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不了解宋德福同志的“海外花絮” “團派”的一個巨大弱勢
發佈時間: 9/22/2007 3:13:18 AM 被閲覽數: 171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方覺:團派不能控制中共軍隊
 


宋德福,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9月13日淩晨4時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在共産黨專制國家,任何政治幫派要想控制政權,就必需控制軍隊。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爲首的“團派”是否有效地控制着中國軍隊呢?

最近這方面發生了一個不應該發生的花絮:幾天前,擔任過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61歲的宋德福病逝,有人感慨胡錦濤失去了一位“有軍方背景”的“團派大将”,并聲稱宋德福擔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時兼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主管選拔考察年輕将領”,同軍内“少壯派”過從甚密,是胡錦濤“溝通軍方的重要橋梁”。這個花絮是不了解中國政治的“人造花絮”,是不了解中國軍隊的“夢中花絮”,是不了解宋德福同志的“海外花絮”。

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不同于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選拔考察副部級副省級以上的黨政高級官員,總政組織部則是主管軍隊黨組織建設(側重軍隊黨員思想教育和軍隊基層黨支部工作)。總政幹部部才主管高級軍官的選拔考察。中共中央組織部的組織局主管全國的“黨建”,同總政組織部的職責類似。中共中央組織部的若幹個局分别主管不同領域的黨政高級官員的選拔考察,與總政幹部部的職責類似。一度兼任總政組織部副部長的宋德福,根本無權參與、也從來沒有參與過高級軍官的選拔考察。

宋德福1983年擔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之前,是總政組織部青年處副處長。這個“青年處”是不是類似1980年代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青年幹部局,主管“年輕将領”的選拔考察呢?完全不是。這個“青年處”僅僅主管軍内的共青團工作,從某種角度講,它是“軍隊團委”。中國軍隊的大部分士兵和一部分低層軍官是共青團員,所以需要設置“軍隊團委”-總政組織部青年處。但是“軍隊團委”在軍内的地位很低,這個“青年處”隻是一個師級單位。宋德福同志來自地位低下的“軍隊團委”,絕不是什麽重要的“軍方背景”。中國軍隊有許多弊端,然而并沒有這樣的弊端:重視和重用平庸無能的“團幹部”。

宋德福與胡錦濤的關系不但不密切,而且相當疏遠,他甚至不算“團派”。1983年宋德福被“增選”爲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一是爲了在團中央書記處補充一個代表軍隊團員的書記,二是爲了沖淡那時團中央書記處濃厚的“團派”色彩。所以,宋德福從一開始就是摻進團中央書記處的“沙子”。1985年秋天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錦濤調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團中央書記處的工作改爲胡錦濤的密切盟友、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劉延東負責。随後,中共中央通知各部委、各省委:團中央工作由劉延東同志主持。然而,那時中共内部的很多元老、很多高級官員,包括一些主張改革的領導人(例如趙紫陽總理),對重用“團派”不表認同。所以,1986年中共中央出人意料地決定由沒有“團派”背景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宋德福繼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這就使團中央的最高負責人一度中斷了“團派”淵源。

1992年秋天的中共“十四大”,鄧小平在88歲的病軀勉能視事之際,匆忙破格提拔胡錦濤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胡錦濤主管黨務工作和幹部工作。從此,“團派”複蘇。“團派”的複蘇,就是宋德福的冷落。他調任沒有政治權力的人事部部長,無所事事8年之久。2000年12月調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因病無法正常工作。2004年12月免去福建省委書記職務,“專職治病”直到去世。宋德福從來沒有參與過“團派”的政治活動,更從來沒有參與過中共的高層決策,他是什麽“團派大将”!

有關宋德福的花絮是沒有價值的虛構。真正有價值的現實問題是:“團派”不能控制中國軍隊。

目前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是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他與胡錦濤同齡-65歲。軍隊是高度統一的指揮系統,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者曆來是軍隊的核心人物。郭伯雄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安排的人選。目前分管軍隊幹部工作的是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他比胡錦濤年輕-64歲。徐才厚也是江澤民安排的人選。按照中共領導層和中國軍隊領導層的規定,中央軍委負責人可以70歲退休。這就是說,郭伯雄和徐才厚将在5年後、即在中共“十八大”與胡錦濤同時退休。至于那位72歲的國防部長曹剛川,主要分管軍隊的裝備工作,不是軍隊指揮系統的核心。從1981年6月以來,曆任中國國防部長隻是一個名義,軍隊的實權掌握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人手裏。曹剛川目前正在“站好最後一班崗”-1個月後的中共“十七大”他将退出中央軍委副主席,6個月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他将退出國防部長。

江澤民已在3年前完全退休。現在郭伯雄和徐才厚不必“忠于”江澤民了。然而,他們更沒有必要“忠于”胡錦濤。因此,中國軍隊正在出現相對的政治中立:中立于黨内的派别鬥争之外,不支持“團派”控制軍隊,也不支持“團派”獨攬大權。

更有政治價值的問題是:胡錦濤之後的下一代“團派”能否控制中國軍隊?

郭伯雄-徐才厚之後的下一代軍隊領導人,将主要來自兩類高級軍官:一類是政治色彩不濃的職業軍人,他們關注的是軍隊的專業化和現代化,而不是軍隊的政治化和服務于政治幫派,他們對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下一代“團派”不感興趣;另一類是來自高級官員家庭和高級将領家庭的從軍者,他們具備政治頭腦,與來自高級官員家庭和高級将領家庭的從政者關系緊密,對平庸無能的“團派”的迅速上升不無異議,他們關注中國軍隊的強大和整個中國的強大,對缺乏治國能力和外交能力的下一代“團派”也不感興趣。可以預告:胡錦濤之後的下一代“團派”同樣不能控制軍隊。

胡錦濤爲首的“團派”是繼江澤民爲首的“上海幫”之後中共最大的保守無能的政治幫派,是繼“上海幫” 、“李鵬幫” 、“羅幹幫”之後阻撓中國民主改革的主要負面力量。中國1949年以來的曆史一再表明:軍隊被黨内的保守派别操縱去謀取幫派利益或“領袖利益”,必然出現禍國殃民的局面。1966年毛澤東利用軍隊發動“文化革命”;八十年代後期鄧小平利用軍隊先後廢黜胡耀邦、趙紫陽兩位改革領導人,釀成“6·4”血案;九十年代後期江澤民利用軍隊維持自己71歲後延長一屆5年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任期,然後又延長兩年中央軍委主席任職。所以,不能允許“團派”重走“以軍幹政” 、“以軍護派” 、“以軍延長任職期限” 、“以軍延續幫派傳承”的荒謬道路。

胡錦濤爲首的“團派”正在利用“黨管幹部”的反民主反法治的陳舊制度,竭力安排越來越多的不合格不勝任的“團幹部”占據高級黨政職位。這并不表明“團派”有能力全面掌控中國舞台。“團派”無法控制軍隊,就是它的一個巨大弱勢。這個巨大弱勢的實際後果将會在未來中國的政治變動中充分體現。

(2007年9月18日 )

        來源:xinshiji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何蜀:著名西洋文學家吳宓 痛斥“文化大革命”
  •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