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麦肯锡公司高管鲍达民:王岐山反腐阻碍国企改革
2016年1月14日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民(Dominic Barton)在纽约外交关系协会。 (网络截图) 纽约 —中共定下2016改革大政方针,国企改革是重大任务之一。一位与中国高层关系深厚的美国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反腐运动是件好事,但王岐山领导的红卫兵式反腐,已经令很多愿意重组国企的高管胆战心惊,导致中国国企陷于“冻结”。但他同时表示,习近平对此并不在乎,“他知道反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是个着眼于长远的领导人。 鲍达民(Dominic Barton)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麦肯锡公司(McKinsey)的董事长兼全球总裁。他日前在纽约的公开发言显示,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领导的中纪委,已经让那些愿意对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的国企进行重组的高管们胆战心惊,用他的话说,“导致国企陷于冻结”。 红卫兵式的反腐运动 鲍达民说,中国国企处境艰难,许多公司必须重组;但反腐运动冻结了国有企业的重组。“因为那些执行长、董事长都害怕进行重组。这有点像当年的红卫兵。” 他说,任何人的告密都可能导致被中纪委盯上:“如果我看到某人,他是国有企业执行长,而我不喜欢他搞重组,我只要给中纪委主任王岐山写封信,说,‘你知道吗,我看见那个家伙跟一些人在喝酒。’也许中纪委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会去调查一下。” 结果是,“那个执行长接到了有100个问题的调查表,其中包括了很多涉及非常私人的问题,而你在这些问题上是不能撒谎的。这就像,并不是说你被指控了什么,而是你已经被很多人盯上了。因此,他们不愿意搞国企重组。他们对被中纪委盯上非常紧张。” 麦肯锡公司创建于1926年,是全球最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在52个国家设有分公司。麦肯锡在中国也有很大的生意。鲍达民本人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该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是前总理朱镕基,荣誉委员包括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主任王岐山和前美国财政鲍尔森。 中国股市是个赌场 鲍达民虽然仍表示看好中国经济,但他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个不正常的市场。他说首先,“它是个赌场”,并不具备经济指示器的功能;同时他认为,中国股市管理混乱,他批评中国政府管理金融的央行领导人和技术专家团队。他认为,中国需要机构投资人的进入,以使市场更加制度化。他建议中国应该允许美国State Street, Vanguard, BlackRock等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股市,认为这“将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他认为,“中国股灾实际上会触发金融改革。” 鲍达民一直表达看好中国经济的观点:中国54%城市化,意味着每年将有两千五百万人从农村到城市来。“这将使中产阶级在城市壮大”。他表示,虽然中国不能再以8%的速度增长,但“我的看法是增长率在6%到6.5%之间,却是真实的。这是不同的增长:消费者服务驱动,而不是制造业。” 关于中国的债务危机,鲍达民说,问题主要出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他说,中国没有政府债券市场,因此地方政府只好靠卖房地产还债。他认为“中国目前最重要事务之一就是在地方政府层面进行债务重组”。他说,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使中国大为得益。因此他认为,“债务确实是严重、巨大、被低估的问题,但基本上,出在地方层面,而非国家层面。我并不担忧。” 另一个令他担忧的问题是与中国老龄化人口直接有关的养老金问题:“中国的社保制度还不成熟”。 习近平并不在乎反腐影响增长 但鲍达民表示,“中国领导人不是不了解债务危机,不是不了解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问题是他们正在进行的一些试点如何能扩大到其它地方。” 他认为,习近平的遗产类似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因为他有过去30年经验提供的视野。他说,“虽然习近平的法定任期还有8年,但他着眼于长远,他玩的是个长远的游戏”,“他知道反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有人说,国企现在面临的挑战会令中国的GDP降低一个百分点,但是,习近平并不在乎,因为他必须做,他在巩固权力。他必须改革共产党。他现在做很多事情,因为他有远见。所以,我认为,这跟美国的很多政治领袖是不同的。” 来源:美国之音
习近平放重话 军队领导不要做戈尔洛夫
2016年1月15日 “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今天(1月14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在头版刊发《按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阔步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大抓战斗力建设述评》。全文近9000字,部分内容首次公开报道。 述评指出,强军目标的核心是能打仗、打胜仗。习近平主席深刻洞悉世界军事风云变幻,要求全军部队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习主席将战斗力标准明确定位为军事领域“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标志着党对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党对军事实践规律的探索达到一个新水平。 文章从思想发动、能力建设、党委引领、选人用人四个方面,深刻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在习主席建军治军思想引领下,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强军实践。 文章提到,习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要求军队各级领导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的戈尔洛夫,“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 戈尔洛夫是谁?《前线》是苏联作家柯尔涅楚克(又译作科尔内楚克)在1942年9月发表的三幕五场话剧,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前线》最早的中文译者是从苏联回国的诗人萧三。1944年春,他把中译本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读后立即推荐给《解放日报》作了连载,时间是1944年5月19日到26日。这部话剧经毛泽东推荐和介绍后,曾在不短的时间里成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教材,在促进发扬奋发进取、实事求是的时代风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剧中的第一主人公——红军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是一位战功卓著、对党忠诚、打仗勇敢,但保守、刚愎、骄傲自满的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他曾是苏联国内战争中的常胜将军,但轻视军事科学,不接受现代作战方法,还看不起精通军事技术的年轻将领。剧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轻的军长欧格涅夫,在卫国战争中提出,“今天没有真正的无线电联络,就不能指挥作战”时,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将军讲了段经典台词:“胡说,他懂得什么?我们打败14个国家的时候,他还在桌子底下爬哩。战胜任何敌人,不是靠无线电通信联络,而是凭英勇、果敢。” 统帅部始终没能把戈尔洛夫教育过来,只好将他撤换掉。而欧格涅夫在指挥部队粉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进攻和包围中,善于运用新的战略战术,接连赢得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他只知道阿谀奉承戈尔洛夫,而不敢讲一句真话,是一个说空话、讲废话、谎话连篇的废料。 随着《前线》的普及演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戈尔洛夫”和“客里空”这两个剧中人物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文章当中。人们常常联系身边的情形,把那些脱离实际、不求进取、骄傲自大的人称为“戈尔洛夫”;把那些不顾实际情况,吹牛拍马、说空话假话的人称为“客里空”。而欧格涅夫军长,则成为勤于学习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典型。 毛泽东非常重视《前线》人物的借鉴意义。1945年2月15日,他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们还出了戈尔洛夫式的人物。所以要有思想准备。”这年4月24日,在七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知识分子干部要和工农群众交朋友时,毛泽东又强调不要和“打胭脂水粉”的“《前线》里的客里空”这类爱吹爱拍的人交朋友。据《杨尚昆日记》记载,在1949年3月5日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再次说到:要提出新任务,使全党同志来不及骄傲,不要出戈尔洛夫。 《解放军报》今天的评述没有提及习近平出席这次重要会议的场合,不过关于《前线》的论述近期也曾在军报上出现过。2015年12月14日,《解放军报》刊文《胜战之路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展开实施之际论实战化训练》,文章提出,近观我军实战化训练,还存在对未来打什么仗、现在怎么练打仗的“迷雾”。例如, 对制胜现代战争的规律认识若明若暗。不少人如同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固步自封的戈尔洛夫,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一些演训仍停留在陆军唱主角,空军象征性地飞几圈,坦克、装甲车呼啦啦跑几趟;一味地集结、开进、冲击、突破、夺取前沿高地、向纵深发展“一条线”式进攻。 来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