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中生
《财经》记者从山西省获悉,2014年5月被中纪委带走的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其案件已被移交山西司法机关。
一位吕梁的处级干部称,吕梁市委常委会已经内部通报了张中生的案情,受贿额超过6亿元;另一位接近山西省检察院的消息人士称,张中生涉案金额高达25亿元以上,已知有11位煤炭富豪向其大额行贿。
今年63岁的张中生,1952年出生于山西主焦煤产地吕梁柳林县,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69年,张中生担任中阳县粮食局的保管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此后一直深耕于中阳县34年,直至2003年,其才从中阳县委书记升任吕梁行署副专员、吕梁市副市长。
2003年,中国开始进入“煤炭黄金十年”,盛产焦煤的吕梁市经济一飞冲天,张中生分管全市煤炭工作,其职务炙手可热,人送绰号“吕梁教父”。
2009年,张中生进入吕梁市委常委行列。
彼时,山西省开始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吕梁市在全省独树一帜,其整合主体几乎全是当地的民营明星企业家。一位吕梁市的干部称,吕梁“这种民营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貌似纯粹市场化行为,但其实带有浓厚的行政审批色彩”。为了争抢优质资源和保留主体地位,部分民营企业家对拥有审批决定权的官员大肆输送利益,使得这场貌似公平公允的交易,最后沦为“大鱼吃小鱼”。
在这场博弈中,张中生正是吕梁官场最大的赢家之一。并且,鉴于彼时的煤炭形势和高烧不退的焦煤价格,一些吕梁煤商的“出手额”大的骇人听闻。上述接近山西省检察院的消息人士称,一些吕梁的民营企业家给张中生行贿时,竟然使用大额承兑汇票。
据悉,涉及张中生一案的吕梁富豪,包括大土河公司贾廷亮与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袁玉珠。目前,贾廷亮和袁玉珠均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批捕。

在张中生的把控下,烟雾腾腾的煤炭经济,造就了一个贪官、巨贾和骗子的江湖。图为中阳街景,运输车排长队。 澎湃新闻 陈竹沁 图

张中生近年在中阳二郎坪修建的别墅,一字排开有上百米。再上一层则是被视为“特供”的市政工程二郎山公园。 澎湃新闻 陈竹沁 图
2012年2月6日元宵节的晚上,张中生在中阳县度过。
9年前,他离开扎根50余年的这片故土,升任山西吕梁行署副专员时,中阳县政府新大楼及楼前的中兴广场刚刚建成。
此刻,7.5万平方米广场的上空,“龙腾盛世”的大型烟花闪耀夺目,“20周年”的数字焰火,则昭示着晚会主办方中阳钢铁集团(下称“中阳钢铁”)进入“纪念”时间。
作为中阳官场人尽皆知的“实际一把手”,在中阳钢铁董事长袁玉珠和县委领导的簇拥下,张中生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此前数年,中阳钢铁毫无意外地成为吕梁煤炭资源整合的几大主体之一,张中生也从不避讳民间所谓“张中生才是中阳钢铁董事长,袁玉珠只是总经理”的传言,屡屡为中阳钢铁站台。
辉煌如烟花,转瞬即逝。山西煤炭富商邢利斌被查后,2014年5月29日,退休已一年的张中生命运倾覆,也未能逃过被查之劫,围绕他的政商帝国也轰然倒塌。
在其身后,两任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杜善学被查,与其关系密切的山西煤炭富商袁玉珠、贾廷亮亦被带走。
多位中阳政商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张中生堪称多位煤炭富商的“教父”,或是吕梁窝案核心,前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亦遭其排挤压制。携深厚的中阳官场资源,再加上副市长任上分管煤炭的大权,张中生“一句话就能决定煤矿开闭或兼并”,从中获取巨额利益。熟悉其人的老干部直言,“中生炼矿,投入的是权力。”
上述多位人士还称,在中阳,张中生为官霸道成性,私仇必报,扶持亲信亦不遗余力,完全左右官员“上下”。“家庭医生做了县医院院长,家庭教师做了县长助理,看门的做了公安局纪检书记”等顺口溜,均确有其事。
在张中生的把控下,烟雾腾腾的煤炭经济,造就了一个贪官、巨贾和骗子的江湖。
这个柳林裁缝之子,因出生中阳,而取名“中生”。其后44年宦海沉浮,张中生留下诸多恶评,中阳人对其怨声载道,留下一句喟叹,“中阳害了他,他也害了中阳”。
