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北京时间1月11日,习近平接见中央军委调整组建后的各部门负责人。随后宣告,中央军委机关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从此中央军委四总部将被十五个职能部门代替,七大军区将被五大战区取代,组建陆军总部,形成消权总部,充实军委;军种主建,战区主战的平战结合,指挥训练相分离的军队管理体制。表面上,精简了人员,分散了各大军区豪强势力,使体制更接近于现代军队管理体制,从预想的结果来看,此次军改应该是富有成效的。
但是从军改后的人事安排来看,所有原军委成员、各大主要军委部门的主官原封不动,一个不能少,只不过把名称换一下,大家照样管原来那一摊,换汤不换药;而习大自己的心腹亲信刘源,为军中反腐立下汗马功劳,本来疯传要接掌军队反腐帅印的军纪委书记,却出人意料地落马,辞职下台;其军事秘书钟绍军仍然挂大校军衔,没有在新的军队体制中获得一官半职,连少将都得不到;所有关键职位都依然是以前江泽民提拔的心腹重臣。
特别是一直暗中掌握军权,一手遮天的太上皇江泽民的贴身秘书贾廷安不动如山,仍然担任军改后的军委政治工作部第一副主任,仍然掌管军中干部调动任免大权;其心腹党羽朱福熙(拟任西部战区政委)、秦生祥(原总政组织部长,现军委办公厅主任,是贾廷安亲手提拔的亲信)、杜金才(军纪委书记,曾是徐才厚的党羽,但徐倒后投靠贾廷安,对其言听计从)、方向(原总政组织部长,武警政治部主任,现火箭军政治部主任,也是贾廷安亲手提拔的亲信之一)等继续身居要职,权力未减,气焰愈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次军改并没有如外界判断那样,习近平已经掌稳军权,可随心所欲地安排军内高级职务,调动高级将领。习大在军改中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达到通过军改一举接管军权的目的;而贾廷安等人的继续受重用,说明江泽民仍然掌控军中大局,习近平的军队改革举措,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自邓小平以来,中国政局一直或明或暗地处在老人垂帘听政的状态中。其首要特点就是以军权为依托,任用亲信,暗中全面掌控军政大权。邓小平自1977年重新上台,到1997年去世,20年时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军权的掌握;其后期身体逐渐衰弱,就把军队日常管理工作交给其秘书王瑞林。王瑞林上将任职总政治部副主任,总管全军师以上干部的调配提拔任免工作;他忠实执行邓小平的意图,受到邓小平的无条件信任,权力大到可以主导军委人选,向邓小平推荐自己山东招远老乡,张万年上将主持军委工作,其他如迟浩田、余永波等也都是王瑞林的老乡发小,从而使“秘书治军”达到新高度。
江泽民在邓死后初期,由于其秘书贾廷安军衔仅少将,职位不过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军中威望尚浅,于是重用郭伯雄、徐才厚,作为自己在军队的代理人。直到2008年贾廷安随着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管干部,以及2011年升为上将以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大肆安插亲信,大力培植自身势力。2012年薄熙来事件爆发,成都军区领导跟着趟浑水。当时贾廷安在请示江泽民同意后,紧急调动自己在总政的亲信(曾任总政干部部部长),时任空军政委的朱福熙中将,任成都军区政委,与早先已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柴绍良中将(原总政组织部部长)一道,处理善后,稳定局势。从而标志贾廷安正式掌牢军中干部任免调配权。自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各大军区,二炮、武警等军兵种,许多重要职位,特别是政工部门,都已为贾廷安的亲信占据,如军委办公厅主任秦生祥中将,武警政治部主任方向少将,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刘滨少将等等。由此可见,贾廷安步邓小平王瑞林的后尘,以秘书背景,在总政治部这个位子上,主管干部提拔调配工作,实际操控军队人事大权,进而控制军队。最终,徐才厚与郭伯雄的倒台,宣告江泽民秘书治军进入全盛时代。这也就是邓小平首创的,为江泽民发扬光大的“秘书治军”的历史现实背景。
十八大习上台后,面对的局面即是这种宵小掌军的局面。习近平自己的军事秘书钟绍军,半路出家,以大校身份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声筒,处于非常屈辱的局面。因为即使历来军委主席的办公室主任都是少将起步,王瑞林、贾廷安、吴志铭(胡锦涛军事秘书)都是一穿军服就是少将,唯独习大的军事秘书钟绍军,以大校起家,想必掌军权的江泽民、贾廷安成心打压,不愿这个人冒升太快。除了秘书外,习大在军中没有任何亲信,前后左右均是江泽民的左膀右臂。那种官媒一再灌输的,认为习大一上任就掌控军权,神勇武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钢铁过剩却造不出圆珠笔里的圆珠 李克强发飙(图)
新京报
2015年12月18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是在山西度过的,重点是部署“去产能”。1月4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
据《新京报》1月11日报道,李克强会上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精神,与深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相结合。“必须牢牢坚持改革观念,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精神,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化解过剩产能。”
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也要优化存量产能。“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李克强说,“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此次座谈会阵容可谓“少见”:马凯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人社部、住建部、国资委、安监总局、能源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央行、银监会等15部委负责人亲临会议,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4个产能过剩大省份负责人,全国24家钢铁、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悉数到会。


1月4日,李克强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不会再通过“强刺激”投资来扩大内需
当前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一是钢铁,一是煤炭。“中国曾经以钢为纲、一钢带百业。在能源体系中70%以上是煤炭。很多钢铁厂、煤矿的老工人,多年来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应该充分肯定。”李克强说,“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长期叠加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指标日益提高,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
总理说,当前钢铁、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并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必须增强紧迫感,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以“硬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我们不会再通过‘强刺激’、‘大水漫灌’的投资来扩大内需,而要继续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尽可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他说,“这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是为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条件。”
化解过剩产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
