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高清圖集︰德國兩列火車相撞起火致10死43傷
新浪
德國兩列火車相撞起火致10死43傷
被撞翻的列車
被撞翻的列車
救援現場
德國兩列火車相撞起火致10死43傷
救援現場
現場救援人員
現場救護車
被撞翻的列車
現場救援人員
現場一片狼籍
現場救援車輛
被撞翻的列車
被撞翻的列車
當地時間29日晚間,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首府馬格德堡附近發生一起火車相撞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0人死亡,43人受傷,其中18人傷重。事件的原因還在調查當中。
非洲動蕩,多國政局不穩 亂局背後三大主因
華商網
新浪/兩周前,突尼斯民眾走上街頭,迫使總統本阿里逃亡沙特;隨後,埃及等多個非洲國家均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科特迪瓦總統之爭持續,毫無解決跡象;甦丹結束公投,很可能走向分裂……非洲似乎又走入了一個多事之秋。
政變
突尼斯全球通緝流亡總統
1月26日,突尼斯司法部長對媒體表示,司法部以搜刮國家財富及非法把資金轉移國外的罪名,通緝前總統本阿里以及包括他妻子在內的一些家庭成員。目前,通緝令已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向全世界188個成員國發布。有報道指,本阿里在逃亡海外前,從中央銀行卷走了1.5噸黃金。
突尼斯局勢持續動蕩,反政府示威浪潮並沒有減退的跡象。在首都突尼斯市一間警察局外,示威者經過整日與警方的對峙,到26日傍晚打破警察局多扇大門,焚燒從警局內扯下的本阿里海報,其間至少一名警員受傷。還有示威者連續4天在總理府外抗議,他們聲稱,如果總理加努希不下台,就不會離開。
突尼斯老牌政治家梅斯提里呼吁創建智囊團,將突尼斯的示威浪潮組織化、目標化,以捍衛運動成果。已抵達突尼斯的美國助理國務卿費爾特曼則呼吁當局努力滿足民眾要求,並稱美國隨時願意協助突尼斯舉行公開公正的選舉。
騷亂
埃及民眾要轟總統下台
埃及全國性反政府示威26日進入第二天。埃及內政部26日宣布禁止任何抗議活動,但抗議人士不理會安全部門的鎮壓行動,全國多個城市超過20萬民眾上街,要求總統穆巴拉克下台、提高最低工資、用反恐立法取代緊急狀態法。
埃及政府和民眾的沖突進一步加劇,警方26日將應對示威群眾的警力增加了一倍,動用橡皮子彈、催淚彈和高壓水槍驅散聚集在開羅解放廣場上的示威者,被逮捕的抗議者達860人之多。
據美聯社報道,在埃及海濱城市甦伊士,有1000多人聚集在市政府停尸房外,要求發還一名死難抗議者的尸體。示威者向安全部隊人員投擲燃燒彈,後者則用橡皮子彈和催淚彈還擊。數百名示威者隨後試圖襲擊一座警察局以及穆巴拉克總統所屬執政黨國家民主黨在甦伊士的總部。
埃及反對黨領袖28日舉行更大規模抗議。分析認為,穆巴拉克政府無論作出何種回應——予以鎮壓、同意進行有限的政治或經濟改革,或是在示威沖擊下崩潰,其影響都將遠遠超出埃及本國範圍。
亂局背後三大主因
非洲多國接連動蕩,究其根本有三大原因︰一是強力人物長期統治,導致腐敗盛行民怨沸騰;二是經濟不振,高失業高物價激化矛盾;三則是西方殖民時期遺留的民族、宗教矛盾根深蒂固,長期無法解決。
因腐敗喪失執政基礎
突尼斯、埃及等國相似的是,長期執政的強力人物統治媒體、軍隊等,導致政治體制僵化,改革嚴重滯後,這是發生社會運動的根源。被迫出逃的本阿里在位23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掌權已30年。
在長期的專制統治下,各級官員和統治者家族大肆腐敗,而人民的合理訴求無人關注,最終導致矛盾激化。以本阿里為例,家族的腐敗問題讓他徹底失去了民心和執政基礎。
經濟不振是直接誘因
如果說對政治體制的不滿是根源的話,那麼經濟困境以及由此引發的高失業率、高物價就是發生大規模反政府運動的直接誘因。
國際金融危機使得許多沒有油氣資源的阿拉伯國家經濟舉步維艱。金融危機後,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減少,海外投資也相應銳減。國內物價飛漲、失業率居高不下成了騷亂爆發的直接誘因。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有大批大學畢業生處境艱難。這些失業的年輕人成了這場浪潮的主力。
西方殖民留下沖突種子
另一方面,在非洲,像科特迪瓦和甦丹這樣的亂局並非個別現象。正是當年西方殖民者在非洲隨意劃分國界,留下了矛盾和沖突的種子。
非洲一些國家原本就存在復雜的民族、部落、地域或宗教矛盾,而不同黨派之間的選舉競爭,往往演變為背後支持力量的權力爭奪,甚至釀成大規模沖突。
爭權
科特迪瓦一國二主近兩月
從去年11月28日至今,西非國家科特迪瓦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已近兩月,前總統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圍繞總統“寶座”的激烈爭斗一直沒有平息,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2002年9月,科特迪瓦發生兵變,引發內戰,政府軍與叛軍形成南北割據局面。2007年,科總統巴博與反對派武裝領導人達成協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總統大選。
去年12月2日,科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布前總理瓦塔拉在選舉中獲勝。次日,科憲法委員會廢除這一結果,宣布時任總統巴博贏得選舉。兩人隨後分別宣誓就任總統,科因此形成“一國兩主”的政治僵局。支持瓦塔拉的反對派武裝盤踞北方地區,只有南方在政府控制之下。
目前,聯合國、非盟、歐盟等國際組織均表示承認瓦塔拉當選總統。但巴博依然控制著科特迪瓦武裝部隊、國家電視台、總統府、重要港口以及可可和石油產區。瓦塔拉至今只能在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的一家酒店內辦公。
分裂
甦丹南北分離成定局
甦丹南部公投委員會網站日前公布,根據對甦丹南部地區(10個州)80%選票的統計和對北方及境外100%選票的點票結果顯示,98.6%的選民支持甦丹南方與北方分離。
根據甦丹北南雙方2005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和南方公投法規定,只要近400萬登記選民投票率超過60%,公投即有效,然而實際投票率已超過80%。在有效公投下,只要超過半數的選票支持分離,即為合法。根據這一規定,可以說甦丹南方與北方分離幾無懸念。
甦丹全國人口約4000萬,其中,黑人佔52%,阿拉伯人佔39%。70%以上的甦丹人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甦丹南方居民則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南方人口約佔甦丹總人口的20%。從這些數字可看出,甦丹南北在宗教、人種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這是造成甦丹獨立後南北頻繁沖突和南部公投選擇獨立的潛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