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烟火】“安又琪的歌”十二首精选集 /小得/ wenxuecity |
 |
|
摄坛50人 之十七 史家胡同 以照片传达感受
Hankvision
史家胡同的作品从整体来看,最大的特点是有古意---符合传统而又富有深意。荷花,远山,和清泉,都是被无数人拍过的,但是在他手里却不一样;断云,乱草,和湖岸,初学者用来练习取景构图的,但是在他的画框里却有了精神。他的深深浅浅的感怀,潜伏在惯常的景观之中,令观众吃了一惊。正如杜甫诗云:“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其中最重要的,是“独踌躇”,是创作者自己的感怀,放在上下衔接绵密不可渗透的传统中,还能另有自己的精神主张。史家胡同的作品从单幅来看,确实是他自己按下快门那一刻情绪的记录---之前不曾来过,之后不会再有。所以,我们要承认,他在采访中说的是大实话。但是,能把情绪用照片表达,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我要告诉你,非常不容易。史家做到了。史家是有点家史的吧,他真可谓名不虚传。
 1. 暮霭中的湖畔 AKiller 老师对这张照片的点评:
这幅照片构图简练,意蕴深长。 创作者采用略成对角线的前景湖岸与背景的水平线相结合的构图,将视觉中心压缩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使画面中鹿的剪影效果更加突出。中远景的山及倒影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及纵深感,湖面影调丰富,过渡流畅。以蓝色为基调的这幅照片,渲染了一种宁静,安逸的大自然气氛。更隐喻了这温顺的动物“鹿“,与世无争,逍遥自然的心态。背景的水平线再平一点就更完美了。
 2. 谢幕 云漫老师对这张照片的点评:
在最近众多浓妆重彩的秋色片中,这幅淡雅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在均匀柔和的平光里,整个图片上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前景中秋叶的色彩,不是常见的那种明亮喧闹的亮黄,是淡淡的,低调的,成熟的黄色,犹如经历了生命中风风雨雨的老人,坦然面对人生即将的谢幕。 背景漂亮的冷色灰调,不仅仅很好的衬托了前景,更为整个画面定下了一份淡淡的秋日惆怅情调。
虽然整个画面的元素很多,但是作者通过背景虚化极大的简化了构图,画面依然显得很简洁干净。背景虚化的恰到好处,没有太多的细节来过分干扰视线;同时又能看出瀑布和树枝,交代了环境。这样的处理远远好于那种背景彻底虚化的照片。 感谢Akiller老师及云漫老师的大力支持!  3. 熔金
 4. 松赞林寺的老僧
 5. 层林尽染
 6. 秋色
 7. 火烈鸟
 8. 晨雾
 9. Castle Mountain
 10. 远眺
 11. 野花
 12. 花园小仙女
 13. 愁思
 14. 小芭蕾舞女
 15. 出海
 16. 荷·一
 17. 云影
 18. 荷·二
 19. 塞纳河畔
 20. 村民  21. 清幽
 22. 喂鸽子
 23. 小女孩的背影
 24. 朝云
|
Hankvision 访谈 -
能说说你的摄影爱好史吗?为什么喜欢摄影? 和许多朋友一样,我也是因为喜爱旅游而开始摄影的,真正有意识地自学技术和周末背起相机转悠,还是近三年的事。不过按照三月三兄的准确定义,摄龄不能从买单反算起,那我自从娘胎出来就在为今天的摄影做准备了:))这么一来,进步之慢令人汗颜 …… 摄影对我来说,可以满足创造的欲望,也使我多走出书斋,观察注意身边从没注意过的美的事物。 -
看到你以前写过一些武侠小说的读后感。读书时最喜欢看武侠书吗?现在除了看摄影的书籍(包括网站),在忙于家庭和工作之余还有时间和精力看其他的书吗?如果有,看些什么样的书呢? 编委会对我知道的很多么,呵呵。套用一句摄坛的名言,“摄影只是我的第二爱好”,我的梦想就是把地下室四面全装上书架,塞满书,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再出门了:))---如果把用在摄影上的钱省下来,这个梦想是不难实现的。我主要看些历史、哲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名著之类的书,对畅销小说和新出的中文书所知甚少。武侠我只爱金、古---早已经不看了,这十几年一直处于“忘书”的状态,希望有朝一日忘个干干净净,可以重拾当时的新鲜感:)现在看书的时间少多了,都被摄影(包括修片选片)和上网占了。 -
除了摄影和看书,还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吗? 这些爱好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家里人支持吗? 也喜欢书法、古典音乐、听歌剧、打网球和看足球比赛。影响家庭生活最大的是摄影,因为二者在旅游的时候要竞争,领导对摄影是很支持的,我有时会感到guilty :)领导另一个不理解的是,平时看到给孩子拍了那么多照片,怎么不容易见到?(我似乎更有动力整理那些风景片扫街片---可以贴到摄坛麽:)) -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或画家是谁?他们对你的摄影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喜欢看法国古典派的风景画家以及后来法国英国的风景画,还有国画的山水,也许对摄影的构图和立意有一丁点影响?:))但是他们没有广角镜头的变形、近景远景的张力,所以我的构图也比较古板吧。摄影师就是大家都喜欢的经典大师、国家地理、Magnum的大师,有一阵喜欢这个有一阵喜欢那个。不过我学摄影还是小学生,要说受了大师的影响实在是罪过啊:))) -
