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大学那点事”
校名最好听的7所中国大学,超有内涵!

清华大学
文化内涵丰厚的校名。
清华的所在地曾是清代皇家园“清华园”,后来就作为校名使用了。
不过,清华更为出名的是四字“水木清华”,最早来源于谢叔源的《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用庚子赔款建立背负国恨家仇的清华学堂,即清华大学的前身。现清华位列我国两所最高学府之一。

复旦大学
古风色彩浓厚的校名。
出处来自于《尚书》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于右任先生取复旦二字作为校名,蕴含复兴中华之意。
同时,复旦大学的校名为毛主席1951年应陈望道先生的邀请而亲笔题写,后用于复旦信封、信笺、校徽、论文封面、校名礼品等,并一直沿用至今。 复旦坐落于魔都上海,是中国小资气息最足的大学之一。

同济大学
正能量的校名。
同济,意为同舟共济,寓意为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困难。最早见于《孙子》中“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
同济最早为“同济医院”,由德国人创办,因为“德国”的发音与中文的“同济”较为接近,且“同济”的含义积极正面,所以点睛之笔做了校名。教育部接管后仍然沿用了同济二字至今。

南开大学
简约而美的校名。
如果告诉你南开的校名原来是指天津“南开洼”这一处地方,是否意境立马全无?学校最初建于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后搬迁至新校舍,改名“私立南开中学堂”,便是南开作为校名的开端。
正所谓,说好了两个字,多一横,一划,都不行。现在南开有这么好听的校名也是得益于简约。
当然,南开最知名最杰出的校友莫过于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了。1月8日正好是周总理逝世。

中山大学
名家风采的校名。
校名出处自不用多说,即前身为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并亲自题写了校训。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位于广州,而不是中山市。

暨南大学
南洋风情的校名。
暨南大学同样位于广州,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中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
暨南的校名出自名篇《尚书·禹贡》中的诗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学校取暨南作为校名,意为面向南洋,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传播于五湖四海之外。
国立中央大学
霸气侧漏的校名。
南京大学的前身,民国五大名校之首,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最高学府。据称,当时的清华北大甚至合并后的西南联大,和国立中央大学比起来,都有所不及。
1948年,国立中央大学的排名曾经一度超过当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大学这一名称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开奔驰就该死吗 三问中国女留学生之死
2016年1月23日

