注了词组分解前后的汉英解释。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无论是拼写或是定义,词组都是对汉字的完美继承,而英语则毫无瓜葛。

  飞机(plane) = 会飞行(flight)的机器(machine)

  工人(worker) = 在工厂(factory)工作的人(man)

  解放(liberate) = 解开(unlatch)后释放(release)

  计算机(computer) = 能计算(calculate)的机器(machine)

  (2)英语也有继承,那就是复合词。比如:

  football 足球

  handwriting 书法

  breakwater 防浪堤

  或许是因为单词长度限制(即缺乏封装性)的原因,它们数量很少,所占的比例极低。对中国人来说有点难以理解的是,很多应该是复合词的单词,却被不相干的词汇所代替,比如:

  猪 pig 公猪 boar 母猪 sow 小猪 piglet 猪肉 pork

  牛 cattle 公牛 bull 母牛 cow 小牛 calf 牛肉 beef

  羊 sheep 公羊 ram 母羊 ewe 小羊 lamb 羊肉 mutton

  汉语的话,只需要7个基本汉字:猪、牛、羊、公、母、小、肉,其它的都是组合而成的。而英语则需要记住15个没有任何关联的词汇。再比如:

  一月 January

  二月 February

  三月 March

  四月 April

  五月 May

  六月 June

  七月 July

  八月 August

  九月 September

  十月 October

  十一月 November

  十二月 December

  汉语是用数字加上“月”表达月份,而英语却使用12个完全没有共同特征的单词来表达月份。

  结论:汉语具有完美的继承特征。英语从总体上来说,还不能被称为具有继承性的语言。

  九.什么是多态?

  多态是指相同操作接口的方法 在不同的对象中调用可以实现的不同结果。多态和继承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继承是强调对象的共同特点,而多态则是强调对象的灵活性。继承是设计层次上的概念,而多态是继承在运行时的表现。

  十.如何考察自然语言的多态性?

  我们已经知道:多态的前提条件是继承;好处是可以在运行时强调对象的灵活性。具体到自然语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多态性的词汇可以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增加理解的灵活性。具体做法就是在交流的时候,仅仅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词汇,让不同的听众或读者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衡量自然语言是否具有多态性的指标是:

  1.是否大量存在能表达概念性的词汇。

  2.这些概念性的词汇是 被具体的词汇所继承。强调继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多态性的定义,另外一个原因是它可以增加由虚到实、由概念到具体的联想速度。

  十一.汉语和英语具有多态性吗?

  (1)汉语的多态性无处不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很多的被继承的、能表达概念性的词汇,另外一个就是汉语拼音。

  首先说说被继承的概念词汇,它们主要在口语中被使用。比如:“我要坐车去上海”。这里的车(car,vehicle)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汇,具体是哪一种车,则根据听众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汽车(car)、出租车(taxi)、公共汽车(bus)、火车(train)等等。与英语不同,汉语的“车”字是被继承的,所以人们会很快地联想到汽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词组。而使用英语的人们则需要从记忆中搜索(而不是联想)与车相关的交通工具。类似“车”的词汇在汉语里有很多,再比如:“去商场买一点肉”。这里的肉(meat)有可能是猪肉(pork),也有可能是牛肉(beef),或者是鸡肉 (chicken)等等。

  再说说汉语拼音的多态性,汉语拼音有4个音调,在没有标注音调时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来决定是哪一个音调。比如 zhong guo的音调应该是zhōng guó。 即使是在标注音调场合,也需要根据理解来决定是哪一个汉字。再比如zhōng guó的汉字应该是“中国”,而不是“忠帼”。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多态一方面可以降低了交流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说话的灵活性和信息量。

  (2)英语虽然也有大量类似vehicle、meat的概念词汇,但是却没有被广泛地继承。另外想提醒的是:英语的时态不是的多态性的表现。原因在于:

  1.英语时态的主体是动词(即动作),它强调了动作执行状态的不同(没做、正在做、做完了),而不是执行结果的不同。

  2.多态是指具有相同特征,但是因为对象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它强调是执行结果的不同。

  因此说时态不是多态。以软件设计的观点来看,如果对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就必须更换成另外一个对象,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会导致对象无限增多从而失控。

  结论:汉语具有多态性,而英语并不具备。但是多态对于语言来说,可能没有太多的作用。

 

BBC:台北故宫为何不要法国佬免费的圆明园兽首?

