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假如爱有天意 /涂序新博士錯在哪里/共生鏈︰上海樓市中介最後的戰爭
發佈時間: 10/27/2009 1:14:36 AM 被閲覽數: 13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抒情小提琴曲】《假如爱有天意》等十五首连播 /lili~ wenxuecity
   
 
450) this.width=450" menu="false" quality="high" flashvars="&config=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34580593.xml&file=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255394042.xml" wmode="transparent" border="0">
   
 
 
 

 


 

 

問題多︰關于涂博士死的另外兩個問題

 2009年10月25日 [五 味 齋]

第一、如果人家告訴你來了就是助理教授,但是等你來了卻只給你博士後的位置,導致他受不了自殺。那怎麼是他自視太高的問題呢?這難道不是他對待欺騙的經驗和承受力的問題麼?如果當初告訴他來了就是講師,也許他也高高興興地接受了呢?但是,你不問問,那管事的有必要非得這麼騙人嗎?怎麼就不考慮一下這麼騙人來太缺德點了呢?當然,涂的問題是沒意識到這可能是個騙局。這都是美國人教出來的壞毛病,買東西居然不知道劃價。要是當初直接要個院長,人家也說不定能答應啊,反正又沒有白紙黑字,然後回來身價下跌,只拿到個助理教授,那他也算心安理得了。

第二、有家室的人和沒有家室的人是不一樣的。君子固窮,那是說的他自己。有了家室,就說明你不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家人負責,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那就不得不考慮到家人的感受。當然,這世界上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大有人在,而且還經常成為社會名人。但是對于家人,這些人並不是那麼有魅力。特立獨行可以,但是以別人為代價的特立獨行和缺德實際上差不了太多。

我們一個英國的同事,一點不窮,就是不愛露富,在大學里也是很有個性的人物。外出開著 轆都要掉了的破車,穿著禿了袖口的衣服。國內來訪的教授都跟我背地里笑話他。但是,他會在乎周圍人的笑話?笑話!

但是,中年得子,孩子小的時候無所謂,因為他老婆不工作在家專職帶孩子。到了上小學的時候,一天孩子跟他說,不要來接我,你這樣的打扮開那樣的車,讓我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來,還有大孩子因為這個欺負我。

一個快退休的教授,又臭又硬了一輩子,連年輕漂亮的老婆都沒有撼動他。他開始還跟孩子講道理。但是看到孩子從學校里面出來時眼神里的尷尬,他自己心軟了,掏錢買了一輛新車。當然,按照他的個性,也不是什麼好車。但是,不再是以前那副邋遢相了。在我看來,這還不是固窮的人失去了氣節,而是對待家庭的責任感讓他不得不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別的不說,五味的固窮者們,既然你那麼不怕窮,咱們就做個實驗。你帶著孩子到美國貧民窟里面住上幾個月,按照他們的開支標準生活一段時間怎麼樣?英國和美國都有做這個實驗的,我們這里還有教授和流浪漢一起住紙盒子的,不過都是自己去了,沒帶老婆孩子。現在沒有額外的條件,就是要求你帶上你自己的孩子。

另外,說教授錢多的,你意識到自己說的是“教授”而不是“講師”了嗎?你最好去調查一下國內新出爐的,比較冷門專業,來自外地沒有本地人脈的講師,一時半會兒有沒有那樣的機會和待遇。告訴你吧,我見過的名牌大學講師,現在的待遇是集體宿舍。很多人因為在校外有家室,根本就不去住。當然,你得在校外有家室。

 

涂序新博士錯在哪里?

 

2009-10-24
山哥

海龜博士涂序新在杭州浙大“因病跳樓”自殺身亡事件震動了海內外華人學者圈。近
年來每年有4-5萬中國留學人員海龜的大潮之下,涂案只能算是一朵浪花。斯人已逝,
來者可追。反思涂博士的海歸和自殺事件,從中獲取有意的教訓,對更多的海內外
學人,尤其是那些準備海歸者,應該會有所裨益。