财富传说
官方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0年,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吕梁完成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除2户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在吕梁办矿15座不参与整合外,全市矿井由355座整合为112座。
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也为寻租埋下空间。熟悉吕梁政情人士称,在煤炭经济的“黄金十年”,副市长张中生分管全市煤炭工作,权力空前。一位接近中阳煤老板的人士称,在煤炭资源整合中,该老板的2个矿以评估价半价被收购,差价近4亿元,“可想而知腐败空间有多大。”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后续工作深入推进,2012年,吕梁整体进入“大矿时代”。
曾分管煤矿重组,时任吕梁副市长的张中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站在60岁的门槛上,也开始为“养老”谋算。
一年后,张中生辞去副市长职务,在距中兴广场一公里外的二郎坪上,修起了两层别墅区,其中第二层的别墅群为中式灰瓦院落,十余栋建筑一字排开,绵延上百米,颇为壮观。
除此之外,张中生在不远的雷家沟另有一处别墅。在那里,青山相依,铁栅紧闭,从门外向里探视,可见占地近10亩的院落和中式门庭。
多位知情者称,两地均由风水先生选址打造,暗合民谚“两山夹一沟,辈辈出阁老(高官)”。
然而,此等宏愿终告搁浅。数年来,张中生屡遭举报,却安然无恙,被指“通天”。直至今年5月29日,已退休的张中生宣布被查,二郎坪上的别墅群未完全建成,人去楼空。至今别墅内部仍是毛胚,大门亦用叠叠红砖填塞。
不过,坪顶的“二郎山公园”外围仍在紧密施工,内部的石牌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均已成型。多位知情者称,该公园明为市政项目,实际却是为张中生单独打造。
曾在中阳财贸系统工作的退休干部林易(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曾听一位施工负责人介绍,此处别墅区投资一个多亿,与早些时候开建的县人民医院工程并在一起,“由中阳钢厂出钱”。不过目前这位施工负责人已无法联系上。
多位知情人士还透露,张中生在吕梁离石、太原、北京、上海、珠海等地均有房产,包养情妇数人,其积累财富或达百亿,“级别是苍蝇,但问题比老虎还大。”
两个交叉信源均指,一位中阳籍女歌手与张中生关系密切,其与一位知名男高音歌唱家曾合唱一首歌曲并录制MV,背后或由张中生托关系包装。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的前北大青鸟总裁苏达仁,被指在政商军界和演艺界拥有非同寻常的广泛人脉,张中生亦或通过其结交北京诸多高层及其子女。
官场一霸
张中生生于1952年。
从17岁当中阳县粮食局保管员起步,张中生浸淫中阳政商两界34年,直至升任吕梁副市长,分管煤炭工业,继续把持中阳县。
已退休的中阳前纪检干部何黎(化名)称,前任中阳县委书记曾自称为中阳“第四把手”,第一把手是张中生,第二把手是袁玉珠,第三把手则是张中生亲信的一位县委副书记。
何黎还引述民间流传歌谣称,该书记上台后“打了个洞洞,推了个坑坑,挂了个灯灯”,指其无实权,办不成事。
澎湃新闻记者接触的多位中阳政商界人士,均以“狂妄”、“霸道”来形容张中生。张中生罢免王达年一事颇为典型,屡被熟悉中阳政情者提及。
1995年,张中生还是中阳县代县长时,在一次全县机关单位植树造林活动后,县委召集各机关负责人开会,张中生当场批评时任交通征稽所所长王达年,没有响应号召带着单位职工上山造林,随即扬言将其罢免。
王达年向澎湃新闻回忆,他当场反驳此言不实,并指出在座的某单位负责人可以为其作证。张中生听闻大发雷霆,放言,“今天不但是批评,还要有行动,把你这个所长撤了”。
林易当时也在现场。他回忆称,王达年由于身体原因,7天活动只参加了1天,情有可原,却惹得张中生不满。张大怒,称要用自己的两顶乌纱帽(县委副书记、县长)赔他一顶。
“交通征稽所是条管单位,人事任免权在上级主管部门,他没权撤我。”回想起近20年前的这桩往事,王达年仍然哭笑不得。
据其所知,事后张中生就找人向省交通征稽局、吕梁地区征稽处反映,要求撤职。王达年说,开完会两三天后,他去找张中生,张还答应要在之后的大会上替他“平反”,但再隔数日,免职一事成为现实,王达年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
