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舒伯特小夜曲 /電影《2012》吹捧中國救世界/曾慶紅壽宴揭心路歷程/易经集锦
發佈時間: 11/14/2009 2:41:40 AM 被閲覽數: 19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舒伯特小夜曲> /sridhar/wenxuecity
     
   
Google 视频:易經
易经集锦
1316 分钟 - 2008年9月3日
www.youku.com
 
 

 

電影《2012》吹捧中國救世界 中國觀眾亢奮

 
(新加坡)新明日報
 
 
 
html
 (綜合電)投資逾 2.8億新元的電影《 2012末日預言》,今日起在中國與世界各地正式上映。這部電影在中國未演就先轟動,因為電影講述世界各地發生末日大災難,而中國解放軍拯救了美國人與世界,電影已引起中國觀眾亢奮。但有北京學者批評“這反應了當前中國崛起後,中國人只听贊美、順耳的聲音,有自我膨脹的心態。”

  影片預料將大賺人民幣,中國票房估計有7000萬新幣,中國當局也罕見地未刪剪任何鏡頭。

  電影導演自稱,他是被四川地震時,中國軍方的救災行為感動,因此電影加入中國元素。不過,西方影評對這部電影,卻惡評如潮,說電影是“災難大雜燴”。

  中國拯救世界?電影《 2012末日預言》講述世界各地飽受災害,中國解放軍在拯救美國人的同時,也負起興建“挪亞方舟”拯救生還者,重建文明的重擔。

  影片開始不到15分鐘,就出現一名拿著喇叭的解放軍,用標準的華語說︰“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大家重建家園”。之後,一群坐飛機逃難的美國人迫降在中國雪山,求助無望時,解放軍從天而降施救。電影又講述各國支持中國作為興建挪亞方舟的基地,因為“交給其他國家是不可能完成”……到了電影末段,當美國臨時決策人看到海嘯將至,拒絕讓更多人進入方舟時,中國是首批決定打開船閘的國家。

  誰來拯救中國?

  電影不斷表現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偉大,讓試片現場,不時出現了觀眾的笑聲和歡呼聲。他們的心情十分亢奮。影片如此吹捧中國政府,這也反映了美國電影工作者,已掌握了在中國的生存之道,票房一定大賣。

  也有網民說︰“中國或許可以拯救世界,但前提是誰來拯救中國”,因為中國目前面對一大堆嚴重的社會問題。
 
 
 
曾慶紅壽宴揭心路歷程 制定政治游戲新規則

萬維  作者: 雷厲行    2009-11-13

 

曾縱橫中共高層政壇將近二十年的中國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慶紅,自2007年底中共十

 

七大隱退之後,將近兩年來很少再見到他的蹤跡,甚至在一些絕大部分政治老人共同出現的政治場合,都沒有看到他的影子。這位當年叱 風雲、安邦定國的政治強人,瞬間從中國政治舞台消失,退休之後到底在做什麼?是不是在研究他喜歡的明清歷史?或和李嵐清、朱基一樣,也在著書立說,撰寫回憶錄?總結數十年在中國政壇的經驗,要為中國歷史留下一部現代版的《資治通鑒》?
 
就在外界對他的行蹤表現出高度好奇和興趣,也出現各種各樣猜測的時候,北京近日流傳一則有關曾慶紅七十壽宴的故事,透露了這位政治強人的心路歷程。這位曾協助江澤民、胡錦濤主導中國政局,以超凡謀略排棋布子的政治人物,在親朋好友為他祝壽時,以“人生七十古來稀”的高度,以言簡意賅的曾氏風格語言,以“二回”、“二不”、“三隨”,總結了他退休之後的行為準則,也似乎是他對人生的頓悟和總結,並正按照他的日程表,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既要享受晚年的退休生活,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似乎要用實際行動,在不聲不響間,為中國政治游戲規則的逐漸完善樹立一個典範。
 