  

在两岸故宫首次合办展览正式开展的同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

  原因就是有消息传出,收藏了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的法国人----贝尔热有意把这两件曾经闹出国际风波的“中国国宝”送给台北故宫。

  不过台北故宫的院长周功鑫说,台北故宫不能收藏这类文物。

  不卖不送

  在野的民进党指责这是台北故宫怕激怒中国,执政的国民党则说,故宫不便收藏,可以让台湾的其它博物馆接受。

  但是照故宫博物院的新闻稿,这件事还真的好像有点“空穴来风”。

  台北故宫发给BBC中文网的新闻稿中说,周功鑫的确曾经到法国和贝尔热见面,但是贝尔热说,兽首他是不卖也不送。

  周功鑫向BBC中文网表示,她和贝尔热不过就是在贝尔热举办的一个展览上稍微提到了一下兽首罢了。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周院长一直强调,照国际博物馆通则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准则等等,台北的故宫都不会接受被盗、被掠夺、来源有争议的文物。

  她还说,台北故宫典藏的是紫禁城的文物,而圆明园并非故宫的一部分,所以台北故宫不是典藏兽首的地方。

  至于被指责“拒收兽首是怕激怒中国”,周功鑫说,每个人都有他诠释的自由,但是就故宫而言,还是会把持专业的立场。

  增加互信

  如前所述,台北故宫正在展出联合两岸故宫珍品的“雍正特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两岸在文物交流上还是属于“单向道”。

  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陆无法保证台北故宫典藏珍品到大陆展览不会被司法扣押,引发文物的主权争议。

  但是从这次“雍正特展”的筹备经过来看,两岸的故宫似乎已经达成默契,先搁置争议性的问题,以达到交流目的为上。

  不过从这次的安排上,也看得出两岸在文物交流上的互信程度还有待增加。周功鑫说,经由文物的交流,提升两岸人民彼此的了解和互信,但是如果冠上了政治的话,那是什么也推不动了。

 

你肯定不知道!“床前明月光”中床的意思?




——五句詩詞,仍在“以訛傳訛”










作者:張繼合    


很多古典詩詞,已成爲公衆耳熟能詳的語句,人們往往能脫口而出,掰開揉碎地解釋,幾乎到了約定俗成的地步。其實,隨著現代生活遠離古代社會,諸多常識性的文字也日漸生疏,難免後世生吞活剝,以訛傳訛。僅舉五個手邊的例子,便可見一斑。



(上圖:醉鬼李白,經常這樣躺在鬧市裏)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


    《辭海》裏明確注釋,床是“井上圍欄”。李白此詩作于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現在的湖北安陸。古人把“有井水處”稱爲故鄉。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之情。


 

    (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時八位著名的詩人,其中一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據說,唐玄宗想親自召見,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頭兒。所謂“不上船”,並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裏明確記載:“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爲船”。


 

    (三)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不是雲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飛蛾”。


    這個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義,當時當地的風物不可不曉。對此,宋代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 ·辨霞鹜》中說:“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墮于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瑩雪叢說下》中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世率以爲警聯。然落霞者,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爲霞蛾。至若鹜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由此看來,“霞”不是雲霞,而是一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並不是 “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義。零散的飛蛾被孤單的野鴨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與孤鹜齊飛”的千古絕唱。


 

    (四)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個方位名詞——屋西北角。


    杜甫詩《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其中“屋漏”二字曆來被解釋爲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個名詞,它是屋內西北角的特定名稱。《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粵,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宦……”《辭源》修訂本“屋漏”條的第一個義項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設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開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稱屋漏。這句詩以借代的修辭方式,舉出室內的兩個具體地方,“床頭”和“屋漏”,代指整個屋子,是列舉部分以代整體。兩句詩是說:整個屋子都沒有幹地方了,但還是雨腳如麻下個不停。不直言漏濕而說“無幹處”,下句的“雨腳如麻”才無語義重複之嫌。


(上圖:陸遊先生,幽會表妹兼前妻——唐婉)


    (五)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所謂“紅酥手”可作紅潤的手指,還可解釋爲一種點心。

 

    陸遊著名的詞作《钗頭鳳》,寫給表妹唐婉。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遊用“紅酥”來形容膚色,便寓有愛憐之意。另有一說是點心,“紅酥手、黃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飲品糕點。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還是共同努力,廣求甚解吧;否則,祖宗的根脈便越丟越少了。

