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人 到了西方的中國人,第一感覺往往是,在路上,踫上個陌生人,還是老外,可這個陌生人的老外會跟你打招呼,早上好之類,我們中國人很不習慣,因為我們在國內已經被教育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個教育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因為有許多現實的例證擺在那里,血淋淋。跟陌生人搭話,沒有好下場。
但你能由此就判斷中國人沒有禮貌或沒有人情味嗎?不能。因為中國人是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的,在自己的若干個小圈子中,中國人很熱情,也很有人情味。只是,與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國人的圈子有點小而已。家庭的圈子,親戚的圈子,同學的圈子,朋友的圈子。中國人的圈子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層一層向外擴展的。而馬路上踫到的陌生人當然不在這個圈子內,冷淡一點也沒什麼關系。中國人也不習慣幫助陌生人,有什麼事,現在的第一反應是打手機,叫朋友來。
那麼西方人難道沒有圈子嗎?肯定有。比如眾所周知的肯尼迪家族,現在還有那個布什家族。當然還有以教育背景為圈子的,如哈佛大學的畢業生等等。而且西方人還光明正大地有一個推薦制度,你要找工作,就得有人推薦,這個推薦還非常的重要。你在哪一個圈子中,你被哪些人推薦,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的未來。
有圈子,就是有情有義,但不一定有公義。而沒有了公義,這個社會就會變得不平等,就會形成等級。只是西方很幸運的是,有了基督教的這個平衡在,既有圈子,又有基督的公義在,這樣社會上的公正還能保證。那個推薦制度也還不會完全的腐敗。
中國人有圈子,人在圈子中也會有情有義,但由于沒有基督教的平衡,公義和公正就會打折扣。也因此,中國人的推薦都很私人化。現在的北京大學在全國的中學里搞推薦上大學,目的是好的,可會有什麼結果呢?不知道。老毛當年也采用過推薦上大學,即工農兵學員,結果如何?
我們看,水滸中的英雄們都很有情有義,他們中如有一個落難,大家都會來幫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所以義是第一位的。只是,這個義可能沒有憐憫,沒有公正在。朋友說,我有一個仇人,要殺掉,水滸弟兄會毫不猶豫地說,我來干,我來殺掉他,而不問什麼緣由,也不問是非。
這就是中國人的情義與圈子。很獨特的。
那麼,中國人的圈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沒有什麼傳承在呢?當然有,其傳承就是中國已經持續了幾千年的宗族社會。
中國人在歷史上有很長的時期是生活在宗族社會中的。就是在一個地方,一個大家族,大家都是親戚,有遠有近,家族里有大排行,如老毛,在小家庭里是老大,但在毛氏家族里的大排行是13,人稱13伢子。在這個宗族社會里,有時會發生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即一個6歲的小孩,可能是一個年紀50歲了的人的爺爺。50歲的人要叫這個6歲的小孩為祖父。這很普通,因為輩分大嘛。
筆者2002年回國的時候到過黃山腳下的兩個世界人類遺產之地,一個是宏村,一個是西遞。這兩個地方也是李安拍《藏龍臥虎》的外景地。都是村子,每個村子都有上百間白牆黑瓦的很高大的房子,村子里還有小河流過,這小河是人工的,是為了吃水和洗漱洗衣用的,非常的干淨,是流水。每家都有天井,都有牌匾,都有若干治家的格言掛在牆上,當年肯定非常的富裕。村子外面還有天然的小河,將村莊與外界隔開,有的地方是用牆隔開,一定是為了安全的緣故。整個村莊自成一體。村前的廣場還有歷代所得的皇帝所賜的牌坊。西遞與宏村是徽商們的杰作,也是徽派建築的經典之作。也因此被憑上世界人類遺產。
筆者看過這兩處的村莊,對什麼是中國的宗族社會有了感性的認識。而且,村莊中有祠堂,還分男女,有男祠堂,女祠堂,當然還有大戲台。祠堂是宗族開會的地方,是討論整個村子一切大小事的地方。有族長。原來沒有女祠堂,後來因為男人都常年在外經商,族里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于是大小事都要由女人們來決定,于是才又建了一座女祠堂。祠堂都很高大和敞亮,四周有牌匾,上面多寫著禮義廉恥這幾個字,而且多是名人手筆。好像西遞村祠堂的字是曾國藩的。