你认为摄影的本质是什么?你在摄影方面最注重的是什么? 现代摄影的分支太多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拿相机用光线创作吧。但是我认为摄影的本质就是抓住难以再现的瞬间,不管它是decisive moment还是indecisive moment。其他的绘画甚至电脑都可以做得至少同样好。我在摄影上最注重的是通过照片传达我在按快门时的感受。 -
在坛子里尼康和佳能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你原先用PENTAX机子拍出来的图片也并不逊色,而你似乎也是认为机器并不是那么重要。最近换了5D2之后,你 的摄影有了什么更多的便利或者长进吗? 现在入门单反的质量都达到出版标准了,如果用它们拍不好,只能找其他原因了,换什么相机都一样。当然我不是说高档器材和普通器材相比没有功能上的优势,不然也不会贵好多倍了,我只是想说,如果盲目地升级,在90%的情况下可能不一定用得到新器材的优势,那么在这些情况下新器材和旧器材相比就没有区别了,反映不到照片上。最好是当你把现在的器材用出了心得以后,有的放矢地弥补它的某些缺点。Canon的对焦速度、庞大的镜头群、和5D2的高感都很出色,但我还是很留恋Pentax独特的色彩味道和优秀的ergonomics。 -
有人说从你的片子中看出有一些倦怠,这种情绪是因为生活还是摄影造成的?是因为有难以突破的瓶颈还是别的原因,你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吗? 哈哈哈哈,真的吗?我自己都没看出来,能举几个例子吗?但我快要开始相信“片如其人”了,我确实是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一些倦怠”:) -
在照片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如果让你必选其一的话,哪个是你的先决? 当然是内容先决,on the margin,如果在一张内容生动技法有瑕疵和一张内容乏味技巧完美的照片之间选择,我一百次都要选前者。但是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没有适当的表现形式,一定不能产生一张有效的照片。 -
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来看你的作品,能感觉出来你所追求的风格在改变,从工整唯美到丰富自然浪漫。 你的作品也似乎越来越反映出心灵的历程。你是否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理想,对你来说摄影技术的探索和提高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营养哪个更重要? 我希望多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感人画面。通过摄影来表达内心理想,是我不敢奢望的,但是每个人的摄影、文字多多少少总会流露出一些他的内心世界吧。练技术很快就会plateau,再进一步就是属于立意这个范畴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都很丰富,就看你怎样把它更有效地表达出来。 -
你觉得学习摄影的最好渠道是什么?对摄坛的新手们有什么建议吗? 当然是上课,包括找高手手把手地学。我有时想,如果我们把花在高级器材上的钱用来交学费,进步也许会快很多:)刚入门的新手开始要看看书,掌握怎么把照片拍清晰,光圈、快门、ISO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基本的构图和用光知识,然后多拍,多请人提意见。摄坛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展厅,“传帮带”少,但是也有U班、NikonD3等一些肯花时间帮助新人的高手。即使是到摄坛上片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对比三年前,摄坛每个人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车头除外,他一出现就是大师了。 -
挑一幅你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给大家讲讲拍摄心得。 这张是在Jasper National Park拍的,我喜欢它背景的蓝色和光线以及剪影的效果,挺surreal的。当时我开车看到路边有游客停下来看麋鹿,可是我的相机上装的是超广角镜头,记忆卡也满了,换头和换卡耽误了时间,下车只抓了几张,麋鹿的位置就变了(第一个心得:时刻做好准备)。具体的构图应该是大体符合1/3法的,有一个斜线,但是构图是下意识的(第二个心得:拍的时候往往是靠平日积累的感觉)。我一般都是用光圈优先,这张是f4, 1/60秒(参数在这个抓拍中不重要啦。第三个心得:用熟相机,最好的器材是让你拍照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不足之处是,光线暗对焦不太好,原图不是很sharp。
|
如何評價北洋政府時代
北洋政府這個名稱,本身就有一定的貶義,就法律意義上講,是不對的,應該稱為中華民國政府時代。那為什麼會被稱為北洋政府呢?就是因為在後期,孫中山在南方的廣州,又成立了一個革命政府。因此,中華民國的北京政府就幾乎被下降為地方政府。
北洋政府時代,是指從1912年至1928年,即從清帝退位到蔣介石二次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
近幾年以來,重新評價北洋政府的呼聲很高,也有許多的文章出來為北洋軍閥平反。其結論對主流歷史的定評形成沖擊。在有些觀點上兩者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這讓筆者有時很困惑。因為,這不是一個打倒另一個的問題,因為兩者都有道理,也都有事實的依據。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呢?