河北省负责人在汇报中介绍了当地去产能的“成绩单”:“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关停拆除高炉87座、转炉及电炉94座,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产能4106万吨。
为什么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去产能”?李克强说:“我们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发挥自我竞争、自我淘汰的积极意识。同时,也要先充分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河北钢铁集团负责人在发言中说,面对钢铁价格下跌的困境,他们计划以创造新岗位等方式自主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扭亏增盈。李克强对此表示肯定。他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能用市场办法解决的,就要用市场办法解决。
“当然,政府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总理说,“一方面是从全局部署推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消化一部分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统筹解决所需资金、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帮助企业在调整结构中实现扭亏脱困增盈、走上发展新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三项任务: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
如何化解过剩产能?李克强明确提出抓好三项任务: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
“化解过剩产能,首先不能再新建产量,尤其不能以技术改造为名扩大产能!”总理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论证并合理确定未来三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设定钢铁和煤炭全国总量‘天花板’。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技术改造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
他明令有关部门要用监控遥感卫星数据,严查各地产能扩建情况。“国家2013年以来已经停止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必须加强督查落实,严格问责!”
对于现有产能,李克强要求,要实行“减量置换”,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关停退出。在此过程中,要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和扭亏无望的亏损企业。
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也要优化存量产能。“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李克强说,“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他强调,企业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量”减下来,把“质”提上去,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面转型转产。
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钱、债、人
在部署三项任务同时,李克强强调,去产能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好“钱”、“债”、“人”这三个关键问题。
“化解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他说,“要加大财税支持,妥善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强金融扶持,用市场化方法及时处置企业债务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要妥善安置职工,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加强监督考核,将落后产能退出纳入地方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社会监督,防止清理取消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李克强指出,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化解过剩产能、企业重组和优化结合起来。
“同类型的企业,各方面条件差不多,为什么有的能盈利,有的却大幅亏损?说到底还是个体制机制问题。”总理说,“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场化的办法,推动产业重组和经济转型升级。”
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有资源反而成为包袱
“你们都是资源大省,按道理,有资源肯定比没资源要好,怎么对有些省来说,有资源反而成为包袱了呢?说到底还是因为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李克强语重心长地说。
他强调,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不可能“不要钢铁”、“不要煤炭”,但必须明确,不能再“靠”在这些行业上。“不能再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而要转变为更多依赖人力资源,走符合市场需求的道路,走创新的道路。”
总理说,现在不同省份出现的分化现象很严重,一些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的地方困难很大,但一些创新发展的省份,依托“互联网+”,出现了想象不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钢铁、煤炭装备很多都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生产经营之所以困难,最根本的因素是富余人员过多。”李克强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能只盯着老产业,更要注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打造‘双引擎’,为传统产业减少富余人员、拓展新的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开拓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焕发新的生机。”
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座谈会当天上午,李克强在太原专程考察了晋商博物馆。
“晋商精神最核心的是能‘无中生有’。他们并不依靠本地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把南方的茶叶、丝绸等贩卖到北方,同时又开创了‘票号’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这种创业进取的晋商精神,是华商精神的精髓之一。”在4日下午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说,“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中央会予以支持,地方政府要负总责,但最重要的,还是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总理说,很多因煤而生、因钢而兴的地区,历史上作出过巨大贡献,现在也要积极谋求转型,要从内心深处彻底转变计划经济的思维观念。
“30多年前,我们在广大农村通过推广承包制,让大家‘自己干’,一下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改革创新,特别要尊重地方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共渡难关。”李克强说,“中国人有智慧、有办法,只要把市场范围划好、监管标准明确,13亿中国人就会创造出想象不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