涂序新最大的錯誤在于匆忙走上絕路,了結了自己32歲年輕的生命。
最近40年最偉大的中國人非鄧小平莫屬。鄧小平雖然15,6歲就和周恩來等一起赴法
勤工儉學,24歲就領導左右江起義,成為紅軍主要領導人之一,可他對中國的主要
貢獻卻是在他70多歲以後翻文革案和撥亂反正,領導中國改革開放。鄧小平其所以
能成就這番偉業,前提在于他能夠經受王明路線,文革和反擊右傾翻案風三次遭清
洗,關押的嚴酷打擊。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絕對錯誤觀點,“好死不如賴活著”才是硬道理。無論
是在海外還是中國,人要活著,好好地活並不容易,要死亡卻非常容易。儒家“不
知生,焉知死?”是一個大有疑問的說法。“不知死,焉知生?”才是人間真理。
中國出生的學人尤其是理工科學人,多數對哲學和宗教不甚了了。只有活著,才有
糾正錯誤,重振旗鼓的機會,因此,自殺是涂序新最大的錯誤。

涂序新的第二個錯誤是不了解中國學術圈,尤其是高校。
中國學術界近年來已有極大的發展。無論是規模和成果,進步令人矚目。可是繁榮
的背後卻有許許多多的弊端。
最大的弊端是權力主導,學術界行政化。說的刻薄一點,當下的中國高校和研究機
構,基本上是黨政領導下的奴僕。如果你有權力靠山,那就可以呼風喚雨。如果沒
有權力靠山,那就要有學術靠山,或者學術上夠格自立門戶。
其次是學術界“武林化”越演越烈。涂雖然就學于清華,西北大學兩所中美名校,
可他在國內尤其是浙大毫無根基。像浙大這樣的學校,那些學術掌門人自己的徒子
徒孫一大批,一個海龜新人擠在其中,又不夠“長江學者”之類頂級人材條件,受
氣遭羞辱的事情難以避免。除非願意熬上5年8年,把教學關,人事關,科研關統統
過了,才會有出頭的可能。他那個資歷回去3個月就指望轟轟烈烈,那是10年前的行
情了。

涂的第三個錯誤是不了解他的目的地浙江杭州
浙江經過高校合並,由原來的浙大,杭大,浙醫大和浙農大聯合成了新浙大這個巨
獸。造成了高校資源向浙大一家集中,而除了浙大以外,浙江已經沒有其他像樣的
老牌大學。這就是為何涂太太雖然擁有美國博士頭餃,卻成了海帶(海待)。
更要命的是房價。杭州的房價高達2萬一平米,緊隨京,滬,深之後,而工資卻遠低
于三地。所以可憐的涂博士只能棲身一間50平米的公寓,而且花掉一半工資。剩下
的2000元要養育一家三口,生活自然十分困難。

涂的最後一個主要錯誤是不懂得“狡兔三窟”
涂一心一意海歸到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城市和和單位,卻未曾利用自己良好的條件
找好海外和國內的候選去向,實在天真簡單得可惜。
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之時,總要考慮好“上中下”三策,以及進退自如的周全之策。

作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理應成為我們的基本態度。

涂序新悲劇錯誤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以往過于順利,沒有經歷過多少挫折。高中畢業
保送清華,大學畢業順利留美,博士畢業後也沒有經歷找工困難。因此,他對海歸
後困難挫折缺乏基本的免疫能力,非常可惜的隕落了。博友得勝認為每個人都需要
神的救恩和懂得生命的意義,實在是至理名言。

願大家珍惜生命,經受磨煉,得享平安和喜樂。

文章評論
作者︰春陽 留言時間︰2009-10-24 16:04:24
山哥,同意你的觀點,但有一點要糾正一下,“長江學者”是頂級人物那是不知情的人們美好的願望。其實和其他“工程”一樣也是朝里有人好做官。我這樣說是知道長江學者評選內幕和某些長江學者的底細。
周末好。
作者︰山哥 留言時間︰2009-10-24 16:56:00
春陽, thanks for comments.
I am very sure you are right...
作者︰劉以棟 留言時間︰2009-10-24 17:06:15
山哥︰