這幾天筆者忽然想明白了,如何評價這段歷史那就要看你站在什麼立場上。所謂的主流歷史評價,基本上是站在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立場上來說話,其實國民黨和共產黨就是同一事物的兩面,基本上就是兄弟,只不過一個站在上層,一個站在下層而已。兩者都供奉孫中山為祖師爺。
我們來假設一下,先超越一下國民黨和共產黨,看看各個階層,在北洋政府時代,會是如何的感受和評價。
先看知識分子。如果你是知識分子,那麼你是喜歡生活在北洋政府時代還是國民黨時代,還是共產黨時代?答案肯定是喜歡生活在北洋政府時代。因為,知識分子,無論他是學生,還是教師,還是文人,還是報人,即搞新聞的,還是律師,還是一般的文化人,都會覺得只有在北洋政府時代,他們才有很大的自由,他們才可以幾乎是相干什麼就干什麼,政府對他們幾乎沒有太多的管束。而現在最想給北洋政府平反的就是知識分子。
比如,我是學生,那麼只有在北洋政府當政的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我們學生才會取得大概也是歷史上學生運動唯一的一次勝利。而且,就算我們燒了趙家樓,那可是人家的私人住宅,我們也被全國人民原諒了。而在89年64的時候,我們還不敢燒李鵬總理的家。而在所謂的3.18慘案中,我們雖然犧牲了幾個人,但是,我們卻被所有的人支持,包括魯迅先生,包括各界人士,包括國會議員的支持,甚至包括當時執政的段祺瑞總理的肯定,而段祺瑞總理還親自跑到死者身邊,長跪不起,以致從此終生吃素。我們當學生的從來都沒有享受到如此的待遇。而且,段總理的內閣還就此倒台,總辭職了。想想當年的89年64時代,我們學生只能被坦克驅逐,遭機槍掃射,後來也不平反,政府也沒倒台。死者也未被撫恤。哇,我是學生,當然喜歡北洋政府時代。
比如我是新聞工作者,那也只有在北洋政府時代,我們才能想辦報就辦報,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那個時候才有真正的新聞出版自由,每天都有新的報館和報紙開張。而且我想罵政府就罵政府,政府基本也不太管我。我的頭上,也沒有什麼中宣部管著。我們可以通電全國,逼迫政府拒簽什麼出賣國家利益的爛協議。可現在在中國,我們不能有頭腦,我們不能有思想,我們只是黨的喉舌和傳聲筒而已,政府干了什麼我們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敢報道。因此,我們報人全體選擇生活在北洋政府時代。
如果我是律師,我是司法工作者,那我們司法部門,在憲法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下,我們和政府基本就是三權分立。我們的權力很大,即便後來袁世凱搞了一個中華民國約法,我們的權力小了一些,但還是很大的。我們有國會,總統必須是國會選出來的。而且,當袁世凱死了以後,按法律程序,黎元洪立即就成為總統。我們也可以彈劾政府。可是,我們現在的法院,是在市里,省里的政法委書記的控制下,我們必須听省市政法委書記和省市長,省市委書記的。當然更得听中央的。我們很苦呀。還是北洋時代好呀。
如果我是教師,比如我是蔡元培,那我就先到北大當校長,我這個校長權力很大,想聘誰就聘誰,只要有才,沒有學歷也可以,我兼容並包,連拖著辮子的辜鴻銘我也聘到北大當老師;那個持假博士文憑的胡適我也要,我後來又當教育部長。我是魯迅,那我就先到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一個什麼科當科級干部,一個月,拿300大洋,很清閑,沒什麼事做,然後我還可以到處教書,還可以掙300大洋,一個月600大洋,相當于現在一個月掙20000人民幣。而同時,我還可以寫文章罵政府。我一邊拿政府的錢,我還可以毫不留情的罵政府,太舒服了,也太自由了。我魯迅要是活到共產黨時代,那只有兩種選擇,是毛澤東先生說的,一是閉嘴,二是進監獄。我魯迅當然喜歡生活在北洋政府的時代。
看來,知識分子幾乎全部會選擇生活在北洋政府的時代了。
我們再來看有政治野心的人,就是那些想搞黨派運動的人。如果我是共產黨,那我在1921年,我們十幾個人就可以成立一個黨,而我們這個黨的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而奇怪的是,政府也不太管我們,任憑我們折騰。而在共產黨執政的今天,我們有人想成立什麼中國民主黨,那肯定不可以,立即就要抓進監獄,而我這個黨成立的目的,還不是要推翻共產黨,只不過想競爭一下而已。因此,我如果是共產黨或其他什麼黨,我也選擇生活在北洋政府時代。
如果我不幸成了工人,那也不錯呀,我們工人有真正的工會,我們如果對老板不滿,就可以舉行罷工,而且,經常會得到全國工人和人民的支持,我們的罷工聲勢浩大,雖然有時候,政府也會來搗亂,來維持秩序,甚至有沖突,如二。七大罷工。可我們流了血,勝利還是我們的。我們工人,不想做現在深圳里血汗工廠的工人,那里毫無保障,我們當然要選擇生活在北洋政府時代。
如果我更不幸生為了農民,那我只是偶爾會看到有軍隊跑來跑去,有時也會听到槍炮聲,據說,是北洋的一個派打另一個派,什麼直系打皖系,什麼直系打奉系。我們也搞不懂,只是覺得世道有點亂,皇帝沒了,太後也沒了,有點不習慣,而京城里的什麼大總統經常換,一會兒一個,是不是有很多的政變我也不清楚,只是生活還好,心有點不安而已。