 


來源:張繼合Blog

 

幸福,不過是一碗湯


很久以前,有年輕人生病死了,他的魂魄來帶陰間,路過奈何橋時,他不肯喝孟婆湯,孟婆問他爲什麽,他說因爲不想忘記今生最愛的人.
   但後來,年輕人還是被迫喝掉了.
   轉眼又是一世,年輕人又到了陰間,又路過奈何橋,孟婆問,你還記得你最愛的人嗎?年輕人一臉茫然地搖了搖頭.孟婆笑了笑:你們世人一說起愛情便尋死覓活,在我看來,卻不過是一碗湯.
   忘卻,有時是一種仁慈.
   當時是那麽轟轟烈烈,那麽難以分離.卻就是小小的一碗湯,便足以忘記一切.
   那麽,還有什麽好堅持,還有什麽好執著?
   與其讓自己痛苦,不如接過那一碗湯.
   這就是幸福啊!


有的人窮盡一生去追求著自己的那份幸福,但最終的結果呢?得到了未必欣喜若狂,未得到也未必會心灰居喪。
其實只要愛過了就好了。
難道不是嗎!?

 

对衰老的回答 作者:周涛;朗诵:费利

     


对衰老的回答
周涛

孩子们不会想到老,
当然新鲜的生命连死亡也不会相信。
青年人也没工夫去想老,
炽烈的火焰不可能理解灰烬。
但是,
总有一天衰老和死亡的磁场,
会收走人间的每一颗铁钉!

我想到自己的衰老了。
因为年龄的吃水线己使我颤栗、吃惊;
“甚至于在梦中都能感到, 生命的船正渐渐下沉!”

“但是别怕!”我安慰自己,
人生就是攀登。
走上去,不过是宁静的雪峰。
死亡也许不是穿黑袍的骷髅,
它应该和诞生一样神圣!

我也设想了自己的老境——
深秋叶落的梧桐, 风沙半掩的荒村;
心的夕阳,
沉在岁月的黄昏,
稀疏的白草在多皱的崖顶飘动;
颤抖滞涩的手笔,
深奥莫测的花镜,
借一缕冬日罕见的阳光
翻晒人生的全部历程。
“累吗?”我想问自己,
回首往事,最高的幸福应该是心灵不能平静。

我很平凡,
不可能活得无愧无悔,
我很普通,也不敢奢望猎取功名。
我宁肯作一匹消耗殆尽的骆驼
倒毙于没有终点的途中;
我甘愿是一匹竭力弛骋的奔马
失蹄于不可攀援的险峰。
让我生命的船在风暴降临的海面浮沉吧,
让我肺腑的歌在褒贬毁誉中永生。
我愿接受命运之神的一切馈赠,
只拒绝一样:平庸。

我不要世俗的幸福,
却甘愿在艰难曲折中寻觅真金。
即使我衰老了.我也是骄傲的:
瞧吧,这才是真正好汉的一生!

白发如银,那是智慧结晶;
牙齿脱落,那是尝遍艰辛。
我将依然豪迈,依然乐观,
只是思想变得大海般深沉。

命运哪!你岂能改变得了我的本性?
我会说:“我生活过了,思索过了, 用整整一生作了小小的耕耘。”
我愿身躯成为枯萎的野草,
却不愿在脂肪的包围中无病呻吟,
我愿头颅成为滚动的车轮,
而决不在私欲的阵地上固守花荫;
我愿手臂成为前进的路标,
也决不在历史的长途上阻挡后人!
这才是老人的美啊—— 美得庄严,美得凝重。
岁月刻下的每一笔皱纹,
都是耐人寻味的人生辙印。
这才是我的履历,我的碑文, 才是我意志的考场,才能的准秤。

而且,越是接近死亡,
就越是对人间爱得深沉。
哪怕躯壳已如斑驳的古庙,
而灵魂犹似铜铸的巨钟!
生活的每一次撞击, 都会发出浑厚悠远的声音。


假如有一天, 我被后人挤出这人间世界,那么高山是我的坟茔, 河流是我的笑声, 在人类高尚者的丰碑上 一定会找见我的姓名。

     PhillyMan

     /wenxuecity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墨尔本夜景/新中港台四地警察大PK/經典酒笑話/英文歌八首
  • 英文好歌 /宋慶齡1922年躺在街上裝死逃過一劫/林彪一怒大罵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