美国亚利桑那州,这是一个有着广袤沙漠的地方。
随处可见的旱生植物仙人掌,绽放着绿色和生机,而在看不见的地底,藏着为生存而尽可能伸展的庞大根系。这里有许多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仙人掌一样,“出国留学”的光鲜人脑背后,也藏着许多他人看不见的烦恼惆怅和艰辛。
亚利桑那州坦佩小城的冬天温和舒适。
一如往常,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或许谁也没想,这样的宁静会在闷声的车辆撞击声,刺耳的砰砰枪声,和绝望的求救声中,宣告结束。
1月16日,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一个交叉路口,一名19岁的中国女留学生江玥,被一名叫做霍利·戴维斯(Holly Davis)的美国女人连连开枪打死,一条年轻的花样生命顿时陨落在异国他乡。她不过是在汽车的驾驶室里等红灯,车子被戴维斯的车撞上,还无端赔上一条性命。
江玥走了,留下了家人的眼泪、同学的悲愤、华人社区的震惊和所有人巨大的疑问。
一问媒体:
为何案发后,不少美中主流媒体以“路怒”“断案”?
1月20日晚,亚利桑那州坦佩市警署、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学生会共同在校园内举办江玥案情说明会。
坦佩市警署发言人对《侨报》记者说,在说明会上,警长约翰逊(Johnson)明确表示:“这并非一起偶然冲突的路怒,而是一起谋杀。”
那为何在江玥案发生后,不少主流媒体有意或无意地将该事件与“路怒”(Road Rage)联系,甚至捆绑?
这是首发媒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据以往案例做出的自我判断?这是其他媒体在没有明确案件信息来源的情况下,做出的跟风处理?抑或,这只是一个博人眼球的新闻点制造?
对于这起江玥案,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我们都应该明白“路怒”杀人和谋杀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它们有相同的关键实质性动作:杀人。
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关键作案心理:无预谋和有预谋。
不精确的通俗说法是,“路怒”杀人是怒火攻心冲动杀人,是属于张飞类型的;谋杀便是思虑周详预谋杀人,是属于刘备类型的。
而这“无预谋”和“有预谋”,对凶嫌的审判结果无疑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大众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巨大的社会传播力,不容小觑。
针对本起江玥案来说,案发后,不少主流媒体将案件与“路怒”联系甚至捆绑,自然顺理成章地将公众对案件的关注点引到“路怒”之上。这样的新闻报道会不会对法庭的审判带来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深究新闻疑点,核实新闻事实。这是媒体不二的责任。
二问凶嫌:
你一心求死,为何要跑要藏要撒谎?
当地时间1月19日,凶嫌戴维斯首次过堂。
在州代表律师发言结束后,检察官允许戴维斯进行陈述。在由侨报网曝光的过堂监控录像中,将近12秒的沉默后,戴维斯摆弄着手铐说:“我唯一想说的是他们颠倒了。我自杀的字条并非是在回家后写的,而是离开家之前就写好了。除了我自己,我并不想伤害任何人。”
戴维斯也曾告诉法官,她一直在马路上寻找警察,希望被射杀。
此前,警方在戴维斯家中找到纸条,上面有戴维斯的笔记,大意为我射杀其他人,但其实最想死的人是我。
这些信息用不精确的一句话总结便是:我是自己想死,自己找死。
如此来说,疑点如下。
1.案发后,为何要跑?
如果戴维斯只是在实施一场“自我赴死”的“悲壮大戏”,大可在案发现场等待警察到来,体验一把电影里时常出现的扔武器、举双手、跪地、被警察扑倒的场面。
既然一心求死,你为何要跑?
2.案发后,为何要藏?
据《纽约时报》报道,戴维斯作案后驾车逃离了现场。在回到公寓之前,戴维斯隐藏了汽车和所使用的枪支。
既然一心求死,你为何要藏?
3.案发后,为何要撒谎?
戴维斯射杀江玥后回到家中,两个小时后警方在戴维斯和其男友的住处对其进行抓捕。戴维斯曾矢口否认,表示一整天都呆在家中。可是戴维斯男友说从他起床以后就没有见过戴维斯。据了解,戴维斯男友作息规律为凌晨4点左右入睡,接近下午起床,由此可推断戴维斯并非一整天待在家中。
既然一心求死,你为何要撒谎?
而现今,不少主流媒体报道戴维斯精神抑郁,戴维斯酗酒醉酒,戴维斯用药嗑药,而不发问,不挖掘,不追踪,不调查。这样的现象,令人深思。
三问网友:
开奔驰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吗?
出国留学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吗?
他们都该死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留学生被归入了一个统一的怪圈。他们带着“官二代”、“富二代”的帽子,他们花着父母的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他们花着父母的钱成天轰趴、夜夜笙歌。
他们出事了,是老天有眼,上天报复;他们死了,是死有余辜,是死得其所。在每次留学生发生意外时,这样暴力的网络舆论狠狠地刺着我的眼,扎着我的心。
我不否认,有一些的留学生的生活可能较为浮夸散漫,但这并不是主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留学生大有人在,生活节俭,省吃俭用的留学生也大有人在。这才是主流。
从2013年南加大瞿铭、吴颖枪击案开始,在很多双被蒙蔽的眼睛里,留学生的车便成了一个格外扎眼的存在。哦,你开的奔驰宝马,你就是官二代,你就是富二代,你死了活该。殊不知,在二手车市场极为成熟的美国,二手的奔驰宝马其实并不贵。
我的一位朋友曾说,在这个眼球时代,新闻很容易被有意无意地转移焦点。
车是一个客观存在,车的品牌亦是一个客观存在。作为一起新闻事件里的构成元素,如实报道,并没有错。
然而,在其他众多更为重要的新闻事实面前,网络舆论以及个别媒体若着了重墨对此进行渲染,点了重彩对此进行涂画,这难道不是一种引导舆论、误导舆论的行为?
结语
在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似乎人人都想博得眼球,成为焦点。就跟做菜一样,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看到的事和听到的事当作原料,加一点自己的臆想,撒一点自己的猜测,再入一点自己的判断,做成一则热气腾腾的“新闻菜”。退一万步讲,你所看到的事和所听到的事,都不一定是新闻事实。
而在这信息失焦、舆论误导的怪圈中,我们不少人却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扮演着这病态的角色。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你可以有同情之心,你可以有恻隐之情,但你更应该有社会责任心。献给所有的人。
一轮美月照江河。
愿江玥一路走好,愿江玥家人节哀顺变,愿这种悲剧永不发生。
来源:侨报