七十大壽與京奧首場彩排同日
 
2008年7月16日,是北京奧運組委會在北京鳥巢舉行奧運開幕式首場內部帶妝彩排的日子,這天,北京官民全力以赴,為保證彩排的成功進行緊張準備。而這天,也恰逢曾慶紅七十大壽。晚上,當鳥巢的奧運開幕式首場彩排在鼓樂聲中隆重開始時,北京城中曾府大宅也洋溢著喜樂的氣氛,曾慶紅家的親朋好友、中央和地方有關官員以及身邊工作人員,也在向這位壽星公祝壽。
 
其實,1939年出生的曾慶紅,08年的實際年齡應該是69歲,但按照中國民間的習慣,則是七十虛歲,而根據習俗,應該在69歲慶70大壽。自古至今,中國50歲以上老人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50大壽”、“60大壽”、“70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
 
就在眾親朋好友舉杯為曾慶紅七十大壽祝賀之後,曾慶紅即席發表了他的七十壽誕感言。他總結概括了從中共十七大激流勇退之後半年多來的感受,首先是“二回”,即要“回歸大自然”,因為退休之後,放下公務之後,可以有更多時間到處走走,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此外就是“回歸民眾”,可以回到人民當中,“享受普通人的生活,不再當官做老爺”。
 
退休後行為準則︰二回、二不、三隨
 
曾慶紅表示,除了“二回”之外,他還要做到“二不”,就是“不參與政務活動”,和“不擾民”。他表示,不參與政務活動比較容易做到,但“不擾民”這點,從中國目前的客觀情況考慮,則很難做到,比如出行時,當地警方都要按慣例和規格,由警車開道甚至采取封路等措施,因此,就比較身不由己,所以,那就只好“少擾民”,不要給民眾添加更多的麻煩。
 
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曾慶紅在從中國政壇退下之後,就很少再在官方重大活動場合出現,包括北京奧運開幕式,在所有中共前高層傾巢出動的人群中,都沒有看到曾慶紅的身影。
 
除了上述的“二回”和“二不”之外,曾慶紅還表示在退休之後還有做到“三隨”,即要“隨遇而安”、“隨風而動”和“隨緣而居”,表明了他退休之後的一種心態以及他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即不要因為環境的變化和待遇的變化和隨之而來的人情冷暖而計較;人類的一切活動要隨波逐流,借勢而為,而不能逆潮流而動,識時務者為俊杰。他似乎意識到,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在生命歷史的長河里,人類顯得多麼的渺小和無助,人的一生或許只是短短的一瞬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緣分而已。因此,不要把自己看得多麼偉大。
 
退休後研究明清史和二胡
 
這似乎是曾慶紅對政治和人生的領悟。他要遵守自己的這個諾言,從此淡出中共政壇,最少是不再參與政務活動,為中共政壇的游戲規則樹立一個典範。多維月刊曾在年前獨家報道,曾慶紅自中共十七大退下之後,表示希望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要“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要做些他喜歡做的事情,包括追尋他年青時代的夢想和業余愛好。
 
曾慶紅年青時代的業余愛好,包括在父親曾山啟迪下對明清歷史的研究,以及中國古典音樂藝術,比如二胡藝術。北京圈內人士透露,退休之後的曾慶紅,其喜好與前總理朱基和前常務副總理李嵐清有些類似。據稱他現在一有時間,就听听中國民族歌曲,研究中國民族器樂,他有個夢想,就是希望把中國的民族音樂、民族器樂推向世界,尤其是實現中西音樂的結合。
 
十多年前的1998年6月,就在北京忙著準備接待即將訪華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當時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曾慶紅,知道克林頓喜歡薩克斯風,于是,對中國民族器樂有相當研究的他,設計了一個特別的接待細節,他要給克林頓一個驚喜,要讓西洋的薩克斯風和中國的二胡進行對話,寓意于中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寓意于中西文化各有所長,既不同卻可以結合。
 
要以身作則制定新游戲規則
 
曾慶紅告訴時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的劉文金,可否把這兩種樂器結合,協同演奏中國經典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劉文金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文化部高級藝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被文化部列為有杰出貢獻的藝術家,曾被北美中國音樂研究會出版的英文刊物《CHINESE MUSIC》稱為“中國大陸最令人震撼的作曲家”。
 