如果我是軍閥,那可太好了,我一個土匪,我張作霖,可以進軍北京,然後,我就可以從政,從軍人一下子就可以當北洋政府的首領,也可以獨裁一點,缺點是不穩定,這個首領有點當不長,很可惜。可過把癮就死,也不枉我土匪一生了。我,張勛,拖著辮子,我喜歡皇上,我可以進軍北京,發動政變,然後復闢,再立君主。當然,我很快就得離開北京,很遺憾。我,曹錕,就是一個地痞,可我有錢,我也想從政,弟兄們都當過總統了,我為什麼不行?我也要過把癮,于是,我就每人花5000大洋,收買國會議員,讓他們投我的票,我就可以當選總統。可惜,就是當的時間不長,錢花的有點冤。我,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我留學歐洲,看不起那些丘八,他們太沒文化。就連那個我的上司袁世凱我都有點瞧不起,都什麼時代了,還要搞什麼帝制,我堅決反對,我引退,我不干這個陸軍總長了。可他們後來還要我回來當什麼總理,我勉強同意了。可惜後來的3.18慘案,我當時沒讓他們開槍,這幫孫子,不听我的,最後搞得我良心不安,只好去街上長跪不起,宣布內閣總辭職,我回老家,一輩子吃素。我可是三造共和的元勛呀。北洋政府就是我們北洋軍閥的政府,我們全體選擇留在北洋政府時代。
我是民族資本家,太好了,我們從洋務運動開始的民族資本,終于可以大干一場了。現在的機會不錯,政府沒有太大的權力,沒人管我們,我們可以開工廠,想干什麼干什麼,又正好趕上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可以兩面作生意,發財是硬道理。我們悶聲發大財。我們也很熱愛北洋政府,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的好,關鍵是他們不管我們。只要不管,我們就可以干好。
可惜,我是國民黨,我是孫中山,我本人辛辛苦苦鬧革命幾十年,死了那麼多的弟兄,可我時運有點不濟,他們在1911年的武昌搞起義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通知我,我還在海外,他們搞這個起義,完全不是在我的領導下搞的,真是無組織無紀律。他們是真正的革命黨嗎?有點不像,都是一幫軍中的哥老會分子嘛,一幫黑社會嘛。可是,這些家伙居然搞成了,我的運氣沒他們好,那個黎元洪,是被人家從床底下拖出來干革命的,這家伙真是撞了狗屎運了。于是,我立即回國,並立即派我的助手黃興去漢口,去領導革命軍。這些革命軍其實也都是軍閥,我孫中山,並沒有自己的部隊。我只能靠這些軍閥了。還好,我的資歷是最老的,他們必須選我來當這個臨時大總統,那個黎元洪懂什麼?可,又蹦出個袁世凱,此人不好對付。手中有北洋軍,那個黃興真是笨蛋,居然打不過那個馮國璋。我也只好下台,將大總統的位子送給這個袁世凱,但我還要保持共和,我要搞一個臨時約法來限制大總統的權力。可後來,我的國民黨在國會中被排擠,我們說話不算了。還好,我們有機會,這個袁世凱有點愚,還要搞什麼君主立憲,當什麼中華大皇帝。我于是開始二次革命,再護國護法,再另立中央,我的大本營在廣州。你袁世凱要依靠日本,搞什麼21條,我孫中山就可以搞41條,我可以出賣更多的國家利益給日本,以換取日本對我的支持。只是我的命有點苦,原因就是我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我要搞黃埔軍校,我要有自己的軍隊。我是徹底的反對和要打倒北洋軍閥統治的。
我們現在可以總結一下,在各個階層中,大概只有國民黨不喜歡北洋政府,原因是他們的權力被奪去了。而其他各個階層,農民大概是無所謂,而知識分子,包括學生,教師,報人,律師,文人,還有商人,其他黨派,工人,幾乎都喜歡在北洋政府的統治下。
為什麼會是這樣?是因為北洋政府真的很好嗎?
好像也不太是,這些的軍頭,都想從政,都想過把癮。除了段祺瑞之外,都沒有什麼太多的文化,也沒有什麼政治理想。可結果為什麼是這樣的好呢?為什麼在北洋政府時代,反而好像是中國近代最好,最開放,最民主,最自由的時代呢?
筆者想,其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不很統一,北洋政府大概只能控制中國的北方,而南方各省,幾乎都是獨立的,而且,也曾經獨立過。從北洋政府的財政窘困就能看出來。北洋政府是對外舉債最多的。袁世凱就曾向西方八國舉債,借了許多的錢。為什麼?因為政府沒有錢,那錢到哪里去了?他們收不上來錢,因為南方各省幾乎都是獨立的,稅收根本不給中央。
而在北洋政府里面,因為當時共和的意思很強,這也並不是北洋政府的這些軍頭們有什麼太多的共和意識,而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大家都在談共和,都在搞議會,這是大勢所趨。同時又有憲法,三權分立的憲法。政府里各種勢力都有,互相牽制,這剛好就是西方權力分散的社會基礎。而政府的權力小了,地方和民眾的權力就會大一點。因此那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相對來說,最民主,最自由的時代。而後來無論是國民黨統治的時代,還是共產黨統治的時代,政府的權力是愈來愈大,結果,小民的權力當然就會愈來愈小。
