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武之璋:一門忠烈─《色.戒》背後的真實故事
發佈時間: 9/27/2007 5:25:43 PM 被閲覽數: 21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bangtai.us@gmail.com
 
 作者:武之璋    

 

鄭蘋如

李安的色戒揚名國際,本來是件喜事,不管大陸中國人、台灣中國人或「台灣國」台灣人,都覺得與有榮與焉。但是有一點小小的遺憾,就是色戒的故事扭曲了一個年青美麗的抗日烈士的真面目。色戒本于張愛玲的小說,張愛玲是聽前夫、大漢奸胡蘭成說的,當時胡蘭成在汪僞政府任法制局局長,跟汪僞特工首腦很熟,應該很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張愛玲爲什麽扭曲鄭蘋如的曆史,我們不得而知,但張愛玲寫色戒的心态值得我們研究,或許因爲胡蘭成是大漢奸的緣故影響了張愛玲對忠、奸、民族大義的認知。

鄭蘋如是曆史上罕見的奇女子,爲抗日而犧牲的大英雄,鄭蘋如的曆史不該被湮沒,更不容被扭曲。一個多星期以來我曾在東森電視台「關鍵時刻」替鄭烈士辯誣,又接受多次電台call out 指出色戒的錯誤,在此我借用公論報叙述一下鄭蘋如烈士抗日殉國的經過,并敬請公論報編輯将本文轉寄「大話新聞」那批日本狗腿們參考。

鄭蘋如的父親鄭英伯,浙江蘭溪人,早年留日就讀日本法政大學時參加同盟會,在日期間結識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後來木村下嫁鄭英伯,襄助夫君奔走革命,回中國後改名鄭華君。鄭英伯回國後曾任教上海複旦大學、曾任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檢察官。

丁默邨

丁默邨早年參加同盟會,後留俄參加共産黨,自修鑽研特工情報學,蒙蔣介石重用,出任軍事委員會中統局三處處長,二處處長爲戴笠,一處處長爲徐曾恩。抗戰前丁爲國民黨特工領導人之一,抗日軍興,三處遭裁撤,丁領軍事委員會少将參議虛銜,因而心生怨怼。汪僞成立後,丁投靠汪精衛,出任特工總部主任,李士群副之。特工總部設于上海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特工總部除捕捉、殘害重慶特工人員外,專事斂财、誣陷百姓或富商爲抗日份子,敲詐、勒索嫌犯家屬,無惡不作,百姓聞風喪膽,視特工總部爲人間地獄,後簡稱七十六号。

丁默邨曾任明光中學校長,時鄭蘋如在明光中學讀書,兩人有師生關系。

鄭蘋如出身貴族家庭,日語流利,美麗活潑,氣質出衆,十七歲(一說十九歲)參加中統局,結交上海中、日權貴,與日本首相近衛文磨、日本派遣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等往來密切,曾建議上級綁架近衛首相的兒子近衛文隆,但爲重慶當局否決。

鄭蘋如的頂頭上司是陳立夫侄子陳寶骅,她在陳寶骅領導下以自己與丁的師生關系施展美人計欲謀殺丁默邨。丁是好色之徒,對鄭驚爲天人,迷戀不已。未久陳寶骅去職,上海區負責人換張瑞京,張就職未久,行迹敗露,被捕後出賣同志,供出鄭刺丁計劃,但李士群替重慶份子保密,圖以鄭之手除去頂頭上司丁默邨。行刺計劃照樣進行,鄭誘丁到一皮草店買皮大衣,皮草店附近埋伏了不少中統局特工,鄭下車到皮革店,丁即驚覺情形有異,把一大把鈔票往櫃台一放,說:「你自已選吧!我有事先走了。」說完跳上座車,中統局特工沒料到丁如此快速逃跑,反應稍慢,丁已上車,中統局槍手朝座車開了很多槍,因丁的車是防彈車,故毫發未傷逃走了。

丁逃走後,鄭蘋如非常沮喪,同志多勸鄭暫避風頭,鄭不接受,決定單獨帶槍親自行刺,也就是決定「與汝皆亡」,以身殉國。鄭蘋如被捕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鄭打電話給丁,約丁在某餐廳見面時被捕;另一說法是鄭帶了日本憲兵小隊長親自到七十六号找丁時被捕,被捕時皮包中藏了一把勃郎甯手槍。

鄭被捕後,汪精衛、周佛海的老婆以世交長輩的身份親自勸降,鄭蘋如不爲所動,汪精衛又以老同志的身份勸鄭蘋如父親鄭英伯出任僞職,鄭英伯說:「我兒女甚多,不在乎少一個。」日籍母親也深明大義,鼓勵丈夫拒做漢奸。

鄭蘋如被捕後,無論丁、李都不想殺她,但是丁默邨的老婆趙慧敏、李士群的老婆葉吉卿都厭惡、嫉妒鄭蘋如,都認爲鄭對自已老公是莫大的誘惑,對自已是莫大的威脅,于是說動七十六号四大金剛之一的林之江把鄭蘋如偷偷押解到滬西中山路荒地,射擊三槍斃命,死時年僅二十三歲(一說二十六歲)。

鄭蘋如死後,父親鄭英伯在憂憤中去世。

鄭蘋如的哥哥鄭海澄是中國空軍飛行員,一九四四年對日空戰中犧牲。

母親鄭華君一直追随國民政府抗日反共,一九六六年以八十高齡在台北病逝。

鄭蘋如烈士殉國經過可歌可泣,她被捕後忍受各種酷刑,半句秘密都不招供,對于殺丁原因,辯稱因爲丁移情别戀,故而雇兇手殺之洩恨。

漢奸李士群後來被日本憲兵聯合胡蘭成、熊劍東(僞軍将領)毒死,丁默邨在抗戰勝利後以漢奸罪判死刑槍決。

鄭蘋如一門忠烈,卻在中國近代史上默默無聞,中國─苦難的中國正因爲有成千上萬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才能戰勝侵略者,才能免于亡國的命運,才能再度強大。

此篇短文除了替烈士鄭蘋如澄清一些曆史真相外,更代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向鄭蘋如烈士緻最崇高的敬禮、向鄭蘋如的哥哥鄭海澄烈士緻最隆重的敬禮、向爲民族大義而痛失愛女的鄭英伯老先生緻最真誠的敬禮。向與夫君共患難,叠經喪女、喪子、喪夫之痛的日籍老夫人鄭華君女士緻最衷心的敬禮。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奮不顧身對抗侵略者的血淚史,鄭蘋如一門忠烈的故事不該被湮沒,更不應該被歪曲。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視頻)那些花兒!我印象中90年代的中國搖滾./這個世界爲什麽讓我這麽累
  • 皇帝的闹剧-刘贺 二十七天里面一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混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