一個宗族,大家的關系是非常的緊密的,是互相幫忙的,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還是婚喪嫁娶與傳宗接代,大家都要管。比如,你家沒有兒子,那就可以從別的家過繼一個。好像周恩來就是被過繼到別人家的,周的搞人事關系以及察言觀色的本領,就是在大家族中歷練出來的。
到了49年以後的新中國時代,農村的宗族社會衰落了,因為很快有了人民公社了。但在城市中,又形成了新的宗族社會,那就是單位。
從50年代到90年代,城里的單位是人們生存的核心所在。你一進入單位,就基本要干到死。于是,你的所有的一切,單位都管。經濟,就是錢,當然要單位發;房子,要單位分;結婚,也要單位開證明,婚禮,單位一般也要參與;計劃生育,單位也要管;你有什麼事,如被抓進公安局了,要單位的人去領你出來;你若死了,單位要開追悼會,要給你辦喪事。總之,你的一切幾乎都盡在單位的掌握之中。也因此,你的朋友與人事關系基本就在單位中。人們在單位中的關系是比較緊密的。這是中國當時的新宗族社會。與日本的企業有些相像。而你一旦離開了單位,你就是孤魂野鬼,你就會被整個社會排除在外。在50、60年代,你若沒有單位的介紹信,你是寸步難行,坐火車上外地都不行。
但是中國社會到了90年代,尤其是98年停止福利分房之後,一切就開始變了。單位還有,但單位的職能沒那麼多了。除了發錢,別的基本不管了。同事之間的關系也不那麼密切了,當然,人情味也就淡了。人們的朋友也不局限在單位之中了。人們也可以跳槽了。
那麼,中國人沒有了宗族社會嗎?有的,變成了關系網了。
現在的中國人活著,必須要編織自己的關系網,至于在那個地方干還是次要的。
這個關系網一般由幾個層次組成。一個是親屬關系,小家庭的,大家庭的,包括父系和母系的兩個方向,可以伸展出去到幾代,堂系和表系,都在範圍中;另一個是同學關系,從幼兒園開始,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不僅是同學本身,還包括同學的家長都在關系網中。
現在的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學校,不僅僅是為了受比較好的教育,更大的是為了編織好的關系網。你的同學中有部長的兒子,有省長的孩子,市長的孩子,那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富人家的小留學生,因為受教育是在西方,錯過了在中國本土的中學時代和大學時代,他們很多人回到中國後都很後悔,為什麼?因為他們失去了中學和大學非常有用的關系網,人脈網。大學更重要,因為你一旦是某一個大學出來的,你就與所有這個大學的畢業生是校友關系,不僅僅是你那個年級和你那個班的同學而已。這個資源是太重要了。為什麼在中國的官場有清華幫?其實在中國所有的地方,幾乎都是以學校來劃分勢力範圍的。而學校的好壞也很重要,因為好學校的學生以後的發展,平均來說要比一般的學校要好。
而在現在的中國,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單位有點瓦解了,人們對關系網的建立就更加重視了。
為什麼大家都拼命地開各種同學會,就是這個原因。
除了親屬和學校的關系網之外,還有各種的網,甚至你是哪一家俱樂部的成員,你是玩什麼的,如圍棋,釣魚,騎馬,登山,滑雪,共同的愛好也可以建立關系網。當然,有共同的色情愛好也可以建立網。很好玩呀。
在這個網中,人們可以交流信息,可以相互進行投資,甚至可以同生死共患難。
宗族社會有一些的價值標準與取向,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血緣,情義,遠近。這些的價值觀也被繼承到關系網中了。因此,中國人的關系網中,公義和正義是不重要的,所謂情義無價。情義的關系是不講正義的。重要的血緣,情義和遠近。誰和你的血緣近,情義近,誰和你的血緣遠,情義遠那是要分得很明白的。這里的血緣已經超越了天然的血緣,包括同學關系和朋友關系都可以進入血緣的概念。
現在,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如果沒有關系,那是非常的難的,尤其是好工作。硬件上都要有,文憑之類的,但軟件上那就要拼關系了,主要是拼父母的關系網如何。包括公務員,公務員是要考試的,但考過之後,如何,還要看關系硬不硬。而且,現在國內是國企開始吃香起來。筆者原來的單位,也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單位,但這次回國筆者听說,今年要進16個人,報名參加考試的有4000人,哇,想不到呀。
對于海歸也是如此,如果你只是一個拿個海外文憑的學生,沒什麼用,回國後當然還要看關系,看你父母、親屬,你的同學和朋友的關系如何,你的人脈關系硬不硬,否則,你是什麼都干不成的。
關系網,就是中國現代版的新宗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