您總結得很有道理,尤其這一點︰

他那個資歷回去3個月就指望轟轟烈烈,那是10年前的行
情了。
作者︰百草園 留言時間︰2009-10-24 17:15:30
山哥,最近一大堆海龜博士涂序新的博文,弄得我這個不看政治文章的人也跟著看了幾篇。你說得對,這個涂博士無論當海龜還是自殺都太草率。只是不知大家都說“因病跳樓”何故,難道自殺是因為有病?
作者︰楓苑夢客 留言時間︰2009-10-24 17:27:28
很到位的分析。涂序新不了解中國學術圈,尤其是高校。不了解他的目的地浙江杭州都是重要原因。他應該在回國前做好家庭作業,和用人單位談好條件。幾個月就匆忙做出決定,竟然根據對方口頭答應的副教授條件,太草率從事。為他一嘆。

萬維

 

 

 

共生鏈︰上海樓市中介最後的戰爭

 

 

望東方周刊    2009-10-26

通過中介公司搭橋轉嫁風險,現在仍是銀行在二套房貸業務中幾乎唯一的手段

電話鈴聲再一次響起的時候,尹建華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

此時已是晚上9點半,“第6個了”,尹建華嘟囔了一句,從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安慰同來的客戶再耐心一點。

放下電話,房東轉身盯著尹建華,“另一家中介說,加3萬,明早簽約”。尹建華重重哼了一聲,“你說白天有十幾波人來看過房子了,可到現在也沒談成,不就是嫌貴嗎?為什麼大晚上了,突然冒出這麼多人加價呢?”

看到房東有些動搖,尹建華的3個同事七嘴八舌地向房東歷數起現在中介競爭的“惡劣”手段,最終,他們達成協議︰給加價的中介半小時,如果他們及時趕到並交付定金,那尹建華就放棄這筆二手房的交易,否則房東就收下他的客戶帶來的2萬元定金。由于不斷地被中介公司的“撬邊”電話打斷,這2萬元房東用了半個小時還沒有數完。

半小時後,對方爽約了,尹建華終于完成了這筆業務,但心情卻更壞了,因為他的中介費,被買賣雙方打了對折,“這麼不擇手段的競爭,我以前從沒遇到過,再這樣下去,我們要把自己的路都給堵死了。”

中介的“借雞生蛋”財路

尹建華是上海寶山區一家中介公司的老板,擁有4家門店。

本文開頭的插曲,中介業內稱為“撬邊”。尹建華說,撬邊是一個“非常規手段”,“其他中介公司得知這套房屋即將成交,就給房東打電話承諾以更高的價格買下來,只要攪黃了別人的生意,自己就有機會找下家來接手。”

這樣的手段,在2007和2008年幾乎絕跡,2008年的時候,因為對樓市預期悲觀,“別說買房,來看房的人都沒幾個,很多房東急于脫手,都盯著客戶要馬上就簽約。”2007年的時候,因為房價猛漲,各家中介業務都爆滿,根本就無須去搶別人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中介根本看不上這樣的“小錢”,在2007年以前,炒房其實才是很多中介的主業。

房價不斷上漲是中介炒房的基礎,“只要有低于市場價一定比例的房子掛牌,我們就買下來,轉手以市場價賣出”,尹建華說,中介一直是二手房交易最主要的渠道,擁有獨一無二的信息優勢,這是中介獲得差價的基礎。

以前買賣二手房,買賣雙方在簽約之前是見不到面的,只要中介了解雙方的心理價位,就可以一邊向買方壓價,一邊抬高買方的預算。

之後,中介以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方式買下該套房源,但不進行任何買賣手續,而是讓賣家出具一個委托出售的委托書,直接在加價後把房源賣給下家,“賺到20萬的差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尹建華說,在中介行業,這種做法被叫作“現金收房”,“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房價不斷地炒高。”

唯一的難度在于,需要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現金周轉。但在閔行區開了3家中介公司的龍輝告訴本刊記者,中介大多“借雞生蛋”。

最常用的手法是︰“以往貸款或者轉按揭過程中,客戶和銀行一般也是不接觸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偽造一份委托書,先去把賣房業主的售房所得款提出來周轉。”龍輝說,銀行一般不會刻意去調查這份委托書的真偽,因為銀行每年很大一部分房貸指標得靠中介來完成。