而我們又發現,中國人其實非常的聰明,只要你給他一點的自由,他會把什麼都做得很好。因此,在北洋政府的時代,也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大概年均GDP 的增長率都在10%以上。北洋政府也沒有簽什麼21條,也沒有簽什麼巴黎和會,還可以出兵外蒙古,收回對外蒙的控制權。為什麼?因為這時的政府還不能完全的獨裁,民眾和國會都可以給政府施加壓力。
這個時期,有點像中國的戰國時代,雖然打仗是常事,可老百姓和文人、商人都比較自由,當時的士人,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可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以掛六國之相印。因此,那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的時代,是自由的時代,是思想最解放和最有創造力的時代。
筆者好像也有點像知識分子,所以也很懷念北洋政府時代。
老漢用14年練就“無筆飛書”
瘋狂練字手變形(圖)
京華時報
在崇文區天壇公園東門內,總有一位老漢用水在地上“滋”字,每天都有幾百人駐足觀看,老漢“飛書”一氣呵成,水均勻地噴在地上,形成“雙勾”字(空心字)。
讀魯迅雜文得靈感
寫字的老漢名叫姜尚志,是一名藥廠的退休工人。據姜尚志介紹,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書法,受父親影響,一直很喜歡讀書、寫字,但是並沒有從事相關工作。他特別喜歡魯迅先生的雜文,曾听到有人用“躍然紙上”評價魯迅先生的文字,“想到這個‘躍’字,我突發奇想,‘躍’然紙上不就是‘飛’到紙上的意思嗎,于是,我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讓字‘飛’到紙上。”
14年練就“無筆飛書”
1995年,姜尚志在一次打針時發現,醫生試針時將藥水“滋”在地上,形成了一個十字,于是,姜尚志找到飛書的“筆”了。自此,姜尚志開始研究如何寫“無筆飛書”,“我開始就是往針管里裝水在地上練,但是發現筆畫一旦有重復,字就不好看了,所以我改練 ‘雙勾’。”用針管練“雙勾”時,為了“滋”出的筆畫勻稱,就要求字必須一筆練成。所以,姜尚志先研究一筆寫雙勾,兩年的時間,每個字他都用筆練習上千遍,將所有字的走筆爛熟于胸。“後來我才開始用針管練,這要求技巧和熟練程度,我又練了三年,才能用針管裝墨汁,在距宣紙一米半的距離,讓字‘飛’上去。”
瘋狂練字手變形
姜尚志的妻子說,最瘋狂的時候,家里的牆上都是他“滋”的字跡,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他就是寫字、看書,旁的什麼都不管。姜尚志說,他也很難理解自己的瘋狂,寫字的時候,他把一切都忘記了。
“在工廠上班,我隨身裝著針管,只要閑下來,裝水就寫,14年來從未間斷過。”多年的磨練,姜尚志的手已經變形,特別是食指和中指,變形嚴重,大拇指上全是厚厚的老繭。但是他依然為他的字如痴如醉,“我今年6月剛剛退休,這三個月一直在各大公園表演,圍觀的人無不叫絕,這讓我很欣慰。”(實習記者李川)
IQ和EQ是什么意思?
EO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
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 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以下例子,都属于EQ所涵盖的层面:
自动自发
一个EO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们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在工作上,自发性地提升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举例而言,如果我们的心态是要和人竞争。我们会想:“我要努力,因为我要比老王好,为什么他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好?”如此,你是在跟老王竞争,你在以他为目标,就算就能做到,最多是和他一样好,而不会比他好。反之,如果是自发性的,你想:“是,他不错,我要向他学习,我要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反而,你会无限量地发挥,就算你不可以,你也不会对老王存在歧见,不会因此讨厌他;老王不会觉得你在跟他竞争,心态上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控制情绪