劉文金在得到曾慶紅的授意之後,用一周時間編創了二胡與薩克斯“對話”的《二泉映月》並在克林頓訪華時,為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專場演出,給了美國貴賓一個驚喜。音樂會結束後,江澤民特別同克林頓走上舞台,與擔任樂隊指揮的劉文金及全體音樂家合影留念。隨後,中方還在克林頓返回美國之前,將這場音樂會的實況錄像贈送給了美國客人。
 
曾慶紅成功地用音樂表現了政治和外交,他更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身作則,為中國政壇的游戲規則,創建出一套新的秩序。因此,他在中共十七大之後,激流勇退,次年三月並交出了國家副主席的職位,從此淡出中共政壇。
 
四個多月之後,他又借慶賀七十大壽的機會,表明了他退休之後要扼守的行為準則,不但要隨遇而安,而且決不參與政務,從自身做起,解決中共政壇政治老人干政的問題,使中國的政治踏上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正軌。
 
中共政壇潛規則︰政治老人‘不在其位,但謀其政’
 
而這個問題,恰恰是中共令人詬病的老問題。香港前全國政協委員吳康民,就直率地對此提出批評,認為“中國政壇的老人家向來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吳康民以剛剛過去的60周年國慶閱兵和游行儀式為例指出,中共政壇的政治老人,“相當一部分都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能手”,江澤民和胡錦濤兩人並排站在天安門城樓中間,83歲的江澤民雖然已經退下最高領導核心多年,但影響力至今未衰。

吳康民說,在上世紀80年代,胡耀邦、趙紫陽先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名義上是中國最高領導,黨政的第一把手。但他們背後的老人家影響力可大啊!一個生活會,可以把胡耀邦拉下馬。一個在家中的老人家聚會,就拍板撤掉另一個總書記。
 
當年盛傳「八老治國」,是多少老並不重要,但元老們當年的確才是中國的「領導核心」。八老之中還有最有決定性的兩老,那便是鄧小平和陳雲。有人說是「雙峰政治」,說他們兩人勢均力敵,互相制衡。在黨內高層可以說是如此,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得到更多的基層黨員和群眾支持。最終這個「雙峰」,卻凝聚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共識。一個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
 
吳康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中國高層老人們在決策中起決定作用。改革開放與保守勢力的踫撞,也主要的是在高層的老人們中進行。比如北京那份宣揚改革開放,倡導民主法治,揭露歷史真相,介紹思想新潮的《炎黃春秋》,創刊至今10餘年,仍能屹立不倒,被認為是中國期刊的異數。其原因也就是有一批高層老人家的支持。
 
創刊初期,就有一批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級的元老擔任顧問。如費孝通、程思遠、趙樸初,還有原國家安全部長凌雲、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朱厚澤以及許多地位屬正部長待遇的杜潤生、于光遠、李昌、李銳等。而為之撰稿的更有前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雖然屢次傳說雜志被禁,或某一期被停止發行,但總是化險為夷。原因固然是該刊已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響,使主管宣傳部門有所顧忌。但更重要的是支持該刊的一大批元老級的老人家,有廣泛的人脈關和影響。這也可從一個小雜志單位中看到老人家的影響力。

曾慶紅也反對政治老人太多干預政務?

鄧小平和陳雲以及中樞政壇上的前代元老都已辭世。近十年來從中央高層退下的老人家,似乎並未形成一個元老集團,也缺乏作為一個集團的影響力。有的人澹薄名利,深居簡出,如朱基、喬石、吳儀等。有的人年老力衰,如萬里;有的人早已失去影響力,如汪東興、胡啟立。現存的退下的老人家,仍積極發揮影響力的,只有一位江澤民。
 
吳康民認為,江澤民能維持其影響力的原因,是當今最高層中仍有不少是他的親信,軍隊中也有不少高層將軍都是他在任時提拔的。因此,只要中國政壇仍維持以人治為主的格局,老人家的影響力仍不可輕視。而這個問題,也恰是曾慶紅在七十壽宴時有感而發的問題,似乎表明了他也反對老人干政的立場。(原載2009年11月香港《多維月刊》)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困兽/蘭德公司︰2020年中國非常窮 / 中國人為何缺乏高貴氣質/笑話/中國簡史
  • 天苍苍/孔雀东南飞(长卷)/中國缺乏侵略性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