中介、開發商、炒房團的共生鏈

中介“借雞生蛋”的手法並非只有以上一種。開發商、炒房團也是中介重要的服務對象。

開發商給中介代理的一般都是銷售的尾盤,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說,在銷售接近尾聲的時候,將剩余樓盤全部委托給中介就能提前結束自己的銷售成本,但銷售尾盤大都在樓層、房型、地段等方面存在缺陷,而這對中介來說,卻意味著可以以低于市場水平的價格拿到這些房源,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曾經有過多次“成功經驗”的龍輝告訴《望東方周刊》。

在中介行業內,流傳著銷售尾盤的小竅門,“如果這個樓盤有二手房掛牌,我們就聯合幾家中介公司,找一些生面孔,一天幾波地上門看房,提高房東預期,二手房價格自然也就上來了。”

而溫州炒房團在上海的興起,中介幾乎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尹建華說,“一直到現在,炒房團想做無本買賣,也只能靠我們中介。”

所謂無本買賣,主要是指中介可以幫炒房團實現“低首付”甚至是“零首付”︰中介通過評估公司,將房屋的估值做高,例如,原本價值為100萬的房屋,中介讓買賣雙方多簽一份價格為150萬的合同上交審核,按首付3成計,投資者可以獲得105萬元的貸款,等于用銀行貸款就可以支付全額房款。

投資房的快速變現,也靠中介來完成。龍輝說,當年炒房團最主流的模式,就是兩個人分別買下一批房子,然後哄抬房價互相買賣,從銀行套取現金賺得差價,例如,兩人各買一套100萬的房子,然後各自以150萬的價格對倒,那就可以各自獲得50萬的差價。

“如果沒有中介公司的操作,炒房團根本就拿不到貸款,銀行為了完成貸款任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正風險全都轉移給擔保公司了,而擔保公司也是中介找來的。”

在炒房團的運作中,銀行扮演“輸血”的角色,而中介公司則是“血管”。

“一直以來,上海幾乎沒有銀行願意辦理直客式的房貸業務。”龍輝說。直客式即購房者直接去銀行申請房貸,“二手房不但涉及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房管局、保險公司等很多環節,更重要的是,過戶階段還需要擔保,而這些事情,實際都是中介完成的,也就是說,有了中介,銀行房貸既避免了麻煩和成本,連風險都轉移了。”

上海中介風光不再

但如今的無序競爭,讓尹建華和龍輝有了英雄遲暮的感覺,“2008年以來,中介經歷的打擊實在太多了。”

2008年上海二手房交易長久的低迷外,2008年7月,上海推出“二手房交易資金結算平台”,買房資金不再由中介經手,讓他們“借錢炒房”成了泡影。

而2009年9月之後,在二套房貸已經收緊之後,銀行又停止給中介貸款返點,則更使中介的業務雪上加霜。

返點是銀行為爭奪二手房貸客源,付給中介的佣金,這個比例在2009年上半年的時候,最高達到過貸款總額的1.8%。如果幫助客戶辦理轉按揭,中介還能從擔保公司處獲得1000~2000元的回扣。

2009年8月,龍輝和尹建華一樣,陸續接到銀行的通知,稱從9月開始銀行將不再支付返點了,“一是銀行的貸款任務差不多完成了,就不想再把利潤分給中介,另一方面,就是國家對二套房貸政策收緊了,而中介的擦邊球又打得太多,銀行怕惹來麻煩,索性就用零佣金的形式減少和中介公司的業務往來,”尹建華說。

對中介來說,這並不僅僅意味著返點這個重要收入來源被切斷。

尹建華告訴本刊記者,從8月份以來的交易量萎縮證明市場上買賣雙方的多空分歧太大,簡單來說,就是“購房者是該買的都買了,沒買的也追不上了;出價合理的好房子,前幾個月也都賣掉了,剩下的,要麼就是房子不好,要麼就是出價太高”;而二套房貸收緊又加大了投資成本和風險,使很大一部分等待入市的投資客出局;而在銀行停止返點以後,房貸審批也在收緊,“連購買首套房的客戶,很多也必須支付3成首付了,不然銀行根本不批,有些人的貸款申請審批,一拖2個月都很正常。”