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如果你在走路时,碰到别人开车从你身边一擦而过,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反之,忍住不发脾气一定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你只管忍耐,不伸张权益,这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两种情况对照,说明EQ的另一特征,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
眼光放远
EQ的提出者戈尔曼在书里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研究者请来了一批小孩,把他们一个个带进房间,告诉他们:“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他说完走了。有些孩子看他一走,便急不可待,拿起棉花糖,往口里塞;另一些孩子/等了几分钟,便不再等,也把棉花糖吃了。剩下的孩子,决心等研究者回来。这项实验的结果是,那些有耐心等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比较敢冒险、比较有信心、比较可靠;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他们的EQ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他出门,你说什么,他都说:“随你啊!”日子久了,你会觉得内疚:“我是不是剥夺了这个朋友的自由权?我是不是有点亏待他,他什么都依我,只有我高兴/慢慢地,内疚感演变成厌恶感,你不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有趣的事。事实证明,这种感情表达有障碍的人,对别人的感情也比较冷模。原因是他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又如何了解别人的感情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升自己的EQ,也包括了学习但然表露自己的情感。比如,你今天赶着回家,不能够答应同事的要求送他一程,就应该坦诚相告:“我有要事,没办法送你,很抱戳/通常,对方不会因此生气,反而,他和你做朋友,会觉得自在。
人际技巧
提升EQ,包括搞好人际关系。要搞好人际关系,应培养所谓的同理心——感觉别人的感受。很多严而不慈的父母,都缺乏同理心。他们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饭、冲凉、读书,他们会监督孩子,但孩子不会感受父母的关爱,只感受到家庭的压力。反之,严而慈的父母,通常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只问孩子到底读书了没有,也会用时间和孩子沟通、说话。只要你每个星期肯定有一段时间和孩子沟通,孩子在感情和情绪上发生问题时,他会想:“下星期,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时,我一定要告诉他们。”反之,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他在一起,他根本没有准备好要跟你提,即使你突然出现,他也不会告诉你。
此外,我们跟人说话,吵架,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我们在跟人沟通时,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想、怎么感觉,没有办法预知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用这种自制力影响和感染别人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当一个顾客生气地投诉公司的服务时,如果你忙着辩护,他会越讲越生气,但是,如果你表现出有同理心,让他知道你在听他说话,他生气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气将会逐渐放软的。
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EQ,也应该培养同情心,进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别人的情绪。 "EQ到底是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我的EQ高不高?"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尤其在企业界做训练时,每当谈及了EQ对工作成就的重要影响:"职位愈高,EQ对于成功就愈重要",话刚说完,总是会有学员不解地举手:"不会吧!?我们老总脾气超烂,动不动就发火,EQ这么差,还不是做到了总经理?!"
