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何清涟:中国政坛:红二代淡出,赵家人恒在/2015年这7人给中央政治局讲了7次课 都说些啥?
發佈時間: 1/2/2016 12:28:10 PM 被閲覽數: 33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何清涟:中国政坛:红二代淡出,赵家人恒在



2016年1月0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 (网络照片)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国防部宣布原总后政委刘源上将退休,为各种有关其前途猜测划上终止符。目前,军改后一级指挥官陆续到任,在已公布的名单中,军中27名在役“红二代”将军,目前只有秦天(秦基伟儿子)获武警部队参谋长一职。这些消息表明“红二代”正在淡出中国政坛。这一淡出过程,应该是习近平借自然规律(年龄上限)而促成的政治安排,江胡两朝“红二代”纵横政坛、国企、军界的鼎盛时期终结。
    
    江胡20年:红二代的鼎盛时期
    
    习近平接任中共掌门人之后,2013年10月15日为其父习仲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百年冥寿纪念会,中共红色家族每家派一代表出席,外界与红二代均认为这是邀请红二代“咸与新政,共掌朝纲”之意,认为从此中国是红色家族当家。对此,我一直心存怀疑。遍数党政军国企各界的当家人并计算年龄,再考虑时势(习近平集权需要),不得不对这一看法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中共建政开始,毛泽东等就开始考虑“红色接班人”问题,但因高层子弟年龄,在文革前真正进入接班人序列的只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李鹏等只算是一匹“黑马”,原来打算当技术专家培养。
    
    毛泽东对长子毛岸英的培养颇有清朝康熙大帝让诸王子到“基层”办差历炼之风。因此,毛岸英的资历丰富:在苏德战争中参过战,回国后在共军占领的解放区发动过土改、并在情报部门任过职,还到工厂当过厂级管理干部。只是天不假年,1950年11月在朝鲜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阵亡。毛泽东只好培养公主李讷与皇侄毛远新,李讷27岁时,就任《解放军报》总编辑,成为十大全国代表,1975年官至北京市委副书记。毛的侄子毛远新27岁官至省部级,但因毛去世后的政变,没接成班。
    
    毛家子弟成了红色接班人,其他追随毛打江山的元老子弟也念兹在兹,思谋接班。只是因为年龄缘故,文革时期,这些红二代一部分人在读大学,一部分人在读中小学。但做红色接班人的愿望却一度形成爆发式表述,比如北京高干子弟组成的红卫兵组织“联动”,其口号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后来江青等将“联动”列为反动组织时,批判该组织的高干子弟“头脑中的特权思想,‘自来红’观念大大膨胀”。当时红色阶级中的底层人民为此很高兴,但没有意识到,江青领导的中央文革要批判这群高干子弟的特权思想,只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父母属于被打倒对象,针对他们“想保爹、保妈、保自己”的政治意图,并非真是要清除什么特权思想。
    
    红二代们集体接班这一梦想,在江泽民、胡锦涛时期得到全面落实。从江时期开始,中央部委、国企、军队的红二代们大都稳步升迁。当然,这种照顾并不能保证每位红二代都官至厅局级乃至更高位,因各种原因屈居处级的也有不少,但这并不能否定红二代得到特殊照顾这一事实。任何朝代,有权有势的职位都有限,连一个皇帝留下的后人,都荣辱有别,更何况只有红色这一共同印记的阶层。
    
    未能进入党政部门、军界、国企的红二代们,还有全国人大、政协荣职恭候。江时期由于政治考虑,毛家、胡家有人未进入政协、人大系列,但到了胡锦涛时期,朝廷恩泽普降,李讷终于进了全国政协。人大政协两会,终于成了历代权贵世家子弟朝廷观礼的贵宾包厢。
    
    可以说,江胡两朝,终于实现了毛泽东与其战友们的共同理想:“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还有一句只干不说的,那就是“我们不拿,谁拿?”李鹏的千金,有公主CEO之称的李小琳有那么一段时期,将“两会”当作穿昂贵高级时装及拎名牌手袋走秀的T台。
    
    有关部分红色权贵家族成为巨富的故事,江湖从未绝迹。但那只是“传说”,谁想做成实打实的调查新闻,还真是不得其门而入。
    
    红二代成为话题是中外媒体卷入权争的结果
    
    江胡时期,历史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十八大之后的权力斗争。从古到今,这种仗一旦开打,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折腾出个胜负来,决计收不了场。在胜负决战中,外国媒体(主要是英文)与海外一些华文媒体,就因缘际会,得到不少曝光中共内部最高机密的机会。
    