“自己現金收房行不通了,我們還能從炒房團的業務里賺錢,代理一個流程下來,幾萬塊可以輕松賺到,後來投資客少了,我們就只能賺自住客的錢,買賣雙方各1%的中介費和銀行的返點”,可是現在,“經常一條街上二三十家中介門店,卻只有幾套定價理性的房子,兩三個真的帶著定金來找房的客戶”,激烈競爭的結果就是中介費打折,“5折是經常的事,我們就只能靠返點維持,現在返點沒有了,我們就連維持人員工資都成問題了”,龍輝說。

上海樓市拉鋸戰

如今,中介避免大批倒閉的唯一可能,是一手房市場僵局打破,龍輝說,其中關鍵在于成交量下滑讓開發商放盤。

整個9月,上海一手住宅成交12606套,環比下降4.9%,比5月的最高點,已經下降了29%。而據上海本地媒體統計,9月上海新開盤項目19個,新增供應量150萬平方米,創下了2009年上海樓市供應量的最高值。

“房價過高已成功抑制絕大部分剛需購房者和一部分投資需求者,房產成交周期被拉長。金九銀十的低迷已經證明只要房價持續高位,持幣觀望仍會是大多數購房者的選擇。”美聯物業區域董事高錦滔對本刊記者說。

但隨著地王頻現,在高地價背景下,上海房價不太可能進入下跌通道。預計10月和整個四季度房價都會出現一種企穩的調整態勢。

從2009年上海秋季房展會的結果來看,開發商也的確沒有買成交量的賬。在這次房展會上,220家參展商的樓盤,有一半沒有確定開盤時間。

“不是不想開盤,是想再等等看”,上海一家中型房產開發公司董事長王城(化名)告訴《望東方周刊》,2009年4-8月份的市場回暖,主要是因為2007年以來積累的剛性需求爆發和房源的供不應求,而供不應求的形成“一部分是因為2007年的調控讓很多人不敢拿地,所以導致一個時間段的供應稀缺,另一部分原因是開發商捂盤”。

和2007年開發商恐慌之下紛紛拋盤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市場膠著中,開發商底氣十足,因為資金供應鏈沒有問題,新加坡紅木集團總經理張永河告訴《望東方周刊》。

一方面,萬科、金地、萬達、復地、首創等近40家地產公司在8月前後,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得了超過1000億元的融資,另外,還有多家銀行向房企發放了超過1500億元的銀行授信。

但另一方面,截至2009年中期,中國A股市場的118家A股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130%以上,同比增加79.29%。而且,8月份,A股市場的房地產板塊指數還下跌了5.10%。

總體來說,“房地產企業現在不缺錢,所以並不會急于將手中的樓盤全都套現,還可以捂盤,但要持續經營,也不能光捂盤,這些錢也還要投入到新的地塊開發中去。上海房價今後的走勢,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開發商的資金鏈,究竟能承受多大壓力,但一手房市場接下來幾個月的堅挺是沒問題了。”張永河說。

所以目前看來,以二手房市場為基礎的中介行業更早地遇到了危機。而大型連鎖中介公司也不能置身事外。

據漢宇地產公布的數據,其在上海的90家門店中,9月上半月的帶看量下降了30%以上,成交量環比下降了約20%,其中,閔行區和松江區的成交量環比下滑了30%和40%,黃浦區、徐匯區很多門店只有個位數的成交量。

就算是在十一長假,這個“銀十”的核心時間,美聯物業上海各門店的帶看量也環比下降了10%,成交量環比減少了15%。中原地產公布的報告則顯示,其在上海的160家門店在十一期間成交量環比也下跌了10%。

按照美聯物業市場研究組的分析,從2009年7月二手房成交量首次下滑,到8月上海二手房均價止漲並小幅回落,成交量環比分別下跌7%和18.1%,上海的二手房市場已經提前面臨了樓市的“拐點”,“買賣雙方的拉鋸戰如期降臨。”美聯物業副總經理丁偉對本刊記者說。

“一手房不跌,就只能指望讓首發供應量上來”,然而,即便現在開發商已經開始了新的一波拿地建房周期,從拿地到銷售,再到成為二手房,“起碼要2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說,許多中小型的中介公司不能熬到二手房市場重新繁榮的那一天了。”龍輝語氣沮喪地說。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曼陀铃等/俺村的秋色/博士自杀源于.../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 走出非洲/《孙子兵法》是大毒草/涂序新,你用生命告诉我们.../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