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给我的惊讶
两天前,有人极力拉我看《一站到底》现场直播节目,那是一批年轻人,捉对PK,看看谁的知识面广,反应快。得胜者可得到非常可观的奖品。
参赛者果然了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球星影星,历史现实,什么都答得出来,而且答得那叫一个快,(至少有一半问题,在读完之前已经被答出。)令我无比惊讶和佩服。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镜头。 出问题的屏幕上显示出中共烈士“江姐”的剧照,要求回答是“这是哪位烈士?”两个赛神竟然都不知道!我看着电视当然第一秒钟就答出来了,因为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这可是家喻户晓的形象啊。
犹豫了一会儿,一个赛神尝试着说:“刘胡兰”,于是她输给对方一分! 我想她大概也不知道刘是个乡村姑娘吧? 怎把城市女性打扮的“江姐”说成刘胡兰呢?
看来新一代真的和我们不一样,不管党如何费心思去教育。
看来中国的将来还是有希望的。
3,对何频的“腐败是所有共党官员的共同特征〞的删繁就简
2016-01-01
一句子的思想是由主、谓、宾构成,把何频的这句话里的补、定、状去掉,就成了:腐败是特征。〝腐败〞是主语,是被陈述;〝是〞是谓词,是陈述者;〝特征〞是宾词,是被谓语用来陈述主语的。这三个成分不只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而且构不成说得通的语句。因腐败只是物的变化,也可说成是事实,但腐败不能被释为特征,二者不能互为从属。谓语通过宾词对主词做出陈述,回答主词〝是什么〞或〝怎么样〞。可〝特征〞怎么能被用为对腐败的定义或解释?二者垠本不塔界!既不能回答主词(腐败)是什么,也不能回答主词怎么样。
老何于此处的错误是——这里明明是要做肯定,即是要明理,他却用了只是感受或承认性的宾词〝特征〞。承认只是把看到的照直说出来,只指出事态。判断却是揭露事实所以为事实。指出事实是直观,揭露事实所以为事实却是阐明机理,指出与判断处理的不是同值问题。特征只能被看到,事实所以为事实却是因果必然性,需要证明。老何提出的是因果证明,是必然性命题,他用为回答腐败所以腐败的却是经验陈述。能被陈述的是印象,特征就是印象。印象却被拿来回答因果证明。印象、经验只真无妄,机理必有真假!
命题所处理的是理,老何所确立的题目是命题,是要明理。在应该去证明的地方,他主观上也想证明,但在事实上他却把证明偷工减料成经验承队了。
《明镜》的老板分不清论断还与阵述,而且不是一回两回,病句多多,媒体老板只靠话动靠本事,不管知识上的真假,不管理上的对不对,媒体更有义务把话说对说准。
何频的“腐败是所有共党官员的共同特征〞想说什么?(1)
实际说出的又是什么?
何频原标题《腐敗是中共黨員幹部的共同特徵》
原话:“腐敗是所有的共產黨員,所有的官員,所有的政治局委員共同的特徵。他們不是生活上的腐敗,經濟上的腐敗,就是政治上的腐敗。腐敗是今天中國共產黨能夠存在的唯一價值,唯一的基礎,唯一的動力。所以,如果把腐敗拉掉了,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反過來講,他們的反腐敗就進行不下去。而進行下去的結果,就是把自己全部端掉了。
何頻指出,中國的製度滋生了各級官員,尤其是那些高官無限濫用他們權力的機會,但中共的反腐並沒有對滋生腐敗的體制進行基本的清算,基本的反省,僅有針對性的懲罰部分官員,不僅不公平,也得不到反腐的目的和效果。而反腐帶來的一個直接、明顯的負面影響是中國的經濟明顯放慢。他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腐敗支撐著、潤滑著中國幾十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
以下是我对何频命颇的点评
1,〝腐败是特征〞这一个论断呀!
〝特征〞是偏正词。〝征〞是中心语,指形状、色彩、气味、软硬…是说事物的性征。〝特〞是〝征〞的修限成分,限制出征状上个别的方面。因而〝特征〞就是在形态﹑色彩、气味、软硬…等性征上不具普遍性,从而也不具必然性,而属于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凡事物都有性征,没有性征就无从分类,也就不能被认识。事物是从成为事物之始就有性征,怎么能得出〝腐败是特征〞这个论断呢?特征只能被指出,被承认,不能用为论断。因为征状是已经的,凡事物都有政状,只能被感受,被指出。何频的句字却是论断,把特征断给了腐败,使二者互为从属:成了腐败=特征,这成立吗﹖
从思维方式上讲这句字是一个命题,命题就是把宾词断给主词,用宾词对主词作出解释。这一命题的主词是腐败,陈述主词的是系词〝是〞,陈述的结果使宾词〝特征〞从属于主词〝腐败〞。去掉这句子的附加成分,这句子的意思就是〝腐败是特征〞。老何可自已品品:〝腐败是特征〞这能算是句话吗?
2,腐败归属为变化,变化也是事实
世界上没有从开始就腐败的物质,事物在初始就被赋予了的性征是本然。除了自然没有任何力量能赋予事物以本然,因而腐败说的是后天异变。所以只有冲着本然性才把后继的失健康变化定义为腐败。腐败不是本然,而是本然的丧失。本然性的丧失也可以表述为失健康,失健康对于健康是一种变化。可见腐败以未腐败时的本然为成立,反映事物的质变。只是还被综合上道德评价。因而腐败反映的就是本然性的丧失。
本然性的丧失亦是物的变化,因而腐败是变化的一种类型。变化也是事实的一种状态,所以腐败也是一种事实。而老何无论说《腐败是…什么》都是在做论断,但在事实上〝…官员的共同特征〞并不能构成为腐败之所根据,它只是指出了〝都腐败〞这么一个事实。因而这句话的主、谓部分〝腐败是……〞确定了这是一个思维活动。但它后半的宾语部分(官员的共同特征)却不是论断而是偷转成描述了,因为腐败就不是特征而是变化,它当然也不可能是任何事物(包括官员)的特征。因变化也是事实的状态,因而腐败是事实而非特征。所以被何频用为腐败根源的〝官员的共同特征〞只指出了〝官员都腐败〞这么一个事实。
这个句子在形式上是想做论断,在实际上只是描述。因事物的征状(特征也是征状)只是感官的对象,不是变化的原因。腐败是一种变化,对变化的论断是追究出它的原因。何频主观上是要去追究所以腐败,实际上他只说出了官员都腐败。
人类思维是被思维的对象(也可写作思维内容)与用来思维的介体﹙也可以写作思维的形试﹚的统一。我们说的话或文字的山或水只是表达自然中存在物的山或水的代码,只有用来表达的代码与被表达的对象的统一,思维成果才是真实的。何频没有对思维形式与反映的内容的自觉,比如:特征与腐败互不从属,不能用特征来反映腐败。他却这么用了。使“腐败是共产党官员共同的特征”连句囫囵话都算不上。
独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