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别出心裁:住在垃圾箱里的美国教授/揭秘美国职业乞丐:年入60多万纽约现乞丐学院
發佈時間: 9/23/2014 2:28:01 PM 被閲覽數: 20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揭秘美国职业乞丐:年入60多万

 纽约现乞丐学院


京港台:2014-9-22 11:18| 来源:广州日报 |

  

  

在街旁乞讨的乞丐。

  近日,央视揭秘一名职业乞丐的一天。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此人月收入过万,家购两套房,甚至怀揣港澳通行证。

  职业乞丐不惜以出卖尊严为代价,蒙蔽公众双眼,挥霍着这个社会的善良与爱心。其实,即使在美欧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乞丐也比比皆是,享受着自己的快意人生。 (赵海建)

  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乞丐的身影。一般来说存在三种情况:一是为生存乞讨;二是因懒惰乞讨;三是将乞讨作为一项有利可图的职业,不劳而获。

  演技高超不劳而获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职业乞丐。美国“丐帮”中的知名人物保拉·哈德莉曾上过《纽约邮报》的头版。她每天都在纽约第五大道上行乞。有个周末,哈德莉只是在路易·威登的店门口张望20分钟,就得到18美元,外加一杯热气腾腾的可可奶。结束一天乞讨后,哈德莉会趁人不备地穿过第五大道,在一个电话亭里像超人一样快速地换上一身新衣。打开门后,一个身穿慢跑服、嘴叼可可奶的女人走了出来,她正是哈德莉!有人统计过,哈德莉一年能有超过1万美元的收入,且完全不用交税。

  据报道,有些纽约职业乞丐假冒残疾人士和智障人士,最多的一年的收入甚至超过10万美元。

  “占山为王”足足4年

  波尔是休斯敦的一名职业乞丐,他在艾伦公园路“占山为王”已经4年了。他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但有具体的目标,那就是每天挣到10美元就“收工”。波尔还说,有的人目标更大些,一天收入上百美元的也不在少数。

  在美国盐湖城,则有成百上千的职业乞丐。由于当地居民和游客颇慷慨,而且这些乞丐“技术”高超,往往单凭三言两语或一些惹人怜悯的行为,就能让人顿生同情。所以,这些职业乞丐每天可讨得300美元至500美元,比一些工薪阶层收入还高。在盐湖城2002年冬季奥运会期间,一些乞丐每小时乞讨高达50美元。大部分职业乞丐都能凭行乞,便有能力把大量款项存入银行账户。不少职业乞丐拥有自己的公寓或别墅,过着很舒适的生活,有的甚至不时外出度假,入住高档酒店。

  纽约办“乞丐学院”

  美国职业乞丐行业的发展还催生了许多相关产业。

  为了提高乞丐的乞讨能力,纽约办了个“乞丐学院”。

  该学院学制6晚,收费100美元,前4个晚上学习行乞的理论知识,后两个晚上到街头实习,院长亲自在旁边观察,指出不足的地方。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每月可乞到2000美元到4000美元。

  35岁的洛杉矶企业家普拉布林还推出《行乞套餐》一书,内容包括行乞指南、行乞装备和行乞衣物。作者保证,任何有志于行乞的人士,只要熟练掌握书中理论,配备必要行装,保证每年可乞到3万美元左右。

  一些职业乞丐甚至把“业务”发展到了网上。他们要做的只是上网煽一煽情,跟着收钱就行。纳塔莉是一位60多岁的妇女,她建立了一个叫做“保障我的就业社区”的乞讨网,并找了一张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放上去。纳塔莉不到一个月便赚得体面的453美元,她的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

  “乞丐旅游团”出现

  乞丐头目南哥·丽芙姬甚至组织了一个189人的“乞丐旅游团”。

  该团从纽约出发,到意、法、德、挪威、瑞典和芬兰,前后240天,其中行乞141天,实际旅游99天,这群身无分文的乞丐们潇洒地饱览了各国的秀丽风光。

  职业乞丐脸谱

  职业乞丐遍布世界

  其实,由于收入高,世界各地的职业乞丐都在享受自己的快意人生。

  英国:白领兼职乞丐

  一个英国乞讨者自曝,他每天的收入不等,但平均每星期可讨到700英镑(约合人民币6924元),全年总计能有3.6万英镑入账。由于手头宽裕,他们不时打车去城里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冤大头愿施舍,时不时去酒店开房,享受一下软床热水澡的舒服生活。而在伦敦市中心,乞丐每天的平均收入达55英镑,比工人的平均薪资还高。

  由于收入诱人,很多有家有业的上班族开始把“乞讨”作为第二职业。这些人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就穿着破烂衣服出来“赚外快”。