    《纽约时报》得到的温家财富故事线索成就了该报记者荣获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除了该报与彭博社曝光的习近平姐姐家庭的个展之外,最全面的灰色财富故事展览,当属2014年1月21日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所公布的那份《中国离岸金融报告解密》,那里面除了江泽民、周永康、曾庆红等少数几家子弟的公司未列名其上,习、胡、温、邓、李等五家新老政治局常委与其他上百位中共高干子弟公司资料的均列于其上。虽然该报告在中国大陆被封杀,但其意义之重大,远远超出“权力斗争产物”的范围。因为《中国离岸金融解密》向世界揭示了中共政治集团的盗贼型面目,严重削弱了中共执政集团的合法性。
    
    比较有趣的是,国内媒体不知出于何方授意,也都开始“正面”报导红二代的踪迹,比如《央企高管中的红色后代:保利名誉董事长系邓小平女婿》(《中国新闻周刊网》2013年6月3日),文中列了一批包括毛泽东侄子毛远建,李鹏女儿李小琳在内的特殊身份高管。信息见报之时,邓榕夫婿贺平早已退休,突出报导其为军企保利集团名誉董事长,让人产生有意为之的联想。李小琳本人一直是媒体高 调追踪的目标,2013年以来,在压力之下,出席两会时比较低调,2015年12月下旬,李小琳已经辞任中国电力公司董事长一职。
    
    人民网2014年12月22日发布《盘点解放军现役高级将领中的“红二代” 》, 列出以张又侠为首的共27名有所谓“红色背景”的军方将领。每位将领的出身,其父革命业绩均列得清清楚楚。其时正是习近平整军集中力量打击郭徐势力之时。
    
    有关红色家族敛财的故事,一直是中国京城与坊间流传的时代故事,但媒体人知道那是雷区,没人敢轻易涉足。《人民论坛》(《人民日报》旗下)曾忍不住在2010年第4期的《中国新富家族》一文中提及,但也只敢透露,在 2009年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总榜单中,“红色家族”是构成新富豪的主体:“红色家族······拥有深厚的政治与资本,故起步高,容易获得社会资源。这些红色商业家族,多从事一些需要审批的贸易,基础产业,能源等产业。房地产行业亦多为红色家族钟情的领域。”一个具体的名字都不敢提及。
    
    党政高层的红二代人数不是太多,我在《刘源退休:红二代政治长跑终封印》里谈得很清楚,目前位列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与俞正声,按红二代自己的说法,都是弱枝,习仲勋的西北帮,在1962年就因“反党小说《刘志丹》案”已陷灭顶之灾;俞正声因父亲黄敬、母亲范瑾、兄长俞强声的关系,长期是官场边缘人,但红色接班人的政治长跑中发生的种种变数成就了他,最后跑出了好成绩。
    
    综上所述,红二代纵横国企、军界与商界的全盛时期就在江胡两朝。进入习近平统治时期,红二代已进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境。因为他们遭遇到的铁门槛是自然规律,即年龄,政治局常委以下官员65岁退休,是邓小平时代定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几大标准后,经过30余年才逐渐形成的“党内规矩”。专制者从来就不想与人分享权力,对红二代,用年龄这条规矩就足以让他们平安退出政坛、国企与军界。
    
    红二代虽然会淡出政坛,但中共体制的三个垄断(政治垄断、资源垄断与舆论垄断)格局不改,必然由垄断而产生特权阶级。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红二代消失,赵家人恒在”,只是赵家人的构成将“新桃换旧符”,另一批新权贵登场罢了。
    
    来源:美国之音




2015年这7人给中央政治局讲了7次课 都说些啥?


文章来源:
           
2015年12月30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了2015年的第十次集体学习。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政事儿”注意到,陈来是2015年第7位走进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领导讲课的讲师。在其之前,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黄文艺、时任中纪委宣传部部长肖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外交学院教授秦亚青、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授顾海良等6人,先后走上了中南海讲台。

中南海讲师如何选择?2015年为何是上述这7个人,给中央政治局讲课?

2015年十次集体学习啥主题?

“今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2015年第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3年,我们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安排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1月23日,习近平主持2015年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

“政事儿”注意到,2015年中央政治局的10次集体学习,3次主题与哲学有关,其余7次的主题分别是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践行“三严三实”、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

其中,9月11日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学习方式是自学并交流体会。还有两次集体学习比较特殊。

4月30日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集体学习,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以及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参加集体学习。

“政事儿”发现,官方发布的通稿中,这次集体学习没有采用的通常的“进行讲解”表述,而是:郭金龙、黄兴国、周本顺分别谈了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所做工作。

5月29日的“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集体学习,官方通稿中仍没有采用“进行讲解”表述,而是:时任公安副部长(现任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时任安监总局局长的杨栋梁、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等5位部级官员先后发言,结合本部门工作谈了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什么选择这7人当讲师?

