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中介公司搭橋轉嫁風險,現在仍是銀行在二套房貸業務中幾乎唯一的手段 電話鈴聲再一次響起的時候,尹建華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 此時已是晚上9點半,“第6個了”,尹建華嘟囔了一句,從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安慰同來的客戶再耐心一點。 放下電話,房東轉身盯著尹建華,“另一家中介說,加3萬,明早簽約”。尹建華重重哼了一聲,“你說白天有十幾波人來看過房子了,可到現在也沒談成,不就是嫌貴嗎?為什麼大晚上了,突然冒出這麼多人加價呢?” 看到房東有些動搖,尹建華的3個同事七嘴八舌地向房東歷數起現在中介競爭的“惡劣”手段,最終,他們達成協議︰給加價的中介半小時,如果他們及時趕到並交付定金,那尹建華就放棄這筆二手房的交易,否則房東就收下他的客戶帶來的2萬元定金。由于不斷地被中介公司的“撬邊”電話打斷,這2萬元房東用了半個小時還沒有數完。 半小時後,對方爽約了,尹建華終于完成了這筆業務,但心情卻更壞了,因為他的中介費,被買賣雙方打了對折,“這麼不擇手段的競爭,我以前從沒遇到過,再這樣下去,我們要把自己的路都給堵死了。” 中介的“借雞生蛋”財路 尹建華是上海寶山區一家中介公司的老板,擁有4家門店。 本文開頭的插曲,中介業內稱為“撬邊”。尹建華說,撬邊是一個“非常規手段”,“其他中介公司得知這套房屋即將成交,就給房東打電話承諾以更高的價格買下來,只要攪黃了別人的生意,自己就有機會找下家來接手。” 這樣的手段,在2007和2008年幾乎絕跡,2008年的時候,因為對樓市預期悲觀,“別說買房,來看房的人都沒幾個,很多房東急于脫手,都盯著客戶要馬上就簽約。”2007年的時候,因為房價猛漲,各家中介業務都爆滿,根本就無須去搶別人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中介根本看不上這樣的“小錢”,在2007年以前,炒房其實才是很多中介的主業。 房價不斷上漲是中介炒房的基礎,“只要有低于市場價一定比例的房子掛牌,我們就買下來,轉手以市場價賣出”,尹建華說,中介一直是二手房交易最主要的渠道,擁有獨一無二的信息優勢,這是中介獲得差價的基礎。 以前買賣二手房,買賣雙方在簽約之前是見不到面的,只要中介了解雙方的心理價位,就可以一邊向買方壓價,一邊抬高買方的預算。 之後,中介以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方式買下該套房源,但不進行任何買賣手續,而是讓賣家出具一個委托出售的委托書,直接在加價後把房源賣給下家,“賺到20萬的差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尹建華說,在中介行業,這種做法被叫作“現金收房”,“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房價不斷地炒高。” 唯一的難度在于,需要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現金周轉。但在閔行區開了3家中介公司的龍輝告訴本刊記者,中介大多“借雞生蛋”。 最常用的手法是︰“以往貸款或者轉按揭過程中,客戶和銀行一般也是不接觸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偽造一份委托書,先去把賣房業主的售房所得款提出來周轉。”龍輝說,銀行一般不會刻意去調查這份委托書的真偽,因為銀行每年很大一部分房貸指標得靠中介來完成。 中介、開發商、炒房團的共生鏈 中介“借雞生蛋”的手法並非只有以上一種。開發商、炒房團也是中介重要的服務對象。 