  德国:乞丐公司规模经营

  在德国汉堡,近日出现了一家“乞丐公司”。该“公司”的罗马尼亚籍老板桑杜竟将黑手伸向同胞,引诱他们来德国并承诺安排工作。结果,这些人被迫成为职业乞丐,为“雇主”讨钱。从家乡招募来的邻居和熟人多数有债在身,只要没还清债务,他们就不得不继续乞讨。

  印尼:乞丐每周休两天

  印尼首都雅加达是富人的购物天堂,但也是穷人行乞的大本营。去年12月,印尼官员在南雅加达区找到两名乞丐,在他们身上发现的现金折合近1.33万元,并且这还是两周所得。

  有报道称,部分乞丐每周有2天休息,仍能“挣”到8281元的月薪。更厉害的是,这些乞丐竟然还有自己的住处、农场、花园。

  韩国:乞丐收入超大学生

  日前,韩国一名乞丐因为打架被警察逮捕。警方审讯时在他身上搜出1600多万韩元(约9.4万元人民币)。这个乞丐在街头行乞有30多年,可怜的样子博得许多人的同情,有时一天就能赚到12万韩元(约人民币700元),比刚参加工作的韩国大学生的日工资都要高。

  职业乞丐伤社会良心

  近年,许多国家加紧对职业乞丐管理。《法国刑法典》第276条规定,“装作苦病、病弱状而行乞者,处6个月至2年监禁。” 英国严格禁止在包括地铁等许多公共场所内行乞。

  美国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乞丐“挂牌营业”制度。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规定,乞丐必须每年到政府注册,而且要制作执照,行乞时带在身上。一是设置“禁讨区”。

  例如,2009年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市政法规规定,禁止在“旅游三角区”和“国王中心旅游区”的数十条街道乞讨。同时规定,在公共厕所出入口、银行自动取款机、停车场付费处、自动售货机15英尺范围内的乞讨行为属于违法。

  人间处处有辛酸,乞讨者与繁华的都市看上去不那么和谐,却是都市中真正需要关心的特殊群体。我们需要宽容精神,尽可能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弱势人群。然而,职业乞丐的欺骗性伤害了善良人士的心。当爱心受到欺骗后,社会上就少了一颗爱心,多了一份冷漠。

  客观上说,职业乞丐的泛滥也让真乞丐得不到有效帮助。而且,职业乞丐的高收入纵容好吃懒做,不符合正常的财富观,让那些自立自强的低收入者感到心酸与委屈。总之,职业乞丐高收入现象伤害了社会的良心,有损社会公平与正义。

 



别出心裁:住在垃圾箱里的美国教授(组图)


来源:加加网(wdf5.com)   

  德克萨斯奥斯丁Huston-Tillotson大学的一个院长、教授杰夫·威尔逊(Jeff Wilson)居然以垃圾箱为家,这消息足够让人震惊的吧?

  威尔逊教授甚至给自己取名“垃圾箱教授”( Professor Dumpster),实际上他是一名环境学教授,住的这个垃圾箱是他和学生们与专家合作,花了不到一万美元把它改造成的一个结实实用的住处。

  为了完成环境研究项目,威尔逊教授先是从2500平方英尺的独立房换到500平方英尺的公寓,然后最后到了这个长、宽各6英尺、总面积36平方英尺(不到4平方米)的垃圾箱里,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人类居住的最小的“房子”,只占美国房子平均面积的1%,在这项“新1%”的项目中,垃圾箱教授的目标是只用1%的水、能源和美国家庭的垃圾。

  下面是一些图片。

  1、这个“垃圾箱项目”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2014年2月入住,像下图这样在里面“野营”居住,第二阶段是建造一个储藏间和床,最后的阶段是完善细节,将这个垃圾箱变成一个住家的样子。

  

  2、第二阶段开始的时候,装上地板,然后辟出几个储藏间放置衣物。

  

  3、第二阶段尾声,垃圾箱要连上水电,水电容量做到保证威尔逊先生的舒适即可。

  

  4、 垃圾箱开始看着像家的感觉了。

  

  5、甚至还有袖珍花圃、邮箱,还有唯一的一扇窗户。

  

  6、夏天垃圾箱里面很容易超过四十度,白天几乎无法生存,只有躲在办公室,还有在室外淋浴和简易卫生间装好之前他得依靠校园上的装置。

  

  7、从窗口拍进去。

  

  8、从可移动的顶盖儿上看下去。

  

  9、最后的阶段的设计图,将完成两层的结构,并尽量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译自The Atlantic)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揭秘美国职业乞丐:年入60多万 纽约现乞丐学院
  • 美华裔数学家获天才奖 得62.5万美元奖金/四川最美女教师走红 听课学生太多不得不换大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