好问题,这个看似"低EQ,高成就"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还没完全了解EQ的真正内涵之故。因为一个人的EQ高不高,不光只是看他会不会发脾气而已。
那,EQ到底是什么呢?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EQ诞生的过程。
早在一九二零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索戴克(E.L. 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认为拥有高社会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能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一九二六年推出了第一份社会智力测验(George Washington Social Intelligence Test),问卷的题目包括了指认图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及判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
然而接下来的几十年,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停顿了下来,主要因为大家都忙着发展及研究IQ测验,当时认为IQ(亦即一个的数学、逻辑、语文、以及空间能力)会决定每个人的学习及受教的能力,因而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发展及表现。
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美国心理学家嘉纳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响现今教育体系甚钜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原先只重数理语文能力等的传统定义"智力"的方式(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为一个人的IQ除了对学校学习的成绩有很高的正相关(IQ愈高,功课愈好),对于其它方面,例如工作表现,感情及生活满意度等并无太大的关系。
嘉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多加了几项智力,包括了音乐,体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之能力。而这后两项,让"社会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的人是心理学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一九八八年编制了一份专门测验EQ的问卷(EQ-i),根据他的定义,EQ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其中有五大项:(1)自我EQ(2)人际EQ(3)适应力(4)压力管理能力(5)一般情绪状态(乐观度,快乐感)。
接着又有心理学家沙洛维及梅耶(Salovey&Mayor)在一九九0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应和乐观等人格特质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对EQ的定义强调在了解并运用情绪之方面。
目前另一个在各国受到广泛使用的EQ测验(MSCEIT),即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的问题有几大项(1)察觉及表达情绪之能力(2)在脑中想象情绪状态之能力(3)了解情绪的能力(4)控管情绪的能力。
真正让「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而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语的心理学家是哈佛大学的高曼教授(Daniel Goleman)。他在1995年出版的《EQ》一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登上了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
高曼发现一个人的EQ对他在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举例而言,一个针对全美国前500大企业员工所做的调查发现,不论产业别为何,一个人的IQ和EQ对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贡献比例为IQ:EQ=1:2,也就是说,对于工作成就而言,EQ的影响是IQ的两倍,而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大。此外对于某些工作类别,例如行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等等,EQ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因此高曼针对职场的工作表现,提出了他的工作EQ架构。经过不断的测试和修正,目前高曼的工作EQ内容共有4大项,以及18小项。
想知道你的工作EQ高不高吗?请一起来检查一下你的各项工作EQ能力。
<十八项重要的工作EQ>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一、自我察觉(1)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认到情绪的影响。
(2)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3)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二、自我管理(4)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5)坦承:展现出诚实及正直;值得信赖。
(6)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7)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8)冲劲: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人际关系之管理能力:三、社交察觉(9)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10)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11)服务:体认到客户及其它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四、人际关系管理(12)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13)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14)发展其它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15)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16)冲突管理:减少意见相左,协调出共识之能力。
(17)建立联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18)团队能力:与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这么多的内容,足足有18项,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不简单。而要十八般武艺俱全,岂不难如登天?
请先别担心,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在这十八项EQ能力中,有五、六项EQ能力特别突出,而且是平均分布在四大项能力中的话,那他在职场上的表现,就会非常亮眼了。
要测量工作EQ,目前相当广为使用的量表是情绪能力问卷(ECI: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ory),总共有110个题目,很特别的是ECI使用360度全方位的资料收集方法,它不只是问当事人,也会从他的上司、属下、和同事来了解当事人的工作EQ,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比较客观而准确。
所以,只要掌握了工作EQ,你就能造就工作成就。
IQ和EQ是什么意思?