開發商給中介代理的一般都是銷售的尾盤,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說,在銷售接近尾聲的時候,將剩余樓盤全部委托給中介就能提前結束自己的銷售成本,但銷售尾盤大都在樓層、房型、地段等方面存在缺陷,而這對中介來說,卻意味著可以以低于市場水平的價格拿到這些房源,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曾經有過多次“成功經驗”的龍輝告訴《望東方周刊》。 在中介行業內,流傳著銷售尾盤的小竅門,“如果這個樓盤有二手房掛牌,我們就聯合幾家中介公司,找一些生面孔,一天幾波地上門看房,提高房東預期,二手房價格自然也就上來了。” 而溫州炒房團在上海的興起,中介幾乎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尹建華說,“一直到現在,炒房團想做無本買賣,也只能靠我們中介。” 所謂無本買賣,主要是指中介可以幫炒房團實現“低首付”甚至是“零首付”︰中介通過評估公司,將房屋的估值做高,例如,原本價值為100萬的房屋,中介讓買賣雙方多簽一份價格為150萬的合同上交審核,按首付3成計,投資者可以獲得105萬元的貸款,等于用銀行貸款就可以支付全額房款。 投資房的快速變現,也靠中介來完成。龍輝說,當年炒房團最主流的模式,就是兩個人分別買下一批房子,然後哄抬房價互相買賣,從銀行套取現金賺得差價,例如,兩人各買一套100萬的房子,然後各自以150萬的價格對倒,那就可以各自獲得50萬的差價。 “如果沒有中介公司的操作,炒房團根本就拿不到貸款,銀行為了完成貸款任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正風險全都轉移給擔保公司了,而擔保公司也是中介找來的。” 在炒房團的運作中,銀行扮演“輸血”的角色,而中介公司則是“血管”。 “一直以來,上海幾乎沒有銀行願意辦理直客式的房貸業務。”龍輝說。直客式即購房者直接去銀行申請房貸,“二手房不但涉及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房管局、保險公司等很多環節,更重要的是,過戶階段還需要擔保,而這些事情,實際都是中介完成的,也就是說,有了中介,銀行房貸既避免了麻煩和成本,連風險都轉移了。” 上海中介風光不再 但如今的無序競爭,讓尹建華和龍輝有了英雄遲暮的感覺,“2008年以來,中介經歷的打擊實在太多了。” 2008年上海二手房交易長久的低迷外,2008年7月,上海推出“二手房交易資金結算平台”,買房資金不再由中介經手,讓他們“借錢炒房”成了泡影。 而2009年9月之後,在二套房貸已經收緊之後,銀行又停止給中介貸款返點,則更使中介的業務雪上加霜。 返點是銀行為爭奪二手房貸客源,付給中介的佣金,這個比例在2009年上半年的時候,最高達到過貸款總額的1.8%。如果幫助客戶辦理轉按揭,中介還能從擔保公司處獲得1000~2000元的回扣。 2009年8月,龍輝和尹建華一樣,陸續接到銀行的通知,稱從9月開始銀行將不再支付返點了,“一是銀行的貸款任務差不多完成了,就不想再把利潤分給中介,另一方面,就是國家對二套房貸政策收緊了,而中介的擦邊球又打得太多,銀行怕惹來麻煩,索性就用零佣金的形式減少和中介公司的業務往來,”尹建華說。 對中介來說,這並不僅僅意味著返點這個重要收入來源被切斷。 尹建華告訴本刊記者,從8月份以來的交易量萎縮證明市場上買賣雙方的多空分歧太大,簡單來說,就是“購房者是該買的都買了,沒買的也追不上了;出價合理的好房子,前幾個月也都賣掉了,剩下的,要麼就是房子不好,要麼就是出價太高”;而二套房貸收緊又加大了投資成本和風險,使很大一部分等待入市的投資客出局;而在銀行停止返點以後,房貸審批也在收緊,“連購買首套房的客戶,很多也必須支付3成首付了,不然銀行根本不批,有些人的貸款申請審批,一拖2個月都很正常。” “自己現金收房行不通了,我們還能從炒房團的業務里賺錢,代理一個流程下來,幾萬塊可以輕松賺到,後來投資客少了,我們就只能賺自住客的錢,買賣雙方各1%的中介費和銀行的返點”,可是現在,“經常一條街上二三十家中介門店,卻只有幾套定價理性的房子,兩三個真的帶著定金來找房的客戶”,激烈競爭的結果就是中介費打折,“5折是經常的事,我們就只能靠返點維持,現在返點沒有了,我們就連維持人員工資都成問題了”,龍輝說。 