综上,2015年的10次集体学习,给中央政治局讲课的讲师共有7人。

“政事儿”发现,其中6人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另一位则是中纪委官员,现任监察部副部长肖培。

哲学主题讲师:孙正聿、陈来、顾海良

给中央政治局讲“新年第一课”的讲师,是著名哲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他是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政事儿”注意到,孙正聿年初走上了中南海讲台,年末又来到了中纪委官网的“聆听大家”访谈直播间。

中纪委官网介绍称:孙正聿年届古稀,仍坚持给学生上课,他说:“我教故我在——我教书,所以我存在,教师是我的职业,教师上课是天经地义。”孙正聿认为学习必须学以致用,没有应用就是纸上谈兵,就会空谈误国。

“政事儿”发现,给中央政治局讲2015年最后一课(12月30日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集体学习)的清华大学教授陈来,2015年7月也曾走进中纪委官网的“聆听大家”访谈直播间。

中纪委官网如此介绍他:师从哲学泰斗张岱年、冯友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是著名哲学家陈来。他开创了“朱熹理气观”的研究先河,完成对王阳明哲学的全面研究,把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提高至世界前沿,对阳明学、理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研究,都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在“聆听大家”访谈中,陈来说:古代讲,爱国如家,也就是说人可以把国和家放在一起,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考虑。家国一体,这是中国古代非常长久的传统。

11月23日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给中央政治局进行讲解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授顾海良,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政事儿”注意到,不论是在高校,还是在行政岗位,顾海良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他的著作《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被国外同行评价为能够彰显该领域中国研究水平的代表成果。

司法改革主题讲师:黄文艺

3月24日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给中央政治局进行讲解的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黄文艺。

公开简历显示,黄文艺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立法学、比较法学,是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首席专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立法学》与《比较法:原理与应用》,编著者均为黄文艺。

“政事儿”发现,黄文艺在2015年的7位讲师中,年纪最小,是“70后”,现年才44岁。他本科、研究生都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之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大学任教,34岁时就成为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导。

“政事儿”注意到,去年3月,中央确定7个省份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吉林省是其中之一。这相当于,黄文艺是以司法改革试点地区的法学专家身份,讲了这堂司法改革课。

抗战史主题讲师:曲爱国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7月30日的集体学习,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为主题,给中央政治局讲解的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曲爱国。

曲爱国是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政事儿”注意到,曲爱国是我国著名的抗战史专家。在中南海讲完课后,他于2015年8月在《求是》杂志发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提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正规战争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是中国抗战的显著特征。

国际关系主题讲师:秦亚青

10月12日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给中央政治局进行讲解的是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

“政事儿”注意到,去年9月,秦亚青由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岗位,任外交学院院长。此次并不是他第一次走上中南海讲台,2004年2月,他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讲解《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

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秦亚青著有《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权力·制度·文化》、《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等作品。在2009年国际关系年会上,他发表论文《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有学者称该文可视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开篇之作。

反腐主题讲师:肖培

6月26日,本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主讲人为时任中纪委宣传部部长肖培。13天后,肖培调任监察部副部长。

公开简历显示,肖培出生于1961年,曾历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市文化局局长等职,2013年初,进入中办任职调研室五组,2014年3月任中纪委宣传部部长,2015年6月任监察部副部长。

“政事儿”注意到,担任中纪委宣传部部长时,肖培多次参加中央纪委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福建三明市纪委等地方纪委官网评价说。

中南海讲师如何选择?

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设立,始于2002年。“教室”一般都设在中南海怀仁堂,“课桌”是个椭圆形圆桌,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讲师围桌而座。“上课”时,也会有讨论、提问,最后由总书记作总结。

据媒体报道,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基本上是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三层协作完成,由中央办公厅牵头,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选题,然后交由相关部委负责完成。

相关部委一般会组织课题组,选择并上报讲稿起草人和主讲人,经中办批准后开始具体操作,讲稿最后提交给中办和中央政研室通过后定稿,但也有中央高层领导亲自点题的情况。

讲师从拿到课题到正式讲课,一般要准备3个月左右,不过也有例外。

2010年9月29日,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进行集体学习。讲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教授高培勇、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

高培勇接受采访时说,这次“讲课”,准备了三年。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任务,经过反复调研、开座谈会,甚至去信访局了解情况,十几次修改之后才定稿。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传壹传媒裁员300,香港《苹果日报》还能撑多久/香港铜锣湾书店股杔李波失踪 疑被中共便衣绑架
  • 中国环保部官员张力军落马 成雾霾替罪羔羊/担心叛逃滞美不归 习近平不带四川省长魏宏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