EO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 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IQ是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缩写,意为智力商数,简称智商。它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L.W.Stern)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订“斯坦福—比内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IQ是用智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乘以100,即比率智商。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方法: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IQ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EQ是什么意思
EO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
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 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以下例子,都属于EQ所涵盖的层面:
自动自发
一个EO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们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在工作上,自发性地提升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举例而言,如果我们的心态是要和人竞争。我们会想:“我要努力,因为我要比老王好,为什么他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好?”如此,你是在跟老王竞争,你在以他为目标,就算就能做到,最多是和他一样好,而不会比他好。反之,如果是自发性的,你想:“是,他不错,我要向他学习,我要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反而,你会无限量地发挥,就算你不可以,你也不会对老王存在歧见,不会因此讨厌他;老王不会觉得你在跟他竞争,心态上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控制情绪
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如果你在走路时,碰到别人开车从你身边一擦而过,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反之,忍住不发脾气一定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你只管忍耐,不伸张权益,这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两种情况对照,说明EQ的另一特征,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
眼光放远
EQ的提出者戈尔曼在书里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研究者请来了一批小孩,把他们一个个带进房间,告诉他们:“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他说完走了。有些孩子看他一走,便急不可待,拿起棉花糖,往口里塞;另一些孩子/等了几分钟,便不再等,也把棉花糖吃了。剩下的孩子,决心等研究者回来。这项实验的结果是,那些有耐心等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比较敢冒险、比较有信心、比较可靠;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他们的EQ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他出门,你说什么,他都说:“随你啊!”日子久了,你会觉得内疚:“我是不是剥夺了这个朋友的自由权?我是不是有点亏待他,他什么都依我,只有我高兴/慢慢地,内疚感演变成厌恶感,你不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有趣的事。事实证明,这种感情表达有障碍的人,对别人的感情也比较冷模。原因是他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又如何了解别人的感情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升自己的EQ,也包括了学习但然表露自己的情感。比如,你今天赶着回家,不能够答应同事的要求送他一程,就应该坦诚相告:“我有要事,没办法送你,很抱戳/通常,对方不会因此生气,反而,他和你做朋友,会觉得自在。
人际技巧
提升EQ,包括搞好人际关系。要搞好人际关系,应培养所谓的同理心——感觉别人的感受。很多严而不慈的父母,都缺乏同理心。他们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饭、冲凉、读书,他们会监督孩子,但孩子不会感受父母的关爱,只感受到家庭的压力。反之,严而慈的父母,通常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只问孩子到底读书了没有,也会用时间和孩子沟通、说话。只要你每个星期肯定有一段时间和孩子沟通,孩子在感情和情绪上发生问题时,他会想:“下星期,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时,我一定要告诉他们。”反之,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他在一起,他根本没有准备好要跟你提,即使你突然出现,他也不会告诉你。
此外,我们跟人说话,吵架,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我们在跟人沟通时,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想、怎么感觉,没有办法预知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用这种自制力影响和感染别人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当一个顾客生气地投诉公司的服务时,如果你忙着辩护,他会越讲越生气,但是,如果你表现出有同理心,让他知道你在听他说话,他生气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气将会逐渐放软的。
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EQ,也应该培养同情心,进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别人的情绪。
Eq指的是情绪商数,简称情商。从某种意义而言,情商要比智商(IQ)要重要,IQ反映一个人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快慢,而情商是指你是否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能够与周围的人相处很融洽等等。
AQ -- 逆境商数 世界无童话 |
 |
| | |  | AQ(Adversity Quotient 逆境商数),明确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AQ(逆境商数)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AQ不但与我们的工作表现息息相关,更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重要关键。尤其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不论是在职或待业,突发状况的发生机率都会提高,因此练就一身响应逆境的好本领,就愈显重要了。根据AQ专家保罗· 史托兹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AQ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而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AQ呢?
一、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碰到不如意的情况,AQ低的人会怪东怪西,都是别人的错,害自己不能如愿,抱怨过后,心情往往更加沮丧,而问题依旧无解。AQ高的人通常没时间抱怨,因为他们正忙着解决问题。所以请减少抱怨的时间,因为少一分时间抱怨,就多一分时间进步。
二、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当挫折发生时,如果第一个念头是:“完了,这下没救了。”那就很难逃脱悲观的诅咒。 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状况,先问自己:“现在有什么是可珍惜的?”换句话说,在挫折中找优势,并把它转化成进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业当然错愕,但想一想,现在多了时间自己可支配,还有资遣费,于是再进修培养第二专长,似乎会是不错的想法,也许就此开创出另一番格局。毕竟,自怨自哀解决不了问题,懂得在逆境中找机会,才是高AQ的精彩表现。
三、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
看待挫败,AQ高手清楚知道,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学没考上,却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现在想想,还真“幸亏”当时没考上大学,要不现在就不是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乐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回顾时的“幸亏”。
让我们一起提升自己的逆境商数,如此一来,工作上的卓越成就,一定指日可待。
以下是测试AQ的网址,有兴趣的话就尝试一下吧!
http://www.psytopic.com/mag/post/aq-inverse-to-test-psytopic-version.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