上海樓市拉鋸戰 如今,中介避免大批倒閉的唯一可能,是一手房市場僵局打破,龍輝說,其中關鍵在于成交量下滑讓開發商放盤。 整個9月,上海一手住宅成交12606套,環比下降4.9%,比5月的最高點,已經下降了29%。而據上海本地媒體統計,9月上海新開盤項目19個,新增供應量150萬平方米,創下了2009年上海樓市供應量的最高值。 “房價過高已成功抑制絕大部分剛需購房者和一部分投資需求者,房產成交周期被拉長。金九銀十的低迷已經證明只要房價持續高位,持幣觀望仍會是大多數購房者的選擇。”美聯物業區域董事高錦滔對本刊記者說。 但隨著地王頻現,在高地價背景下,上海房價不太可能進入下跌通道。預計10月和整個四季度房價都會出現一種企穩的調整態勢。 從2009年上海秋季房展會的結果來看,開發商也的確沒有買成交量的賬。在這次房展會上,220家參展商的樓盤,有一半沒有確定開盤時間。 “不是不想開盤,是想再等等看”,上海一家中型房產開發公司董事長王城(化名)告訴《望東方周刊》,2009年4-8月份的市場回暖,主要是因為2007年以來積累的剛性需求爆發和房源的供不應求,而供不應求的形成“一部分是因為2007年的調控讓很多人不敢拿地,所以導致一個時間段的供應稀缺,另一部分原因是開發商捂盤”。 和2007年開發商恐慌之下紛紛拋盤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市場膠著中,開發商底氣十足,因為資金供應鏈沒有問題,新加坡紅木集團總經理張永河告訴《望東方周刊》。 一方面,萬科、金地、萬達、復地、首創等近40家地產公司在8月前後,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得了超過1000億元的融資,另外,還有多家銀行向房企發放了超過1500億元的銀行授信。 但另一方面,截至2009年中期,中國A股市場的118家A股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130%以上,同比增加79.29%。而且,8月份,A股市場的房地產板塊指數還下跌了5.10%。 總體來說,“房地產企業現在不缺錢,所以並不會急于將手中的樓盤全都套現,還可以捂盤,但要持續經營,也不能光捂盤,這些錢也還要投入到新的地塊開發中去。上海房價今後的走勢,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開發商的資金鏈,究竟能承受多大壓力,但一手房市場接下來幾個月的堅挺是沒問題了。”張永河說。 所以目前看來,以二手房市場為基礎的中介行業更早地遇到了危機。而大型連鎖中介公司也不能置身事外。 據漢宇地產公布的數據,其在上海的90家門店中,9月上半月的帶看量下降了30%以上,成交量環比下降了約20%,其中,閔行區和松江區的成交量環比下滑了30%和40%,黃浦區、徐匯區很多門店只有個位數的成交量。 就算是在十一長假,這個“銀十”的核心時間,美聯物業上海各門店的帶看量也環比下降了10%,成交量環比減少了15%。中原地產公布的報告則顯示,其在上海的160家門店在十一期間成交量環比也下跌了10%。 按照美聯物業市場研究組的分析,從2009年7月二手房成交量首次下滑,到8月上海二手房均價止漲並小幅回落,成交量環比分別下跌7%和18.1%,上海的二手房市場已經提前面臨了樓市的“拐點”,“買賣雙方的拉鋸戰如期降臨。”美聯物業副總經理丁偉對本刊記者說。 “一手房不跌,就只能指望讓首發供應量上來”,然而,即便現在開發商已經開始了新的一波拿地建房周期,從拿地到銷售,再到成為二手房,“起碼要2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說,許多中小型的中介公司不能熬到二手房市場重新繁榮的那一天了。”龍輝語氣沮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