“之前没得罪过他。在会上他诬陷了我,我只是反映真实情况,他就认为是顶撞他,不给人解释的余地。”在王达年看来,张中生此举是“为了称霸、树立权威”,“土皇帝一个,以后谁还敢惹他”。
林易亦认为,张中生明显是“杀鸡儆猴”。
在这件事上,当时的县委书记并没有发声。王达年说,中阳官场流传,张中生自称“当副县长的时候干的是县长的活,县长时干的是书记的活”,此言不虚。
熟悉吕梁政情的人士称,直至出任吕梁市副市长,张中生霸道本色不改,其能量和魄力甚至能使其轻松将前市委书记聂春玉排挤和架空。
掩盖弊案
现年61岁的高智广曾任中阳县粮食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是张中生最早的领导和“伯乐”,见证其一路高升。
在其看来,张中生很早就表现出头脑灵活、善于攀附关系的特点。
据高智广对澎湃新闻回忆,1982年,中阳粮食局决定将粮油加工厂交给私人承包,指定时任厂长张中生接手,但张几次三番予以拒绝。高智广对此理解是,张中生个人不愿意出承包费,更乐意吃大锅饭。
不久,张中生便自谋出路,进入县财委工作。高智广称,张在粮油加工厂工作期间,就经常将土粮饲料供给时任副县长兼财委负责人之妻喂猪,因此在该领导面前颇能“吃得开”。此后,张中生调任食品公司经理,仍时不时送一些公司的猪头、猪肚、猪蹄给上述领导。
高智广称,在张中生担任食品公司经理期间,食品公司曾出现一桩弊案。当时,向本地农民收猪需要发猪饲料,去外地收购则不需要。食品公司在陕西省收猪,由此囤积了一批猪饲料,待到年底将饲料以溢价转卖给粮站,赚取差价。
曾在中阳纪检机关长期任职的何黎证实了此事,此案由当年粮食局内贼案牵出,其本人曾参与办理。据其回忆,某日上午,办案人员来到食品公司准备留下吃饭问话,张中生“十分嚣张”,不予配合。当时,县审计局也在食品公司查账,张中生声称“今天检察院来,明天纪检委来,审计局也在,这我还能工作?”说罢,未打招呼,开车扬长而去。
何黎称,办案人员等了一天半,再没见到张中生。不久,在县委主要领导插手下,此案不了了之。何黎据此认为,“张中生在当时就有靠山。”
据知情人士分析,张中生的一位亲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入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担任某位省领导秘书。中阳县委领导对其亦有所求,因此与张中生结成政治同盟,加之张本身能力不错,理财水平较高,因此平步青云,1985年起先后担任中阳县工商局、财政局局长,5年后升任副县长,分管财贸。
何黎对澎湃新闻回忆,1992年,他在主办县供销社下属土产公司的案子时,再次与张中生狭路相逢。在查账过程中,何黎发现了用银行汇款单记账套取现金的线索,挪用资金或与修建供销社大楼有关。正查到关键时候,张中生来到土产公司办案办公室,指着何黎说,“你不能旷日持久地查。”
何黎回忆,自己当时顶了几句,“不让查早说,我是听纪委领导,还是听你领导?”无独有偶,此案亦未能彻查便告收手。
与之类似的还有1994年煤企张子山乡企业总公司的案子。何黎回忆,在张子山乡企业总公司查出花名册,为开煤矿,该公司每年过年过节给县、地区、省级近百名领导,每人平均送500多元的高档烟酒,张中生也有份。
正在铺开取证调查过程中,中阳县委下文决定将何黎调至对台办。何黎不从,次年县委领导变更,其被调至某局任副局长。何黎称,当时张中生“卡着我不让上”,最后被当时的县纪委书记顶住了才得以放行。
不只是何黎,多位中阳退休干部向澎湃新闻记者讲述,张中生如何“有仇必报”甚至“恩将仇报”。
林易亦称,张中生分管下属单位发生负面事件,其了解后向县委领导汇报,为张中生说了好话,张当时对其点头哈腰颇为感激,然而时隔多年张对其升职问题却多次横加阻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张中生亲近或对其言听计从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多位中阳退休干部交叉印证举例,张中生的妻子由普通职工调为县政协副主席,其家庭医生做了县医院院长,家庭教师做了校长,随后又升任县长助理。张中生还调用公安干警为其看家护院,后将相关人士擢升为县公安局长及公安局纪委书记。此外,其“心腹”商人承揽了诸多中阳市政工程。
上述教师被指于1998年帮助张中生的儿子高考作弊,以县文科状元身份进入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接近张中生的人士称,其子在入学复试时险遭除名,张中生在京逗留8日为之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